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健康心理

    一、心理健康

    现代健康概念,早已超出人们的传统认识,它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即:身、心两个方面。而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随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

    “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和人际关系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在这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我们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著名心理家马斯洛为心理健康提出了9条标准:

    1、对现实具有高效的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

    3、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静;

    5、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理论;

    6、对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阳,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

    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具有乐于助人的热心;

    8、具有民主的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欢乐和忧伤。

    二、心理健康

    在实际生活中,心理健康可以这样来对照理解:

    一般情况下,符合下面情况的话,说明你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

    一:与大多数人心理相一致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第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拿他的心理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相比较,正象我们正常人都有两只手,一个头一样,如果某人长成三头六臂,大家就会认为他不正常.

    二: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

    如果一个人在正常的环境里疑神疑鬼,过分敏感,稍有不 顺心的事就感到大祸降临,对身旁的人不信任,产生不安全感, 这样的心理主是不健康的.

    三:能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人的心理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只 有通过具体的活动才能获得表现.

    四:能对自己做出适当的评价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区分"自我"和"非我",心理学称之为自我意识.正确的自我估价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五: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正常的人际关系有以下几种:1、别人了解他,他也能了解别人.2、应该受到他人的悦纳.就是说,在一个集体中受到欢迎和信任;在对大多数人来说,他应该是一个有益的人,由于他的给别人带来了某种好处.3、在集体中的自己的同志和朋友.

    六: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

    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能提高一个人的活动水平,有利于身健康,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的水平,不利于身心健康.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消极的情绪,而在于这些情绪持续的时间长短与其强度.

    七:应该有健全的人格

    什么是健全的人格?简单说就是在人格结构中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平衡发展的完整的人格.

    八:应该有正常的行为

    心理健康的人,他的行为特点是:1、行为方式各社会身份一致;2、反应和刺激强度相一致;3、行为有一贯和统一.

    九:生活目标切合实际并不断进取

    现实有时是残酷的,但关键是敢于改革现状.不断进取,要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如果面对现实无能为力,萎靡不振,抑郁甚至于轻生,那就可 能发生变态的心理,也有人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心满意足,只顾享乐而不思进取,这对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三、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里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如果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均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适当的调控能力。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四、心理健康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编辑本段]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五、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针对学生的: 林崇德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

    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在每个方面的具体标准,很难包揽无遗地逐条列出,但是,大体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概括: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

    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具体地说,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在六个方面。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心理健康的学生,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是学习活动韵主人和积极的探索者。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合理使用体脑,顺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规律,注重一定的运动调节,能借助体脑获得智力与能力的更好发展。 (4)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每个人都有幻想,心理健康的学生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幻想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且在时间上比较短暂,不会妨碍其学习和人际交往。 (5)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进行合理的调节。 (6)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健康的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人总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方面。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

    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表现在五个方面。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心理健康的学生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既重视对方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保证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2)能客观地了解他人。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会以表面印象来评价他人,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是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他人。 (3)关心他人的需要。

    心理健康的学生知道只有尊重和关心别人,才能得到回报。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关心中才能获得发展。

    这就是“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的道理。 (4)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是虚伪地恭维别人,而是诚心诚意地称赞别人的优点。对于对方的缺点也不迁就,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加以批评,并帮助其改正。

    (5)积极地沟通。心理健康的学生对沟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沟通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他们沟通的方式是直接的,而不是含糊其词,在积极的沟通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真诚的友谊意味着健康。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与人和谐相处,亲密合作,但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人格,即在保持个性和差异的前提下亲密合作。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

    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加以改进。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心理健康的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不为他人的议论所左右,能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而逐渐成为自信、自尊、自爱、自重的心理健康的人。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的学生能经常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与别人相比怎么样?”他们除同周围的人相比较之外,还常与理想的自我相比。

    心理健康的学生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能虚心地;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从中认识自我。 (3)及时正确地归因。

    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因为学业成绩或工作成果通常反映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或努力的程度。但如何归因呢?是归因于运气、教师教得怎样、有否提供条件等客观原因,还是归因于主观的能力与努力的程度?心理健康的学生,主要归因于主观。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断扩展自己的生活范围,从中不断地充实自我,超越自我,悦纳新的自我。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目标的难易程度,把抱负水平定在既有一定的实现把握,又有可能冒失败风险的层次,以此激发自己努力进取。

    (6)具有自制力。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为既定的目标而克服困难,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善于抑制自己的其他不良行为和冲动,遇到挫折不忧郁、不悲愤,镇定对待,分析根源,保持乐观态度。

    六、心理健康是什么意思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实际上,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尺度,而且对它的评价还受很多因素,诸如种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正常状态与人的自我认识有关,即没有一个完全正常的人,因自我认识永远不能完备,人格永远是在发展之中。而且,生活中的挫折本无休止,心理无时不在寻找某种平衡,就如同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一样,心理上的完美,也就在于动中取得平衡,在平衡中求动。

    七、简述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定义

    目前在心理学理论中,特别是在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Jahoda,M.)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著名,他提倡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positve mental health),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很有教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①自我认知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做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情、能力和欲求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

    ②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心态绝对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③统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及坚韧的忍耐力。

    ④自我调控能力。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能力,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⑤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他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⑥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发问、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应人的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又做了一个概括:

    ①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②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③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④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

    ⑤人格统一和调和;

    ⑥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

    ⑦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⑧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以上的心理健康定义,是与心理障碍和疾患相对而言的。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也有一个不断修正、完善过程。

    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九、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我们要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更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