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语文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 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 、利用生活经验 、图片、 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 、树木密、 禾苗 、江南、 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笔画 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1、 师:小朋友们坐过竹排吗?(板书:竹排) (如果有,请他来说一说,再出示课件。
如果没有,就直接出示课件“竹排”。学生看图理解,随机正音:排。)
2、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小小竹排画中游。(指名读课题,正音。)
二、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 学生自由读课文3分钟,教师巡回,随机正音。
指名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 学生再次读一遍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 四人小组交流问题,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会儿全班交流。
三、 交流问题。(在充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随机引导。)
词语方面的问题: 顺水流:可以请学生边读句子边用手势表演,然后自己读句子做手势最后共同边读边表演。 树木密:先请学生说说,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这是指树木多,枝叶茂盛,一棵挨着一棵。
禾苗:你见过禾苗吗?(见过,就追问: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的? 没见过,就带孩子们看看禾苗的图片。)最后,都引出:绿油油。
你还见过绿油油的什么? 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那个词与米有关?(鱼儿游,禾苗绿油油)教师介绍。(课件出示)学生读有关句子。
有关课文的问题: 小竹排在哪里游?学习最后一句。 为什么说江南鱼米乡?学习2、3、4句,随机理解词语: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方法同上) 为什么小竹排在画中游?全班讨论,引出江南好风光,就像一幅画。从而学习2、3、4、5句。
随机理解词语: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方法同上) 四、再读课文。
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1、 个别读。
2、同桌读。3、指名读。
4、全班随着乐曲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小火车认读12个生字。 2、游戏:一字开花(口头扩词) 二、学习生字、偏旁、笔画。
1、先出示“日”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认识笔画横折钩并书写三个。
2、 引导学生找找“中”的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横折。 3、学生自己书写“口”,互相评价交流。
再写三个。 4、认识3个偏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
(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 三、背诵课文。 指名读,自由准备,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齐背。
四、 扩展延伸 1、出示“绿油油”齐读,请学生自由说说“绿油油的什么”。 2、照样子说说“abb的什么”,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3、请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旅游资料和照片,进行介绍,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
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习作三作文(要范文不要教案)600字~700
松阳的特色小吃古市三角坛馄饨600字 在美丽的松古平原上,有一个经久不衰的小吃——古市三角坛馄饨。
你也许会觉得,那只是一碗普通的馄饨,没什么特别,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松阳的三角坛馄饨可是“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小吃呢! 我家乡的馄饨个儿不大,可味道却浓,吃一个,便觉得芳香四溢,吃一碗便觉得整个人都洋溢着馄饨的香味,过了好久,还有馄饨的味道,还在回味馄饨的香气。三角坛的馄饨不仅味儿浓,馄饨皮也薄,而且又嫩又薄,方方的馄饨皮下面,原本鲜红的肉馅变得粉嫩嫩的,一口咬下去,皮就破了,一股汤就进入了嘴巴里,顿时觉得无比惬意。
在一旁包馄饨的人,拿过一张雪白的馄饨皮,舀一勺肉馅,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只馄饨,包好的馄饨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小巧玲珑,单外形便叫人垂涎欲滴。当一碗烧好的馄饨在你眼前掠过,便有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深深吸一口气,便会情不自禁地发自内心地说:“真香啊!”舀起一个馄饨,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入嘴里,嚼一嚼,一股美味钻入身体。
再舀起一勺馄饨汤,汤上漂着香菜、榨菜,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喝到嘴里,一勺鲜美的汁水便流入喉咙,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吃了一个馄饨便想吃一碗,吃了一碗便想再吃一碗,再吃一碗,便爱上了这三角馄饨。没错,当你把馄饨放入你的嘴边,一股香气扑来,轻轻咬一口,便咬到了淡淡的、清香的馄饨皮,吃进肚子里,便觉得暖暖的,再咬一口。
咬到了又咸又浓的肉馅,如果在冬天吃一碗三角坛馄饨,什么寒冷的北风,飘扬的白雪都不在话下。 吃馄饨的人很多,有大人、小孩、老人。
有人边吃边赞不绝口,有人狼吞虎咽,有人细嚼慢咽,还有人吃了一碗不够,又吃一碗,又吃了一碗还不够,还要打包走。甚至有人专门跑到松阳来买。
如果松阳是一个花园,那么三角坛馄饨便是里面娇艳的花。如果你来松阳玩,可千万不要忘了尝一尝三角坛馄饨。
苏教版六下语文三亚落日教案
2、三亚落日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小黑板.2、布置预习.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板书:三亚落日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⑴指名读.⑵齐读.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四、精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板书:真有诗意)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⑴学生试读.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⑶范读、齐读.五、精读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板书: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6、指导背诵.六、作业1、抄写词语.2、背诵第一、二段.第二课时一、齐读第一、二段.二、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1、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思考: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日落的画面?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3、讨论评读要点.第一幅:⑴突出场面热烈壮观;⑵抓住绘色、描形、摹态的重点词语,感悟孩童形象以及海天一色的奇观;⑶体会作者喜爱之情.第二幅:⑴这时的太阳和第一幅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⑵投影出示:①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②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火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a.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个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b.齐读这一句.⑶突出太阳的顽皮.⑷理解“硕大无朋”.⑸抓住大海颜色的变化“原色——玫瑰色”,体会景色的优美.(理解“涨溢”)⑹突出太阳的轻快、敏捷.第三幅:⑴投影出示:①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②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a.这两句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好在哪里?(把夕阳落下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b.指名读这一句话.⑵太阳入水悄无声息,水波不惊,消失得那么自然,要读出一种平静之美.4、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5、为什么要写这些?(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6、读到这儿,同学们知道三亚落日的全过程吗?出示填空.金红一色→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地入水7、日落是个完整的过程,想不想把这三幅画面完整地欣赏一遍?再读三、四自然段.8、看到这么美的日落景象,我们不得不发出赞叹.齐读第五自然段.9、背诵第三段,愿背哪一节就背哪一节.三、总结课文.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板书设计:2、三亚落日 像孩童真有诗意 像灯笼像跳水员 教学后记:。
