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有趣的对联故事

    有趣的对联故事

    一、有趣的对联故事

    有两个对联小故事我很喜欢,写出来和你分享,希望你也喜欢。

    1、明朝时一个有名的大臣名叫解缙,他小时候就聪明异常,以善对对子闻名。解缙家穷,而对面却是一户地主,家有几亩竹林。过年时,解缙在家门口贴出一幅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面地主家一看,心内不忿,我家的竹林却成就了你的春联,于是冲动之下,让家丁将竹林里的竹子全部砍断了,自以为可以让解缙难堪。不料解缙出门看到只剩竹根的竹林,心下了然,提笔将自家上下联各添了两个字,变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地主第二日发现后,勃然大怒,“好你个解缙,竹林都砍成这样了,竟然还能借我家的景入联”,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让下人将所有竹根都挖去,心想这下你解缙该没办法了吧!不料刚砍完不多久,解缙家的春联又变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有好事者将解缙家两改春联的故事传扬开来,解缙善对的美名也就广为人知了。

    2、从前有个财主,老父亲操劳一生,留给他家财万贯,可惜他不学无术,只知吃喝玩乐。这一年,他老娘过七十大寿。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地主只剩这一个老娘,是以打算好好为老娘操办操办,也好博个孝子的名声。寿日将近,地主打算亲自为老娘写副寿联,可他不学无术,哪里会写什么寿联啊,于是就问管家,管家和他也是一路货色,肚里哪有什么墨水,可身为下人,总要为主家解决问题啊,于是灵机一动,想起一幅过年时贴的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地主一听,觉得不错,不过他自诩聪明,道:“我娘过寿,当然要改成 天增岁月娘增寿 才行”,管家一听,“老爷,这对联是要对仗的,这‘人’改成‘娘’,那‘福’就不对仗了啊”,地主不在意的把头一甩,道“那就把‘福’改了不就对了”。于是到了地主老娘过寿那日,堂上的寿联十分醒目“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

    二、非常有趣的对联故事36则

    (1)女神童妙对女皇帝 相传唐代宣化府有一对女神童姐妹。

    姐姐十三岁,妹妹只有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能诗善对。

    一天,爱才好文的女皇帝武则天,传旨面试女神童。姐妹俩来到金銮殿上,不住东张西望,处处都觉新奇。

    武后一见她俩那副机灵童稚神态,早有几分喜欢,为防她们害怕,特令撤去殿仪,并慈祥地携着二人小手,走向殿旁长廊温步。她们来到佛祖殿御河岸边,见一和尚正在河里摘荷花。

    武后对姐姐说:“朕以此为题出一联你对。”随即吟道: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此联连用“河、荷、和、何”四个谐音字,难度不小。

    那姐妹举目四眺,忽闻优乐堂琴弦切切,歌声袅袅。因即对道: 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此联亦用“情、琴、清、青”四个谐音字,切情切景。

    武后闻之甚喜。接着她们又经过一座照壁,上面塑着一副兵战浮雕。

    武后端详片刻,又出一联要小妹妹属对: 冰冻兵车 兵砸冰 冰碎兵车动 只见那九岁的小娃娃眨了三下眼睛,随即对上下联: 龙卧隆中 隆兴龙 龙腾隆中升 武后一听,不觉出声赞曰:“果神童也。”因想:自古安邦定国多为男子,似这等聪慧女孩,若能精心培养育,日后定是巾帼英豪,因而抱住小妹说:“你天资聪颖,机敏过人,如经名师指点,可成大器故欲留汝宫中深造,未知汝是否乐意?”小妹妹一惊,脸色阴沉,她望了一下姐姐,立即低头不语。

    姐姐神色惊慌,久久不能回话。武后曰:“不必迟疑,汝可即赋一诗与阿姐告别。”

    小妹妹眼眶噙泪,仰望天空,当即赋诗一首: 天空云骤起,鸿雁竞双飞。 所嗟人异雁,不得一行归。

    说完潸然泪下。武后见状叹曰:“人各有志,其意不可留也。”

