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有关端午节描写心情的句子

    一、描写端午节的句子有哪些

    荷香暗度意谓荷叶的香气袅袅,四处散发。

    宋•扬无咎 《齐天乐》:“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端午插艾意谓端午时节要插艾草。艾,亦称家艾、艾蒿, 多年生草本,揉之有香气。

    龙门福气意谓龙舟竞发,福气连连。 鱼跃龙门意谓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菖蒲角黍家家节意谓家家户户都沉浸在享用菖蒲和粽 子的喜悦里。菖蒲,多年生水生植物,有香气。

    叶狭长,似剑 形。角黍,粽子。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意谓粽子包着的米粒呈金黄色,菖 蒲的叶子则好像泛出玉的光泽。语出宋•扬无咎《齐天乐》。

    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意谓龙舟赛意气风发,以夺得名次 方才罢休。语出宋•史浩《花心动》。

    每年端午节我国的许多 地方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 端起快乐,烦恼全消意谓端午节以“端”为先,让我们捧 持快乐,驱散俗虑吧。

    二、描写端午节句子

    1)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2) 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

    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3)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4)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5) 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6)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7) 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8) 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9)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三、描写端午节的句子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四、关于端午节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⒒鹘诶足巽伲伊髌虢淙弧?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

    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 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陈与义《临江仙》 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

    香芦结黍趁天中。 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 ——宋 万俟咏《南歌子 端午》 条脱闲揎系五丝。

    ——宋 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 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 菖蒲角黍家家节。

    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

    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宋 赵长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 相思十二时。

    ——宋 李石《长相思 重午》 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怀旧》 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 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 ——宋 卢祖皋《小龙吟 淮西重午》下阕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宋 刘克庄《贺新郎 端午》 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宋 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宋 吴文英《澡兰香 淮安重午》 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 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

    梅黄后,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红怨暮。

    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 ——宋 吴文英《杏花天 重午》 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 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 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宋 黄公绍《潇湘神 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宋 文天祥《端午感兴》三首录二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宋 文天祥《端午》 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 ——宋 胡仲弓《端午》 端午节诗词选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五、描写端午节的节日气氛的句子

    欢天喜地、合家团圆、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火树银花、车水马龙 过几日便是中秋了。

    今晚,月光如银,我独坐于阳台牵牛花花架下,一盏清茗,一册薄词。清辉似水,在我的衣衫上静静流泻…… 不由想起家乡来了。

    家乡的中秋是热闹的、恬适的。家家都要量一笸箩的新糯米,做“麻糍”。

    糯米蒸熟了,倒进竹篓里,当家的早歇了农活,在河塘边洗干净了泥脚,掮着糯米饭篓过来了。舂糯米团一般在晒谷场上进行。

    白天,白炽灯就拉起在屋檐下了,黄瓜架儿、晾衣杆儿,能架起的地方都拉上。蹲在角落睡大觉的石臼被搬出来了,木头楔子捣得香喷喷的糯米团,又滑又嫩。

    那捣楔子的都是身强力壮的男人,也有身杆精瘦、面色红润得象虾子一样的老头。蹲在边上,手往石臼里捋着的是女人。

    女人的手臂上卷着袖子,不白,夏忙晒了一季,黑得油亮。油亮的手在白花花的糯米团上翻腾,象泥鳅一样润滑。

    男人的背脊光着,汗似水一般的淌,滑亮亮,清光光的一片。他们侧身一个马步,双手轮起楔子,前腿膝盖一伸一曲,脚板“哼哧哼哧”地踩着节奏,简直是翩然起舞。

    优美的“哼哧”声招徕许多看客。看客们三五成群,坐着、蹲着、靠着四周的矮墙垛。

    女人们拉家常,比谁的衣服料子鲜;男人们话庄稼,比谁家的稻子收成好;孩子们不错过这个好机会,放着胆子追逐嬉戏。一家舂完了,早有下一家等在边上了。

    人们赞美男人的好筋骨,赞美女人糯米煮得香,赞美这家的黄瓜杈攀得高,赞美那家田里的晚谷苗儿下得早下得青……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沉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团圆节日,人们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老老少少,团团圆圆,全家幸福,和谐美满,该是多么愉快的节日呀!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端午节,是专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一天,我们可以划龙舟、吃粽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举家团圆的节日,我们可以再一次全家团圆在花前月下,赏桂花,吃月饼,品美酒,话别离,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其乐融融……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猛机智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精神遗产! 节日像一个巨大的聚焦镜,把平日的欢乐浓缩了起来,把人们的心态凸现了出来。 --题记 “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身为高三学生,而且还是位住读的,所做所为往往配得上这两句。 所以说,节日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休息,还带着些获取社会信息的意味。

