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校训征文范文

    校风校训牢记心中征文

    校训,作为学校育人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培养良好学风而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的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

    我校的校训为和谐文明,勤奋创新,校训是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指导意义,兼顾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两方面,21世纪,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明是我们的主题,而我校的校训和谐文明,勤奋创新符合我们现在的主题.对于学校这个大主体而言,建设和谐文明校园是我们的目标.我们青少年是21世纪的小主人,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我们肩上.

    校训和谐文明即和谐相处,文明待人,对于一个大的集体而言,和谐相处是第一位的,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是校训精神的延伸,校园篮球场中悬挂的条幅,很醒目,让我们牢记心中.还记得第一次来到这所学校的情景.2009年3月7日来到这所学校,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去办入学手续,直至领寝室用品,一路伴随我们的是那些可爱的学哥学姐们,他们帮我们搬东西,为我们讲解一些注意事项,耐心热情的讲解,让寒冷的冬季不再感觉寒冷.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学姐学哥们忙碌的身影,每处都有提示,以方便我们新生.学校的这些做法很温馨很人性化.这给我们很深的印象.我很期待和学姐学哥们一起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和生活,对这所学校充满信心.因为我知道,这所学校的做法正是按照校训的精神去做,去践行校训精神.

    校风: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室以爱生为荣,学生以成才为志.所谓学校,其必有学生和老师,其依托是学校,主体是学生和老师.我们是到学校求学成才,老师教书育人,校风折射出我校的办学理念.

    学风:实事求是,勤学苦练,联系实际,精益求精.严谨的学风反映了我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学校的学风也展现了该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

    校训折射出时代的烙印,闪耀着时代的光辉,校训是一种方向性育人手段和管理措施.它们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明确了我们师生努力的方向,促使师生形成昂扬向上的观念,凝聚了师生的向心力,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优良校风的形成和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年轻一代秉承时代的特点,作为21世纪的新主人,对校训所独有的熏陶 、感染 、风化 、凝聚、 激励和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校训是一所学校理念和办学育人信念的灵魂所在,是学校精神支柱的浓缩.校训能反映时代特色和主体愿望,并且校训是一所学校最好的广告词.

    作为学校的学生,应时刻牢记校训.校训在我心中,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对母校最好的回报是,牢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去践行校训校风所阐释的人生哲理,做一名21世纪的新青年.校训在我心中,不能仅靠说说而已,重要的是去做,去实践,我相信校训折射出学校的精华,闪耀着人性化的光辉,校训在我心中,会得到更高的升华,即爱校.我们应该做到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我校的广告词是和谐文明,勤奋创新,即我校的校训和精神支柱.

    1500字关于校训的作文

    最近,我们学校不再用以前的校风和学风了,而是开始用新的校训:明德远志,乐学勤行。原来的校风是:自觉,勤奋,团结,进取;学风是:爱学,勤思,认真,刻苦。

    现在,我得写一写新的校训的意思了。“明德”是具有良好的品德:“远志”是有远大的志向;“乐学”是乐意学习,快快乐乐的学习;“勤行”是勤于行动,不是光嘴上而不行动的。

    比起来,新的校训比较短,而且也开始注重品德了。原来的校风和学风注重学习,新的校训既注重学习,又注重品德了。

    由此,我想起了前几天的一件事情:前几天,我坐公交车去看望一位朋友。公交车上的位子都坐满了,我也坐在一个位子上。过了一会儿,一位老奶奶上了车,但是竟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座。后来还是我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老奶奶。看来大家没有助人为乐的品德。

    的确,一个人不仅要有好的成绩,也要有好的品德。所以,我觉得新的校训更好。

    我喜欢新的校训,这新的校训有一种古诗的味道。胡校长曾经说过:“希望大家把我们的学校变成一座具有书香气息的学校!”我想,光看看校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看来,新的校训就是为了能感受到书香。看来新的校训就是为了能感受到书香才写的吧!

    你们喜欢我们的校训吗!

