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细胞核说课稿范文

    人教版高中生物 说课稿

    参加招聘考试进行说课,最主要的要注意说课的几个流程即: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再和你一起面试的人中,如果其他人没有把握住这几个流程,那么你的优势就很明显了。给你贴上我自己写的一篇说课稿,以供参考:说课稿 二、受精作用一、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1节作为一个教学主题,其内容需要分解为3课时来完成,为了使“受精作用”的教学相对完整、独立,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我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二)教材整合: 1、模型建构的第一部分“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的变化”和“技能训练(识图和作图)”,无论从知识性还是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都与“减数分裂”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我把它们前置到“减数分裂”的教学中进行,但本课时继续使用模型建构的方法。

    2、从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逻辑出发,我将“受精作用的过程、实质及意义”前置到“生物后代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之前进行,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教材《必修2 遗传与进化》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2、理解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来源和数目的变化,以及配子的随机结合对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行为数目的变化及配子间的随机结合。

    (五)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法定教法,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体验,组织交流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动手动脑相结合,自主创新学习。二、学情和学法、教法: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1、知识基础: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2、能力基础: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观察、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对生物多样性有感性认识,体验过合作学习的乐趣。

    同时考虑到高中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我将学情综合归纳为以下几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而学法的确定还要依据学情,因此针对不同的学情特点我确定了不同的学法和教法:三、教学程序设计:(一)课型及操作流程 采用“问题——活动”式教学,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理论与具体事例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试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开展他们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操作流程为:问题激趣→活动探究→归纳提升→应用迁移,当然这个流程不仅仅是在这节课的开始,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二)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导入新知;2、播放录像,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实质和意义; 很多学生在看录像的时候都是看热闹,没有什么目的性,录像一停,脑子里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观看录像前我先设置了问题串,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看和思考,进而总结受精作用的过程。

    看完录像之后,学生基本能够总结出受精作用的过程,但对于其实质还处于比较肤浅的状态,这时可展示生命环进行形象的说明:假设亲代性原细胞的细胞核中有4条——2对同源染色体,那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雌雄配子各从亲代获得了2条染色体,经受精作用后就会完成核与核的融合,同时各自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也就完成了“会师”,染色体数就又恢复为4条,所以说受精作用的实质就在于精子与卵细胞核与核的融合,最终使来自双亲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其意义就在于恢复了染色体数目,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生命环的使用既是对模拟活动的提升,帮助学生理解了实质,将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的结构化认知,同时还可以继续利用它提出问题——既然子代都是各从双亲处获得了一半的染色体,那为什么却会出现“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现象呢?从而引入到下一个环节。3、循序渐进,进行探究,归纳生物后代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你能用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来模拟一下形成原因吗? ↓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性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会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 ↓ 如果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的话,又会有多少种类型呢? ↓ 人的细胞核内有46条染色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又有多少呢? ↓ 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模拟受精作用的过程吗? ↓ 如果前后两个小组合作,将一个组产生的作为雌配子、另一个小组产生的作为雄配子的话,你们还能够共同找出什么原因吗?4、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新授课结束后,适当的练习对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精心地设置了3个层次的巩固练习——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这些练习既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知识的。

    《细胞分裂》教案或课堂实录

    有丝分裂练习卷 2006.9.151.(2002上海.28)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C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2.(2004广东3).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3.(2005江苏.12)下列所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细胞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十二指肠细胞 13.5 1.8 15.3肿瘤细胞 18.0 0.5 18.5成纤维细胞 19.3 0.7 20.0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4.(2005全国卷III.1)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 D、分裂后期5.(2003上海1).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指A 染色体数加倍 B 同源染色体数加倍C 染色单体数加倍 D DNA数加倍6.(2000上海.13).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数目是 A.2 B.4 C.8 D.17.(2000上海.17)在兔子的精细胞核中,DNA重量为4*1012g,那么在有丝分裂前期时,其骨髓细胞核中DNA重量为 A.4*1012g B.8*1012g C.1.6*1011g D.3.2*1011g8.(2003广东9).已知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处于A . 有丝分裂后期 B . 有丝分裂末期C . 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 D. 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9.(2004湖南理综2)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10.(2004江苏10).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11.(2004江苏.12).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 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12.(2005广东.1).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物质是 A.线粒体DNA B.细胞核DNA c.核糖体RNA D.叶绿体DNA13.(2005上海12)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时,产生的四分体个数是A、46 B、23 C、4 D、014.(2005上海13)右图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它属于A、精巢中的细胞 B、受精卵C、骨髓干细胞 D、雄配子15.(06北京.4)用35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 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 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16.(2000上海.16)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O B.N/2和Q/2C.N和Q/2 D.N/2和Q17.(06江苏.18)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18.(2004全国Ⅱ.2).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19.(2004上海.10).马和豚鼠体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 A.生活环境不同 B.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C.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D.着丝点数目不同20.(2006上海.21)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21.(06四川.3)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22.(2006广东.18)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一般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B. 实验材料需要用醋酸洋红液解离C。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一。先从大的方面着手

