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荒谬的苦难哲学

    一、荒谬的苦难哲学读后感

    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认为苦难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过去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告贷无门,最后忍辱负重,不惜腆颜事敌,终获成功。流风所及,甚至一篇普通的中学生作文也总是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应该对这种苦难负责?做子女的在改善母亲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打算继续让母亲享受苦难,否则,这些现实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但在这些作品里,现实的苦难远远没有浪漫的抒情重要,不但不重要,好像还应该感谢似的,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苦难,母亲就没有发挥“忍耐”功夫的舞台。

    作者:M拾柒M

    二、如何理解加缪《西西弗神话》的开头“真正严肃的哲学

    第一次与存在主义结识便是高中读到的《西西弗神话》,在此之前我对存在主义几乎一无所知,知道的仅仅是萨特和波伏娃他们长达一生却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恋情。

    2012年3月29日夜,重读加缪哲学随笔集《西西弗的神话》,最终章《世界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读完的时候,时钟刚刚指向零点。

    读了一天的书,充斥其中的是晦涩的哲学言语,但却也透过了字里行间,看到一个大大的逗人地字。 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加缪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

    逗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地 萨特如是说,但存在主义也首先认为世界是荒谬的。

    而加缪,这位在荒谬之路上走得比萨特更远的逗局外人地,虽然因其《反抗者》而与萨特产生了隔阂,却也始终没有背离存在主义关注人本身的信条。 或许这位敢于同大阵营决裂,忍受捅马蜂窝必然被蜇的命运的荒谬大师,他是在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人可以纯粹地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着! 得罪了诸神的西西弗,被罚将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他用尽全力,将巨石推近山顶时,巨石就会从他的手中滑落,滚到山底。

    西西弗只好走下山底,重新将巨石向山顶奋力推去,日复一日,陷入了那永无止息的苦役之中。这便是西西弗被诸神加之于上的荒谬。

    大概西西弗面对世界感到最多的也许就是像逗一个人而存在地那样的孤立无援吧,承担无意义的世界,荒谬而没有尽头。但是我们每个人其实又何尝不是西西弗呢看就象《西西弗的神话》中说的,逗起床,电车,四小时办公室或工厂的工作,吃饭,电车,四小时的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大部分的日子一天接一天按照同样的节奏周而复始地流逝。

    地 这不正就是人生的痛苦看我们每一个人不就正以相似的方式逗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地。 我在想当西西弗站在山顶看那块石头徒然地滚落山下,心中涌起地恐怕就是无意义无效果导致的恐惧吧,不正就是加缪所一直诠释逗荒谬地看 而《西西弗的神话》中让我感到最震撼的是逗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地这是一个多么的震撼而残忍又让人感到无比的耸人听闻啊。

    加缪引出的这个在普通人看来近乎于绝望的主题,切合了很多人现在的情绪,这便击中了我们的软肋。或许我们正需要寻找一个理由来付诸行动——那就是自杀。

    很荒谬是么看荒谬即是它的主题。 当人对世界的理性和幸福的热望,却碰到了这个非人的毫无意义杂乱无章的世界,毫无意义和效果的结局,荒谬就产生了。

    加缪曾说:逗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死在路上更蠢的了地。而1960的1月,加缪坐在汽车里,由于下雨的湿滑,汽车撞在了路边的树上,加缪被抛向后窗,脑袋穿过玻璃,颅骨破裂,脖子折断,当场死亡。

    命运之神却偏偏让他死于车祸。一个一直在与存在的荒诞作斗争的存在主义思想家却死于荒诞的车祸,实属辛辣的哲学讽刺,这是多么的荒谬啊! 逗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地——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的风雨坎坷,现实与理想往往存在巨大的落差。

