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户体验专访采访稿范文
我要写采访老年人人生经历的稿子不知道要问什么问题,问之前要有一
方法1:采访的主题也就是中心思想 2 采访的范围和对象 3 采访方式 4 采访步骤 5 提问提纲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
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
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
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
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
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 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
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
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
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 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
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
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
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 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
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
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 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
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
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
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 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
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
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
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
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
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
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
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
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 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
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
访谈老者作文400,不要抄的
今天早上,我怀着高兴的心情去采访革命老战士--赵爷爷。
我把门铃按了一下,打开门的人正是我要采访的赵爷爷。赵爷爷挺着胸,穿者十分朴素,扳着腰,脸上两颗炯炯有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远远的看去,赵爷爷的精神十分好,一看就知道是一位饱经风霜地老人。
我提问:“赵爷爷,你能接受我的采访吗?”赵爷爷爽快的说:“没问题,我当然可以接受你的采访。”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我首先提问:“赵爷爷,听说你是革命老战士,参加过许许多多的战斗,你能具体说一下你战斗的经历吗?”赵爷爷马上兴奋起来,滔滔不绝地对我说:“行行,没问题。想当年,抗日的时候,我参加了八路军,指挥过大大小小的战争许许多多。
我还参加过当时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当时那种激烈的战斗场面至今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在百团大战中,我从日本鬼子那里缴获了一把冲锋枪。在当时,缴获一把冲锋枪是很希罕的。
赵爷爷说起这件事好象十分的自豪,我听了赵爷爷的经历,我仿佛身临其境。我过了好一会才从梦幻中醒过来。
接着,我又提问:”赵爷爷,参加过那么多次战斗中,你有没有发生过有趣的事?”“有呀!还不止一件。”赵爷爷又来劲对我说:“有一年,敌人实行了一次大扫荡,有一支小分队想来偷袭我们,进我们这个村要过一条河。
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我做了十几个水雷,埋在水里。哈哈,敌人不敢直闯,他们走到桥前,以为我们会在桥上埋地雷,便从水中过去,结果全都炸死。
哈哈!你觉得有趣不有趣?”接下来,我又问了几个问题。 走在路上,我想: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都离不开革命老人呀!。
采访退休老人后的感受
今天去采访了一位退休老工人,从他的脸上我看到了这些年来他经历的沧桑,也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他所收获的成果。
老工人说,他第一次工作是带着新鲜感上岗的,慢慢的摸索这工作的窍门,唯一的目的就是把工作做好,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工作经验一年一年的累加,就会有疲倦的感觉。有时候会问自己,我这么拼死拼活的努力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是否应该也像个别人一样,能偷闲就偷闲呢?想着想着时间又过了很多年,一批批的新人来到了公司,就像我刚来一样的拼命努力的工作着,我忽然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我在和自己比比,发现惰性让自己变了很多,甚至讨厌自己的坏想法。人就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不是以工作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自己工作量的多少。
老工人现在退休了,他总是抽时间来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总是喜欢拿自己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说事,因为那时候的事总是能让老工人抬头挺胸,老工人总是躲避着自己偷懒的那些话题。我看到了老工人,感觉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我也希望能像老工人那样,永远有着说不完的自豪事~!
"采访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写一篇感悟心得"的作
1、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2、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后对盘子的感情。
3、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
4、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5、爱情是会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经常轻轻晃一晃盛装爱情的“水杯”。
6、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7、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0、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11、失败发生在彻底的放弃之后。
12、所谓敌人,不过是那些迫使我们自己变得强大的人。
对父母的采访稿范文
对父母进行的一次采访
时间:
地点: 采访者: 被采访者:
采访者:爸爸妈妈,现在我是采访者,你们是被采访者,我问你们答,可以吗?
父母:可以。
采访者:爸爸,我想请问一下,您最近的工作情况怎样呢?
爸爸:现在还可以,不过09年的金融风暴还是有挺大影响的,现在正在慢慢恢复。
采访者:妈妈,我想请问一下,您对子女教育的有什么观点或看法呢?
妈妈: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只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过得舒服,玩得开心,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厌恶劳动的思想。
采访者:爸爸,请问您有什么教育孩子的方法呢?
爸爸:我觉得应该让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尊重的是孩子作为一个人而拥有的对于快乐、温暖、安全、生存、爱、自由、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等的需要。
采访者:妈妈,现在很多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妈妈: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多思考,多做习题。不然请家教也是提高不了成绩的。
采访者:这次的采访完毕,谢谢!
跪求采访老人的新闻稿
白叟安度晚年的乐土近年来,随着老年人人群的增长以及养老不雅念的转变,平易近办老年公寓逐渐走进“养老”的前台。
日前,记者采访了位于大砂坪的花园式的纯平易近办老年公寓———兰州康乐老年公寓,其实施的专门医疗系统、文娱系统、住宿系统、教育系统、驴友度假系统,是真正关怀老年人、补充家子养老弊真个一种良好方式。三面绿树环抱,清晨鸟语花香。
陪同着柔以及的古典音乐,院中央的不雅赏鱼怡然自得地周游,白叟们三两成群地或散步,或看书,或打麻雀(麻将),腿脚不便的白叟则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洗澡以及健身器材的磨砺,这就是康乐老年公寓中白叟的生活写真。据该公寓卖力人之一的曹主任介绍,这搭居住的70多位白叟,60岁到90岁不等,身体状态各别,不能自理的白叟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照看。
兰州康乐总部在兰州,同时在海南省海口市设立分院,秋冬季节以及春季组织老年人到那儿驴友、疗养。据相识,兰州康乐老年公寓总院以及兰州分院(省警察职业学院斜对于面)旅社式公寓已为白叟们提供了300多个床位,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不同,有3个专业医务室,医务人员可为入寓白叟提供医疗、保健、恢复健康、心理治疗服务,做到小病不恢复健康出院,大病不误诊。
公寓一日肉、奶、蛋、果三餐自助营养餐,为白叟提供各取所需的可口、富含营养、易消化的保健食物。公寓每一天24钟头供应热水,无论春夏秋冬,要连结18摄氏度以上的室温,保证入寓白叟住得以及缓。
还有阅览室、棋牌室等各类文化文娱设施。可以说,康乐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团体养老的快乐家园。
本报见习记者李艳梅。
求一篇采访父母的采访稿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
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
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
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
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
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