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韩复渠

    韩复渠

    一、韩复榘为什么被蒋介石处决

    韩复榘早年入伍时,参加爱国将领冯玉祥等人组织的“武学研究会”,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后成为冯玉祥的部下。

    1912年参加过滦州起义,失败后被押送回乡。冯玉祥东山再起后,又投到其门下,当过师长、军长、河南省主席,1929年背叛冯玉祥投人蒋介石怀抱,在冯玉祥、阎锡山讨伐蒋介石时,帮助蒋介石抗击阎锡山。

    1930年9月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他在山东三次破坏中共山东省委,杀害邓恩铭等共产党员,镇压农民武装暴动。但他对蒋介石也存有戒心,长期截留地方税收,扩充军队,对在山东的国民党派多次进行捕杀,和蒋介石发生利害冲突。

    在“两广事变”、“西安事变”时,公开表示过反蒋。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日本侵略军引诱他参加华北“五省自治”,他表示决不当汉奸。

    “七七事变”后对共产党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也不真心抗日。1937年9月,日本侵略军进犯济南,韩复榘未战而走,率领十万大军仓皇南逃,致使日军长驱直人,占领整个山东。

    蒋介石以此为理由,于1938年1月11日以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为名将其诱捕,24H,以“违抗军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将他枪决于汉口。

    二、韩复榘是打不过日军还是根本就不想抗日

    韩复榘此人背景复杂,由西北军起家,后来与冯玉祥破裂,转投蒋介石,由于不是黄埔系嫡系部队,因此是受排挤的,而抗战之后,在日军对山东发动进攻后,韩复榘开始时曾进行了抵抗,进行了诸如夜袭桑园车站、血战德州、坚守临邑、济阳遭遇战、徒骇河之战、济南战役、大江口阻击战、配合台儿庄的外围战、夜袭大汶口等比较大的战役或战斗,重创了日军,但随后丢弃济南,不战而退,就逃跑到河南,实是为了保存实力,这类旧军阀出身的人呢都知道枪杆子里头出政权,有了军队,就有了地盘,有了一切,因此逃跑的最大理由就是保存实力,但前线抗战之后,本来就备受国民唾骂,在山东时又排挤蒋的亲信人马,企图独霸山东,逃跑之后又密谋和其他的实力派军阀,如刘湘等人推翻蒋介石,抗战守土不利,又密谋反蒋,蒋介石与公与私都没有放过他的理由了,在民族危亡时保存实力,不想抗日是韩复榘的最大错误。

    三、蒋介石为什么杀韩复榘

    蒋介石为什么杀韩复榘?原因如下:1, 韩复榘与蒋介石之间也存在或多或少的个人矛盾。

    在韩复榘投蒋后不到几个月,韩复榘发现蒋原来承诺的财政支持几乎是一纸空文,韩复榘就有了反蒋的预谋。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时,他又一再打击蒋介石在山东的亲信,试图将蒋的势力排出齐鲁大地。

    1936年的西安事变,韩复榘通电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将两人矛盾加深。 2,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复榘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军事,承担黄河防务。

    日军进攻山东时,韩复榘曾在德州曾抵抗日本的进攻,1937年冬,日军进攻山东时,韩部损失较大,德州血战韩部三个师损失过半,加之蒋介石调走韩部所属炮兵,军事上的不利致使韩复榘转变态度,为了保存实力,不战而放弃济南。韩复榘撤离前夕,下令焚毁省政府、进德会等,名曰“焦土抗战”,实施坚壁清野。

    当日军推进到山东时,韩复榘面对日军的咄咄逼近,加之临战之际,蒋介石不信任他,把许诺调给他的中央军重炮旅调配给汤恩伯部,韩复榘为了给自己的嫡系部队保留实力,几乎是不战而退,主动放弃了黄河泰山的天险,几日之内便弃守了原本预计可守数周的黄河防线。 韩复榘离开济南后,李宗仁电令其死守泰安。

    韩复榘回电:“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李接电,又是大怒,将韩电转给蒋介石,指韩复榘不听指挥。