    因命厚礼送小姐妹回家。(2)纪晓岚祝乾隆寿联乾隆是清代帝王中年寿最高、在位最久的皇帝。

    他25岁起当皇帝,整整60年。他同纪晓岚相处最长,纪20岁就当他的侍读学士,常陪他吟诗作对,游山玩水,乾隆和纪晓岚文字唱和故事甚多。

    这里介绍二副纪晓岚纪乾隆的祝寿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这是献给乾隆50岁大寿的,歌颂之诚,对仗之工,前所未有。

    下联是祝80十岁的大寿: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至,嵩期五十有五年。 这是两构思奇巧的数字联,工整自然,无懈可击。

    (3)诸葛亮一生数字对 过去,有人用数字,作诸葛亮一生的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作出后,很久无人能对,成为有名的“绝对”。

    经过多少年代,许多人曾去研究,终无结果。直到清代,一秀才姓伍,仍以诸葛亮一生业绩,用五方五行对了出来。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 “绝对”逢生,传为佳话。

    (4)杨贵妃妙对唐明皇 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 二人土上坐 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 一月日边明 唐明皇所吟上联,无甚出奇,不过将“坐”拆成两个“人”字和一个“土”字而已;杨贵妃所对下句,则不一般:既将“日”和“月”合成“明”字,符合出联要求,又采用比喻手法,将明皇比做日,把自己比成月,月亮只有依靠太阳之光才放光明,妃子只有依靠皇帝才能得宠,借景抒情,极尽其曲意奉承之能事,亦显其聪慧机敏之才。(5)谢觉哉撰联嘲绅士 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

    1905年7月,在湖南宁乡县为山区肖家湾这个僻静小村里,人们奔走相告:“谢焕南中秀才了!” 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非常,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

    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来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 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 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这副对联无情地嘲笑了那些道贺的绅士。他们顿时像泼了一盆冷水,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原来谢觉哉很讨厌这帮绅士,对考中秀才这事,又极冷漠。因此,当父亲为他办酒庆贺时,他便写出这副对联,让绅士们自讨没趣。

    谢觉哉中秀才后,一直不愿做官,而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后来,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6)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清初,南方有个姓任的主事官,他经常喜欢讥讽议论朝政是非,抨击时弊,不免得罪了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家豪门。 一天,皇上派来了一个姓管的御史官,到地方来查察,当地绅士豪门伺机出来对任主事官恶意攻击,讲得一无是处,管御史只听一面之词,不加考察,便对主事官严加训斥:“我听说你喜教训别人,这不好。

    现在我有一边对联,让你来对。”说罢,便念出了上联: 说人之说被说人之人说。

    三、古代有趣的对联故事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一天,苏小妹生病了,他的哥哥苏东坡正为她煎药,佛印和尚正巧来访苏东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饮茶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苏小妹见哥哥还没有送药来,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以“葫芦”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大为不敬。

    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连忙去为她送药。佛印就苦了,既挨了“骂”,还要对下联,但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

    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苏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 有一次,苏小妹到京城看望哥哥苏东坡。

    兄妹相见,话说不尽,索性秉烛夜谈。苏东坡想起有人曾说过苏小妹才华过人,是女中豪杰,便对苏小妹说:“都说你天资聪明,才智不凡。

    你如能在一个晚上,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笑说:“究竟什么对子要一个晚上?你快说吧。”

    苏东坡说:“这对子说来也平常——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请你对出它的下联吧。” 苏小妹听了上对,暗暗叫好,苦于一时想不出下对。

    这时,月光下,一个丫鬟端来酒菜,准备给他们饮酒。苏小妹灵机一动,便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苏东坡听了妹妹的下联,禁不住拍案叫绝。因为,这幅对联,妙在上下联巧含“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具体形象,想象丰富,引人入胜。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友,两人常在一起谈古论今、弈棋联对。

    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博学多才、才思敏捷,虽然表面没说,心中可不服,总想找机会难一难佛印。 一天,苏小妹有事外出,正好在门口碰上了来拜访苏东坡的佛印和尚。

    佛印彬彬有理地问:“轼兄在家吗?”苏小妹对佛印的问话置之不理,却要佛印先对一副对子: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此联是个很巧妙的拆字拼字联,“僧”是“人曾”相拼,“佛”是“人弗”相连而成,而其中又暗藏不恭。佛印见小妹一脸得意的神态,不由得有意讥讽,便脱口对道: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还有很多,加点悬赏再贴。

