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质量部门的保密制度范文

    如何做好单位的保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保密工作陆晓芳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事关最高利益的重要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在和平建设年代,保密就是保质量,保发展;就国家的某些特殊领域而言,保密工作仍然不失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

    国家秘密,企业秘密,部门秘密,是国家、企业和相关部门单位的重要战略资源,与国家、企业和部门单位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认真做好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和企业、部门单位的持久发展和最高利益,是顺利推进国家战略决策和企业、部门和单位改革发展的基本保障。新形势下的国家、企业、部门和单位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国家和企业、部门和单位的经济安全,局面稳定,关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前途和未来命运。

    在社会经济日益繁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保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更加艰巨的新问题,新挑战,秘密的载体由纸介质为主扩展到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这使得保密工作的要求更宽,科技含量要求更高,工作要求更严。

    但是,与保密现实要求相反的情况却是:保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动向,新的状况。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尽人意的表现:第一,保密意识不高,法制观念淡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一直处在不断的调整改革之中,在调整改革中不断得到了发展完善,趋于更加科学和规范,但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一些人保密意识不强,政治敏感度不高,战略眼光短视,法纪观念淡薄,因此出现了漠视保密工作甚至根本没有保密意识的现象。第二,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人无视国家和企业的保密法规条例,个人私欲膨胀,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不惜铤而走险,违反国家和企业的法律法规,公然出卖国家和企业秘密,谋取个人私利,以谋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和实现所谓的个人价值。

    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国家经济实体、集体经济实体和非公有经济实体、民营经济实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涉密主体增多了,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民营企业进入涉密领域,从而使得原有的保密管理体制出现了盲点。第四,经济实体的增加,加剧了人员的流动,各经济实体、各单位之间人员的交换流动增多,势必造成经济实体和单位秘密外泄,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人员和涉密人员离职跳槽到外资企业、跨国公司或移民外国等,存在着给国家秘密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隐患。

    泄密事件的不断上升,很可能会给国家经济和安全稳定造成重大的损失,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必须提高保密工作的质量,必须将保密工作放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企业单位持久发展的战略位置上进行考量。怎样做好国家和涉密单位的保密工作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保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正确的保密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涉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是做好保密工作的第一要务。

    涉密人员,掌握着影响国家和所在单位、企业稳定安全和持久发展的重要信息,其个人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纪观念的强弱,直接关乎国家的安全稳定和所在单位的发展存亡,因此,涉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泄密的严重后果,强化保密观念和法纪观念,树立真诚敬业、忠于职守、严守机密的政治职业素质和真诚做人的高尚道德素质,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端正态度,注重细节,剔除受以往社会生活影响形成的随意散漫、信口开河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时刻提高警惕,牢记自身的使命,特别注意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信息化条件下做好保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的防范手段和高技术窃密的基本常识,以免因为自身的疏忽,给国家和所从事的事业,造成泄密的严重损失和危害。第二,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保密制度,是保障保密工作持久发展的核心。

    家有家法,国有国法,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国家涉密单位和相关涉密工作的集体和单位,从保护涉密人员、防止涉密行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应该事先建立健相关的法制体系和管理条例,建立和健全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理顺流程,制定审查方式和程序,完善审批制度、检查制度和保密责任制度,并指定相关机构负责本部门单位的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协调好各部门各单位对拟公开的信息的审查。在公开相关信息前,应该严格按审核标准确定信息保密级别,制定保密方案。

    采用“谁公开谁审查、谁公开谁负责”的方法,责任到人,教育和培训相关涉密人员熟练掌握本部门涉密工作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确保保密工作人人清楚,责任人人分明,做到管理到人,落在实处。第三,与时俱进,提升保密能力,加大人才、物力投入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窃密手段也实现了高科技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加大对窃密事件的防范力度,杜绝保密信息泄露,要求我们加强涉密人员技能的培训,提高其防范能力和反窃密技术,提高人防,做到工作有目标,落实有预期,推进有措施,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系统性。同时。