    这种落差,应当就是加缪指出的世界的荒诞性。 当那块石头滚落山下,获得与拥有也随风而去、化为乌有。

    无论如何繁茂,最后都要面临凋零的结局,存在与消亡的此消彼长中,死亡永远是最后的终结,因此无论是短暂的瞬间而言,或者是生命的周期往复而言,其深刻的评语只有两个词——荒谬和无意义。 既然生命的悲剧已然注定,那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看既然生命本来就是无意义的,那么人生的意义又所从何来看 这些问题其实一直都在困扰着我们,从文明诞生的那一天起,当人们拥有了智慧,拥有了明辨的心,我们就会一直在质疑我们存在的意义。

    从伊甸园出发,被放逐的人类行进在一条冰封的大河上。冰冷刺骨只在其次,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冰上找不到吃的,看不到逗希望地和逗价值地。

    于是寻找希望的众人纷纷跑到岸边,在种种神明信仰的河滩上寻觅猎物。荒谬的少数人坚守在河流上,捕捞偶尔砸破的冰面下的鱼为生。

    叛逆的先驱尼采,先声夺人地在世间在冰封的大河上首判了对上帝的驱逐令,逗上帝死了地。但在长久的日子里,人们完全不习惯没有神的生活,于是造出一些新的神祗,一些往往还不如原先那位仁慈可爱的神祗,如纳粹、如斯大林化的逗马克思主义地……人不习惯过独身的生活,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可以依赖自由、平等和博爱来生活。

    而今,加缪接过尼采的天才,如推石不息的西西弗一样,将众神放逐出去,使命运成为人的事情。加缪向世人展示,人是可以单独而诚实地活着的,是可以仅仅作为人活着的人可以纯粹地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着。

    尽管有苦痛挣扎,也只是做一个纯粹的人的代价,对生命对现实对这片大地对人格而非神格的热爱的必然代价。 在《西西弗》神话中,加缪从荒谬哲理的高度把人的态度概括为三种: 其一,是生理上的自杀:在无法摆脱的阴影面前选择自行消失,而摆脱荒谬的重压与人生的无意义——这是种消极逃避、俯首投降的态度。

    其二,是哲学上的自杀,这是在精神领域里从现实面前逃避开,隐遁到上帝、来生、彼岸或神秘的天国去,从而进行自我理。

    三、王小波推崇的中外作者有哪些

    王小波推崇的中外作者主要有伯特兰·罗素和伊塔洛·卡尔维诺。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罗素的才华超群,多才多艺。罗素是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人类的知识》等。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而伊塔洛·卡尔维诺,则是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其善于利用讽刺和离奇古怪的幽默处理严肃的主题。他的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像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给后世带来深刻久远影响。其代表作有《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叉的古堡》、《寒冬夜行人》、《为什么读经典》、《意大利童话》等。其中,《为什么读经典》被认为是进入经典世界非常好的入门书;卡尔维诺还因《意大利童话》一书,被同代人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寓言作家之一”。卡尔维诺于1985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

    伯特兰·罗素和伊塔洛·卡尔维诺对王小波的创作影响极大。从王小波作品看,其风格沿袭了罗素的自由主义思想,即在作品中追求与张扬的即是这种自由主义的精神,以自由主义思想来书写文本,以自由主义思想来统领文本中的历史世界。有人说,王小波笔下的历史都是自由主义思想史。而他的作品对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正是采用了伊塔洛·卡尔维诺利用讽刺和离奇古怪的幽默处理严肃主题的手法。王小波小说的价值,焦点就在于其秉承罗素、伊塔洛·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的精神,宣扬自由主义思潮,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

    四、叔本华的哲学是属于哪一类型的

    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生。

    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

    对人间的苦难甚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致力于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

    他的一生并不得志,在去世前几年获得声誉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人生是痛苦的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智力愈发达,痛苦的程度愈高。

    所拥有的愈多,愈增加对痛苦的感受力。 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原没有积极的意义,有积极意义的反是痛苦。