    四、有趣的对联故事

    把有趣的对联和故事结合起来:一、这是清朝大学者—纪晓岚的故事: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

    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 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其二、苏东坡与佛印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烧制好,送到书房。

    苏东坡一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闪,佛印和尚来啦。苏东坡心想:「嗨,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

    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麽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佛印在窗外早已见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 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跟你打听一个字。

    」「什麽字啊!」「你姓苏的『苏』字怎麽写法?」 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 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 「禾」字。」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 呢?」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佛印按著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 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苏东坡一下子醒悟过来!佛印说来说去,就是要吃他那盘五柳鱼。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

    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里。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

    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麽?」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苏东圾葫芦里卖的什麽药。

    於是不动声色的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 拿出来吃吧。

    」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里把鱼拿出来了。其三、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牛头且喜生龙角」于谦马上回答:「狗嘴何曾出象牙」但是于谦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马上帮他梳成三角;于谦出门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三角如鼓架」于谦就回答说:「一秃似擂槌」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其三、嫦娥原爱绿衣郎从前,有一幕僚家有一个天姿国色的闺女,其上峰多次向其示意娶她为妾。这位幕僚既不敢违拗他,又怕委屈了女儿,正与妻子踌躇不定,愁眉不展时。

    五、【求:历史上有趣的对联例如:苏轼和佛印的谑联

    1、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薪的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则传说的“本事”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到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但故事很有趣,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2、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大人磨面.12岁那年,一位师爷命他以磨面为题做联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无愁眼下迟 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3、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4、宋代词人晏殊路过扬州时在大明寺里小憩,无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一首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人王琪,便请王来一起用饭.饭后二人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一个佳句,比如我曾做出过这么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没想出下联.”王琪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久,这一联句被晏殊写入他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5、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 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友无句答对,杨大年刚好赶到,对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友皆齐声喝彩. 6、宋人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句试之: 三代夏商周 刘对曰: 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7、梅尧臣以诗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到了晚年,他应欧阳修之邀参加《唐书》的修撰.成稿之后还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们莫不叹惜.先前梅尧臣受命修《唐书》时,曾对他的妻子刁氏说: 吾之修书,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虽是夫妻日常对话,却自然成联,闻者皆称善对. 8、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于松下走棋,阵风吹来,松子掉落棋盘,东坡即景出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9、苏轼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苏的才学,但又觉得该杀杀他的傲气,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王安石即以此为题出了上联要苏轼答对: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苦思多日,终不能对出.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一位无名氏勉强对出了下联(宽对):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即戏语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曰: 小妹窗前捉半风 按:“双月”谓“朋”,“半风”(“风”繁体作“风”)指“虱”. 11、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的.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按:“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是词牌名. 12、苏东坡任职杭州期间常外出游山赏水.一日便服出游至莫千山时来到庙中稍息,庙中老道人见他衣着简朴,便视为普通游士,态度冷漠地说了声:“坐!”又对道童喊:“茶!”在谈话之间,道人发现来客颇有学识,便请进厢房叙话,并道:“请坐!”又呼道童:“敬茶!”当最终得知来客是苏东坡时,老道士连连作揖打恭并请他到客厅“坐坐!”.进了客厅,道人躬身示礼:“请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临别时,道人再三请东坡留下“墨宝”.东坡含笑挥笔书就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阅后,羞惭不已.。

    六、有趣的对联故事

    夏明翰在青少年时代,当时正是列强横行、军阀混战时期,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18年春,夏明翰考入衡阳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读书期间,他看到硝烟遍地,山河破碎,便立志救国。在他的领导下,衡阳学生掀起了爱国运动的高潮。

    在衡阳某学校有个训育主任,曾到日本混了几个月。回国后,竟然从头到脚模仿洋人派头。

    他极力鼓吹“东洋文明”,对学生灌输奴才思想,反对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同学们暗地里都叫他“假洋鬼子”。

