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夫妻书信格式范文
古代写信的格式
一、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二、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三、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四、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五、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扩展资料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
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
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 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 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
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父老、对爱人、对朋友。)
。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信。
古代夫妻间写信开头
是妻子寄给丈夫的,夫妻之间也属平辈,供参考:注意文言书信是竖着写的!某某亲鉴: 陌头之柳色已绿,而君之音信久杳(音咬),每日登楼,不觉望眼欲穿矣。
我初非效寻常女子,徒以儿女之情,与其丈夫相胶(音娇)扰,特每隔若干时,亦当一通消息,使我知君在外情形,以慰远念。且高堂有白发慈亲,终朝倚闾(音驴)望君消息,君果在外另有佳遇,忘有闺中黄脸妇,独不念生身之老母耶?我作此言,初非疑虑过甚,轻君人格,实以过去情形而言,殊觉心有难安。
须知酒能乱性,色足戕(音枪)身,酖(音丹)毒妖狐,岂容迷乱;前此之事,几至失足,君岂遽(音句)忘?尚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以近状详为告我。是为至盼!手此,敬颂 旅安! 妹某某谨启 某月某日 下面附带一个写给父母的,供您参考,谢谢: 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暌(音魁)隔庭闱,瞬已两月,孺慕之情,与时俱积。
比维新禧(音喜)安吉福体康强,至慰远怀。女自归某门,深蒙舅姑及夫子垂爱,凡事不令操劳,小姑辈亦互相亲睦,无异同胞,故一切起居,无不惯适,足纾(音书)双亲之垂注也。
惟自幼生长家庭,一旦骤离膝前,不能不时时忆念。一俟(音四)来月初旬,即拟禀明舅姑,归宁一次,藉以亲承色笑,一慰依恋之情也。
先此驰禀,敬叩 福安! 女某某叩禀 某月某日。
历史上最著名的夫妻书信
林觉民<<与妻书 >>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吾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体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吾乎?一恸! 辛亥三月二十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注:林觉民与陈意映是奉父母之命结婚的,婚后两人感情非常深厚。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参加黄花岗起义失败被捕,慷慨就义。
此信写于起义前三天 1907年春天,林觉民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研究哲学。他在这里广泛接触了日本近代革命的理论,为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飞速进步所震动,同时与在日本留学的许多中国革命先行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结识了中国同盟会的领袖人物孙中山、黄兴等人,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深刻影响。
1911年初,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槟榔屿开会,再次筹备武装起义,准备在广州向清政府发起新的攻击。3月初,林觉民受孙中山委派回福建组织武装力量,参加广州的武装起义。
林觉民与林文、林尹民一同回到福州,迅速与革命党联络,组织了一个相当规模的“福建军团”,准备南下赴广州,其中较著名的人物还有方声洞、陈与?、陈可钧、陈更新、刘元栋、刘六符、冯超骧,后来他们全在广州起义中牺牲,被并称为“福州十杰”。 临行前,林觉民回家看望了一下父母和妻子陈意映。
陈意映是大家闺秀,熟读诗书,与林觉民感情很好,对林觉民的事业非常支持,一度要随林觉民参加革命活动。然而这次林觉民回家时陈意映已经身怀六甲,行动不便,不可能“随君行”,林觉民只好告别妻子,慨然南下。
4月17日,林觉民带领福建军团经香港进入广州,经过10天的紧张准备,27日,在黄兴、赵声、喻培伦等人的带领下向广东督署发起猛攻。由于力量薄弱,起义失败,林觉民受伤被捕,慷慨就义。
后来有人把这次起义中牺牲的72位有名有姓的烈士一同葬在广州郊区的黄花岗,因而历史上把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古代夫妻间写信开头
是妻子寄给丈夫的,夫妻之间也属平辈,供参考:注意文言书信是竖着写的!
某某亲鉴:
陌头之柳色已绿,而君之音信久杳(音咬),每日登楼,不觉望眼欲穿矣。我初非效寻常女子,徒以儿女之情,与其丈夫相胶(音娇)扰,特每隔若干时,亦当一通消息,使我知君在外情形,以慰远念。且高堂有白发慈亲,终朝倚闾(音驴)望君消息,君果在外另有佳遇,忘有闺中黄脸妇,独不念生身之老母耶?我作此言,初非疑虑过甚,轻君人格,实以过去情形而言,殊觉心有难安。须知酒能乱性,色足戕(音枪)身,酖(音丹)毒妖狐,岂容迷乱;前此之事,几至失足,君岂遽(音句)忘?尚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以近状详为告我。是为至盼!手此,敬颂
旅安!
