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林则徐诗集

    一、林则徐所有诗句

    《出嘉峪关感赋》

    年代: 清 作者: 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程玉樵方伯德润钱予于兰州藩廨之若已有园次韵奉谢》

    年代: 清 作者: 林则徐

    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犹纷。

    白头合对天山雪,赤手谁摩岭海云?多谢新诗赠珠玉,难禁伤别杜司勋。

    《次韵答陈子茂德培》

    年代: 清 作者: 林则徐

    送我凉州浃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似北征。

    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塞外杂咏》

    年代: 清 作者: 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天晴雪共难消。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年代: 清 作者: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年代: 清 作者: 林则徐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柬全小汀》

    年代: 清 作者: 林则徐

    蓬山俦侣赋西征,累月边庭并辔行。荒碛长驱回鹘马,惊沙乱扑曼胡缨。

    但期绣陇成千顷,敢惮锋车历八城。丈室维摩虽示疾,御风仍喜往来轻。

    《已酉年九月自滇归闽,同人赠言惜别,途中赋此答之》

    年代: 清 作者: 林则徐

    黄金时节别且兰,为感与情忍涕难。程缓不劳催马足,装轻未肯累猪肝。

    膏盲或起生犹幸,宠辱皆忘卧亦安。独有恫仍在抱,忧时长结寸心丹。

    《即目》

    年代: 清 作者: 林则徐

    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题双松山馆二律》

    年代: 清 作者: 林则徐

    署邮特地送秋涛,山馆双虬对影号。倚槛浑忘行役苦,成阴曾费主人劳。

    徂徕结侣根原固,泰岱分封节并高。知是丁公勤爱护,梦中奚止兆三刀。

    《题双松山馆二律》

    年代: 清 作者: 林则徐

    停车未共长官亲,诗句先惊入眼新。滴露已纫骚客佩,干云合拟大夫身。

    漫论桂树前头影,要识甘棠著手春。有约归来恣吟啸,冬心话与岁寒人。

    二、求林则徐诗词全集

    一、名胜联: 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

    --涌泉寺山门联,佚名撰 这副山门对联,平白如话,意蕴深刻,在华夏众多名刹的山门联中称为奇特。"净地"、"空门":含意双关。

    "净地"指佛教"净土',本来就干净无垢,何须打扫?"空门"即佛门,四大皆空,如去如来,无遮无碍 ,关它做啥?使人称绝的,这副对联还是一副"藏头联",分别取"净"、"空"两字;纪念当时已逝的净空方文丈。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有甚么来由。

    --涌泉寺弥勒佛联,王廷珍撰 王廷珍,洁朝福建按察使。在全国古寺名刹中,弥勒佛联众多。

    但如此通俗风趣的,却不多见。这上下联都是设问句。

    弥勒佛又称布袋佛,以常携带一个大布袋得名。那空空的袋子,看上去米也没有,钱也没有。

    但他袒胸敞怀,腆着个大肚皮, 不知道那些浇香拜佛的善男信女,用什么东西供养的?这乐不可支的佛爷偏偏坐在威严神武的四大天王当中,长年累月地陪着笑脸,迎接每一位来客。张三也好,李四也好;有人也罢,无人也罢,他都悠然笑对。

    究竟是什么事值得这么高兴? 作者提出的这两个问题,看来每个游客的回答都不会相同。也许还是北京谭柘寺的对联答得最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 事;开口就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正是因为天下难容之事太多了,才有如此宽肠大肚;正是因为世上可笑之人层出不穷,弥勒才始终笑口大开。 旧址阅沧桑,世界法轮归一转; 良缘结香火,朝班禁漏证三生。

    --西禅寺大雄宝殿联,陈景亮撰 这副对联刻在大维宝殿石柱上,奇就奇在"三代同联",这是清代名宦陈景亮率儿子陈承裘、孙子陈宝琛,祖孙三代同署一联。上联讲古寺沧桑、世界的变化;下联讲一家数代为官的殊荣。

