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张衡

    张衡

    一、张衡的资料

    张衡简介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 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二、张衡的成就

    张衡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学家.他的成就涉及到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技术、数学乃至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 1.天文学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有两项最重要的工作——著《灵宪》,作浑天仪.此外,在历法方面也有所研究. 《灵宪》是张衡有关天文学的一篇代表作,全面体现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和发展.原文被《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所征引而传世. 《灵宪》作为一篇杰出的古代天文学著作,当然仍会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各点外,比如文中还把嫦娥奔月的神话当作事实记载在内,甚至说嫦娥入月后化成了蟾蜍.至于文中流露的种种星占术思想,那是当时整个时代的风气,倒也不必去苛求张衡.总之,尽管《灵宪》有一些缺点,但是它在天文学史上的意义并不因此而逊色.梁代刘昭赞颂张衡是“天文之妙,冠绝一代”,其评价的主要根据之一就是《灵宪》这篇杰出的著作. 制做浑天仪 张衡所做的浑天仪是一种演示天球星象运动用的表演仪器.它的外部轮廓有球的形象,合于张衡所主张的浑天说,故名之为浑天仪.这架浑天仪在《晋书"天文志》中有三处记载. 关于历法工作 张衡曾参加过一次东汉王朝的历法大讨论,这件事发生在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据《汉书"律历志》记载,张衡当时任尚书郎之职.这次大讨论的起因是,有人从图谶和灾异等迷信观念出发,非难当时行用的较科学的东汉《四分历》,提出应改用合于图谶的《甲寅元历》.又有人从汉武帝“攘夷扩境,享国久长”出发,认为应该倒退回去采用《太初历》.张衡和另一位尚书郎周兴对上述两种意见提出了批驳和诘难,使这二宗错误意见的提出者或者无言以对,或者所答失误,从而为阻止历法倒退做出了贡献. 2.地震学 张衡的另一个有杰出贡献的科学领域是地震学.他的代表作就是震烁古今的候风地动仪的发明. 3.机械技术 从上面所介绍的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构造即可得知,张衡掌握了很高明的机械技术.他的朋友崔瑗在为他写的墓碑中赞道:“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前一句是道他数学天文学知识之渊博,后一句则是赞他制造的各种器物之神奇.其实,神奇是由于他巧妙地运用各种机械技术的结果. 传说他当时还制做过两件神奇的器物.一件是有三个轮子的机械,可以自转;一件是一只木雕,能在天上飞翔. 4.数学 《后汉书"张衡传》中提到,张衡写过一部书叫《算罔论》.此书至迟到唐代已经失传,以至唐代的章怀太子李贤怀疑张衡没写过这部书,而是因为《灵宪》是网络天地而算之,故称《灵宪算罔论》.从《九章算术"少广》章第二十四题的刘徽注文中得知有所谓“张衡算”,因此,张衡写过一部数学著作是应该肯定的.从刘徽的这篇注文中可以知道,张衡给立方体定名为质,给球体定名为浑.他研究过球的外切立方体积和内接立方体积,研究过球的体积,其中还定圆周率值为10的开方,这个值比较粗略,但却是我国第一个理论求得π的值.另外,如果按照钱宝琮先生对《灵宪》的校勘:“(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分之一,地广二百三十二分之一”,则当时π值等于730/232=3.1466,较10的开方有精密了. 5.其他方面的成就 张衡曾被唐代人看作是东汉时代的大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三记有:“张衡作《地形图》,至唐犹存.”这幅《地形图》中是否还有地理科学上的意义,现已无可考了.当时还流传有他用脚画一只神兽的故事.故事虽然神化了,但也反映出张衡有很高的画技. 他当过太史令,因而对史学也有许多研究.他曾对《史记》、《汉书》提出过批评,并上书朝廷,请求修订.他又对东汉皇朝的历史档案作过研究,曾上表请求专门从事档案整理工作,补缀汉皇朝的史书.这些上书均无下文. 他还研究文字训诂的学问,著有《周官训诂》一书.当时崔瑗评价说:广大学者都对它提不出异议来. 他又是个大文学家,他的《二京赋》曾花了10年的创作功夫,可见其创作态度的严肃.这篇赋不但文辞优美,脍炙人口,而且其中讽刺批评了当时统治集团的奢侈生活,其思想性也是比较高的.他在河间相任期时创作的《四愁诗》受到文学史家郑振铎先生的高度评价,称之为“不易得见的杰作”.他的《思玄赋》中有大段文字描述自己升上了天空,遨游于众星之间,可说是一篇优雅的科学幻想诗.除了上述诸文外,遗留至今的还有《温泉赋》、《归田赋》等20多篇,都是辞、义俱佳的力作.。