    世界上产生痛苦的事,原本比制造快乐的要多。 人类的一生,在推陈出新的严苛要求之下维持自己的生存,通常必是充满忧虑的。

    苦恼和死亡是联结在一起的。它们制造了一条迷路,虽然人们希望离开它,但却相当困难。

    纵使有一千人生活在幸福和欢乐之中,但只要有一个人不能免于不安和老死的折磨,我们就不能否认痛苦的存在。 灾祸的发生是一瞬间的事情。

    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 如果我们经常感叹人生的短促,但短促岂非正是一种幸运?——如果我们经常感叹人生的生命中所遭遇到的痛苦与不幸,统统摆在他的眼前,他必然会大吃一惊,不寒而栗。

    人是必须靠面包和娱乐的,倦怠,亦与饥饿相同,常有使人趋于放纵不检之虞,所以常被作为预防灾祸的对象。 意志愈是激烈,则意志自相矛盾的现象愈是明显触目,而痛苦也愈大。

    无边的世界到处充满痛苦,在过去无穷,在将来无穷,那是他体会不到的,在他看来甚至只是一个童话。 一切痛苦始终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未曾满足的和被阻挠了的欲求。

    好心善意,仁爱和慷慨等等替别人做的事永远只是减轻那些人的痛苦而已,从而可知能够推动这些好心善意去行善布施,永远只是对于别人的痛苦的认识。 在人的心理自然趋向上,我们却又常易忘记自己过去的快乐经验,对于痛苦的遭遇却很少能磨灭,这就证明人在根性上原是与痛苦同在的。

    人类幸福有两种敌人:痛苦与厌倦。进一步说,即使我们幸运地远离了痛苦,我们便靠近厌倦;若远离了厌倦,我们便又会靠近痛苦。

    富有家庭的年少子弟继承了大量的财产后,就尽情挥霍,究其原因,无非是心灵空虚,对自已的生存感到厌倦。他来到这个世界外表是富有的,内在却是贫穷的,他唯一无望的努力便是用自己外在的财富来弥补内在的贫穷,企图从外界来获得一切事物,就像一个老人一样,努力的要使自己成为大卫王。

    贫穷和困乏来带来痛苦;太得意时,人又生厌。所以,当下层阶级无休止地与困乏也就是痛苦挣扎时,上流社会却和“厌倦”打持久战。

    人受意志的支配与奴役,他无时无刻地忙忙碌碌地试图寻找些什么,每一次寻找的结果,无不发现自己原是与空无同在,最后终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局,而世界的内容却全是痛苦。 如果人生当下和直接的目的不是痛苦,我们存在的目的就必然完全失败,而事实上世界不能不是痛苦,存在不能不是失败。

    每一个人的不幸,似乎是一种特殊的事件,请问世界上有谁没有特殊的不幸,将许许多多特殊的不幸归纳在一起,难道世界的规律不就是普遍的不幸! 我们所经常遇到的痛苦,常比我们所想象的痛苦,只有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人,才真能了解它的痛苦会令人深到什么程度。 就人类的命运来说。

    他们几天不是生活在黑暗日子中呢。 在现实上我们存在的痛苦,却无时无刻不受着时间的压力,它就像一个监工一样,手拿着鞭子不让我们有片刻的喘息。

    透过艺术的创作与欣赏,我们将意志所生的欲望世界提升到忘我的精神境界中,这时我们可暂时忘却人世的不幸与痛苦。 由于内在的空洞,人们寻求社交、余兴、娱乐和各类享受,因此就产生奢侈浪费与灾祸。

    穷人所要忍受的是痛苦,富人所煎熬的是厌倦,谁能说厌倦不是痛苦。 在每个人的内心都藏有一头野兽,只等待机会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或者说,如果说别人对他有所妨碍的话,还要杀害别人。

    贪欲之产生,基于—个原则,就是认为一切快乐在效用上只是消极性,而包含一连串快乐的幸福则是幻想;相反的,痛苦却是积极性的,也是极端真实的。 普通的报仇是以看到自己加于仇人的痛苦来减轻自己所受到的痛苦。