    包含质量和保密两部门工作的部门叫什么

    没有这样的部门。

    质量问题属于质监局,保密问题属于保密局,它们分属不同系统。但是保密工作是所有部门都要做的。

    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职能部门之一,以贯彻国家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的国家行政部门。国家保密局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各级政府都有,到了区县一级,一般改称为“机要保密局”,但承担着国家保密局的职责。

    国家保密局是一个负有检查,督促各政府机关履行《保密法》的行政主管部门。国家保密局可以对所有涉及秘密以上的文件和部门行使督察检查以及指导的权力,依法要求该部门执行《保密法》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指为达保密目的而采取一定手段和防范措施等。大部分的保密工作都在政府重要机关中进行,各种资料,文献都有一定的保密级别。

    1、保守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是每位国家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职责,各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遵守保密守则,按照《保密法》规定程序依法办事。2、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该说的秘密,绝对不说;不该问的秘密,绝对不问;不该看的秘密,绝对不看;不该记录的秘密,绝对不记录;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秘密;不在私人通讯中涉及秘密;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秘密;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秘密文件、资料;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秘密事项;不携带秘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3,建立健全收发文制度,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履行文件登记、管理和清退工作,发现属于国家秘级文件资料丢失、被窃、泄密时,必须立即报告,及时追查,力挽损失。4,各部门年终清退与本部门无关的并无保存价值的文件和一些刊物,必须进行销毁或碎纸处理,不得擅自出售。

    5、档案专、兼职管理人员对秘密档案材料应严加管理,严格传递、借阅手续,如需借阅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并在档案阅览室内查阅,不准带出档案室,不准摘抄;档案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利用范围,以确保档案的安全。6、计算机房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进入机房必须进行审批和登记制度,确定专人负责计算机的应用管理。

    凡秘密数据的传输和存贮均应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录有文件的软盘信息要妥善保管,严防丢失。要害部位保密安全管理制度1、要害部位范围:财务室、电脑室、档案室。

    2、保密安全管理要求:①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党政一把手对本单位要害部位管理负全面责任。②与本职工作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要害部位,因工作关系需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才能借阅有关资料和进行公务活动。

    ③贵重物品、现金、票证落实专人负责,责任人要认真做好保管、使用、防火、防盗、防潮、防爆及保密工作,对要害部位认真按安全保卫保密要求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防范于未然。④建立要害部位管理呈报制度,要害部位安全值班及交接班登记制度,要害部位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并建立要害部位处置突发事件预案。

    ⑤建立各要害岗位保密安全责任制,开展经常性安全保卫保密检查,针对存在隐患及时整改不留后患。⑥按规范要求对要害部位做防爆措施及安全用电。

    结合业务工作中涉及国家秘密的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保密防范措施,并组织实施。⑦加强计算机系统的保密安全管理。

    对涉密与非保密计算机予以明确区分,涉密机必须完全与局域网脱离连接,并禁止上因特网以防泄密。并采取身份认证、存储传输加密、配置防视频泄密干扰器等措施加强保密防范。

    3、责任追究:要害部位管理责任人或单位因失职或管理不善造成事故的,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追究,并采取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及经济处罚等方式对责任人及单位进行处罚,直至追究泄密刑事责任。档案保密管理制度1、建设综合档案是本单位的规划、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站、房产管理所、环卫处、行政办等各科室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全部档案的总和。

    它包括规划选址、放线、建筑施工许可证发放、“两书两证”发放、财务凭证和党务、政务和群团工作等方面的档案。2、建设综合档案实行统一管理原则。

    各科室新增档案材料,由各科室兼职档案员负责收集本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送交档案室,进行鉴定、编号、归档,并按规范程序办理移交手续。3、档案库房必须具备卫生的环境和良好防范措施。

    4、定期进行库存档案的清理核对工作,做到账、档、卡相符,对破损或载体变质的档案要进行修补和复制,保证档案的完整。5、应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档案分类编号办法和保密规定,严格、科学、规范地进行档案分类编号,确定保管期限和档案鉴定工作。

