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陆陇其

    陆陇其

    一、陆陇其 的人物生平

    陆陇其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相传为唐代贤相陆贽后裔。

    早年因生活所迫,以坐馆人家为生计。二十七岁时,应试补本邑弟子员。

    清康熙九年(1670)中二甲进士,康熙十四年(1675)四月授嘉定(今属上海)知县,到任后,即抑制豪强,整顿胥役,深受乡民爱戴。次年,左都御史魏象枢对他素不相识,因慕名而荐举其补福建按察使,缘因江苏巡抚慕天颜做寿时,陆未送厚礼,怀恨结仇,认为陇其不能胜任,降级调用。

    县民闻讯后罢市争议,连日上巡抚衙门请愿,要求陆陇其留任。慕不得不再疏请部复议。

    十六年(1677)二月,被诬告“讳盗”罢官,县民不服而罢市三天。离任时,行李唯有图书数卷和摇车、织布机等物,当日,九乡二十都万余男女执香携酒送行,人群拥塞街道。

    后来,乡民还为陆公建立生祠纪念。 十七年(1678),陇其因父丧返乡庐墓。

    二十二年,复应诏出任灵寿知县。该县地近京城,劳役繁多,地瘠民贫,且多水旱灾情。

    他上任后,首先发动大家制订“乡规民约”,兴修水利,奖励农垦,减免赋税,洁己爱民,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廉”。二十九年(1680),升任四川道监察御史。

    上任后,上疏陈述畿辅民情,要求酌免赋税。三十年(1681),上疏言民情时弊,与权臣有利益冲突,部议去职,弃官归里。

    曾讲学于东洞庭山,后在东泖顾书堵建“尔安书院”,专心讲学、著书,四方学者群聚门下。次年病逝于泖口“三鱼堂”故居,终年六十三岁,谥清献,墓葬于泖上画字圩(今新埭镇北乍桥北侧)。

    雍正四年(1726)诏谕从祀孔庙。乾隆元年(1736)追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谥清献。

    乾隆三十年(1765),嘉定知县杜念曾钦慕陆陇其政迹,修葺孔庙旁的应奎书院,增建讲堂,特取陆的出生地浙江平湖的别称——“当湖”为院名以示纪念。

    二、陆陇其的轶事典故

    陆陇其做灵寿县令的时候,颇有政声。他处理事情总是不动声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天,有个老太太控告她的儿子忤逆。陆立即将他儿子叫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一个还没有成年的男孩,陆对老太太说:“我官署里正缺少小僮,你儿子暂时可以在这里服役,等到有人代替,我再教育他。”于是命那少年在他左右,寸步不离。陆陇其每天早晨起床后,毕恭毕敬站在太夫人房外,太夫人一起床立即进上洗漱用具,然后再进上茗饵。吃中饭时,他侍候在饭桌边,给母亲献上好吃的食物,而且笑容可掬,等到母亲吃饱,自己才去吃她剩下的饭菜。陆陇其一有功夫,就坐在母亲身边,给她讲一些故事或民间传说,使她愉快。太夫人稍有不舒服,陆陇其就为她扶腋搔痒,取药倒水,几夜不睡,毫无倦意。

    这样过了几月,那少年突然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陆陇其故意说:“你们母子不和,为什么要回去呢?”那少年哭着回答:“小人一向不懂礼,得罪母亲,看到您的一切所作所为后悔不已。”陆陇其唤来他的母亲,母子相见,抱头痛哭。后来,那少年成了远近闻名的孝子。 陆陇其担任嘉定知县期间,不喜欢属下逢迎巴结自己,自然也不会去讨好上司。也正因如此,他得罪了当时的江苏巡抚慕天颜。

    有一年,慕天颜过生日,其他官员争相献纳珍物,趁机讨好巴结,陆陇其却只送了“布一匹、履二双”这样的薄礼,还说“此非取诸民者,为公寿”,慕天颜笑着推却了。然而,陆陇其的言行却让贪婪无度的慕天颜深感不满。为了调走陆陇其,慕天颜可谓费尽心机。起初,他上疏朝廷,请行“州县繁简更调法”,就是在大、小县之间进行知县交流,想将陆陇其调到“简”县去,结果没有成功。他不死心,又以“讳盗”上疏弹劾陆陇其,最终朝廷免去了陆陇其的官职。慕天颜派人到嘉定县衙摘印时,老百姓聚而相争、围而力辩,陆陇其好言相劝方才散去。