    旧址阅沧桑:西禅建寺已上千年,多次重修,数经沧桑。法轮:佛教的别称。

    朝班:朝会。禁:指宫中禁地。

    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朝班禁漏证三生"。

    指陈景亮的祖孙三四代均为朝延命官。父亲陈若霖是清邢部上书,儿子陈承裘是刑部郎中,孙子陈 宝琛位居输林院传学士,后来为太子太傅。

    这陈家原藉福州郊区螺洲,是有名的官宦世家。 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

    。 --开元寺铁佛殿联,曾异撰 这副对联涉及到铁佛的由来。

    明代中叶以前,人们普追认为这尊佛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所铸的3万斤铜佛。所以,"凡夫但说是金身"--铜的。

    后来,有人发现这佛不是铜佛,而是铁铸的,铸于北宋年间;重量也不止3万厅,而是达到10万斤,为国内罕见。曾异据此做了翻案文章,说这"阿弥佗佛"本来就是"铁 汉",你们搞错了。

    对佛祖称"铁汉"虽然不大恭敬,但也是实话实说,道出实情。 但也有人从佛教的原理上解说:"古佛由来是铁汉"--古代能成佛的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磨练,都是铮铮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一般的人,未有深究佛学,不明五蕴皆空、佛在心中的真谛。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撰 这是林则徐少年时的巧对佳话。

    有一回,老师带学童们游鼓山,爬上鼓山绝顶峰时,一派天风海涛,令学童们兴奋不已。老师以"海"为题,出一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让学童们对下联。

    没多久,有位学童首先对出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他就是林则徐。

    上联写站在鼓山上,可以望见无边的大海,海的尽头,就是天了,海天相连,气魄可够大的。寓学海无边苦作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林别徐的下联则以脚踏绝顶峰,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一览天下小!抒发了凌云壮志。上下联平厌、对仗都很工整、和谐,意境更佳。

    此联后来刻在马尾罗星公园内。 长空有月明两岸,秋水不波行一舟。

    ――福州西湖宛在堂联 林则徐撰 翁所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 --青芝寺联,于新集句 连江青芝寺有一副刻在楠木上的对联,是集欧阳修、苏东坡句意。

    欧阳修《醉翁亭记》日:"醉岔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苏东坡《前赤壁赋》云:"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因为下联已有"水",所以上联的"山水"改用"山林"。

    祖塔卵开花,泉可应潮云似海; 禅庭柽扫地,池能蘸月树藏碑。 --雪峰寺联,梵辉撰 此副对联用典自然、恰当,主要描绘了雪蜂寺秀丽的景色。

    祖塔:义存祖师墓塔。义存祖师,唐高僧:曾草创枯木庵、兴建雪蜂寺。

    唐僖宗赐法号真觉大师及紫袈裟以示褒奖。义存享年86岁圆寂。

    其弟子神晏创建鼓山涌泉寺,弟子文偃等创云门宗;法 眼宗,各支脉香火绵延,远播海内外。义存墓塔为钟形,乃祖师生前自绘塔样,共由200余粒卵石镌成.王审知题名为"难提塔"。

    应潮:应潮泉,在雪蜂山顶附近。怪:寺山门外有四株古柽,据说其中大的两棵,西株为王审知手植,东株为义存所植。

    树大十周,古干垂枝,风吹之时,犹如扫地。池:山门附近有蘸月池,即放生池。

    碑:树腹碑。相传开山祖师义存圆寂之前曾说:"双柽扫地竹木成林,石卵开花我会再来。

    " 中原士气扬旗鼓;左海文章射斗牛。 --正谊书院联,林鸿年撰 左海:古代地理方位,以"东"为"左"。

    福。

    三、林则徐诗集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撰这是林则徐少年时的巧对佳话。有一回,老师带学童们游鼓山,爬上鼓山绝顶峰时,一派天风海涛,令学童们兴奋不已。

    老师以”海”为题,出一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让学童们对下联。没多久,有位学童首先对出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

    他就是林则徐。上联写站在鼓山上,可以望见无边的大海,海的尽头,就是天了,海天相连,气魄可够大的。

    寓学海无边苦作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林别徐的下联则以脚踏绝顶峰,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一览天下小!抒发了凌云壮志。

    上下联平厌、对仗都很工整、和谐,意境更佳。此联后来刻在马尾罗星公园内。

    四、林则徐的诗词有哪些

    1、天山万笏耸琼瑶, 寻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青山相对笑, 满头晴雪共难消。

    2、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五、林则徐的诗词有哪些

    1、天山万笏耸琼瑶,

    寻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青山相对笑,

    满头晴雪共难消。

    2、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