    3, 同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秘密联络,企图共同发动反蒋运动。韩复榘的这些行为使蒋介石下定了肃清他的决心。

    杀韩复榘经过: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河南省政府召开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并预先通知说为避免日本飞机扰乱,会议在夜晚举行。韩复榘也被通知到会,到了开会的时候,韩复榘坐车到了河南省政府门口,即看见电灯旁贴着一张写着“参加会议的将领请在此下车”的通知,并有军警宪兵在指挥车辆,把车辆排列到旁边的空地上,韩复榘当时和很多与会的将领,一样下车向里走。

    到了第二道门口,左旁屋门上贴着“随员接待处”,于是韩复榘带去的三个卫士都被留在接待处。 1938年1月19日,国民党组成高等军法会审,何应钦任审判长,鹿钟麟、何成任审判长官,贾焕臣任军法官。

    然而,在审讯中,韩复榘只昂着头微笑,一句也不答复,也不请求宽恕。法官再问,还是一言不发。

    这个审问,其实就等于宣判,因为在逮捕令上,已注明了韩复榘罪状和革除韩复榘的二级上将及本兼一切军政职务。因此,韩复榘已拿定主意见,一句话也不回答,到了二十四日晚上七时左右,被军统特务押送至武昌城外枪决。

    过后,蒋介石念及其中原大战中的功劳及其部下的劝说下准其安葬,因韩复榘是二级上将,又是一省主席。韩复榘的灵柩被安葬于豫鄂交界处的鸡公山墓地。

    墓前立一石碑,上刻“韩复榘之墓”五个大字(1954年韩复榘的灵柩经人民政府批准,由其子女迁往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安葬)。 韩复榘评价:梁漱溟对韩复榘的评价是:“韩复榘作战英勇,又比较有文化,方深得冯玉祥的重用和信任,一步步提拔,而成为冯手下的一员大将。

    后来他离冯投蒋,去山东主政八年,曾试图做出一些政绩,直到抗战爆发,被蒋介石杀头。”“他对儒家哲学极为赞赏,且读过一些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一介武夫。”

    当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徐北文曾撰文称:“韩复榘在西北军以能诗文、擅书法发迹。他在山东主政后,把一些术士、僧道统统赶出衙门,并重用何思源、梁漱溟、赵太侔等新派文人。

    韩与张宗昌的不同,是由于文野之分。” 综述: 韩复榘该不该杀?该杀。

    守土不力,因为之前被日本人打败,所以面对日军主动撤退,放弃济南,最终导致山东被日军占领,作为军人,死不足惜。 但是说他冤不冤?其实挺冤。

    民国那个情况,派系纷争很严重,韩复榘部作为非嫡系部队,害怕校长是借日本人手灭了自己,所以选择保存实力的办法,甚至还打算密谋反蒋,这其实是每个新军阀都有的思想,单独枪毙他,这很冤。某位放弃了东三省的人,还寿活了一百多,这上哪说理去?据说韩复榘在泰安时,李宗仁要求他守住泰安,反攻济南,但韩复榘却说“南京已失,何守泰安”,丢南京的那个人,是你能骂得了的吗?说直白了,他只是民国那个烂环境下不算最烂的一个人了。

    附韩复榘简历: 韩复榘(1891年1月25日—1938年1月24日),字向方,直隶省顺天府霸州煎茶铺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韩复榘19岁离家闯关东,后投效兵营,以擅长作战并兼通文墨而发迹。

    北伐战争中一路猛打猛冲过关斩将,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中原大战前脱离冯玉祥投靠蒋介石,在山东击败晋军,为蒋介石巩固前沿战线。

    主鲁后,韩复榘誓要"变鲁为齐",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号召山东农村大力学习模范乡村,以提倡经济保障。1937年,韩复榘拒绝日本人的“华北五省自治”计划。

    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韩复榘亲自在第一线指挥,经历夜袭桑园车站、血战德州、坚守临邑、济阳遭遇战、徒骇河之战、济南战役、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