结合具体的探究教学案例,谈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和做好教师的有效领
提供一个语文的,仅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做好“两个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我校语文教师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特制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教学模式》及推进方案。
二、基本模式: 根据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研究整理了以下4种基本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分别为: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2.识字教学“导练模式”。
3.阅读教学“活动模式”。 4.作文辅导“说写模式”。
对这4种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我们还结合具体课文的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附后)。 三、推进方案: 1.培训。
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方法。特别是“操作方法”,须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
培训分为两级,先是对镇级学科教研组长进行培训,然后由镇级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全镇的培训,要求培训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2.活动。
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来推进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基本模式专题研讨、基本模式课堂教学比赛、基本模式教案设计、基本模式案例评比等。
镇际交流活动的公开教学要成为展示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平台。 3.展示。
校长室将通过整体教学展示活动推进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运用。展示活动将邀请市县级骨干教师进行公开教学,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围绕基本模式进行业务讲座,组织听课老师开展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教学沙龙。
4.提升。我们要求将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推进作为一种课题来进行研究,要做好教学日记,把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自己的反思及时记录下来,并收集整理,最后通过对这些教学日记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从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模式。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教学板块活动安排相关说明 揭题引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时间1~2分钟。 趣味导学1.趣味认读。
借助表音图领读,再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时间10分钟。
2.趣味记忆。借助表形图及拼音儿歌记住读音和写法。
时间8分钟。 3.趣味练说。
看图拼读音节,利用音节练习说话或创编故事。时间10分钟。
练习反馈1.范写。指出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要求注意书写姿势。
2.学生练写和点评反馈。教者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发现共性的问题,要集体订正。
时间10分钟。 附:《 j q x 》第一课时教案 一、揭题引入 1.看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和谁正在干什么? 2.小结图意,出示相关音节。
3.学语境歌:星期天,洗衣裳,洗衣机,嗡嗡响,妈妈洗衣我帮忙。 4.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机的“洗”和“机”有关。
二、趣味导学 1.趣味认读。 (1)(出示搭积木图、气筒图和表演图)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躲在这三幅图里,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书:j q x (2)你知道哪个娃娃的名字?(引导学生联系情景图自己尝试发音,教师相机正音。)
(3)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看口形,仔细听,然后模仿发音。 (4)开火车读,正音。
补充: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教学板块活动安排相关说明 揭题引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时间1~2分钟。 趣味导学1.趣味认读。
借助表音图领读,再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时间10分钟。
2.趣味记忆。借助表形图及拼音儿歌记住读音和写法。
时间8分钟。 3.趣味练说。
看图拼读音节,利用音节练习说话或创编故事。时间10分钟。
练习反馈1.范写。指出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要求注意书写姿势。
2.学生练写和点评反馈。教者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发现共性的问题,要集体订正。
时间10分钟。 附:《 j q x 》第一课时教案 一、揭题引入 1.看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和谁正在干什么? 2.小结图意,出示相关音节。
3.学语境歌:星期天,洗衣裳,洗衣机,嗡嗡响,妈妈洗衣我帮忙。 4.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机的“洗”和“机”有关。
补充: 二、趣味导学 1.趣味认读。 (1)(出示搭积木图、气筒图和表演图)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躲在这三幅图里,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书:j q x (2)你知道哪个娃娃的名字?(引导学生联系情景图自己尝试发音,教师相机正音。)
(3)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看口形,仔细听,然后模仿发音。 (4)开火车读,正音。
2.趣味记忆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三个娃娃? (2)引导编顺口溜: j:i 字加弯j j j。 q与p比较:q与p正好相反,用顺口溜区别:像个9字qqq,反写p字qqq 。
q与d比较:两个字母都是左半圆,但位置不同,用顺口溜区别:左上半圆qqq,左下半圆ddd。q与ɡ比较:q下面没有弯,ɡ下面有个弯,用顺口溜区别:ɡ下无尾qqq。
x:一个大叉xxx。 3.趣味练说 (1)看图读音节 (2)摘“苹果”,学拼读 师述: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农民伯伯已经摘下了几个苹果(j q x),可他们在树上交了许多好朋友,你能把他们摘下来摆在一起吗? A.指名到“树上”摘“苹果”。
摆好后让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