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2月22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介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情况。
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概括为5个方面: 1、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不是只强调农村某一方面的建设。也就是说,我们大家讲到的,从五中全会就提出来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有五句话,有一些报道农村的记者朋友们大概很熟悉,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五句话讲到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讲到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讲到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问题。 2、从具体的工作推进去讲,今年“一号文件”里也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第一个当然是经济建设,第二是农村的政治建设,第三是文化建设,第四是社会建设,第五是农村基层的党的组织建设,能够让农村基层的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
3、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中,中央明确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则,有五个大的原则: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仅仅理解为盖房子、收入等等,没有经济实力的话,一个是在搞的过程当中可能加重农民的负担,甚至可能加重负债,另外没有经济基础的话,即使搞了也维持不了多久,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农村的面貌,也才可能持之以恒地搞下去。二是必须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我一开头就讲到,农村实行以家庭经营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方针体制,这是宪法规定的,不能因为搞新农村就错误理解为不搞家庭经营了。
三是农村和城市相比,落后的方面很多,到底从哪方面入手,中央文件讲得很清楚,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希望、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那些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入手。比如有的地方农民道路不通,他非常希望尽快修通道路;有的地方电不通,希望尽快解决电的问题;还有看电视、对外交通、清洁的水等等问题,以及农村普遍关心的教育和卫生问题,帮助他们解决。
四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好科学的规划。规划要统一制定,任务要一项一项落实,工作要逐步推进,而且要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地照搬照用别的地方的经验。
五是要坚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三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是农民建设自己的家园,当然首先要动员农民,调用农民的积极性,依靠他们自己的劳动推进农村的建设。二是财政实力增强了,国家要给予农民支持和帮助。
三是整个社会,特别是城市各个方面,城市的企业也好,城市的普通居民也好,如果有可能,也多动员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村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4、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中央要求必须做到“五要五不要”:第一就是要追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
中国过去在基层和社会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做法,往往一件大的事情提出来之后,有一些地方追求表面的变化而不追求实效。新农村建设,中央要求一定要追求实效,而不是追求形式主义。
第二是明确强调要从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不要盲目攀比。前些日子大家在电视里也看到,在报道新农村建设中,有很多典型的农村建的非常漂亮,居住的房子甚至比城里都漂亮,普通农民住的房子可能比部长们住的都好,这样一些典型确实是他们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造成这些典型也有它的特殊历史背景和条件,每个农村都去学不现实,容易造成劳民伤财。
第三是要因地制宜,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各地农村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如何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这一条对中国确实是关系重大,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为什么提新农村建设,而不是新城市建设?既然是新农村建设,建完了应该还是农村,应该还是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还能体现农村的特点,保留住农村的那些优良传统。
还有一条就是一定要和农民进行充分的协商,先搞哪些,后搞哪些,而不能靠强迫命令的办法。第五个就是一定要引导和扶持,不要包办代替,有些地方当地政府实力比较强,或者当地有几个企业大老板愿意出钱,帮农民把房子都盖了,当然也好。
但是中央更关心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育新型农民,要在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这就不能搞包办代替,而是要引导扶持。 5、五大目标很清楚,一是农村生产力要得到发展,第二农民生活水平要得到提高,第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第四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第五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推向前进。
涉及到几亿农民的这样一件大事怎么得到推进?中央反复强调的,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根据这样一个基本的要求去推进才有可能,光让农民自己搞就跟以前一样了。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从五个方面来考虑:1、作为政府的投入来说,要建立一个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一个长期的政府对农业农村增加投入的机制,无论是财政的支出还是国家固定资产的投资,以及各个金融机构贷款发放的投向,都应该逐步增加,并且形成一个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
2、党和政府所有的工作部门都要明确自。
二、新农村建设主要有什么
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
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时代特征。这次新农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三大理念引领下的创新,是新农村最富时代特色的标志。
二是综合特征。新农村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生产领域或者某个环节,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综合协调的发展。
三是联动特征。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工作部署,是城乡融为一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的,而不是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抓农业。
四是渐进特征。新农村的建设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情况和状况都不一样,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科学制定规划来推进永续实施,有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五是动态特征。新农村建设立意十分高远、内容非常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内容,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新的思路和新的眼界。
新农村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标准的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即新型农民、发达的农业、和谐的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有新型的农民。
新型农民的特征,一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二是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农民。
三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民。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是生活宽裕的农民。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
五是就业充分的农民。在就业问题上农民得到与市民相同的“国民待遇”,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
其次要有发达的农业。 一是建设现代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农业生产分工的专业化与社会化。二是发展持续农业。
在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环境的良性循环与生态平衡,并通过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三是经营产业一体化农业。
通过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形成高效的农业综合生产经营体系。 最后要有和谐的农村。
