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

一、求一篇关于家长教育孩子500字左右的作文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乐地健康成长.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 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这一段时间在断断续续对传统启蒙经典的接触过程中,一边反省自身的行为道德规范,一边省思孩子成长的种种表现,我感觉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线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其中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再施加引导.并且为了开阔视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课余时间,给他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到现在学了几年了,他很有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希望有所帮助。
二、与父母的教育观有差别
目前,越来越多的奶奶,爷爷,姥姥,老爷,投入到看管孙辈的行列中。
无论是在社区的大院中,还是在幼儿园的大门前,都可以看见有许多老人在看管或接送着他们的孙辈们。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也有一半的幼儿有老人接送。
通过和老人交谈以及对幼儿的了解、观察和分析,发现老人带孩子既有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我认为,老人帮助儿女带孩子有三大优点:第一,老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育儿经验,对孙子辈尤其疼爱,关怀备至。
老人退休后时间也比较充裕,照顾孩子更有耐心,更爱抚,责任心更强,会给孩子更多的爱。第二,现在年轻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孩子照料问题是他们的一块心病,有了老人的帮助,可以减轻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第三,对老人有利。
老人最怕寂寞,儿孙围绕在老人身边,对老人来说是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快乐。同时可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生命活力,还可以老有所为,给发挥余热提供机会。
这种与孙辈玩耍游戏的天伦之乐对帮助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 老人带孩子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优点,但由于老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
另外,老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老人带孩子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一、过分疼爱导致溺爱。 老人往往格外疼爱孩子,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
再就是老人心理上会有些顾忌——若出差错,怕儿女怪罪。于是老人处处依着孩子,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常会无原则的满足。
时间一长,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如意就会大哭大闹。老人又怕孩子哭坏身体,又是百般哄劝。
这样,孩子会发现通过哭闹、发脾气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孩子就会通过发脾气和苦闹来要挟家长,来满足自己的分非要求。因此,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我班的琪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像一只小绵羊,从不和孩子交往,什么事情也不会做,睡觉是找不找床,起床不会穿衣服、系鞋带……,针对他在园的表现,我们进行家访,原来琪琪在家,奶奶习惯了替他做一切事情。起床时,帮他穿衣服、系鞋带。
吃饭时,给他一口一口的喂饭……,自理能力很差。可是,脾气特大,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把玩具图书乱扔,奶奶又哄又劝。
据奶奶说,吃饭时也是这样,自己愿吃的东西谁也不让尝一尝,自己喜欢的玩具也不让别的小朋友玩,老人表示真拿他没办法。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有人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将托儿所、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和由祖父母代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他们截然不同。从幼儿园出来的小学生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强,社交圈子也大,许多事情多能动手去做,胆子大,能吃苦,一般的摔跤、碰伤像没事一样。
很小就能横穿马路等。而有老人带大的孩子则不然,上学还要老人接送,万事不想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也不想干。
碰到问题,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娇,缺乏应变能力,不合群。就如鲁迅《上海的儿童》所书:“任期跋扈,一点不管,骂人可以,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去了网的蜘蛛一半,立刻毫无能力”。
因此,祖辈的过分溺爱,延缓了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二、祖辈的教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祖辈的一些思想观念相对比较陈旧,与现实标准有一定的差距,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往往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
如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破坏”一辆玩具汽车十,祖辈会上前制止或批评。他们认为,一辆完好的玩具车不可以被“破坏”的,并把孩子的这种行为当成是一种不良行为。
其实这正是孩子探究事务特点的创新行为的表现。 一些祖辈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而且祖辈人由于带过几个孩子,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