    三、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

    1.C2.D3.B4.D 1.C(“崇”应解为“崇尚”)2.D(都是介词,“用”。

    A项①解作“成为”,②解作“治理”;B项①解作“向”,②解作“比”;C项①解作“的”,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B(①体现陆陇其的优秀品格;⑤别人推荐陆陇其;⑥陆陇其受到朝廷的器重)4.D(“有人冒充陆陇其的子孙,企图骗取老百姓的信任”缺乏依据,“自号陇其子孙”说明老百姓对他的敬仰) 【译文】陆陇其,字稼书,是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中进士。

    十四年,授为江南嘉定县知县。嘉定是个大县,赋税征收多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

    陆陇其简朴节俭,努力以德教化百姓。遇到父亲告儿子,便含着泪进行劝说,以至儿子搀扶着父亲而归,从此很好地侍奉;遇到弟弟告哥哥,对挑唆者施以杖刑,以至兄弟二人都很感动、悔恨。

    一些品行恶劣的青少年勾结行恶,便给他们戴上枷在路口示众.看到他们悔过了才释放他钔。有一富豪家的仆人夺走了砍柴人的妻子,陆陇其派差役将他逮捕治罪,使富豪改变了以往的行为成为善人。

    遇到官司,陆陇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使让其族长去治办,属于乡里争讼的,便靠里老去治办。十七年,以博学鸿儒科选拔人才,陆陇其没有来得及参加考试,便因父丧而归乡。

    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遵照皇上的命令推举清廉的官员,上疏举荐陆陇其廉洁对己而爱民,离任的时候,只有几卷图书和他妻子用的一部织机。百姓像对待父母一样热爱他,皇上命令他守丧期满后可用为知县。

    二十二年,授陆陇其为直隶灵寿县知县。灵寿土地贫瘠,百姓贫困,劳役繁多而民俗轻薄。

    陆陇其向上司请求,与邻近的县更换服役,可以轮流更代。陆陇其实行乡约,视察保甲,多发文告,反复教育百姓,务必去掉好争斗和轻生的陋习。

    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将陆陇其和充州知府张鹏翮一起作为清廉官举荐。二十九年,皇帝下诏让九卿举荐学问优长、品行可用的人,陆陇其再次被推荐,得到圣旨,可以调任为京官。

    陆陇其在灵寿七年,离任的时候,道路上站满了百姓,哭泣着为他送行,如同离开嘉定的时候一样。陆陇其调京后被授为四川道监察御史。

    偏沅巡抚于养志的父亲去世,总督请皇上让他在任为父亲守丧。陆陇其说天下大平,湖广又不是用兵的地方,应该让他尽孝道。

    于是养志解任回乡。陆陇其做县官时崇尚实政,嘉定县百姓歌颂陆陇其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

    灵寿的邻县阜平县为他修了坟墓,县民陆氏世世代代守在那里,自称为陆陇其的子孙。

    四、陆陇其传的翻译

    陆陇其,起初名“龙其”,字稼书,是浙江平湖人。

    康熙九年中进士,十四年,授为江南嘉定县知县。嘉定是个大县,赋税征收多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

    陆陇其简朴节俭,努力以德教化百姓。遇到父亲告儿子,便含着泪进行劝说,以致儿子搀扶着父亲而归,从此很好地侍奉。

    遇到弟弟告哥哥,便调查出挑唆者施以杖刑,以致兄弟二人都很感动悔恨。一些品行恶劣的青少年勾结行恶,便给他们戴上枷在路口示众,看到他们悔过了才释放他们。

    有一富豪家的仆人夺走了砍柴人的妻子,陆陇其派差役将他逮捕治罪,使富豪改变了以往的行为成为善人。遇到官司,陆陇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便以其族长去治办,属于乡里争讼的,便靠里老去治办。

    有时也让原告、被告双方都到县衙来进行调解,称为“自追”。为了征收赋税,陆陇其建立了“挂比法”,写上百姓的姓名以进行对照比较,至于交纳数额由每人自报。

    同时又建立“甘限法”,命令将今日限定交纳中所欠的数额日后增加一倍交纳。十五年,政府因战争需要而征军饷,陆陇其下令征收,并说明“不考虑一官半职,反而对你们百姓无益,而且对国事也有损坏”。

