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态度论文范文
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如何让传统节日在大学生中更受欢迎
传统节日VS西方节日 —— 传统节日淡化原因的调查报告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精华所在,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
而现在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热衷程度却大不如前。举个例子,圣诞和元旦,前后相隔5天,但节日气氛却大不相同,尤其在大学校园中。
本期,大学生督导室就同学们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看法做了一次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 我们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别为:对中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和态度;对中西方节日特点和区别的看法;对中国节日今后发展的期望和要求。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29份。
此外,我们还随机走访了一小部分同学,作为问卷调查的辅助方式。 二、主要内容 1、对中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和态度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你了解的西方节日有哪些?”统计结果表明,同学们当中,有95%了解圣诞节,60%了解感恩节,45%了解万圣节,90%了解愚人节,90%了解情人节,55%了解复活节。
从这一数据上可以看到,西方节日对同学们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再看第二题“你经常过传统节日吗?”60%的同学表示经常过,25%的同学表示有时过,10%的同学表示看情况而定,而有5%的同学表示从来不过。
我们知道同学们的经济并没有独立,因此,他们的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所以有60%的人选择经常过传统节日。 第二道题目“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你的态度是?”30%的同学表示很认真地对待中国节日,5%的同学表示随便敷衍一下,10%的同学表示置之不理,55%的同学表示随大流。
这可与第二题联系起来看,20周岁左右的年轻人,大部分经济上还未独立,过什么节受家庭的影响较大,所以会有55%的同学选择“随大流”;但主动性上尚显缺乏。 2、对中西方节日特点和区别的看法 第一题“你认为西方节日受到中国人青睐有哪些方面的理由?”这道题目是想调查一下同学们们对西方节日的感性认识。
48%的人认为西方节日娱乐性强;39%的人觉得很新鲜;也有9%的人则认为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还有4%的人认为是其他理由。我们知道,有一些同学容易受到新鲜性强、娱乐性强的影响,西方节日的这一特点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口味,西方节日受欢迎也就再所难免。
第二题“你认为中西方节日最大区别在于?”45%的同学认为中方节日过于注重吃,而享用过后能留下作为纪念的东西甚少,35%的同学认为中方节日娱乐性不强,25%的同学认为过于严肃。 3、对中国节日今后发展的期望和要求 第一道题“你认为中国节日应做哪些改进?”80%的人表示应在保持原有特色上基础上自行创新,从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和特色还是得到大家肯定的,只不过需要进一步地创新而已。
接着是第二题“你认为是什么影响了中国传统节日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有33%的人表示是媒体、商家的炒作,38%的人则觉得已过腻了,24%的人是随大流,5%的人表示无所谓。 第二道题“你认为要让国人重新爱上中国节日,我们的第一要著在于?”从同学们做的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10%的人认为“应融入更多的商业炒作”,40%的人选择“增加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25%的人选择“广泛宣传节日的故事和意义”另外的选择“多放几天假”。
近一半人选择“增加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这说明同学们在呼唤更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三、结论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在同学们当中,中国传统节日之所以淡化、西方节日之所以日益流行的原因在于: 第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对于过传统节日的物质需求已逐渐减少。
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生活发展了。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有一条原则,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它往往是文化的输出地区;经济落后的地区,它往往是文化输入的区域。
所以,西方节日日渐走俏。同学们常听到过“欧风美雨”、“韩流”,却没听到过“孟加拉风”、“非洲流”。
第二,中国传统节日的形式不及西方节日多样,略显老套。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
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传统节日受冷落并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僵化了,还有人们审美情趣发展变化了的因素,这也要求传统节日应该不断地发展。
第三,中国传统节日中已掺杂了过多的商业炒作成分,缺失了它的文化内涵。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现在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是文化横向的交流。
其实文化的发展有横向、纵向两条线索;纵向的发展,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形势下,重视文化发展这条纵向的线索,可以让我们国家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文化的横向交流成为共识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不然,我们将失去我们的根。
在同学们当中,节日市场的“中冷西热”,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对传统节日的看法的作文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正月拜年、元宵灯火、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节日活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表达了华夏子孙对美好理想、智慧与道德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举国欢庆的聚会。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