    夏明翰觉得应该好好教训一下这个洋奴,于是,他写了一副讽刺对联: 洋衣洋帽洋袜子,头发亦有洋气; 卖国卖民卖祖宗,江山也快卖完。 晚上,夏明翰和几个同学悄悄地将对联贴在“假洋鬼子”办公室的门上,“假洋鬼子”看到后,被气了个半死。

    这事很快便传开了,大家都说夏明翰这副对联既揭露了卖国求荣者的丑恶嘴脸,又出了国人胸中的恶气,真是入骨三分,大快人心啊!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是一位嫉恶如仇,铁骨铮铮的英雄。抗战一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就疯狂叫嚣,要在几个月内亡我中华。

    日本的一些无聊文人,也竭力为侵华战争鼓吹。他们出了一个寓意恶毒的上联,曰: 日本东升,光耀中华民族; 这个上联利用自然现象,刻意侮辱中国,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当时,有人拟了不少下联,但是都难以充分表达针锋相对的含义。号称“丘八诗人”的冯玉祥将军,读后怒发冲冠,就在第三战区上海前线指挥部,愤然提笔写下一个下联: 阳落西天,黑暗笼罩扶桑。

    “阳”指的是日本的国旗太阳旗,“落西天”即死亡之意,“扶桑”指的是日本,意思是日本必败。对仗虽不甚工整,寓意却十分深刻。

    表达了中华民族保家卫国、誓死抗战、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消灭在中国的决心。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日本人的威风。

    一时,这个故事被国人广为传诵。 1901年9月,英、美、俄、德、法等八国联军,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在签约仪式上,八国联军的四个代表,故意以轻蔑的口吻对中方官员说:“我们想起一副对联,但只有上联,没有下联,你们能对的上吗?”说着就亮出了他们的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在上。 他们想利用这上联进一步侮辱中国人,要中国人永远屈服于他们八大王。

    这时,中方有个有学问的正直官员,他满腔悲愤地想:与其这样过屈辱的日子,不如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也不至于屈了气节。于是,他不卑不亢地上前对出了下联: 魑魅魍魉,四小鬼靠边。

    这下联义正词严地指出中华民族是不可侵犯的,既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又给帝国主义列强提出了警告。八国联军的四个代表听了,不得不佩服中国确有人才,只好吞下晦气。

    但是,腐朽软弱的清政府,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凭几个舞文弄墨的笔杆子是不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

    终于,大清帝国在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统治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孙中山送上了断头台。 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正是“四人帮”横行的时候,他们倒行逆施,祸国殃民,引起了国人的公愤。

    有人把上面的这副对联修改了几个字,用来讽刺他们: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目,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心肠。 这副对联形象确切地勾勒出了“四人帮”各怀鬼胎,阴谋篡国的狰狞面目和狼子野心。

    金猴奋举千均棒,扫除人间害人精。“四人帮”的倒台,不正证明了一切黑暗邪恶势力最终必将覆灭的道理吗! 1947年,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于子三,因领导了当时学生“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被国民党反动派无理逮捕,在狱中受尽百般折磨后被杀。

    消息传出国人共愤,纷纷举行追悼会,缅怀先烈,声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恶行。在北平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 爱和平有罪,爱民主有罪,争自由有罪,见他妈鬼,那狗屁宪法; 打内战可以,卖国家可以,杀青年可以,滚你娘蛋,这无耻政府。

    从前,读书最兴作题对对子,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要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和押韵。有一日,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句歪联: 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

    让童生对。童生们想了半日,也没有一个人对出下联来。

    先生骂了一句:“你们这此废物,看哪个童生先对出来!”有一个童生听罢,心想:就以先生二字来对。于是他站了起来,说:“先生,我来对!”先生点了点头,童生开口对道: 生了死,死了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先生听了,气得半死,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苏东坡和佛印谈论佛事,佛印大吹什么佛力无边、佛法无边。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在帘子后面偷听着,便想刺他刺,就写了一句拆字联,叫使女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一看连说:“有意思,有意思!”便念给佛印听: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见是挖苦自己,怎能甘心认输,经过一番思索,终于对上了这个拆字联。

    写出来,交给了东坡,东坡看后又交了苏小妹,苏小妹一看是: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一天,苏小妹正和苏东坡吟诗作对,不料,佛印走了进来,她急忙躲藏帐中。

    佛印见此情形,即口。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