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筹莫展
一、一筹莫展 与 一愁莫展 的区别
区别是一个词语是正确的,一个是错误的。
正确词语是“一筹莫展”,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一愁莫展”这个词是现代人误写,是错误写法。
成语一筹莫展 :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筹:筹划、计谋;展:施展。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自】:《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示例】: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 【近义词】:束手无策、束手待毙 【反义词】:神通广大、大显身手、大显神通 扩展资料:“一筹莫展”成语典故 蔡幼学(1154-1217),18岁时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卒谧文懿,病逝京都,归葬永嘉洋岙山。
据《宋史·蔡幼学传》记载,蔡幼学,字行之,南宋温州瑞安人,自幼刻苦学习,曾拜当时名士张傅良为师。 据说他后来青出于蓝胜于蓝,才学和文章都在他的老师之上。
宋光宗时,曾任校书郎。后来,宋光宗去世,宋宁宗即位。
宋宁宗即位之初,下一道诏书征求群臣的意见。 蔡幼学上了一道奏章说:,“陛下,您得做好以下三件事,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
一要恭亲,对父母长辈孝顺;二要重贤,任用有真才实学的人为官;三要爱民,对天下百姓要宽厚仁爱。而要做到这三件事,首先得从搞好教育入手。”
“但是,有那么一些人到处造谣诬陷好人,致使一些大臣害怕招惹是非而不能好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也使您接触不到大多数有抱负的臣子。朝廷里有才学的大臣虽然不少,但真正有实际作用的办法却没有拿出来。”
即“多士盈庭而一筹莫吐。”,“陛下,如果再不重视教育,鼓励讲学,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后果将不堪设想。
望陛下三思。” 人们根据以上故事把“一筹不吐”引申成“一筹莫展”这个成语,比喻束手无策,无法可想。
二、一筹莫展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一筹莫展典出《宋史•蔡幼学传》。
宁宗即位,诏求直言,幼学奏: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南宋时温州瑞安有个蔡幼学,他是当时著名学者陈傅良的学生。
由于他勤奋努力,进步很快,一般人都说他的文章比他老师写得好。宋光宗时,他曾任校书郎。
光宗死后,宁宗继位。宁宗为了广开言路,便征求君臣 的意见,并要求他们直言不讳。
蔡幼学上书宁宗说:“要想当好皇帝,必须做好3件重 要的事:一事亲,二任贤,三宽民。要办好这3件重要的事,最重要的就在于讲学。
近 年来,一些坏人制造和平言辞来排斥好人,因此,大臣们想有所作为又怕别人说他故意 多事;忠心之人想尽力做一些有益的事,又怕违背了圣旨而遭到不幸。这样就使您一人 孤立在上,而把君臣抛在一边,其结果是有志之士充满了朝廷,而朝廷却一点办法也拿 不出来。”
后人把“一筹不吐”说成“一筹莫展”,用来表示一根算筹也摆布不开,比喻一点 办法也没有。
三、怎么理解成语“一筹莫展”
理解成语“一筹莫展”的关键是要了解“筹”这个已离我们现代生活很遥远的物件。
“筹”最早是一种用来计数的用具。关于它的形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可能是小棍状或小片状,由其字形从“竹”推断,应该是用竹片或者木片制成。
今天我们所见的“筹码”应该是由其发展而来。因为 “筹”的主要功用是计数,后来又引申为计量单位,词语“略逊一筹”之 “筹”便是此意。
又引申出名词计策、办法之意,动词谋划、筹措,成语“运 筹帷幄”之“筹”便是“谋划”之意。说到“一筹莫展”,其中的“筹”则是名词“计策、办法”的意思,即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个办法都想不出。
四、一筹莫展造句
有三个淘气的孩子天天在家,如何使房子保持干净使妈妈一筹莫展.我们没有你的帮助就一筹莫展.我没有秘书简直一筹莫展.试验失败了, 我们一筹莫展.我想,我并不是这样一筹莫展.我流落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身无分文,一筹莫展.欧文因自己一筹莫展,时而烦闷,时而生气.她站在那儿一筹莫展地哭泣着.但是,特罗伊一筹莫展的时候,也正是他最聪明不过的时候.即使到了一贫如洗,一筹莫展的地步,他也满不在乎.yī chóu mò zhǎn一:一点 筹:计策,办法; 莫:没有 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出 处] 《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 例] 清·孔尚任《桃花扇》:“下官史可法,日日经略中原,究竟~.”[例句] 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 早上起晚了,我提心调胆赶到考场,里面悄无声息,大家都在专心答题,于是小心翼翼地走到座位上,展开考卷,都不会,一筹莫展.[近义词] 束手无策、束手待毙[反义词] 神通广大、大显身手、大显神通 灯 谜 暗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