    6、借阅档案资料要注意保护和保密,不得擅自复印、拍照,更不得涂改或在档案上做任何标记、抽换、损坏,必须保证档案的整洁,不得丢失泄密,如发现丢失泄密现象,应按保密规定立即向相关部门或保密机构报告,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7、档案保密范围:①历史档案资料和编研材料中,涉及到领土归属、边界勘定、民族关系的档案资料;②批量运输档案的时间、路线的保卫方案;③档案库的收藏档案内容、数量以及保卫方。

    公司保密制度

    公司保密制度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权力和利益,依照特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包括但不限于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机密。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且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非专利技术和技术信息。

    技术秘密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方案、工程设计、电路设计、制造方法、配方、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研究开发记录、技术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数据、试验结果、图纸、样 品、样机、模型、模具、操作手册、技术文档、相关的函电,等等。其他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名单、行销计划、采购资料、定价政策、财务资料、进货渠道,等等。

    第三条 公司附属组织和分支机构以及职员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接触到企业商业秘密的高级员工,例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秘书、保安人员等对保守公司秘密负有特别的责任。

    第四条 公司保密工作,实行既确保秘密又便利工作的方针。 第五条 对保守、保护公司秘密以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成绩显著的部门或职员实行奖励。

    保密范围和密级确定 第六条 公司秘密包括本制度第二条规定的范围以及下列秘密事项: (一)公司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二)公司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项目及经营决策。

    (三)公司内部掌握的合同、协议、意见书及可行性报告、主要会议记录。 (四)公司财务预决算报告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

    (五)公司所掌握的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 (六)公司职员人事档案,工资性、劳务性收人及资料。

    (七)其他经公司确定应当保密的事项。 一般性决定、决议、通告、通知、行政管理资料等内部文件不属于保密范围。

    第七条 公司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是最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的权益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权益和利益遭受到严重的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公司秘密,泄露会使公司的权益和利益遭受损害。

    第八条 公司秘级的确定: (一)公司经营发展中,直接影响公司权益和利益的重要决策文件、技术资料为绝密级; (二)公司的规划、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公司经营情况为机密; (三)公司人事档案、合同、协议、职员工资性收人、尚未进人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为秘密级。 第九条 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应当依据本制度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标明密级,并确定保密期限。

    保密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一般与密级相对应,特殊情况外标明。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

    保密措施 第十条 属于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由办公室或主管副总经理委托专人执行;采用电脑技术存取、处理、传递的公司秘密由电脑部门负责保密。 第十一条 对于密级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必须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一)非经总经理或主管副总公司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二)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由指定人员担任,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三)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保存。

    第十二条 属于公司秘密的设备或者产品的研制、生产、运输、使用、保存、维修和销毁,由公司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执行,并采用相应的保密措施。 第十三条 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公司秘密事项的,应当事先经总经理批准。

    第十四条 具有属于公司秘密内容的会议和其他活动,主办部门应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选择具备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 (二)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参加会议人员的范围,对参加涉及密级事项会议的人员予以指定; (三)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 (四)确定会议内容是否传达及传达范围。 第十五条 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公司秘密,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公司秘密,不准通过其他方式传递公司秘密。

    第十六条 公司工作人员发现公司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办公室;办公室接到报告,应立即作出处理。 第十七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警告,并扣发工资 元以上 元以下: (一)泄露公司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经济损失的; (二)违反本制度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秘密内容的; (三)已泄露公司秘密但采取补救措施的。

    第十八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予以辞退并酌情赔偿经济损失: (一)故意或过失泄露公司秘密,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二)违反本保密制度规定,为他人窃取、刺探、收买或违章提供公司秘密的; (三)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的。 第十九条 公司与接触重要机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合同》,《保密合同》以书面形式签订,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1.保密的内容和范围; 2.保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保密协议的期限; 4.保密费的数额及其支付方式; 5.违约责任。