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它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民魂是什么?传统文化无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忽视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一个抛弃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要靠每一个中国人,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落在了我们新一代的身上。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作为年少的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责无旁贷。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的传统文化。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传统美德。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有着美丽的故事、动人的传说。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时刻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与向往。我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坚定支持者。
谈一谈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对于过传统节日的物质需求已逐渐减少。
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生活发展了。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有一条原则,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它往往是文化的输出地区;经济落后的地区,它往往是文化输入的区域。
所以,西方节日日渐走俏。同学们常听到过“欧风美雨”、“韩流”,却没听到过“孟加拉风”、“非洲流”。
第二,中国传统节日的形式不及西方节日多样,略显老套。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
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传统节日受冷落并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僵化了,还有人们审美情趣发展变化了的因素,这也要求传统节日应该不断地发展。
第三,中国传统节日中已掺杂了过多的商业炒作成分,缺失了它的文化内涵。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现在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是文化横向的交流。
其实文化的发展有横向、纵向两条线索;纵向的发展,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形势下,重视文化发展这条纵向的线索,可以让我们国家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文化的横向交流成为共识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不然,我们将失去我们的根。
在同学们当中,节日市场的“中冷西热”,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如题 现在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去年12月份我去广州,和一个大学生聊天,这哥们正忙着考虑圣诞节怎么过,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知道重阳是哪天吗”,他说不清楚。
我个人感觉,不光是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淡忘,国人大环境都对中国传统节日漠视。大学生,过个春节还没过个情人节来的爽,你又怎能要求他像过情人节一样过春节?
大学生,过春节回家连个朋友聚聚都要等到年初一初二,初三以后很多人又出去上班了,你让他们怎么体验节庆氛围?你看看腊月28、29,大年三十,有多少人忙着往家赶,看着街道上刻意营造的节庆场面,有几个满怀心事的人会留意。
对传统文化与节日的冷淡,却对洋节日趋之若鹜,电视上老是说咱们和国际接轨了,民众的意识提高了,我怎么老是觉得是扯淡呢?你自己的文化都继承和发扬不好了,还学人家洋人过日子,愚蠢之极。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不感冒,这是不是大学生的错,是社会的错,悲哀啊!!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的作文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图片和文字等。
其中我最喜欢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
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
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
重阳节,又有“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
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
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如题 现在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去年12月份我去广州,和一个大学生聊天,这哥们正忙着考虑圣诞节怎么过,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知道重阳是哪天吗”,他说不清楚。
我个人感觉,不光是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淡忘,国人大环境都对中国传统节日漠视。大学生,过个春节还没过个情人节来的爽,你又怎能要求他像过情人节一样过春节?大学生,过春节回家连个朋友聚聚都要等到年初一初二,初三以后很多人又出去上班了,你让他们怎么体验节庆氛围?你看看腊月28、29,大年三十,有多少人忙着往家赶,看着街道上刻意营造的节庆场面,有几个满怀心事的人会留意。
对传统文化与节日的冷淡,却对洋节日趋之若鹜,电视上老是说咱们和国际接轨了,民众的意识提高了,我怎么老是觉得是扯淡呢?你自己的文化都继承和发扬不好了,还学人家洋人过日子,愚蠢之极。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不感冒,这是不是大学生的错,是社会的错,悲哀啊!!。
中国传统节日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000字左右 sos 望高手求救
二、大学生的节日观与文化信仰我们在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情况调研时发现,大学生的传统节日知识淡薄,也就是说大学生对节日的由来、作用、功效以及意义了解甚少,由此也淡薄了节日的神圣意义,自然缺失了对传统节日的信仰。
节日,起初是一个民族相对固定的、最神圣和重要的日子,它关系到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原始崇拜和精神信仰。节日风俗是展现一个民族的重要窗口,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民族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讴歌了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的安康,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加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威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反映了这个民族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民族文化在生活中的真实体现,它能够完美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民德、民风和民俗,因此传统节日应该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是一个民族整体对民族文化信仰的体现。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冷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信仰,这与他们不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是有直接关系的。