    于是每户发一张知县的名片以进行劝导,不到一个月,交纳至十万,又赶上征房屋建筑税,陆陇其认为只应征收市中店铺的税,命令不许涉及乡村百姓家。江宁巡抚慕天颜上疏请求施行繁简不同的各州县长官更调法,因而谈到嘉定县政务繁杂又多逃税者,陆陇其虽然操行称绝一世,然而却没有应付复杂事务的才干,应该调到事务简约的县。

    此疏下到吏部讨论后,以才力不及为由将陆陇其降调。县里有某人在道路上被强盗所杀,而其家人却以仇杀上诉,陆陇其捕获了强盗并审判定案。

    刑部认为最初的报告没有说到强盗事,以隐瞒盗贼的过失夺去陆陇其的官职。十七年,以博学鸿儒科选拔人才,陆陇其没有来得及参加考试,便因父丧而归乡。

    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遵照皇上的命令推举清廉的官员,上疏举荐陆陇其廉洁对己而爱民,离任的时候,只有几卷图书和他妻子用的一部织机,百姓象对待父母一样热爱他。皇上命令他守丧期满后可用为知县。”

    二十二年,授陆陇其为直隶灵寿县知县。灵寿土地贫瘠,百姓贫困,劳役繁多而民俗轻薄。

    陆陇其向上司请求,与邻近的县更换服役,可以轮流更代。陆陇其实行乡约,视察保甲,多发文告,反复教育百姓,务必去掉好争斗和轻生的习俗。

    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将陆陇其和兖州知府张鹏翮一起作为清廉官举荐。二十九年,皇帝下诏让九卿举荐学问优长、品行可用的人,陆陇其再次被推荐,得到圣旨,可以调任为京官。

    陆陇其在灵寿七年,离任的时候,道路上站满了百姓,哭泣着为他送行,如同离开嘉定的时候。陆陇其调京后被授为四川道监察御史。

    偏沉巡抚于养志的父亲去世,总督请皇上让他在任为父守丧,陆陇其说天下太平,湖广又不是用兵的地方,应该让他尽孝道,于是于养志解任回乡。三十年,清军征讨噶尔丹,政府为筹集军费而采用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

    御史陈菁请求停止捐款人必须经过保举才能升官的做法,而实行多捐者优先录用的政策,吏部讨论后没批准实行。陆陇其上疏说:“向捐款者授官的做法并不是皇上本意要实行的,如果允许捐款者可以不用保举,那么与凭正途而做官就没什么区别了,再说清廉是可以通过捐款而得到吗?至于捐款者优先录用,等于开了为名利而奔走争竞的门路,都是不可行的。

    特别要请求实行捐款人如果在三年内无人保举,便让他辞官退职的做法,用来澄清升官的途径。”九卿讨论认为:“如果实行让捐款人辞官退职的做法,那么希望得到保举的人奔走争竞将会更厉害。”

    于是,皇上下诏让与陈菁详细讨论。陆陇其又上疏说:“捐款的人贤愚混杂,只有靠保举才能防止其中的弊端。

    如果排除保举而只认可捐款授官,这些人有不捐款的吗?议论的人认为三年没人保举就让辞官退职的做法太苛刻了,这些没有功名的平民得到官位,居百姓之上三年,已经很过分了,即使辞官退职在家,也像官宦一样,很荣耀了。如果说到这些人通过钻营求得保举,那么只要总督、巡抚是贤明的,从哪里去奔走争竞呢?即使总督、巡抚不贤明的,也不能将所有的人全保举呀!”这个上疏更是言辞激切。

    陈菁与九卿仍持不同意见。户部以捐款者都在观望,将会迟误军需为由,请求夺去陆陇其的官职,发往奉天安置。

    皇上说:“陆陇其任官时间不长,不了解情况,的确应该处分,但是作为言官可以原谅。”正巧,顺天府府尹卫既齐巡视哉辅,还朝奏报,民心惶惶不安,唯恐陆陇其发配远地。

    于是,陆陇其得以免于发配。不久,命陆陇其巡视北城。

    任用期满,吏部讨论将他外调,因而陆陇其告假还乡。三十一年,陆陇其去世。

    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员,皇上打算用陆陇其,左右侍臣奏报陆陇其已去世,于是用了邵嗣尧。邵嗣尧过去与陆陇其都是由于为官清廉而由外官调到京城的。

    雍正二年,世宗亲临学宫,讨论增加随从祭祀的儒者,陆陇其在其中。乾隆元年,特赠予清献的谥号,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著作有《困勉录》、《松阳讲义》、《三鱼堂文集》。

