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春·雪

洛阳春·雪朗读

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惆怅琐窗深处。湿花轻絮。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译文

骑马远行的路上,雪花铺天盖地落下,迷蒙了远处的树林,模糊了重叠的山岭,教人无法辨个明白,仿佛身陷五里雾中。

当初这雪花也飘进过我们的窗户,一如濡湿的花朵、轻盈的柳絮。那悠扬的样子多么惹人怜爱,但不是因为雪花太美,而是因为你就在我身边。

注释

洛阳春:也叫《一络索》。此调有多种体格,皆为双调。本作为其中之一体,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六字,上、下阙第一、第二、第四句押仄声韵。

征鞍:远行人的马鞍。

冥迷远树:指在漫天飞雪中,远方的树木一片迷蒙。冥迷,迷蒙。

杳:幽暗。

琐(suǒ)窗:窗棂上雕刻着精致花纹的窗,代指女子闺房。

湿花:即雪花。雪为六角形晶体,古人称雷为六出(瓣)之花。

轻絮:指雪。

悠飏(yáng):雪花轻盈飞舞的样子。

浓香:指琐窗内温馨的环境。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1页

2、(德)纳兰性德著.苏缨,毛晓雯注译,纳兰词全译 清初第一词的最完整译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10:第35页

洛阳春·雪创作背景

  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与《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均作于塞外,所用故实相同,意绪相近,惟所见景致不同。前者写广漠原野万里雪飘之势,或是安营扎寨时所见,此则描绘高山丛林雪花迷蒙之景,当时行军途中所感。

参考资料:

1、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132页

  这是一首咏之作。

  上片主要描绘了室外景物,将大纷飞之壮观之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视角由近及远,近处是征鞍上密密麻麻的洒满了无数的,远处则是树木冥迷,乱重叠,杏渺难分,仿佛一切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之中。

  下片随着的飘扬,由室外转入室内。像湿柳絮一样,飘入了惆怅的琐窗深处。而这轻盈散落的又勾起了咏人的感怀,因为那纷纷扬扬的是那样的惹人怜爱,更何况它除了拥有轻盈的体态之外,还有“浓香”暗助呢。

  整首词中,结句“浓香”二字用得巧妙,“浓香”到底是和一样有若孤高清怀的梅还是词人心中所思念的伊人,令人寻味。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朗读
()

猜你喜欢

鹤鸣山下去,满箧荷瑶琨。放马荒田草,看碑古寺门。
渐寒沙上雨,欲暝水边村。莫忘分襟处,梅花扑酒尊。

()

向晚寻幽寺,明霞飞远林。四山新雨歇,一径绿苔深。

松老齐僧腊,泉鸣和梵音。阶前两驯鹿,去住识禅心。

()

前程在处暗危机,脱迹红尘入翠微。清水一竿张钓具,白云四壁挂樵衣。

马惟画骨空嗟瘦,龙不点睛那解飞。差有陈编相伴住,时将诗句洗前非。

()
玄烨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

未得理归棹,还栖江上楼。钟疏遥隔水,寒浅尚疑秋。

月色从今满,江声自古流。夜乌啼不住,知是宿城头。

()
郭印

林园无俗物,满目是琅玕。

非雾昼常晦,不见夏亦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