    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都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一切欲求作为欲求说,都是从缺陷,也即是从痛苦中产生的。 舒展慢调在柔调中达成最高痛苦的表示,成为最惊心动魄的如怨如诉。

    一切追求挣扎都是由于缺陷,由于对自己的状况不满而产生的;所以一天不得满足就要痛苦一天。 只有长期的痛楚才会成为过分巨大的痛苦。

    造成不幸的是盲目、命运,也即是偶然和错误。 不管自然如何安排,不论幸运是否曾降临你身上,不拘你是王候将相或贩夫走卒,不管你曾拥有什么,痛苦仍是无法避免的。

    苦恼总在现在中占领一个位置,若移去现在的苦恼,从前被拒绝在外的其他苦恼必定立刻乘虚而入,占据原来的位置。 人们虽为驱散苦恼而不断地努力着,但苦恼不过。

    五、西绪福斯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

    西绪福斯受到神的惩罚,他要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石头因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他要下山重新推巨石上山,如此周而复始。加缪认为西绪福斯是个荒诞的英雄,他以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看似没有效果的事业,但他对生命的激情和对神的蔑视使自己变得无比强大,从而超越命运的摆布。加缪从这个神话故事中,看到了人生的荒诞宿命,他试图通过思辨澄清荒诞对人的意义。

    在西方世界,西绪神斯的故事由来久矣,他一直被当作勇气和毅力的象征。他不但有毅力和勇气,还有一份极难得的清醒,他知道苦难没有尽头,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悲观,更没有怨天尤人。西绪福斯是悲剧的英雄,成为与命运捕击的人类的象征。他不肯放弃生活,虽然人间生活以黑暗地狱作为终点,但其旅程究竟还是可以充满欢乐。他明明知道劳而无功,却仍然一次次把石头推上山顶。人必须认识到命运的荒诞性并且加以轻蔑相对待,这不仅是苦难中的人唯一出路,而且是可能带来幸福的唯一出路。人可以在奋斗的过程发现幸福,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奋斗的终点。

    六、加缪称西西弗为“荒谬的英雄”,十分推崇

    当西西弗站在山顶看那块石头徒然地滚落山下,心中涌起地恐怕正如加缪所说的“荒谬”。

    在西西弗的神话中,西西弗是一个荒谬的英雄,诸神惩罚他不停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又由于自身的重量滚下山去。人生的痛苦与之相似,因为人们也正以相似的方式“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当那块石头滚落山下,获得与拥有也随之而去、化为乌有。只有洞悉人间的悲剧作家和悲观主义哲学家才在这繁华世间的深处发掘命运里残酷的真实——人生就是荒谬。因此,无论是在犬儒学派、还是在叔本华那里,我们都看到生命中悲剧的要素。无论如何繁茂,最后都要面临凋零的结局,存在与消亡的此消彼长中,死亡永远是最后的终结,因此无论是短暂的瞬间而言,或者是生命的周期往复而言,其深刻的评语只有两个字——荒谬和无意义。

    既然生命的悲剧已然注定,那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想到上面,自然谁都会提出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过又是徒然的进入自身的怪圈之中,既然生命本来就是无意义的,那么人生的意义又所从何来。这里的问题不是意义何在,而是如何对抗?

