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详细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模板
试讲(模拟课堂教学)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复习。
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即所授课的名称。二、课型、课时课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案中常见的有讲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优质课、录像课等等。
课时主要是指授课内容要在几个课时内完成。三、教学目标教 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提出的,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新 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考虑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 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合学生学习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指在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困难的内容。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既要抓住、抓准教学难点,并考虑采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扫除学生理解教材的障碍;又要抓住、抓准教学重点,正确适当地处理好教材,以保证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五、教具教具又称教具准备,是指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如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等。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如课堂的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等。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措施。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编写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材的具体情况,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利于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步步衔接,把教学活动连成整体,以保证顺利地完成各项预定的教学任务。
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导入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形成适宜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导入的恰当使用对一堂课有导向和奠基的作用。
常用的导入方式包括序言导入、尝试导入、演示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范例导入六种。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使导入新颖活泼,精当概括,吸引学生。
2.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是编写教案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想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新知;怎么教会学生掌握重点、难点以及完成课程内容所需的时间和具体的安排。
3.巩固练习必要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因此,练习的设计要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具体还要考虑练习的进行方式,是教师还是学生板演。如果是学生,应该让谁上黑板板演,这一环节应控制在多长时间内等。
4.归纳小结归纳小结即是在所授课将要结束时,由教师或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要点的回顾。教师在设计时可考虑实际需要,简单明了,适时总结。
八、作业设计作 业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的掌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课外练习或任务的一种方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 续,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书面作业、探究讨论式作业、实践摸索式作业、情境表演式作业、阅读复习等。教师在设计 作业时应紧扣教学内容,适当联系旧知,循序渐进。
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 成就感。九、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师为了配合讲授,在黑板上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号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它具有提示、强化、示范、解析、直观、总括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布局合理、时机合适,要与讲课的内容、进度相结合。
十、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授课的进行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审视教学过程,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补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记录并仔细分析。
十一、答辩答辩不仅是对笔试测试效果的补充和扩展,而且是考官与考生直接进行“双向沟通”的过程,是在笔试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考生的能力素质、工作经验等综合情况的过程,它给了主试一个全面、客观的立体形象,为选拔合适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据。答 辩题一般分共性和个性两类。
抽签答辩题(即共性题)是根据需要试前确定一些要考生回答的问题,制成题签,考生入场后通过现场抽签向考官解答题签上提出的问 题;随机试题(即个性题)是针对考生的不同经历,依据岗位要求,制定出能预测考生学习经历、工作经验、态度、能力等方面的状况或水平的试题,由考官在随机 提问时提出,并根据临场情况追问。
八年级历史上册书给你的启示1500字
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些知识点的感悟和体会1、鸦片战争击碎了清王朝天朝大国的美梦,也宣告了漫长的的中国古代史的终结,中国由此进入近代社会。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最主要的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原料,打开中国大门。
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4、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但今天的中国还有吸毒现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要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积极宣传其危害,自己坚决不接触毒品,帮助家人、朋友、同学远离毒品;积极参与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活动。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6、恩格斯说,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指:——黑龙江。7、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俄、英侵略者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左宗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8、当今,党和政府为了加快新疆地区的发展又实行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9、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
10、作为当代中华儿女,我们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最大愿望是:——盼望台湾与大陆早日实现统一,振兴中华民族。11、李鸿章请求到:“台湾已是归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
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的厉害!”次对话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马关条约》12、面对近代侵略史和反抗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13、对中华民族来说,伴随着20世纪钟声而来的不是和平的福音,而是侵略者的铁蹄。
这是指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立丧权辱国的是——《辛丑条约》14、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百年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位爱国志士印象最深刻?从中你收到了什么教育?——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或爱国主义精神。
15、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清朝的统治日益腐败。假若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如撰写文章或示威游行,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参加推翻清朝的革命运动。
16、看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掠走的文物及被毁的圆明园,说说你的感想。——侵略者洗劫北京,焚毁圆明园,充分暴露了他们凶残的本质,也说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17、谭嗣同:——我们应学习他为民族的振兴而不怕牺牲自己的爱国精神。18、回首近代化的历程,你有何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中中国走不通。
