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
一、八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及例句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1)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它有三种形式:①明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很明显,常用的有“像”、“像……似的”、“好像”、“像……一样”等.②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变为”等.③借喻,只出现喻体,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如(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2)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如“春天的脚步近了”.(3)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能起到更鲜明、更突出的表现事物的作用.如“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4)排比,就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5)对偶,就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关联的词组或句子,两两对称地组织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对偶可以使语言的句式整齐,形式美,音韵和谐,意义严谨.(6)反复,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中没有其他语句相隔,相同的语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叫做“连续反复,另一种是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反复出现,当中插入其他语句,叫做“间隔反复”.如:“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居十日,扁鹊复见.”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复习排比、对偶、反复三种修辞方法时,只要抓住句数、每句字数、句子结构这几方面明显的形式特征,是能对这几种修辞方法加以区别的.(7)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寓于问话之中了.而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不属于修辞方法.设问如“苟无民,何以有君?”反问如“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二、【修辞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修辞方法 一 比喻 1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问题时用同他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两者的词叫喻词.例如:我们是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2比喻分三类:明喻 、暗喻、借喻.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明喻.明喻的结构特点是用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一般格式是:甲像乙.3 比喻的好处: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另外,比喻可以用浅显常见的现象对深奥的道理假意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4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类事物,但两者必须有相似点.比喻要具体、浅显、贴近、让人一看就明白.二 拟人 1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也就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 .例如: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2 好处: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本来不是人的东西人格化,使被描写的事物活跃起来,这就加强了语言的形象力.3注意:运用拟人的写法必须是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符合描写的环境气氛.只有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具有真情实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运用拟人时还应注意比拟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之处,才能把物写的像真正的人一般.三 排比 1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例如:汽车在奔驰,钻机在轰鸣,人群在欢笑.2 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又常用共同或相近的提示语.3 好处: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方法,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的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4注意:构成排比的一组句子的意思总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果不按事理的内在逻辑顺序一层一层的说下去,不仅说明自己思维混乱,也让别人抓不着头绪.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的拼凑排比的形式.四 设问 1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就是明知故问.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2好处:以设问作标题可以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的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的说理文章为了使论证深入,波澜起伏,在关键的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五 反问 1 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反问有两种句式:一是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二是肯定句,表达的是否定意思.2 好处:用反问的方法表达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 注意:使用反问一定要注意同正面的叙述、描绘紧密联系,当问题十分清楚,结论十分明确的时候,再提出反问,效果就好.六 夸张 1 夸张是有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等作了扩大或缩小的描述.2 好处:可以使人感到真实可信.目的在于深刻的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还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象地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3 分类:扩大夸张,有时故意把一般的事物往大处说.缩小夸张,有时故意把事物往小了说.4 注意:以客观实际为。
三、有几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ؤ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四、修辞方法有几种,怎样修辞
、比喻(即"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1>明喻(甲象乙) <2>暗喻(甲是乙)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三、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或短语)组成一对句子,把两方面的意思突现出来。
四、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 五、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六、反复:为了强调某事物或感情,使同一词语或句子再次出现。 七、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八、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九、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答案)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十四、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
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
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参考资料:网上查的啊。
五、修辞的种类
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11种】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3.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为了。
七、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对偶、对比、排比、反语、通感 等等x0d1修辞手法能增加色彩及动感x0d「耶和华是我的岩石」(诗一八2),是一种富色彩的、生动的方式,说明耶和华是我可以依靠的,因为他刚强、不会动摇.x0d2修辞手法能吸引人注意x0d由於修辞手法十分独特,故听众或读者会立即彼吸引.例如保罗说:「应当防备犬类」(腓三2),又或者雅各说:「舌头就是火」(雅三6),当两件并不相似、通常不会相提并论的东西被拿来作比较时,人们便会觉得惊讶.明喻或隐喻通常合能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x0d3修辞手法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x0d「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申三三27),当然比「耶和华会看顾支持你」更加具体.x0d4修辞手法能帮助记忆x0d何西阿说:「以色列……犹如倔强的母牛」(何四16 ),显然比直说:「以色列人极端倔强」来得容易记忆.文士和法利赛人几乎无法忘记耶稣的话:「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太二三27x0d下).很多语言都有修辞手法,因为它们容易记忆,产生难以磨灭的印象.x0d5修辞手法能简化概念x0d修辞可以简洁地捕捉及传达概念,因为它们栩栩如生、言简意赅,减少了详细描述的需要,例如著名的暗喻:「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诗二三1),简洁地传达了许多有关耶和华与属他之人关系的概念.x0d6修辞手法能鼓励反思x0d修辞的华丽令人驻足长思,)当你读诗篇五十二篇八节:「至於我,就像神殿中的青橄榄树」,便会反思这个明喻中表达的相似之处.以赛亚书一章八节:「仅存锡安城,好像葡萄园的草棚,瓜田的茅屋,被围困的城邑.」亦有相同效果.。
八、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现在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方面上.修辞手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 、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它的作用⑴化平淡为生动;⑵化深奥为浅显;⑶化抽象为具体.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它的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它的作用是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它的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它可以增强语势,突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它的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它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强烈情感.它的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反问,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它的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它的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将什么与什么比较,突出了什么.联想,也同想象.作用:使事物生动化,升华主题,点明中心.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拈连,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