    生命的悲剧意识,是萦绕在思考者脑中不能磨灭的印记。也正是这种悲剧意识,给与了人们真正意义上的选择:选择顺从或者选择抗拒。在尼采的强力意志里,个体的内在精神和意志试图成为生命的主宰。在乌拉穆诺的悲观主义哲学中,对于悲剧意识的不合作和逆反构成了独特的生活智慧。而在加缪的荒谬神话中,又给予了我们另外一种选择 ——选择蔑视。“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自我超越的命运”,加缪如是说。

    当西西弗站在山顶看石头再一次滚落的时候,那种对于命运的荒谬感构成了悲剧的基础,然而,西西弗的那片刻的意识和醒悟才是他击败自己命运的关键,也只有在那片刻,他超越了自身的悲剧,从而将诸神抛在一边。因此,当西西弗“以沉重而均匀的脚步走向那无尽的苦难”的时候,“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人生的意义在这里变得无足轻重,因为生命原本就是荒谬的集合。每个人都不断重复着自身的生活,而整个人类也在不断的重复着业已发生的一切,荒谬感是这个世界的本原。当看到这里的时候,寻找意义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只有蔑视这种由于看清悲剧命运所带来巨大的痛苦,才能有勇气继续生活。因此,当西西弗使出全力再次将石头往山顶推的时候,他一定是忘记了这种痛苦,并满怀着希望的,既然每一步都是由希望所支持,那么痛苦又在哪里?所以,在《西西弗的神话》结尾说,“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

    因此,我也可以是幸福的。

    七、萨特说,“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是不是包含了一种消极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掌门人,在哲学和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任何人都无法从历史上抹去的。

    萨特是唯一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牛逼!

    “他人即是地狱,人与人彼此孤立。”单单从你自己的人生经验来看,难道真的像别人说的那样全是假话吗?

    萨特只是从高于生活的层次上分析人生罢了。

    还原到你的问题上,确实是消极。如果你只是个正常人,不得不面对平凡忙碌的生活,如果不能骗自己生活是美好的话,是很难活下去的。

    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哲学是本质是真理,而真理从来不适合生活

    八、求几篇海上钢琴师的影评,要有水平点的,谢了

    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 为这样的片子写字儿总让我纠结。

    写还是不写,这是个问题。像这样几乎被举世拥戴的电影,你说一万句好话也只是它的荣耀的一毛,你再怎么唱赞歌也会淹没在齐声大合唱中。

    作为以追求特立独行为毕生事业的装B犯,对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的东西歌功颂德,这也太有损我的范儿了。 可谁又能管住自己的进出口呢?李白看到崔颢的先下手为强,虽然心中一凉,还是忍不住要唧唧歪歪几句。

    我看过那么多关于1900的影评,心中一凉二凉三凉,还是忍不住抛砖追玉。 三年前我看完这片子后腹中隆隆作响,忍了又忍终于一屁未放,三年后我不小心把它又看了一遍,感觉可以扑哧一下,因为有了新的感触。

    关于尽头,关于陆地海洋,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他疯狂。

    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是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

    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

    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

    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

    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

    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

    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

    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

    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

    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1900。

    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1900是个ET。

    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是人类的方式。

    但是1900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

    他的身体机能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ET。 小时候看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老师说,你是否想过自己或许是个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然后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

    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

    我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一张嘴,我无法理解这一模一样的人怎么会是不同星球的物种。 直到后来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

    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都曾经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

    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我们曾经都很与众不同,鲜活跳跃。

    但是后来,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是我们从一个个ET变成一群地球人。

    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只有那些因缘巧合的,比如1900,侥幸(或者说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独立和ET本色,成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异类。

    差异导致孤独。葆存了差异性的ET在承受异样目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出凡人的孤独。

    凡人们如我们虽然也还都残留一些差异,但大致面貌八九不离十。我们失恋了后觉得痛苦比谁的都大,我们拥抱心爱的人自认比谁都幸福。

    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不断重复,千篇一律。

    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我们借助艺术寻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着眼泪互相慰藉,或者说,互相平衡(原来有人比我还惨啊,这下心里舒坦多了)。

    而被称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忧郁地注视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种。用他们ET的本能将那些交叉部分,提炼、放大、直抵内心。

    那些永远无法交叉的部分,则作为孤独的源头,令他们永远无法融入人群。他们只有躲在自己的轮船里,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地活着,然后死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