因此,往往用经验代替科学。 有一次,偶然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小姑娘,可就是牙齿上长满了黑色的斑点。
女孩的母亲埋怨是婆婆把孩子带成了这样。原来,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都给孩子喝糖水,孩子越喝越爱喝,一来二去,牙齿上就长满了黑斑点。
而孩子的奶奶说,“别信书上的说法,小孩子的乳牙反正是要掉的,再长新的不一样白白净净吗?再说了,我小时没吃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 孰不知,乳牙的好坏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 三、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老人爱孙子与父母爱孩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处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不同处是爱的形式不同,父母爱孩子偏于“严”,老人爱孙子偏于“慈”“宽”“容”。
连父母对孩子的正当管教,祖辈也会横加袒护与阻拦。正是祖辈的干预,才使做父母的无法行使自己教育子女的权利,这势必导致老人与父母的矛盾,以致关系疏远。
在孩子幼小的心理里,他们认为,谁不打他不骂他,谁事事依着他,那就是对他好。
三、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学习呢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事实上要做到却很不容易,虽然给孩子们讲了许多道理,“磨破了嘴皮”,但孩子却往往都听不进去,幼儿的认知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主动的学习,那就必须从宝宝的兴趣和需求入手。给亲推荐一下宝树旗下的米卡早教产品,整套产品中包括了早教内容光盘、父母手册、益智玩具、绘本图书、手工包等,每期的父母手册,就会教你怎么去引导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去学习和认知,配合光盘还有玩具等,全面开发宝宝的智力,是个很不错的产品,建议宝妈可以去了解一下体验。
www.mika123.com。
四、父母的教育方式
首先,父母应该能够自律,能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凡是要求孩子不要做得自己保证不做,努力达到一种不须说一句话就能完成教育孩子的效果,这也就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一个原因。
其次,要保证与孩子的亲情,保证与孩子的没有心理距离的状态,这是孩子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的良好保证,也便于父母了解孩子,便于父母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施教。第三,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求职氛围,父母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使孩子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种学习的氛围中,学习是家庭的主要内容,使孩子受到感染,受到熏陶。
第四,要用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进步,尤其是孩子经过努力获得的成绩,并使孩子感觉到父母在十分细细地关注着自己的成长.自己的任何一个微笑的进步都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尤其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更要懂得鼓励与引导的意义。
五、父母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什么
家长教育的主要任务、首要任务应该是从孩子 的品德教育抓起,教育孩子学做人。
试想, 一个不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的孩子,能有明确的 学习志向吗?一个没有毅力的孩子,能够刻苦 攻读吗?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按时认 真学习吗?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能自理自强 ,少给父母添麻烦吗? 爱国主义培养 爱国主义情感是孩子走人生正路的重要精神力 量。 责任心、义务感 这既是家庭美德的内容,又是社会公德的内容 。
从小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义务感,无论做 家事,还是做公事,都能认真负责,尽自己应 尽的义务。 勤劳节俭的教育 勤劳节俭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不勤劳的人是 没出息的,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勤劳节俭, 相辅相成,不勤劳的人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珍惜劳动成果的人往往更勤劳。
生活能力的培养 自我判断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要让孩子 独立思考解决,分析有几种解决方法,判断哪 种方法是最合适的,经过自己的优选去做。 引导孩子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 ,发现,筛选和确立适合自己的年龄、兴趣和 性格的种种目标。
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独立 规划以下的事情:怎样安排每天的时间,自己 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怎样听课,怎样预习、复 习功课;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做点什么家务; 做什么运动、玩什么游戏以及在家里、在学校 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长大后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等。 父母不应该对孩子的大事小事 都过问,照顾,应该引导和鼓励孩子按照自己 定的规划来管理自己的思维、言行、作息、卫 生、物品等。
例如,学习时,自己把握自己的 注意力不溜号;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自己洗 澡、剪指甲;大人有病,主动倒水、端饭。 父母应该改变批评多,赞扬少 ,总是斥责孩子,甚至恨铁不成钢,施之以棍 棒的做法,引导孩子自我改进,这样,孩子不 仅会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不断改进 ,还会把自己最新的成绩和进步作为起点,不 断去超越自我。
回答满意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