妹某某谨启 某月某日
下面附带一个写给父母的,供您参考,谢谢:
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暌(音魁)隔庭闱,瞬已两月,孺慕之情,与时俱积。比维新禧(音喜)安吉福体康强,至慰远怀。女自归某门,深蒙舅姑及夫子垂爱,凡事不令操劳,小姑辈亦互相亲睦,无异同胞,故一切起居,无不惯适,足纾(音书)双亲之垂注也。惟自幼生长家庭,一旦骤离膝前,不能不时时忆念。一俟(音四)来月初旬,即拟禀明舅姑,归宁一次,藉以亲承色笑,一慰依恋之情也。先此驰禀,敬叩
福安!
女某某叩禀 某月某日
古代书信格式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古代信件格式
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
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彭教授还介绍了在魏晋就出现了专门记录书信礼仪的文献《书仪》。
?? ?■书信格式 ??不能称自己妻子为“我夫人”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
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
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
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
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
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
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 ??■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 ??■礼仪作用??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 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彭教授收到过很多韩国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国港台学者的来信,他们都非常讲究书信礼仪。比如一位韩国朋友写信中有“将命考”的字样,彭教授问他的学生,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一种自谦,不敢给您写信只好给传命的人,“将命”是指传命的人,“考”是副手,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您传达室的人的副手,可谓谦而又谦。
彭教授珍藏一封钱穆先生夫人给他的信,除了抬和阙以外,还有很多传统的书信格式。她写道,匆匆不及所言,并候双安,又称他们夫妻为俪,这封信充分体现了传统书信礼仪。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和毛泽东写给老师的信,可以体会出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所在。 现在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
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 ??■礼仪反馈??原来我不会写信 人文学院一位女生:我学了这么多年中文,现在才发现其实我连一封信还都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信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我平时很少写信,最多不过就是发个EMAIL,也不讲求格式。不过现在觉得书信礼仪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有的时候我读到名人书信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没有注意,其实这些细枝末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另外,一封措词得体恰当的信也反映出个人修养。连一封信也写不好,会让人笑话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人。
? ??■不用完全照搬 经管学院一位男生??书信礼仪可以增加个人修养和文雅气质。我觉得了解书信礼仪是很重要的,但并不说明我们就要完全照搬,因为真的完全写旧式书信会有掉书袋的嫌疑。
有一些过于复古的东西不太适用了就应该被改进或者抛弃,只要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和认可的书信礼仪就可以了。在书信礼仪这个问题上,我们保持尊敬别人和谦虚的传统是最重要的。
?? ??■去信别让人“跪启” 彭林老师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个学生给父母写信:“敬爱的爸爸妈妈我钱不够用了。”
一点拐弯都没有,应该先委婉问候一下,说,“敬爱的爸爸妈妈天气暖和了,可是有的时候还很凉,。
古代书信都有哪些格式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 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 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 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 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 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 ,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 、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 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 ,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 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 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 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 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 ,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 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 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 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 万化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 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
先向 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 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 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
古代书信格式-我国古代书信的格式是怎样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
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彭教授还介绍了在魏晋就出现了专门记录书信礼仪的文献《书仪》。
???■书信格式??不能称自己妻子为“我夫人”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
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 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
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
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
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
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 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