    五、乾隆皇帝为什么称陆陇其为"一代醇儒"

    清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巩固秩序,力图用程朱理学加强思想钳制。

    从顺治到乾隆时期,他们都极力“表章经学,尊重儒先”,利用孔孟程朱之道进行教化。在统治者的大力重视与倡导下,不仅许多理学名著被编纂出来,而且在颁行《科场条例》之后,程朱学派的著作成了科举考试的内容依据。

    所以,清初也像元、明时期那样,程朱理学仍被奉为正统,思想界因此还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理学复兴时期。陆陇其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也主张尊朱黜王,对“夙好程朱,深谈性理”的康熙皇帝大加赞扬,说:“今天子敦崇正学,程朱之学复行于世。”

    陆陇其也受到清统治者的格外赏识,他不但被誉为“千秋理学正宗”(《三鱼堂文集》附录《崇祀名宦录》),而且在清代诸儒中,他还是第一位死后被皇帝批准从祀孔庙的人。 乾隆皇帝在亲自为他撰写的碑文中,称赞陆陇其“研精圣学,作洙泗之干城;辞辟异端,守程、朱之嫡派”,“蔚为一代之醇儒”(《陆清献公年谱》卷端乾隆三年《御制碑文》)。

    陆陇其(1630—1693)原名龙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

    早年家贫,以授徒为生。康熙九年(1670),40岁的陆陇其中进士,后历官江苏嘉定知县、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

    !陆陇其像在当时的思想界,人们把陆陇其与陆世仪并称为“二陆”,但是,他们二人的思想却有显著的差别。陆世仪虽然学宗程、朱,而对陆、王却不 轻视,他不主一家,无门户之见。

    陆陇其则不然,他推崇程、朱,而对王 守仁则大加鞭挞。他把力尊朱熹看成“起敝扶衰”的良方,认为当时的学 者应该把“尊朱子而黜阳明”作为首要任务。

    在陆陇其看来,朱学就是孔 学,尊奉朱熹乃是尊奉孔子,因为“非周、程、张、邵则洙泗之学不明; 非朱子则周、程、张、邵之学不明……朱子者,周、程、张、邵所自发 明,而孔子之道所自传也。尊朱子即所以尊周、程、张、邵,即所以尊孔 子”(《三鱼堂外集》卷四《策•道统》)。

    他向清朝统治者建议,让人们像 汉代尊孔子那样来尊朱子,因为朱熹是秦汉以后孔学的最好继承人,他集 秦汉以后诸儒之大成,故“朱子之学即孔子之学”(《三鱼堂外集》卷四 《策•经学》)。陆陇其把朱子之学看成为孔孟之学的门户,认为“学孔孟 而不由朱子,是人室而不由户也”(《三鱼堂文集》卷五《答嘉善李子乔 书》)。

    因此也像西汉的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样, 陆陇其建议清统治者“尊朱子而非朱子之说者,皆决其道,勿使并进” (《三鱼堂外集》卷四《策•道统》)。因为在他看来,“继孔子而明六艺者, 朱子也。

    非孔子之道者皆当决,则非朱子之道者皆当决。 此今日挽回世道 之要也”(《三鱼堂文集•四书集义序》)。

    从上述原因出发,王守仁心学自应在排斥之列。另一方面,守仁心学 确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在陆陇其看来,他乃是“以禅之实而托于儒”,“其 流害固不可胜言矣”。

    “阳明提致良知,驱人人禅。”王学之弊“至于荡轶 礼法,蔑视伦常,天下之人恣睢横肆不复自安于规矩、绳墨之内,而百病 交作”。

    为了尊朱黜王,他甚至反对“调停”朱、王之争。有人认为明正 德、嘉靖以来风俗杂坏并不是王守仁的过错,而是学习守仁者的过错。

    对 此,陆陇其坚决不同意,他认为“风俗之坏,实始姚江(王守仁),非尽 其徒之咎也”。他还把程朱与陆王学说的盛衰与明朝统治的盛衰联系起来, 说:“明之所以盛者,程朱之学行也;其所以衰者,程朱之学废也。

    ”又 说:“王氏之学遍天下……学术坏而风俗随之……至于启、祯之际,风俗 愈坏,礼义扫地,以至于不可收拾,其所从来非一日矣。故愚以为,明之 天下不亡于寇盗,不亡于朋党,而亡于学术。