调研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同传统节日需要大力倡导和重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还是比较渴望的,但由于认识层次的不同也产生了对传统节日态度的迥异。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取向影响了他们对传统节日的态度。
在对西方节日受青年人喜欢的原因一题(调查问卷14题)调研时,有68.02%的同学选择“青年人追求时尚,赶潮流”,另有33.78%的人选择了“媒体及商家的宣扬” 由此可见,大学生盲目地对时尚的追求导致他们对“时尚”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西方的节日并非是时尚的代表,它仅是一种文化舶来品,并非西方的节日就代表了时尚,代表了浪漫,并非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陈旧的、过时的。
自有节日以来,各民族节日就是独立存在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节日是并存的,许多西方节日要远远晚于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内容是丰富的,外华而内实,有美丽传说,有英雄故事,有美食美酒,有情有义,充满了浪漫元素,只待我们智慧的大学生们去发现去挖掘。
媒体和商家的宣扬很容易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跟着潮流走也不深究节日的意义就稀里糊涂地过了个“洋节”,出卖了自己的信仰,这种现象是多么可笑的啊!当然我们并非要抵制西方节日,而是要我们的大学生们全面了解节日的意义后,理性地对待节日问题。大学生需要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更需要明确的价值取向、向上的人生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信仰,不能为追时尚赶潮流而迷失了年轻的路。
三. 生活方式对传统节日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节日习俗难以继续发展下去,许多美好的习俗也因为失去了天然状态下的温床而受到限制,这种状况发展下去,自然会产生民俗流变,传统节日形式可能会发生较大的转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及保护的重视。对一些传统节日不能坚持的原因(问卷第5题)的调研结果显示26.50%的人表示没有时间,35.04%的人常年在外,还有15.38%的人表示形式繁琐内容古板,15.81%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转变以及我国城市化进展日益加快,许多传统节日失去了原有的发展空间而得不到正常发展,对于大学生们常年求学在外,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不能坚持传统节日习俗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国的传统节日多与自然有关,多数节日是在古代农耕生活中演变而来的,这些节日都是在乡村发展的,而城市化进展加快自然成了延续节日习俗的一大障碍,这不得不要求人们对节日习俗的传承产生新的方法。
调研显示问卷第二题:你对传统节日的态度是?82.76%的人选择了“可适当改变传统,但要保留精华”,仅有7.33%的人坚持“严格遵照传统习俗”。这也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的民俗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物质民俗、生产民俗会产生变化,非物质民俗也要产生某些物质转变。
所以传统节日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些许变化,而历史传承的过程中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流变。但不管怎么变化,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它象征的民族文化精神是不变的。
所以在城市化进程加剧及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的今天,传统节日不能丢,我们要尽量为保存传统节日习俗提供条件,尤其是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开展传统节日习俗的条件,以便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更深层次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四. 全球化发展对传统节日的影响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世界越来越向着多元化发展,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加大与深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域文化也因此而纷至沓来,侵袭和影响了这块古老的土地,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这些以往还只是见于书刊载体的西方文化产物今天已被大多数青年人所熟悉,所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人们的生活更趋于多元化,使人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和人类,但是通过改变自己去了解别人的方式的确是可悲的。
我们需要认识西方了解西。
对传统节日的看法的作文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正月拜年、元宵灯火、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节日活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道德思想,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表达了华夏子孙对美好理想、智慧与道德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举国欢庆的聚会。
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着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它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魂是什么?传统文化无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忽视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一个抛弃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要靠每一个中国人,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落在了我们新一代的身上。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作为年少的我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责无旁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的传统文化。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传统美德。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有着美丽的故事、动人的传说。