    在保密合同有效期限内,员工应履行下列义务: 1.严格遵守本企业保密制度,防。

    如何做好单位的保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保密工作陆晓芳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事关最高利益的重要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在和平建设年代,保密就是保质量,保发展;就国家的某些特殊领域而言,保密工作仍然不失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

    国家秘密,企业秘密,部门秘密,是国家、企业和相关部门单位的重要战略资源,与国家、企业和部门单位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认真做好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和企业、部门单位的持久发展和最高利益,是顺利推进国家战略决策和企业、部门和单位改革发展的基本保障。新形势下的国家、企业、部门和单位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国家和企业、部门和单位的经济安全,局面稳定,关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前途和未来命运。

    在社会经济日益繁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保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更加艰巨的新问题,新挑战,秘密的载体由纸介质为主扩展到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这使得保密工作的要求更宽,科技含量要求更高,工作要求更严。

    但是,与保密现实要求相反的情况却是:保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动向,新的状况。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尽人意的表现:第一,保密意识不高,法制观念淡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一直处在不断的调整改革之中,在调整改革中不断得到了发展完善,趋于更加科学和规范,但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一些人保密意识不强,政治敏感度不高,战略眼光短视,法纪观念淡薄,因此出现了漠视保密工作甚至根本没有保密意识的现象。第二,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人无视国家和企业的保密法规条例,个人私欲膨胀,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不惜铤而走险,违反国家和企业的法律法规,公然出卖国家和企业秘密,谋取个人私利,以谋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和实现所谓的个人价值。

    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国家经济实体、集体经济实体和非公有经济实体、民营经济实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涉密主体增多了,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民营企业进入涉密领域,从而使得原有的保密管理体制出现了盲点。第四,经济实体的增加,加剧了人员的流动,各经济实体、各单位之间人员的交换流动增多,势必造成经济实体和单位秘密外泄,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人员和涉密人员离职跳槽到外资企业、跨国公司或移民外国等,存在着给国家秘密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隐患。

    泄密事件的不断上升,很可能会给国家经济和安全稳定造成重大的损失,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必须提高保密工作的质量,必须将保密工作放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企业单位持久发展的战略位置上进行考量。怎样做好国家和涉密单位的保密工作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保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正确的保密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涉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制观念,是做好保密工作的第一要务。

    涉密人员,掌握着影响国家和所在单位、企业稳定安全和持久发展的重要信息,其个人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纪观念的强弱,直接关乎国家的安全稳定和所在单位的发展存亡,因此,涉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泄密的严重后果,强化保密观念和法纪观念,树立真诚敬业、忠于职守、严守机密的政治职业素质和真诚做人的高尚道德素质,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端正态度,注重细节,剔除受以往社会生活影响形成的随意散漫、信口开河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时刻提高警惕,牢记自身的使命,特别注意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信息化条件下做好保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的防范手段和高技术窃密的基本常识,以免因为自身的疏忽,给国家和所从事的事业,造成泄密的严重损失和危害。第二,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保密制度,是保障保密工作持久发展的核心。

    家有家法,国有国法,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国家涉密单位和相关涉密工作的集体和单位,从保护涉密人员、防止涉密行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应该事先建立健相关的法制体系和管理条例,建立和健全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理顺流程,制定审查方式和程序,完善审批制度、检查制度和保密责任制度,并指定相关机构负责本部门单位的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协调好各部门各单位对拟公开的信息的审查。在公开相关信息前,应该严格按审核标准确定信息保密级别,制定保密方案。

    采用“谁公开谁审查、谁公开谁负责”的方法,责任到人,教育和培训相关涉密人员熟练掌握本部门涉密工作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确保保密工作人人清楚,责任人人分明,做到管理到人,落在实处。第三,与时俱进,提升保密能力,加大人才、物力投入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窃密手段也实现了高科技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加大对窃密事件的防范力度,杜绝保密信息泄露,要求我们加强涉密人员技能的培训,提高其防范能力和反窃密技术,提高人防,做到工作有目标,落实有预期,推进有措施,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系统性。同时,严格控制。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制度 资料档案及保密制度

