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决策范文表
大学生职业规划一千三百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两篇,供您参考:第一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自我认知 通过人才测评分析结果以及本人对自己的认识、朋友对我的评价,我认真的认知了自己。
1.职业兴趣:研究型,希望日后能在科研方面工作。2.职业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相对比较强,而信息分析能力也不错的,比较喜欢对复杂的事务进行思考,将复杂事物简化。
3.个人特质:喜欢追求各种不明确的目标;观察力强,工作自觉、热情,能够吃苦耐劳;主张少说多做;爱学习;喜欢独立工作。4.职业价值观:基于家庭条件,首先考虑待遇较高的工作,对所选择的职业要有能从中不断学习并获得新知识的机会;当然,如果没有工资收入限制,我会先考虑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同时考虑这份工作是否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自己的理想;最后,也考虑这份工作我是否合适去做,我的能力是否能胜任,等等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5.胜任能力: 1)能力优势:头脑灵活,有较强的上进心,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相信自己行,能全神贯注,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对自己要求严格,经常制定目标. 2)能力劣势:一件事做第二遍定会出错;做事过于理性,而有时候应该是按常规出牌的;有严重的个人中心主义,有时听不进别人的劝导;自我分析小结: 我认为自己明确职业兴趣及方向,有一定的能力优势,但是也有一定的能力劣势,所以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不够的能力。平时要多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强化的训练,譬如,要多练练写作,多看一些课外书,拓宽自己的视野,等等。
二、职业认知与决策 职业认知1.家庭环境分析: 家庭经济能力仅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我的学习费用为全额贷款。我的父母亲的工作不够稳定,所以经济收入不稳定。
家庭文化氛围一般,姐姐从医,妹妹钢琴弹得不错,父母亲均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支持我们最低完成大学教程。2.学校环境分析: 我就读于天津医科大学,生活环境一般,教学设施齐全,且比较先进,教学水平也较先进,只是学校更重视研究生,我们本科生不受重视;所在预防医学系虽不是全校最好的学科,但专业课的科目开设受到一致好评,毕业的就业率百分百;教学质量高,师资雄厚,总的来说,整体教学还是在不错的。
3.社会环境分析: 我国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都使我们的就业环境看起来不容乐观,而现在大学生毕业渐渐增多,而且需求量渐饱和,有些地域还存在性别歧视,女性就业前景不是很好。不过,政府愈来愈重视预防专业,我正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以在千万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4.职业环境分析: 在我国,由于预防医学为新兴专业,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目前很大,社会分工还行,前景不错,但也因此,专业知识技能不够发达,(要干实事最好去国外进修发展),报酬也不高。5.行业环境分析: 将来我希望进CDC工作。
预防医学目前还处于幼童期,不够壮大;但就业范围比较广,现在的医药、食品、卫生等方面均可,容易找工作,只是待遇不高,且国内此类高端人才及技术缺乏;不过经历非典、禽流感、甲流及此时正猖獗的麻疹(年年猖獗)后,国家越来越重视预防,正提倡培养该方面人才,全国各地都逐渐设立有CDC;现在自己多考些证,以更易游刃于上述就业范围。职业决策 综合前面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这两部分的内容,我得出本人的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如下:内部因素: 优势因素 (S) 弱势因素 (W) 头脑灵活,逻辑推理能力较强 具有个人中心主义,顽固 具有创造力,认真,负责 不喜欢模式化工作,偶尔会有厌倦心理 有毅力,观察力强 外部因素: 机会因素 (O) 威胁因素(T) 新兴专业的工作岗位相对 社会环境不断变化, 多些,疾病预防发 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展前景较大。 结论:1)职业目标: 我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个人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在预防医学专业的科研工作者。
2)职业的发展路径: 考多种证----公务员-----CDC工作者-----进华中研究院 三、计划与途径:1.大学期间:2007年~2012年 1)大四、五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 2)大四前英语6级争取过600分,积极考托福,希望能用英语与外国人自由交谈。
3)大四前考取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 4) 大三开始业余学习韩语,希望能用韩语和商务伙伴自如沟通. 5) 假期实习(和本人专业相符合的)积累社会经验.2.大学毕业的五年:2012年~2017年(随机应变) 1)若考上研究生,则继续勤奋学习。
2)考公务员,去CDC工作 3)进科研院 4)去国外留学,学习本专业,继续深造. 5)去国外工作.3.长期计划: 1)在努力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增长各方面见识。 3)坚持锻炼身体。
4)汲取他人各种优点,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大的予以改正,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5) 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享受友谊。
第二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最新范文 一、自我分析1、我的性格:大家都说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很善于与人交流,人缘也比较好,但是很多时候在一些场合缺乏自信,有的时候患得患失,总是考虑的太多,所以错过了一些很好的机会。从小到大都比较要强,不。
职业决策小结怎么写
一、制订职业决策需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
职业生涯能够成功发展的核心,就在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正是自己所擅长的。如果一个人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没有很好的交际意识,那么这个人就很难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人员。制定职业规划一定要认真分析出来自己的优缺点。
从事一项自己擅长的、并喜欢的工作,工作会很愉快,也容易脱颖而出。这正是成功的职业规划核心所在。
二、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并具有可执行性。
很多大学生刚开始时雄心壮志,一心想着出人头地。但是实际社会里的工作,有时确实会存在一定跨越,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一种积累的过程——资历的积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所以职业规划不能太过好高骛远,而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社会情况,一步一个脚印,层层晋升,最终方才能就梦想。
三、职业决策必须有可持续发展性
职业决策不能够制订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应该是是一连串的、可以贯穿自己整个职业发展生涯的远景展望。如果职业决策定的过短浅,后面又没有后续职业决策点支撑,肯定会使人丧失奋斗的热情,且不利于自己长远发展。
相对应的,影响一个人理性决策的因素也就是这几点。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潘恒曦教授访谈录