    学术之坏,所以酿成寇盗、朋党之祸也。”很显然,陆陇其的观点是偏激的。

    王守仁之学确实受到了佛学禅宗的影响,这一点,连陆陇其十分崇拜的朱熹也不能不然,颜元曾 说:“朱子盖已参杂于佛氏,不止陆、王也。”所以,陆陇其说王守仁名儒 实禅未免过分。

    另一方面,王学末流空疏无用,虽然圣人满街,但流于狂 禅,于国于事皆无所补益,不过,陆陇其把明朝灭亡归咎于王守仁也不 恰当。 陆陇其崇拜朱熹,主张尊朱黜王,其主要表现在于对朱熹理论的继承 和发挥。

    他在宗学朱子时,以居敬穷理为要,曾说:“居敬穷理者,万世 治道之本也。” “唯有居敬穷理是本原功夫。”

    对于“居敬”与“穷理”的 关系,陆陇其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穷理而不居敬,则玩物丧志而失于 支离;居敬而不穷理,则将扫见闻,穷善恶,其不堕于佛、老以至于师心 自用而为猖狂恣睢者,鲜矣”。 他以为“居敬穷理”是朱熹有功于万世之 所在,也是与王守仁区别之所在。

    陆陇其大谈的“穷理”的“理”,也是继承朱熹学说而来的。朱熹说: “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陆陇其则说: “天地万物浩浩茫茫,测之不可见其端,穷之莫究其量,而莫非是理之发 见也,莫非是理之流行也,莫非是理之循环而不穷也。 ”陆陇其所说的 “理”与“道”、“太极”是同一范畴,认为“道者,天理之当然”,“道者, 日用事物当然之理,一事离道,这一事便不。

    六、古文理解 章公懋为祭酒 陆陇其为令 许姓方士

    嘶~~好多哦,给分哦

    第一部分:

    章公懋这个人是京城南部(南京)的国子监祭酒(官职,隶属太学)。一天他的一个监生(学生的称法)请假,找借口说凭借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得不到薪水(这是直译的,就是自己一个人干不完活拿不到薪水的意思),要去请人帮忙。章公懋听了很惊讶,说:“薪水的确(脱)不能有闪失啊。这可怎么办啊?”脸上不禁显露替学生的担忧之色。于是章公懋让学生快去,并且希望他解决了告诉自己。那个监生很后悔欺骗了章公懋,说:“先生用诚心待我,怎么能骗(诒)他呢?”第二天回复章公懋,言明了事实请求章公懋原谅。

    第二部分:

    陆平湖管拜嘉定令,管辖的区域有大盗扰民,并且多次治理没有成效,眼见马上就壮大成流寇了。抓捕的人(就是陆平湖)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他告诫官吏和人民不要管,我当自己解决。他骑马直冲进盗贼那里,大盗们见他自己冲过来都很惊讶。陆平湖对他们下令说:“你们这些人都是纯良的百姓,只是因为抓捕追逐被迫做盗贼,现在我来了,想要劝你们向善,你们能改过自新么?各自遣散了回家,赦免(贳)你们的罪责;不然的话,官兵马上来了,没要人逃的过!。”这些盗贼都痛哭流涕的拜伏在地说:“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是生是死我们都听您的(或者我们把生死都交给您)。”陆平湖回到了县衙,盗贼相继来等待降罪。陆平湖说:“我已经答应你们免罪了,不会惩罚你们的。”那些人都哭谢着走了,这一带于是就没有了盗贼为患。

    (以前的盗贼都是SB么。。。)

    第三部分:

    贾魏公作宰相的时候,有个姓许的道士,从不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不论对方身份贵贱都称自己“我“,那时的人就叫他“许我”。这个人言谈之间很有出众的地方(可采),但是很傲慢,把公卿不当一回事。贾魏公听说了要见他,派遣人四次(四可能通假字,那就是同“次”)邀请他,他都不来。只好又派遣人苦苦邀请他来。许我于是骑着驴,径直的就想造访到丞相的客厅里。看门的人拦住他,不允许(可)他骑驴。看门人说:“这是丞相府门口,即使是丞相也得下坐骑。”许我说:“我没有什么要请求丞相的,是丞相要我来。若是这样的话,只需我离开就是了。”于是不下驴自顾走了。看门的人急忙追他,却没有追回来,只能回去告诉了丞相。贾魏公后来又让人让他来,他始终没有再来。

    (牛比的道士)

    ok了,可以了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