    于是我便睁大了眼睛,用一个稚气未脱,充满幻想的青年的心去观察这个社会。 吃中午饭时打开收音机,听到一个“大家谈国庆”的节目。

    几位中年人好激动,说话都结巴了。这时我才有点明白父辈的心情。

    他们都说,好感动好兴奋,祖国如此富强如此奋进,令人扬眉吐气。他们也谈到了过去,五六十年代是以突出政治为主,大游行大阅兵、是从国强来体现民心的;而现如今,从某种意义上讲。

    更注重突出大众群体的样和欢乐,是从民富来体现国强的。 说者有意听者有心,我连连点头。

    亚运会正好开幕,中国举重女将“力拔山兮气盖世”,勇挫群芳。中国队一天连夺8金,破7项世界纪录。

    我为中国感到骄傲,这赤子之情,这金牌,都是儿女献给她生日的礼物。 清晨起床,便陪着爸爸妈妈上街买菜。

    去菜场要过一条河,现在桥拆了,只好从边上的简易钢索桥过去。人真多,桥上挤得满满的。

    走到桥中间,哇,晃动得好厉害。低头一瞥更是心惊肉跳,从木板缝中竟然可以看见波涛滚滚的急流。

    我走着,步履不稳,像喝醉了的老头。我不满地嘟噜着:“什么年代了,还要过‘泸定桥'!”爸爸却极兴奋:“等新桥造好了,我们的交通就更畅通了,吃这么点苦算什么!” 菜场人更多。

    蛋禽菜鱼肉的品种不必细叙,我特别注意价格。这是因为学校食堂的菜价涨得很猛,而且我国上半年的物价指数也居高不下。

    一叶知秋,关心时事,我作个小小调查。情况比我想象得好,菜场工作得力,每种食品都明码标价,价格基本与平时持平。

    国庆晚会可真是大快人心鼓舞人心。火树银花不夜天,各族人民共欢庆。

    十万人高唱国歌,那气势那威力,“雄鸡一唱天下白”。 老爸比我还激动。

    平时连看电视都会睡着的他,今天兴奋到夜里3点,真稀奇。 踏上归途。

    眼帘中忽然映入一幅标语:“团结拼搏,努力进取。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我想,这不正代表了中国的国风,中华民族的民风吗? 我被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动着,缠绕着。我心中充溢着一种莫名的激动,我怀着讴歌和赞美的心情,望着一幢幢高耸林立、如积木般整齐的楼房,望着一块块长势良好、散发着收获的气息的良田,望着宽阔的街道中川流不息的车辆,望着身形矫健充满自信和欢愉的人民。

    六、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七、描写端午的句子

    ♂唯明爱道♀ 助理 二级(169) | 我的提问 | 我的回答 | 知识掌门人 | 我的消息(0/1)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百科 帮助 百度知道 > 艺术 > 诗词歌赋 订阅该问题易趣又做促销啦!谁说便宜无好货? 网上购物来易趣,底价促销抢翻天!服饰数码化妆品,超值商品任您选!www.EachNet.com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相关问题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4-7 22:16提问者: 梦幻淡zi - 魔法学徒 一级 最佳答案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

    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 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陈与义《临江仙》 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

    香芦结黍趁天中。 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 ——宋 万俟咏《南歌子 端午》 条脱闲揎系五丝。

    ——宋 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 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 菖蒲角黍家家节。

    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

    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宋 赵长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 相思十二时。

    ——宋 李石《长相思 重午》 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怀旧》 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 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 ——宋 卢祖皋《小龙吟 淮西重午》下阕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宋 刘克庄《贺新郎 端午》 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宋 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宋 吴文英《澡兰香 淮安重午》 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 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

    梅黄后,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红怨暮。

    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 ——宋 吴文英《杏花天 重午》 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 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

    八、描写端午节句子

    1)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2) 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

    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3)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4)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5) 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6)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7) 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8) 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9)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