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一、今天是立春,意味着什么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二、2020年立春是哪天
2020年立春日期:2020年02月04日,星期二 (庚子年(鼠年)正月十一)。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代表春天的开始,这是从秦朝人们就有的共识。立春节气的形成要追溯到3000年前,立春当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东郊迎春,祈求丰产丰收。民间也有祭祀春神句芒的传统。句芒在民间神话中也叫做木神、春神。
日期计算公式: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的后2位、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21世纪立春的C值=3.87
例如:2020年的立春日期
[20*0.2422+3.87]-[20/4]=8.714-5=3.714
所以2020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4日。
(注: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
扩展资料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相关谚语
1、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2、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4、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5、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6、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7、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立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三、立春理论上是2月4日,实际上是正月初一,比如说,1982年的春节在
不对。
这里是有关于阴历和阳历的问题,阴历看的是月亮,严格按月圆月缺分月,.阳历主要看太阳,严格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运行状况来定时间.我们平常所说的农历实际上是阴历,严格按照月亮的圆缺变化来定月份和日期,但是我们学过地理的都知道,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引起的,和月亮关系不大,用农历来表示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时非常不准确的.所以我们的先辈在农历的基础上加了24节气,24节气是严格按照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过程定时间的,这点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新历是一样的,这样弥补了农历不能表示季节变化的缺点.上面的说明一定很明显了:农历是阴历,按月亮定日期和月份24节气和公历是阳历,按照地球绕太阳的运行状况定日期和月份结果很遗憾,季节是随新历走的。每年的24个节气在公历的日期都是基本不变的,就算变化误差也在一两天之内,但是每年的24节气在农历的日期误差甚至可以达到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