我支持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时刻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与向往。
我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坚定支持者。
关于传统节日看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对传统节日认知现状的调查调查问题:1、关于“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造成冲击的感受与看法?(有,很强烈;. 有,但不强烈; 从来没有; 其他)2、您是否觉得人们对外来节日的过分重视而影响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是 否)3、您是否觉得外来节日比传统节日更有趣味?(是 否)4、您是否觉得年味越来越淡,过春节成了一种形式?(是 有一点 否)5、如果您觉得年味越来越淡,那么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工作或学习的压力、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人观念上的转变) 6、您过年时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吗?(全部都做、做了一部分、都没有做)7、您知道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或故事吗?(知道得比较清、知道一部分、一无所知) 8、您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吗?(知道得比较清楚、知道一部分、一无所知) 9、你喜欢过传统节日吗? (喜欢 不喜欢 无所谓)10、你觉得传统节日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很大 一般 很小)11、你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的途径 (书籍,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 听长辈说的 上课听老师讲的或同学讨论听到的)12、你所了解的外国节日名称(几乎不了解 2---3个 5个以上)调查结果结果与分析:1.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调查显示60%的同学选择;喜欢t;,35%的同学选择“不喜欢”,另有5%的同学选择无所谓.可见,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比较喜欢过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在中学生的生活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但同时许多同学反映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日趋淡化,在“为什么不喜欢过传统节日”调查一项中,高达55%的同学反映节目活动单调,38%的同学选择“吃,喝为主没意思”,另有7%的同学选择“太闹了”,反映我们现在的传统节日的缺乏与时具进,缺少更多的时代气息,所以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弱. 2.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在“你所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调查一项中,有17%对的同学选择基本不了解,而能说出5个以上的仅有13%.与此鲜明对比的是“你所了解的外国节日名称”一项中,仅8%的同学选择了几乎不了解,而选择5各以上的高达31%。
中国传统的节日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日渐冷落可见一般。另外在口头调查中还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不能准确地回答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的,有的同学甚至将妇女节、儿童节、国庆节、劳动节,这些法定节日说成我国的传统节假日。
3.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的途径,虽然多样,当有效性显然不足,21%的同学选择“听前辈说的”,38% 的同学选择“上课视听老说的或同学讨论时听到的”,41%的同学选择从“网络、书籍、电视等大众媒体”获知,内容零散,分散,既不利于记忆,也不利于兴趣的提高。 4.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68%的同学“有必要保留传统节日”,而22%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保留”,另外的10%的同学选择无所谓。
反映传统节日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同,知道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你觉得传统节日的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一项调查中,选择“很小”的占15%,选择“一般”的高达68%,这充分反映了同学们的矛盾心理。
也许这次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未必准确,但应该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现在的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程度,从中不难看出,我国传统节日在中学生中的影响力已经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2)反思与建议我们认为造成中国传统节日日趋冷淡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我们的文化自觉程度不高虽然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生活中我们时常不重视,没有认真对待。
过去口号不少,但实际工作仍做得不够。如2005年“中韩端午节审遗之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之所以选择韩国,据说是因为“韩国江陵端午祭从阴历四月初五开始,直到5月七日结束,活动达1个多月”。
期间有许多民俗活动,如汉诗创作比赛,乡士民谣竟唱大赛、拔河、摔跤、荡秋千、投壶等;有丰富的庆祝活动,如烟花游戏、端午放灯;此外还有被称作“乱场的商品交易”活动持续的时间不可谓不长,项目不可谓不多,参与面不可谓不广。而相反,中国的端午节也有丰富的习俗,但在今天的生活中,却似乎只剩下“吃粽子”了,而且时间也只有1天。
2. 外来文化的传入。在问卷调查中发现,75%的同学喜欢洋节,只有寥寥25%的同学喜欢中国传统节日。
接受调查的同学虽然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了解不多,却对近年来从西方舶来的“洋节”了解不少。不仅能说出许多洋节的名称,还能说出“洋节”所代表的意思,如“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酥诞生;“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等。
年轻人的喜新厌旧,加上商家和煤体的炒作,“洋节”在中国学生中很受欢迎。 3.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明显不够。
传统节日作为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流传是一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中学生没有机会接触,体验它的优美,陌生感就会越来越强烈。
如永强一带每年正月都有“耍龙灯”,它是否算是传统文化一部分,我们中学生认知是比较模糊的,而家长也很少明确告知,导致许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