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一、我眼中的杜牧、陆游、文天祥各300字、初二水平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生平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关于杜牧生卒年,杜牧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权贵,仕宦不很得意,从而对社会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态度.但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又造成他纵情声色、颓废放任的生活作风,有一些"风流艳事"流传. 文学创作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他最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而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陆游“红酥手,黄腾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措!错!……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总会不禁想起我国著名诗人——陆游.陆游诗南宋爱国诗人,他很有才华,被保留下来的诗就有九千三百多首.在陆游的身上,发生了许多……陆游从小就与一名叫唐婉的才女青梅竹马.到了二十岁时,与唐婉成亲.但是陆游的母亲一直很不喜欢唐婉,怕与唐婉一直待下去,儿子就不顾学业,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所以陆游到了二十三岁时,在母亲的强迫之下休了唐婉,让唐婉嫁给他人.就这样,陆游与唐婉十年未见,直到有一天,陆游与唐婉在花园中相遇,陆游见到唐婉后,独自一人去喝闷酒.唐婉在经过自己的丈夫同意之后,到陆游身边,为陆游倒上了一杯酒,陆游一口便把酒给饮光了.随后,陆游便写下了《钗头凤》这首诗.写完这首后,唐婉十分伤感,没过多久,唐婉就因为忧愁太多而病逝了.唐婉在死之前,一直都在吟诵《钗头凤》.没有过多长时间,陆游便被派去抗金,但是在抗金的过程中,陆游也依旧没有忘记唐婉.在我的眼中,不仅只有陆游的诗、曲感动我,同时,他的那些感动人心的故事,也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二十岁那年就中了状元.起初曾过的是声色犬马的生活,但一到国家有难时,马上抛弃自己的物质自由,而去救国难,史载: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抚几言曰:“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而在此后的岁月里,文天祥饱偿了失败、被俘、自己战友的误解、甚至昔日故主的劝降的考验.而面对自己故国旧家的沉沦,也只是无奈的写出“化作啼鹃带血归”的啼血诗句.最终也是没有救国成功,而且自己最后也被关在监狱里,饱受虐待没有了人身自由.但其昂然的求死,“愿赐之一死足矣”,何偿不是自己对自己人生诉求的实现呢?在这种意义上文天祥是自由的. 在文天祥求死后,史载:天祥临刑特别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字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我想文天祥的死其心是安祥的、是遂了心愿的,也可以说是自由的,这就是文天祥最后的遗言所说的“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也是孔子儒家说的“仰不愧于天”、“俯无祚于地”的昂首屹立于天地之间.文天祥你自己看着看哪个看不懂就删,差不多就行了.其实我不求分,求人缘。
二、杜牧的诗句
1.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3.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 杜牧《雪中书怀》
4. 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 杜牧《雪中书怀》
5.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6.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杜牧《赤壁》
7.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杜牧《江南春》
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杜牧《山行》
9.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
10.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杜牧《江南春》
11.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12.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杜牧《秋夕》
13.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杜牧《遣怀》
14.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杜牧《题乌江亭》
15. 娉娉褭褭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16.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三、杜牧还有什么诗
很多,你随便上网搜搜,就会出现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 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四、杜牧的什么诗写春天
江南春 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五、杜牧的《秋夕》谁有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今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解说]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一: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冷"和"凉"既是深秋的季节感觉,又是人物的生活感受.她生活在一个非人的环境里,没有人气,没有朋友和亲人,当然也没有爱的温暖生活的乐趣.但他似乎满有兴致,在凄凉的秋夜里,时而独自扑打流萤,时而痴痴地凝望着夜空中的牵牛和织女星.诗中的三个意象值得注意.小扇,因其秋来而不用,所以常被古代诗人用来象征被冷落遗弃的女子.流萤,古人认为腐草化萤,萤总是生于荒凉之地.而宫女居住的地方竟有流萤,可见她被冷落很久了.牵牛织女星:象征爱情也象征离别.但那是有团聚期望的离别.这位宫女被冷落已久,或许她早已没有得到恩宠的希望了,但她却仍然苦苦地期待着.因为这期待是她生命的唯一意义.诗人不动声色地写出了深宫怨女寂寞岁月中无限凄凉的生命况味. 诗词赏析二: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此诗一作王建诗.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有《樊川集》.(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