(※※※※报迅)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很少有专家或学者涉足研究的课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上均是在大学里才开设的。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潘恒曦教授在总结自己多年指导青年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走访了数百位中学生及家长的基础上,围绕着90后青少年的特点,编著出版的力作《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学》即将出版公开发行。应广大家长及中学生的要求,《※※※※报》记者于近日对潘恒曦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潘教授,您好!看了您即将出版发行的专著《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学》,确实深受启发。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涉足研究这一课题的? 潘恒曦: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是国家包分配的,尽管不少年轻人抱怨自己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工作单位,乃至生活方式,但当可以选择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会选择了。
进入21世纪以后,广大青少年对独立、自主、个性化发展有了自己的需求,并有条件得以实现。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广大青年学生到了大学阶段才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甚至工作多年后才发现自己“入错了行”。
中国已经进入文化、经济、个人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青少年越早全面认识自己,越早全面解剖自己,在客观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进行全面的自我分析,就能及早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实现自我的价值,使自己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我曾在自己参与创办的大学里指导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深刻地意识到,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各方面还未定型,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要有意识地去接受专业的指导,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该怎样选择等问题。
因此,我愿意在这一研究领域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记者:看来青少年在中学阶段就该好好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了,那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那些具体内容呢? 潘恒曦: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是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
认识自我就是要让中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和价值观,并根据这些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树立“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理念,并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实现自己职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认识职业是指中学生要通过探索职业和体验职业的过程,了解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在哪里可以得到相应的教育,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相应的工作等等。
通过探索职业和体验职业,亲身感受自己是不是真正喜欢并适合这样的职业,并在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查找资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是指认识如何将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合适的学校或机构接受教育。
进行职业决策是指了解影响作决策的因素,知晓作职业决策的步骤,并根据自己了解的相关信息作出科学的决策。 记者:老师、家长和学校有必要了解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吗? 潘恒曦:刻不容缓!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将现在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将来工作的领域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会将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还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和价值观,给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学生实现职业理想提供有力的帮助。 家长知道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知识就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就能和孩子一起讨论他感兴趣的话题,从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在孩子感兴趣的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孩子的眼界越来越广,知识越来越丰富。
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到相应的职业,指导孩子去进行一些探索,让孩子将现在学习的知识和未来感兴趣的职业目标联系起来,并从现在开始作一些必要的准备。 学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作用,可以引进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讨论会,使学校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从而快速地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水平。
同时,学校要积极和家长联系,获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把家长的质疑转化为助推力,提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效性。 记者:您觉得现在中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什么问题?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不是太早了? 潘恒曦:首先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单化。
多数中学生认为,中学阶段的唯一任务就是考出好成绩。很多学生到了高三,还没有树立起人生目标,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上大学。
很多学生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需要和人生理想,整体上呈现被动式学习。其次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功利化。
这表现为在填报志愿时,学生更关注专业是否热门,是否有“钱途”,考虑学校、专业对未来薪金和福利待遇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把自我认识和职业认知相匹配,没有将发展的远期目标跟学业的近期目标相统一;信息来源狭窄,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