    三、天文学家张衡的资料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 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我国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是悠久的。到汉代已有盖天、宣夜和浑天等学派。

    盖天说认为,天如盖,盖心是北极,天盖左旋,日月星辰右转。宣夜说认为天无定形,日月星辰“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并不附着于“天体”之上。

    浑天说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地乘气而立,载水而行。宣夜说后来不幸失传了,盖天、浑天两说并行,竞相争鸣,比较科学的浑天说渐占上风。

    同时,观测天象的仪器也不断出现,如武帝时洛下闳制造了浑天仪,宣帝时耿寿昌又造了浑天仪,和帝时崔瑗的老师贾逵更制造了黄道铜仪。? 张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

    任太史令后,他更加勤奋地“研核阴阳”,终于“妙尽璇玑之正”。元初四年(公元117年),一件成就空前的铜铸浑天仪,被张衡造了出来。

    浑天仪主体是几层均可运转的圆圈,最外层周长一丈四尺六寸。各层分别刻着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还有“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纬等等天象。

    仪上附着两个漏壶,壶底有孔,滴水推动圆圈,圆圈按着刻度慢慢转动。于是乎各种天文现象便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

    这件仪器被安放在灵台大殿的密室之中。夜里,室内观仪人员把某时某刻出现的天象及时报告给灵台上的观天人员,结果是仪上、天上所现完全相符。

    铜仪的两侧附有玉虬(龙)各一,吐水入壶,左为夜,右为昼。壶上分别立着金铜仙人和胥徒,“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更有妙者:台阶下还有内装机关与两壶相联的瑞轮、?荚,靠着滴水的推动,依照月亮出入圆缺的变化,不停地旋转开合,表示着朔、望、弦、晦等日期,有如活动日历一般,可见这件浑天仪及其附器,与近世的假天仪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此仪诞生的前一年,?张衡?先用竹篾制成一个模型,名曰“小浑”,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校正,然后才铸作大仪。

    浑天仪是?张衡?血汗的结晶。他接着写了《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本说明书,又撰成《灵宪》一部,绘制《灵宪图》一份。

    在这些著作中,?张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天文学理论,反映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天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月蚀起因于地遮日光,月绕地行且有升降。

    他认识到太阳运行(应是地球公转)的某些规律,正确解释了冬季夜长、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昼夜等时的起因。他指出在中原可以见到的星有2500个,与今人所知略近。

    他经过对某些天体运转情况的观测,得出一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结论,与近世所测地球绕日一周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数值相差无几。 由于研究天文、律历和制作仪器,?张衡?对数学的研究相应地加强了。

    在制成浑天仪后,他写成了《算罔论》,要“网络天地而算之”。他用“渐进分数”之法,算出圆周率为十的平方根,为3.16强。

    这比《周髀》所记载的π=3的数值大大进了一步。直到五-七个世纪以后,印度和阿拉伯的数学家才得出这个数值。

    ?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张衡转任公车司马令,总领天下征诏之事。他没有被繁杂的公务所淹没,举足走进物理学和机械制造学的领域之中,并且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就。

    他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机械制造专家,被人呼为“木圣”,所造器物之精妙,无与伦比。他运用差动齿轮原理,造出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他还精心制造出一只木鸟,“假以羽翮,腹中施机,能飞数里”,这简直是当时世上绝无仅有的一架木制“飞机”!可惜其实物和详细造法,也像他的许多杰作一样,后来大多失传了。? 张衡还制造出一种测影仪器——土圭,用来研究天文、地理。

    他绘制成一幅《地形图》,一直流传到唐朝。他善画山水、动物,与赵歧、刘褒、蔡邕(文姬之父)同为东汉四大画家。

    他对音乐舞蹈等艺术也有精深研究。如在《观舞赋》里,他曾这样巧妙地形容舞蹈演员的舞技:“连翩络绎,乍续乍绝,裾似飞鸾,袖如回雪”。

    ? 无限宇宙思想 “八极之维,经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过此而往者,未知或知也。

