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维尔
一、乔治奥威尔的简介
乔治·奥威尔是一个经典,而且是一个不为大部分中国人所知的经典。1903年,乔治·奥威尔生于英属印度,不久举家迁回到英国,后来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在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在贫病交加之下艰难生活。1936年,奥威尔为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而参加西班牙内战并受伤。1950年,还没有年过半百的他就不幸死于肺结核。在奥威尔短暂的一生里,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甚至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因此,他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其代表作有《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
1903年乔治·奥威尔生于英属印度彭加尔省(孟加拉邦)摩坦赫利(莫蒂哈里)一个政府下级官员的家庭,父亲供职于印度总督府鸦片局,家境并不宽裕,奥威尔自称家庭属于“上层中产阶级偏下,即没有钱的中产家庭”。
1905年除了父亲仍任职于印度总督府的鸦片局外,全家返回英国牛津的亨利。由于无力就读贵族学校,1911年,奥威尔只能进入一个二流的私立寄宿学校圣·塞浦里安预备学校,寄宿学校带有许多极权主义社会的特点,鞭子教育、等级制、恃强凌弱、规范化、反智等等。1917年,
乔治·奥威尔
奥威尔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奖学金,进入英国最著名的中学——伊顿公学,但他穷学生的背景使他备受歧视。早年的经历对他同情社会底层,呼唤平等和人性解放思想的形成和对极权主义的认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914年,11岁的奥威尔首次在地方报纸上发表一篇诗作《醒来吧,英国的小伙子们》。
1921年,从伊顿公学毕业后,没有申请牛津或剑桥奖学金,家庭经济状况无力供他升学,只得投考公务员,加入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警察,服役五年。做为英籍警官,他享有很多特权,能够近距离观察审判、笞刑、监禁和绞死囚犯,这一阶段的经历让他细致地观察到了人性中残暴的一面;对西方地殖民主义政策产生了反思;更进一步地认识了极权主义。在缅甸的经历让他认识到了殖民主义罪恶的一面,并因此离开了殖民警察部队。
1927年,离开公职的奥威尔回到英国,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流浪生活,在这四年里他辗转英国本岛和欧洲大陆,深入社会底层,先后做过酒店洗碗工、教师、书店店员和码头工人,但他的上层社会身份和在伊顿公学形成的贵族口音使他很难被底层社会真正接纳。不过这一段时期的经历仍然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整体对于个人的压力和普遍的社会不公并且最终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奥威尔自己曾经提到“贫困的生活和失败的感觉增强了我天生对权威的憎恨,使我第一次意识到工人阶级的存在”。
1929年,退休金遭窃,在俄国饭馆做事,并请伦敦朋友找寻工作。
1930年,回到伦敦。在坎特郡作采摘忽布(一种香料)的工作、家庭教师、或书店店员,不断转职。
二、乔治.奥威尔的作品有
乔治。
奥威尔是英国作家艾里克。布莱尔的笔名。
他出生在孟加拉,后来回英国就读于伊顿公学。1922年到驻缅甸的印度皇家警察部队供职,由于憎恶殖民主义统治,1927年辞职返回欧洲,穷困潦倒的生活使他一度信仰马克思主义。
后来写书挣了几个钱后,他到乡下去开了爿杂货店。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满腔热血的奥威尔赶去帮助政府军抵抗法西斯军队,他在战斗中两次身负重伤,战争的结果令奥威尔大失所望,回国后产生了反共情绪,鼓吹社会民主主义,但他从不介入反共活动。
在文学生涯中,奥威尔可谓大器晚成,1945年出版的寓言式小说《动物农庄》使他声名大噪,它标志着奥威尔向集权政治正式宣战,他死后才出版的《1984》(1948)最终确立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牢固地位。 1968年出版的三卷《杂文集》被称为“时代之声”。
不仅一般读者喜欢他脍炙人口的语言,五十年代还有许多小说家和剧作家纷纷效法他那犀利痛快的文风。 作品列表: 动物庄园 1984 。
三、反叛的鲁路修中有哪些国家
《反叛的鲁路修》中的国家设定
三个超级大国和一些小国。
国家设定很明显是以英国作家乔治奥维尔的恐怖政治小说《1984》为蓝本的。
小说中世界最终出现了3个超级大国:控制东亚,南亚,东南亚的东亚国,控制欧洲本土,北亚的欧亚国,控制美洲,英国的大洋国。这三个大国达成了互不使用核武器的默契,三国常年混战,然而任何两国家联合也无法完全击败底三国 。
在鲁路修中,这种一一对应是很明显的,英国在大洋国的名字就叫作“1号空降场”。
四、“奥威尔式”指的是什么
奥威尔式就是乔治·奥威尔(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原名艾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左翼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新话”、“双重思想”等词汇,被收入英语词典,而由他的名字衍生出的“奥维尔主义”、“奥威尔式的”等词汇甚至成为通用词汇而广泛使用。
奥威尔的批评风格是一贯的,始终影响他自己的写作取向,他总是受到一种写作之外的力量的左右,所以写作的形式、审美意趣对他来说都不是一种目的,他也从来不会为写作技巧本身而去追求其完美。
扩展资料
1903年,乔治·奥威尔生于英属印度彭加尔省(孟加拉邦)摩坦赫利(莫蒂哈里)一个政府下级官员的家庭,父亲供职于印度总督府鸦片局,家境并不宽裕,奥威尔自称家庭属于“上层中产阶级偏下,即没有钱的中产家庭”。
由于历史上东西方的对峙,乔治·奥威尔的作品经常被视为反苏和反共的代名词,因而在苏联、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遭到封杀。
而根据2007年9月4日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资料,因被怀疑是共产主义者的关系,奥威尔被军情五处和伦敦警察厅特别科自1929年起一直严密监视至1950年一月,因患肺病去世,年仅47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奥威尔式
五、什么叫“奥威尔式的”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原名艾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左翼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作品,在这两篇小说中,奥威尔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和批判以斯大林时代的苏联为代表的,掩盖在社会主义名义下的极权主义;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那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和追逐权力的人;而小说中对极权主义政权的预言在之后的五十年中也不断地被历史所印证,这两部作品堪称世界文坛政治讽喻小说的经典之作,其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界。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新话”、“双重思想”等词汇,被收入英语词典,而由他的名字衍生出的“奥维尔主义”、“奥威尔式的”等词汇甚至成为通用词汇而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