和谐农村的标志,一是经济上繁荣,农村经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通过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和升级。二是政治上管理民主,依法推进村民自治建设,落实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健全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民事民议、民财民理,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
三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多方面、多层次满足。
总之,通过农村社会事业的大力发展,使得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的整体面貌明显改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四是乡风文明,要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争创文明家庭、农民普遍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生活方式科学健康,农村社会风貌文明向上。五是村容整洁。
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新农村不再是垃圾成堆、蚊蝇乱飞、污水横流、村舍乱建、设施简陋,而应通过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道路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设施完备化,营造出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
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
“十一五”时期,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
三、如何认识新农村建设,怎么解决
在总结中外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中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有利于推动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财政是国家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手段。
国家增加财政支出,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生活条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在三大产业中,农业是薄弱环节,剩余劳动力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政治领导,为其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国家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国家应行使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四、农村基本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很多内容,如:
1、交通。主要有村屯内的道路硬化(水泥路);通屯道路的建设,多数建为三级、四级公路。
2、水利。主要有农田灌溉水利建设;地头水柜建设;人畜饮水蓄水池;水库大坝加固及河道防洪堤建设等。
3、农村电力和农村能源。主要有农村沼气池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等。
4、农业产业和农村市场。主要有各种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各种瓜果蔬菜、牲畜生产基地);各乡镇的农贸市场建设。
5、环境生态。主要有水流域治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建设等。
6、文卫教建设。文化体育建设主要是建设一些文化阅览室、体育运动场所(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械等);卫生建设主要有乡村卫生院、卫生室的建设;教育建设主要是为乡村小学建设教学楼和宿舍楼等。
7、广播电视建设。主要是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建设。
8、村部建设。主要指乡镇里各村的办公楼建设,现在还有那个农事村办服务点的建设,都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
我所知道就这么多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五、什么是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六、新农村建设政策
对于村庄撤并建社区现象,熟悉基层情况的山东聊城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副教授夏正智非常关注。“要通过建设中心城市的办法来吸引农村居民进入中心城市居住和生活,而不是以村改居的方式强制农民‘被城市化’。”夏正智认为。
夏正智表示,目前的村改居、建设万人村等行动主要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名义下,归并和缩减农村住宅建设用地,以获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补充地方财政收入,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就是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制度”。
村改居的实施过程中
农民要遭受经济损失
“按照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制度’,地方政府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不得超过农村退出的宅基用地面积。如果农村不能退出宅基地,也就意味着城镇不能新增建设用地,地方非农产业(包括房地产业)发展就要受到土地制约,同时地方政府也不能通过土地征用和土地出让的价格差额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在此规定的逼迫下,地方政府不得已只能借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强制减少农村宅基地面积,以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夏正智一语道破了“村改居”的秘密。
七、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
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等方面,要彻底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观念和行为,牢固确立新型的工农和城乡关系,努力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二、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意义
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让农民了解建设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使他们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是关系到他们当前切身利益和未来美好生活的事业,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民的素质放在首位,摆在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技能化、专业化工程,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九亿农民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宽裕。
八、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主要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同时大力做好法律宣传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觉悟和能力,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法进行,因此把保障农民利益和维护农民权利的相关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是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尽管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作了许多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还多有不完善之处而仍需大力加强,所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的法制教育与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认知。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九、新农村建设的含义是什么
一,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意义1
(一)新农村建设的含义1
1,新农村
新农村——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新内涵,新风貌的农村.与传统农村和计划经济时代农村相比,其基本特点是"五新":新技术环境(信息化时代等),新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新体制环境(市场经济体制等),新分工环境(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居民主体(新素质和新观念农民等)——人本发展理论思路.在这四大新环境和一个新主体下,新农村表现为中央已提出的生产较发达,生活更较富裕,村容较整洁,乡风较文明,管理较民主的新型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意义2
(一)新农村建设的含义2
2,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促成具有上述内涵和特点的新农村的所有行动的总和.包括推进改革,发展生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素质等行动.
一、农村基本建设是指什么
“七基一加强”。
所谓“七基”是指: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谓“一加强”是指: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应当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各项内容都很重要,各项工作都要抓实抓好。我们要认真贯彻的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下大决心、下真功夫把农业的基础夯实做强,努力实现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