    四、张衡是怎么死的

    是病死

    张衡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曾把家传余财数百万让给他的侄子。光武帝登基后张堪受荐拜官。曾被任为蜀郡太守随大司马吴汉讨伐割据蜀郡的公孙述,立有大功。其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拜为渔阳(今北京附近)太守。曾以数千骑兵击破匈奴来犯的一万骑兵。此后在他的任期内匈奴再也没有敢来侵扰。他又教人民耕种,开稻田八千顷,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为官清廉。伐蜀时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对公孙述留下的堆积如山的珍宝毫无所取。蜀郡号称天府,但张堪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的是一辆破车,携带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张衡像他的祖父一样,自小刻苦向学,很有文采。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他先到了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西安一带)。这一地区壮丽的山河和宏伟的秦汉古都遗址给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以后又到了东汉首都洛阳。在那儿,他进过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结识了一位青年学者崔瑗,与他结为挚友。崔瑗是当时的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的学生,也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学问。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张衡应南阳太守鲍德之请,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8年后鲍德调任京师,张衡即辞官居家。在南阳期间他致力于探讨天文、阴阳、历算等学问,并反复研究西汉扬雄著的《太玄经》。他在这些方面的名声引起了汉安帝的注意。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张衡被征召进京,拜为郎中。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迁尚书郎。次年,迁太史令。以后曾调任他职,但5年后复为太史令。总计前后任此职达14年之久,张衡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里完成的。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升为侍中。但不久受到宦官排挤中伤,于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调到京外,任河间王刘政的相。刘政是个骄横奢侈、不守中央法典的人,地方许多豪强与他共为不法。张衡到任后严整法纪,打击豪强,使得上下肃然。3年后,他向顺帝上表请求退休,但朝廷却征拜他为尚书。此事颇有蹊跷,因尚书的官职远低于侍中或相,他是否应征,史载不彰。就在这一年(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他即告逝世

    五、【古代科学家张衡的故事及啊】

    数星星的孩子》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明珠一样闪亮.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对着夜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 孩子说:“奶奶,我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星和那颗星星,总是离那么远.” 爷爷走过来,说:“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 它们起了名字.”爷爷停了停,指着北边的天空,说:“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勺口对着的一颗亮星,就是北极星.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是东汉人.他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581953.html?si=3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 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500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的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的研究上也是举世瞩目的,他创制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的仪器问世早1700多年.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的《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河南省南阳县的北面有张衡墓和平子读书台,墓碑上有郭沫若的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 张衡:字平子,世为南阳著姓.祖父堪,字君游,少治《梁丘易》,光武时,为蜀郡太守,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 ,卒后妻子贫困.衡父无闻.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发明了世界第一个地震测试仪器——地动仪.张衡在写作上, 也是个多面手.他一生中,结合他的科学研究、机仪制作、政治生涯、友朋往来,还写下许多文字,就目前存留于世的就有 20余篇,包括文、铭、诰、赞、书、上疏等形式;在天文学专著方面,有《灵宪》、《浑仪图注》、《漏水转浑天仪注》 、《玄图》和已经失传的《算罔论》. 前言: “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虚,厥外惟无,如是者永久焉.斯为之溟 滓,盖乃道之根也.道根既建,自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故《道德》 之言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 .斯谓庞鸿,盖乃道之干也.道干既育,有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 ,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化合,堙郁构精,时育庶 类,斯为太元,盖乃道之实也”. —————张衡《灵宪》 张衡的成才之路: 东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领先地位.发达繁荣的经济文化,安定 和平的政治局面,为张衡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少年时代的张衡就天资聪明,态度谦虚,好学深思,奋发有为,求知欲旺盛,学习热情饱满.在 少年时代就熟读了《诗经》、《书经》、《易经》、《礼纪》、《春秋》等经典名著.在当时,只有 熟读了这些经书,才能做官.但张衡思想开阔,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做官不感兴趣,相反,他对 文学却十分爱好,特别是对司马相如、扬。

    六、张衡是个科学家还是什么人

    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另外,历史中的三国、隋朝时期,以及现代都有与张衡同名的人物.中文名: 张衡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南阳 出生日期: 公元78年 逝世日期: 公元139年 职业: 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诗人 代表作品: 《灵宪》、地动仪、《四愁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