    写说课稿离不开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如四年级的,你首先要认真阅读课程标准,知道课程标准对这一年级段的教学提出怎样的要求,知道这一点有什么好处呢?教学目标可离不开它。其次还需要认真阅读的是对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了解本册课文在整个年级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有哪些要求。对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什么要求。这一点很重要。所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紧紧地围绕着它。

    二。明确知识点

    所谓知识点就是说在这篇课文当中你重点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也就是你要定的知识目标。这一点还可以定为教学重点。就比如《中彩那天》这篇课文,知识点应该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什么父亲中奖时他的神情是严肃的,那是他正处于思想矛盾之中。他在面临着道德的难题,所以他高兴不起来。为什么要把这个定为知识点呢?那是因为新课标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提出的习作要求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去描写人物。有些老师往往会混淆这一点,有可能会把情感目标错当成知识点来讲,比如也可能会认为这一课的知识点在于教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是一笔财富这一道理。其实不是,这只是情感目标,而不是真正的知识点。那么既然是知识点我们就要把它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去.

    三。教法要与学法统一起来

    有些教师在写说课稿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即把教法和学法分开来写,两者走不到一块儿来。也就是讲一套做一套。比如这篇课文你明明是想通过创设情境法进行讲解,以讲解为主,而你说的学法却是自主学习法。这就自相矛盾了。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要渗透到整个教学流程当中。不要让人感觉到你在说一套做一套。

    总之,写说课稿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精透的过程,要写好它,就必须要先把课文熟个透。

    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一、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的内容要有一个“经历、体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认识)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来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应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过程性目标 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探索性教学的课堂纵向结构,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1、关于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册,第()单元的()。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基本的(),进一步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这一学段的学习中,应注重学生的();应注重()……。

    2、关于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2)………………(3)…………….(4)…………………这一课的重点是:教学难点是:3、关于教学流程为体现本课的教学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1)设疑激情: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课中出世学生生活的……..引出课题“”(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并且强调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

    在新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的特征及(),并通过自主操作、交流,掌握()。(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并非最终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懂得在生活中遇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时,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逐步培养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生活中……(4)交流评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在愉快的交流中再次感受数学的魅力,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一)、设疑激情 (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1、多媒体出示……….2、引导学生欣赏图画………….3、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 (这里主要是与本课有关的问题)4、汇报:………..5、引出课题“”(二)、引导探索1、认识……(1)、………..(2)、…………(3)、………….(4)、……………..(5)、……………..2、3、4、(三)、应用提高1、2、3、4、(四)、交流评价: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你的表现如何?并且告诉大家。有时间的话挑选一两位学生发言。

    《克隆之谜》和《精读与略读》的说课稿,谢谢

    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

    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clone源于希腊文klon,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杆插和嫁接。

    如今,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

    《细胞分裂》教案或课堂实录

    有丝分裂练习卷 2006.9.151.(2002上海.28)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C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2.(2004广东3).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3.(2005江苏.12)下列所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细胞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十二指肠细胞 13.5 1.8 15.3肿瘤细胞 18.0 0.5 18.5成纤维细胞 19.3 0.7 20.0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4.(2005全国卷III.1)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 D、分裂后期5.(2003上海1).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指A 染色体数加倍 B 同源染色体数加倍C 染色单体数加倍 D DNA数加倍6.(2000上海.13).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数目是 A.2 B.4 C.8 D.17.(2000上海.17)在兔子的精细胞核中,DNA重量为4*1012g,那么在有丝分裂前期时,其骨髓细胞核中DNA重量为 A.4*1012g B.8*1012g C.1.6*1011g D.3.2*1011g8.(2003广东9).已知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处于A . 有丝分裂后期 B . 有丝分裂末期C . 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 D. 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9.(2004湖南理综2)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10.(2004江苏10).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11.(2004江苏.12).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 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12.(2005广东.1).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物质是 A.线粒体DNA B.细胞核DNA c.核糖体RNA D.叶绿体DNA13.(2005上海12)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时,产生的四分体个数是A、46 B、23 C、4 D、014.(2005上海13)右图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它属于A、精巢中的细胞 B、受精卵C、骨髓干细胞 D、雄配子15.(06北京.4)用35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 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 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16.(2000上海.16)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O B.N/2和Q/2C.N和Q/2 D.N/2和Q17.(06江苏.18)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18.(2004全国Ⅱ.2).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19.(2004上海.10).马和豚鼠体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 A.生活环境不同 B.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C.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D.着丝点数目不同20.(2006上海.21)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21.(06四川.3)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22.(2006广东.18)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一般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B. 实验材料需要用醋酸洋红液解离C. 解离后。