    保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公司利益,特制订本规定,公司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条 秘密分为三等级:绝密、机密、密。

    第二章 细则

    第三条 严守秘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公司内外无关人员散布、泄漏公司机密或涉及公司机密。

    第四条 不得向其他公司员工窥探、过问非本人工作职责内的公司机密。

    第五条 严格遵守文件(包括传真、计算机盘片)登记和保密制度。秘密文件存放在有保密设施的文件柜内,计算机中的秘密文件必须设置口令,并将口令报告公司总经理。不准带机密文件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不得在公共场所谈论秘密事项和交接秘密文件。

    第六条 严格遵守秘密文件、资料、档案的借用管理制度。如需借用秘密文件、资料、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并按规定办理借用登记手续。

    第七条 秘密文件、资料不准私自翻印、复印、摘录和外传。因工作需要翻印、复制时,应按有关规定经办公室批准后办理。复制件应按照文件、资料的密级规定管理。不得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引用秘密文件和资料。

    第八条 会议工作人员不得随意传播会议内容,特别是涉及人事、机构以及有争议的问题。会议记录(或录音)要集中管理,未经办公室批准不得外借。

    第九条 调职、离职时,必须将自己经管的秘密文件或其他东西,交至公司总经理,切不可随意移交给其他人员。

    第十条 公司员工离开办公室时,必须将文件放入抽屉和文件柜中。

    第三章 责任

    第十一条 发现失密、泄密现象 ,要及时报告,认真处理。对失密、泄密者,给予 50-100元扣薪;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行政处分;造成公司严重损失的,送有关机关处理。

    求质量体系管理中的质管部的管理文件范文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1. 目的 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以及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时处置的程序。 3. 职责 3.1 质量管理部 3.1.1 负责不合格品的登记、标识及隔离; 3.1.2负责对不合格品得到纠正后对其进行的再验证; 3.2 技术部 3.2.1 负责不合格品评审,提出纠正和纠正措施; 3.2.2负责编制不合格品的返工指导书; 3.3 营管部 3.3.1负责按公司的相关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实施采购,并向供应商做好相关质量索赔工作。

    3.3.2负责传递顾客对不合格产品信息的反馈; 3.3.3 负责对顾客退回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退至成品库隔离存放,通知质量管理部进行处理整改。 3.3.4 一旦发生不合格品被发运,负责立即通知顾客。

    3.4 生产部 3.4.1 负责生产过程不合格原因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存放及处置工作; 3.4.2 负责按不合格品评审结论处置不合格品,包括按返工指导书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或返修); 3.5 总工程师 负责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的批准; 3.6总经理 负责重大质量事故评审和处置的批准。 4. 有关术语和定义 4.1 不合格:未满足要求。

    4.1.1 A类不合格:指对产品功能性有关键影响的不合格,如出现后就会引起产品功能失效的或对产品使用安全性由致命影响的不合格品,如材料严重过烧、金相组织不合格、尺寸无法安装。 4.1.2 B类不合格:指对产品功能性有一般影响的不合格品,如出现后不会引起功能失效,但会造成产品质量水平下降或使用寿命缩短的不合格。

    如耳孔偏大、耳宽偏窄等。 4.1.3 C类不合格:指对产品功能性影响不大的不合格品,如:不涉及产品性能指标,也不影响最终使用功能的外观磕碰、划伤等不合格品。

    4.2 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4.3 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4.4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4.5 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5. 工作程序 5.1 产品检验 5.1.1 质检员依据图纸或作业指导书对来料、过程及出厂产品进行检验; 5.1.2 顾客的进货检验或使用反馈; 5.1.3 其它人员或其它方式发现的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的产品,检验人员对其进行复检。 5.2 不合格品的发现及通知 5.2.1 当进货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时,质检员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由质量管理部将不合格信息传递给供方,按评审意见进行处置;拒收的产品由营管部退货处理,需要时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传递给供应厂家。