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礼仪作用??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 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 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彭教授收到过很多韩国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国港台学者的来信,他们都非常讲究书信礼仪。 比如一位韩国朋友写信中有“将命考”的字样,彭教授问他的学生,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一种自谦,不敢给您写信只好给传命的人,“将命”是指传命的人,“考”是副手,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您传达室的人的副手,可谓谦而又谦。
彭教授珍藏一封钱穆先生夫人给他的信,除了抬和阙以外,还有很多传统的书信格式。 她写道,匆匆不及所言,并候双安,又称他们夫妻为俪,这封信充分体现了传统书信礼仪。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和毛泽东写给老师的信,可以体会出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所在。 现在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
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礼仪反馈??原来我不会写信 人文学院一位女生:我学了这么多年中文,现在才发现其实我连一封信还都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信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我平时很少写信,最多不过就是发个EMAIL,也不讲求格式。 不过现在觉得书信礼仪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有的时候我读到名人书信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没有注意,其实这些细枝末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另外,一封措词得体恰当的信也反映出个人修养。连一封信也写不好,会让人笑话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人。
???■不用完全照搬 经管学院一位男生??书信礼仪可以增加个人修养和文雅气质。 我觉得了解书信礼仪是很重要的,但并不说明我们就要完全照搬,因为真的完全写旧式书信会有掉书袋的嫌疑。
有一些过于复古的东西不太适用了就应该被改进或者抛弃,只要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和认可的书信礼仪就可以了。在书信礼仪这个问题上,我们保持尊敬别人和谦虚的传统是最重要的。
????■去信别让人“跪启” 彭林老师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个学生给父母写信:“敬爱的爸爸妈妈我钱不够用了。”
一点拐弯都没有,应该先委婉问候一下,说,“敬爱的爸爸妈妈天气暖和了,可是有的时候还很凉,一定要注意增减衣服,。
古代人的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称语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
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台端、台甫等等,这类词语称为提称语。 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源出出于《孝经》:"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后来转为对父母的尊称。
"函丈"源出于《礼记-曲礼》,向尊长请教时,要"席间函丈",意思是说,彼此的席位之间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长有所指画;故用作对老师的尊称。 提称语可以几个词叠加使用,如毛泽东致其师符定一(字澄宇)称:"澄宇先生夫子道席",以见尊敬之意。
(二)告辞或思慕语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此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思慕语书信的功能之一是沟通彼此的情感。
因此,在提称语之后不直接进入正文,而是要用简练的文句述说对对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这类文句称为思慕语。 (三)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四)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具体例子如“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
不赘。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等等。 (五)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
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
“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六)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
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 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
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七)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
如“某人嘱笔问候”。 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扩展资料: 书信举例: 1.鲁迅写给母亲的信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去年十二月二十日的信,早已收到。
现在是总算过了年三天了,上海情形,一切如常,只倒了几家老店;阴历年关,恐怕是更不容易过的。男已复原,可请勿念。
散那吐瑾未吃,因此药现已不甚通行,现在所吃的是麦精鱼肝油之一种,亦尚有效。至于海婴所吃,系纯鱼肝油,颇腥气,但他却毫不要紧。
“去年年底,给他照了一个相,不久即可去取,倘照得好,不必重照,则当寄上。元旦又称了一称,连衣服共重四十一磅,合中国十六两称三十斤十二两,也不算轻了。
他现在颇听话,每天也有时教他认几个字,但脾气颇大,受软不受硬,所以骂是不大有用的。我们也不大去骂他,不过缠绕起来的时候,却真使人烦厌。
“上海天气仍不甚冷,今天已是阴历十二月初一了,有雨,而未下雪。今年一月,老三那里只放了两天假,昨天就又须办公了。
害马亦好,并请放心。 “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海婴同叩。一月四日” 2、毛泽东致老师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子道席: 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
问一下,古代的书信格式
楼上说的很全了,我这里给你一个范例吧(民国时期的文言书信):是妻子寄给丈夫的,夫妻之间也属平辈,供参考:注意文言书信是竖着写的! 某某亲鉴: 陌头之柳色已绿,而君之音信久杳(音咬),每日登楼,不觉望眼欲穿矣。
我初非效寻常女子,徒以儿女之情,与其丈夫相胶(音娇)扰,特每隔若干时,亦当一通消息,使我知君在外情形,以慰远念。且高堂有白发慈亲,终朝倚闾(音驴)望君消息,君果在外另有佳遇,忘有闺中黄脸妇,独不念生身之老母耶?我作此言,初非疑虑过甚,轻君人格,实以过去情形而言,殊觉心有难安。
须知酒能乱性,色足戕(音枪)身,酖(音丹)毒妖狐,岂容迷乱;前此之事,几至失足,君岂遽(音句)忘?尚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以近状详为告我。是为至盼!手此,敬颂 旅安! 妹某某谨启某月某日 下面附带一个写给父母的,供您参考,谢谢: 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暌(音魁)隔庭闱,瞬已两月,孺慕之情,与时俱积。
比维新禧(音喜)安吉福体康强,至慰远怀。女自归某门,深蒙舅姑及夫子垂爱,凡事不令操劳,小姑辈亦互相亲睦,无异同胞,故一切起居,无不惯适,足纾(音书)双亲之垂注也。
惟自幼生长家庭,一旦骤离膝前,不能不时时忆念。一俟(音四)来月初旬,即拟禀明舅姑,归宁一次,藉以亲承色笑,一慰依恋之情也。
先此驰禀,敬叩 福安! 女某某叩禀某月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