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故事

一、成功创业故事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 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 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 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二、【有关创新的故事
格力老总董明珠的创新: 二十年中董明珠逐渐成为空调业内领军人物,而让她的名字更加响亮的,是因为日本对空调技术的封锁. 众所周知,空调的核心部件在于压缩机,而压缩机的核心技术几乎全部掌握在外资,尤其是日系企业手中.在90年代,国内空调企业的技术基本上都来源于对外资企业的模仿和借鉴,那时候中国空调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让国内众多的空调企业处处受制于人. 为了打破外资企业这种技术封锁,董明珠开始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并且从没有放弃过对自主创新的坚持. 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电器组建了一支3500多人的科研队伍,成立了3个基础性研究院,设立了15个研究所,建成300多个实验室,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拥有中国制冷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她曾多次公开表示:“在技术研发上从来不设门槛,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让格力电器成为了中国空调业技术投入费用最高的企业,仅2010年,格力电器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超过30亿元. 对自主创新的重视和巨大投入,让格力电器在科技创新上屡获硕果.2010年7月,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超高效定速压缩机、G10低频控制技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球首发.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三项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分别代表了中央空调、定频、变频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 仅最近三年,格力电器拥有技术专利2000多项,平均每周有12项新技术问世,是中国空调行业中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也是中国空调行业唯一掌握核心技术、不受制于国外技术的家电企业. 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用行动证明了中国企业不仅仅可以扮演好一个“制造者”的角色,而且在自主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的创新方面,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同样能成为世界的强者,同样能赢得世界的尊敬.。
三、一个创业成功的例子
见到吴佳宾的时候,发现他一脸疲倦,这个曾经拥有少校军衔的北方汉子,在过去的人生中,经历了军人-农民-商人三种角色的转换。如今,他是一个在全国拥有400多家"老磨坊"豆业连锁店的公司总经理。
少校转业变农民
吴佳宾1979年进入部队,1980年成为全军首届招生学员考入大连陆军学院。1993年,已经拥有少校军衔的吴佳宾面临转业,当时他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放弃在城里安置工作的机会,到佳木斯长虹村当了农民。" 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建一个东北的华西村,为转业军人自主创业作个榜样。"吴佳宾告诉记者。
此后的几年里,吴佳宾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热情,先后帮助村里开办了采石厂、酒厂和矿泉饮品公司等村办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然而,事实证明吴佳宾的想法太简单了,种种事端让他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颜面全无、身无分文、妻子离他而去。在1997年秋雨里,吴佳宾背上行囊,怀揣仅有的一千多元钱默默离开了家乡。
6年内开400家加盟店
在举目无亲的上海,吴佳宾靠帮别人卖菜板维持生计,三年时间里他总共销售了2万多块菜板,口袋里也积攒了八万多元钱,并筹划着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他注意到,上海的豆腐无论是口感、品质、颜色都不如东北的豆腐,便开始整天琢磨着怎么做豆腐。2000年,吴佳宾倾其所有,靠加盟商提供的部分资金,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即做即售的豆腐坊---"老磨坊"豆业连锁店,至今全国已有400多家加盟店,其中上海有100多家,吴佳宾说:"我计划在近几年内能开到1000家。"据统计,现在上海每天有10万人喝"老磨坊"豆浆,平均年销售额达六七千万元。
去年,吴佳宾从新加坡买了一个叫"老锅面铺"的面馆题材,回国后精雕细琢,打造了一个全新概念的面馆---"锅品面吧"。今年初,"锅品面吧"第一家店开张,从开业那天起,每天都有等位候餐的人。要求加盟合作的人接踵而至,可吴佳宾不为所动,坚持开直营店,并计划三年内开到300家。
为了帮助那些转业的战友们少走弯路,吴佳宾已与家乡和上海市军转部门联系,吸收有志于本行业的军转干部到企业工作或帮助他们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