    对于判定不合格的产品,根据《采购及供方控制程序》对供应商进行质量考核。 5.2.2 当操作工在加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立即停止生产,通知质检员来确认,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附件辅料不合格品时,由操作者反馈生产部退库处理。

    5.2.3 质检员在生产过程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标识。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置记录》传递给生产负责人,由生产部负责分析原因,由技术部进行评审,评审结论由总工程师批准。

    5.2.4 当产品入库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停止包装,转到不合格品区,通知生产部,若发现类似不合格品已发运给顾客时,应立即通知营管部,由营管部通知顾客; 5.2.5 当顾客在进货检验或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由营管部负责将不合格信息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传递质量管理部,(包括不合格原因、批次及数量等)质量管理部形成信息汇总台账。 5.3 不合格品的登记、标识和隔离 5.3.1 公司内发现不合格品时,由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置记录》,由责任部门对其进行原因标识,并隔离; 5.3.2 对顾客反馈的不合格品信息,由营管部通知质量管理部(包括原因、批次及数量等),对现场不合格品作及时处理,必要时标识、隔离。

    5.4 不合格品评审 不合格品评审的结论有:返工/返修;改制;报废;退货或挑选四种。 5.4.1来料检验中 5.4.1.1 对于来料检验,质检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按退货处理,并及时把退货信息通知营管部; 5.4.1.2 对于不能够直接判定的不合格批次,由质量管理部决定退货;必要时质量管理部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反馈给供应商。

    5.4.1.3 对于生产急需的来料产品,如果退货将无法保证生产和销售计划的完成,由营管部提出申请,经总工程师批准可以挑选使用。 5.4.2 生产过程中 5.4.2.1 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由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置记录》,交由生产部分析原因,确认责任人,由技术部提出包括返工/返修、改制或报废处置意见,由总工程师批准。

    质量管理部验证。 5.4.2.3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信息,质量管理部根据信息类别,必要时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反馈给相应的供应商,要求供应商进行原因分析和措施整改。

    5.4.3 顾客的进货检验或使用 由顾客退回的不合格品,由营管部负责退至成品库,并做好标识,营管部说明退回理由,通知质量管理部分析原因,按5.4不合格品评审结论执行。 5.5 不合格品的处置 5.5.1 返工/返修 不合格品进行返工/返修时,由技术部编。

    技术保密制度

    技术保密管理制度

    目 的:建立技术保密管理的制度。

    范 围:技术资料的保密。

    责任者:技术人员及技术档案保管人员。

    程 序:

    1、技术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能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有实用价值的,采取了 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2、技术秘密的范围

    (1)科研开发计划,科研项目的研究资料。

    (2)工艺规程、工艺技术参数等技术资料。

    (3)技术改造计划、项目等资料。

    (4)生产、质量管理的有关文件、资料。

    (5)与主管部门的往来文件、信函等。

    (6)其他的技术信息。

    3、技术秘密的等级

    (1)绝密级:凡属于技术秘密范围中前四项的技术信息为绝密技术信息。

    (2)机密级:凡属于技术秘密范围内后二项的技术信息为机密技术信息。

    4、应对技术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组织学习保密知识与法规,加强保密意识,做到 内外有别,对无关人员、来访者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提供的不能提供。

    5、科研开发计划、技改计划、研究资料、工艺技术资料及生产、质量管理文件等 绝密级技术秘密,须控制涉及人员与资料份数,严格保密。

    6、建立、健全借阅制度,加强技术档案的管理,防止技术资料不经允许外借、丢 失。

    7、对外合作、交流时,须注意进行保密,不得涉及技术秘密部分。

    8、人员流动时,严禁任何人带走技术资料。

    9、技术秘密解密后,应妥善处理好解密后的资料、文件。

    10、发生泄密事件,须尽快采取补救措施,设法将损失减少到最低水平。并对泄 密事件责任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希望上述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