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成语

一、听闻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听闻二字的成语:
1.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2.听而不闻: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3.厌闻饫听:指充分听取。也指认真听别人的话。
曾巩《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处之乐,而厌闻饫听其人民之事,而江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
4.逖听远闻: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
二、成语"
骇人听闻 ( hài rén tīng wén ) 解 释[编辑本段]骇:惊吓,震惊.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出 处[编辑本段]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成语典故:隋炀帝杨广时,着作郎(官名)王劭常用一些荒诞言论取悦皇帝.他曾谎报说:有人抓了一只乌龟,它的腹部有“天下杨兴”四个字,预示着杨家江山兴旺长久.当皇后死时,王劭又说:皇后原是菩萨转生,她现在只是回到天上去……他这些“骇人视听”的奇谈怪论虽然遭到有识之士的鄙弃,却得到杨广的欢心.这样,王劭在着作郎的位置上坐了将近二十年.“骇人视听”现写为“骇人听闻”.用 法[编辑本段]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示 例[编辑本段]峻青《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和日寇的血腥蹂躏的同时,也发生了几件~的奇事.” 近义词[编辑本段]危言耸听、耸人听闻 灯 谜[编辑本段]谨防隔墙有耳。
三、什么什么听闻的成语成语
不求闻达 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不闻不问 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不相闻问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惨不忍闻 闻:听。凄惨得叫人不忍心听。
充耳不闻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臭不可闻 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传闻异辞 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殚见洽闻 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独学寡闻 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耳闻不如目见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耳闻目睹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