    (如能帮到您,望您采纳!!谢谢~~)

    校训伴我成长作文,300字

    在城市中,有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校园,这里的老师天天放飞着希望,这里的同学天天编织着理想。她虽然历尽了百年风霜,今天她却以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良好的师资队伍,优美的校园环境,迎送着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

    每当我走过三楼的走廊,走廊里那灿烂的校史总是深深的吸引我,老师告诉我,我们的校史是我校几代师生筑就的辉煌篇章,身为青年路小学的一位学子,我深感荣幸。从那天起,我就暗暗地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

    每天,校园里催人奋进的钟声,开始了我们新一天的学习。老师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艺术的天空上翱翔。我知道了北京周口店文明的燧火是多么的古老,人们难以接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我了解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张衡创造的地动仪,祖冲之演算出的圆周率,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隋炀帝开拓的京杭大运河。我学会了通过电脑那小小的银频,认识大千世界……

    我总爱一个人坐在那郁郁葱葱的广玉兰下,面对着一池碧水,倾听着那“哗——哗——”的流水声,感受着那透心的凉意,默默的欣赏着冰心的散文,一阵风吹过,枫树上的叶子摇动着,一片枫叶落到了我的书上,我总是爱不释手,把它夹在书里……

    在这里,我从一个懵懂的女孩,成长为一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唱出美丽歌曲的小“才女”。听,这伴着我们的朗朗书声,欢声笑语,朝响夕鸣的古钟,又响了……面对着教学楼上的几个大字,校训在耳边响起:“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一束阳光照进了教室,我要拍拍翅膀,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校训伴我成长作文

    在学校老师天天放飞着希望,同学天天编织着理想。她虽然历尽了百年风霜,今天她却以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良好的师资队伍,优美的校园环境,迎送着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

    每天,校园里催人奋进的钟声,开始了我们新一天的学习。老师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艺术的天空上翱翔。我知道了北京周口店文明的燧火是多么的古老,人们难以接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我了解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张衡创造的地动仪,祖冲之演算出的圆周率,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隋炀帝开拓的京杭大运河。我学会了通过电脑那小小的银频,认识大千世界……

    我总爱一个人坐在那郁郁葱葱的广玉兰下,面对着一池碧水,倾听着那“哗——哗——”的流水声,感受着那透心的凉意,默默的欣赏着冰心的散文,一阵风吹过,枫树上的叶子摇动着,一片枫叶落到了我的书上,我总是爱不释手,把它夹在书里……

    在这里,我从一个懵懂的女孩,成长为一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唱出美丽歌曲的小“才女”。听,这伴着我们的朗朗书声,欢声笑语,朝响夕鸣的古钟,又响了……面对着教学楼上的几个大字,校训在耳边响起:“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一束阳光照进了教室,我要拍拍翅膀,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校训伴我行作文崇德,明理博学健美

    校训伴我行作文崇德,明理博学健美《辞海》对其释义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从字面上看,校训,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培养良好学风而量身定制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的思想规范与行为准则.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校训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明确师生努力的方向,促使师生形成昂扬向上的观念,凝聚师生的向心力都有着重要意义.校训用响亮的口号吸引人,用凝炼的语言激励人.让广大师生在优良校训校风的熏陶激励中,奋发进取,完成对“精神食粮”的自觉吸收与汲取、消化与创新.校训是学校传统的表露,也是一所学校最好的广告词.为继承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发扬我校的光荣传统与优良校风,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不断焕发精神,刻苦学习,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办好文登二中,不断为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校将校训定为:崇德启智,健体尚美.概言之,我校校训的整体含义是:修养品德、启发心智、康健体质、追求美好,这是学校所致力的精神面貌,也是所营造的校园氛围.学校希望学生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员工做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身心健康、乐求美好的学生满意的员工.。

    【“厚德慎思笃行”为话题的作文急、】

    厚德,犹大德.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子·汜论训》亦谓:“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 厚德载物的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博学,意为广泛地学习.笃行,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这五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内在联系.“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人文知识及与科学文化知识;“笃”意指忠实,专注,一心一意.“笃行”,意指对事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勇往直前,也包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