    幼儿园大班咏柳说课稿范文大全

    所谓工具,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

    它具有针对性使用对象或范围的特点,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工具广泛存在于生活及各行各业中。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工具的使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的生活周围也充满各种各样的工具。

    他见过也已经使用过不同的工具并成功地完成各种任务。但是,所有这一切经验都含糊地存在他的头脑中。

    正因为工具太常见,反而容易让人熟视无睹了。如何把这些经验从他的脑海中唤醒,进行概念上的明晰并激起他再一次的兴趣和好奇就是成功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

    再者,《劳动者的工具》这个内容非常广泛,大到人类发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针。工具不仅代表着一件具体的器具物品,更凸显住深层的精神内涵。

    如何从这个浩瀚的工具海洋里汲取适合大班幼儿认知和探索的学习内容并产生情感上的触动和共鸣是本次活动的根本。 大班幼儿所拥有的经验和技能使他乐于自我发现和探索,他们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同时,他也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享受成功的满足。《劳动者的工具》所显现的内容是完全静态的成品。

    大班幼儿会满足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吗?怎样让静态的东西动起来,成为孩子乐于探索,能够发现的新材料呢?正确选择跟学习材料适合和匹配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认知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是成功开展本次活动的精髓。 思路定位: 1. 选择幼儿熟知的、同时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为本次科学活动的探索和认知对象。

    引导幼儿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熟悉的材料,激发好奇心和活动的兴趣, 2. 让静态的材料“动”起来。将认知的重点从被动接受转移到主动发现探索上。

    通过幼儿的亲历亲为去发现工具的特点,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建构成新的内需的知识。 3. 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常识使用工具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操作和实践来验证自身的发现,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教案与环节分析: 活动目标: 1. 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积极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2. 尝试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尝试的成功。 3. 初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自豪感。

    活动准备: 1. 安全工具:小刀、小铲、螺丝刀、剪刀、夹子、小推车等若干。 2. 辅助材料:水果、大积木块、黄豆、布袋、布、玩具点心、大嘴娃娃 活动流程: 引题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拓展经验→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活动环节: (一)引题,激发兴趣 1. 教师讲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发幼儿思考。

    辅助问题:“有了木头、钉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吗?” “它还需要什么可以帮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 谈话理解工具的概念 讲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更顺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简单的提问,有悬念的小故事,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

    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将日常的常见工具呼唤出来,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同时,言简意赅的讲解帮助幼儿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审视目光激发了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 1. 明确探索目的 辅助语:“工具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里?” 2. 自由挑选工具,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用途及秘密 3. 集体交流探讨 围绕中心话题:“我发现 XX 是用来干 XX 的。” “它的秘密是 XXX 。”

    “使用它的好处是 XXXXX 。”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

    “发现工具的秘密”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简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来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变得陌生。

    原有的生活经验正好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他们会想尽办法运用各种可以运用调动的器官,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

    每一个细小的成功和发现可以激励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认知在过程中慢慢得以积累和形成。

    充分的尝试达到经验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让孩子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工具就是人自己发明创造的。

    通过幼儿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关特性和事物间的关系,正是我们所期望幼儿获得的,也为下一个环节做了很好的知识积累。 让孩子自由选择工具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决定的。

    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选择探索的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获得有益的经验,还有利于他们产生一种想法进行发现的要求,一种前进的动力,这种热情会让他们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体的探讨交流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幼儿在与同伴的观点交融、碰撞中丰富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完善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体验。)

    (三)拓展经验 1、引导思考:工具从哪里来? 了解工具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见过或用过什么工具?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具,他的知识主要是经验性的知识。

    通过自身的探索,幼儿获得了大量的。

    幼儿园大班《我不怕,我勇敢》说课稿范文

    一、设计意图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连续发生多起幼儿被拐 卖的恶性事件,据新闻网报导,目前中国每年失踪的儿童人数高达20万。在2009年的“5、19”特大系列拐 卖儿童案告破后,记者采访主犯蓝某,蓝某说他主要是利用玩具、零食引诱3-6岁的幼儿。听到这些,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幼儿年龄小,天真善良,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薄弱,具有与生俱来的爱心和同情心,往往坏人会利用这一点进行诱骗。

    《纲要》中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以及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特意设计《怪叔叔来了我不怕》幼儿园大班教案,通过这一活动向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孩子们在遇到陌生人时的应变能力,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看动画片,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能力培养: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3、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教育幼儿不轻信陌生人的话定为活动的重点,把遇到陌生人时该如何保护自己定为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准备

    有了目标的定位,精心的课前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的观察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多媒体课件恰好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所以在物质上我给孩子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怪叔叔来了我不怕》,还邀请了一位阿姨扮演陌生人来园接孩子,设置情景表演。在知识积累方面,我通过每周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孩子知道了不能跟陌生人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