19、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紧跟时代的步伐,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20为什么说孙中山结束了一个时代,又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而结束了一个时代。
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开始了一个新时代。21、九十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五四精神:1)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2)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3)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等。
22、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未来。结合温总理的讲话,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青年学生应该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等。23、长征的七十多年后举办的“我的长征”大型电视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弘扬长征精神,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务实求真精神。
24、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体现。请你围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写出能体现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古训(可以是诗句、成语、对联、谚语、俗语等形式,至少两条)。
——如《锄禾》;居安思危、戒奢从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艰难困苦,玉妆于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25、当前,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并不断篡改历史教科书。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一方面,我们应通过历史事实,戳穿日本右翼势力的谎言,还世人以真相;另一方面我们要勿忘国耻,立志学习,不断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模板
试讲(模拟课堂教学)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复习。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即所授课的名称。二、课型、课时 课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案中常见的有讲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优质课、录像课等等。
课时主要是指授课内容要在几个课时内完成。三、教学目标 教 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内容而提出的,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新 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考虑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 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合学生学习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在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困难的内容。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既要抓住、抓准教学难点,并考虑采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扫除学生理解教材的障碍;又要抓住、抓准教学重点,正确适当地处理好教材,以保证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五、教具 教具又称教具准备,是指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如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等。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如课堂的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辩论等。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措施。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编写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材的具体情况,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利于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步步衔接,把教学活动连成整体,以保证顺利地完成各项预定的教学任务。
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导入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形成适宜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导入的恰当使用对一堂课有导向和奠基的作用。
常用的导入方式包括序言导入、尝试导入、演示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范例导入六种。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使导入新颖活泼,精当概括,吸引学生。
2.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编写教案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想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新知;怎么教会学生掌握重点、难点以及完成课程内容所需的时间和具体的安排。
3.巩固练习 必要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因此,练习的设计要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具体还要考虑练习的进行方式,是教师还是学生板演。如果是学生,应该让谁上黑板板演,这一环节应控制在多长时间内等。
4.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即是在所授课将要结束时,由教师或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要点的回顾。教师在设计时可考虑实际需要,简单明了,适时总结。
八、作业设计 作 业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的掌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课外练习或任务的一种方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 续,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书面作业、探究讨论式作业、实践摸索式作业、情境表演式作业、阅读复习等。教师在设计 作业时应紧扣教学内容,适当联系旧知,循序渐进。
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 成就感。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为了配合讲授,在黑板上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号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它具有提示、强化、示范、解析、直观、总括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布局合理、时机合适,要与讲课的内容、进度相结合。
十、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授课的进行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审视教学过程,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补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记录并仔细分析。
十一、答辩 答辩不仅是对笔试测试效果的补充和扩展,而且是考官与考生直接进行“双向沟通”的过程,是在笔试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考生的能力素质、工作经验等综合情况的过程,它给了主试一个全面、客观的立体形象,为选拔合适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据。答 辩题一般分共性和个性两类。
抽签答辩题(即共性题)是根据需要试前确定一些要考生回答的问题,制成题签,考生入场后通过现场抽签向考官解答题签上提出的问 题;随机试题(即个性题)是针对考生的不同经历,依据岗位要求,制定出能预测考生学习经历、工作经验、态度、能力等方面的状况或水平的试题,由考官在随机 提问时提出,并根据临场情况追问。
求七年级下,八年级上、下、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一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1、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派 代表 主张 影响儒家 孔子 为政以德、爱人、仁、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体现以德治国的方略。 孟子 仁政、春秋无义战、资源持续利用、民贵君轻,社稷次之;反对一切战争 体现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 老子 朴素辨证思想(祸福论) 事例:滴水穿石、以柔克刚 庄子 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反对非正义战争 体现和平发展的主题(诺贝尔和平奖);体现和谐社会中人与人的和谐法家 韩非 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改革 秦始皇采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体现依法治国的方略。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利用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法家思想2. 列举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著名思想家:魏源、严复 (参见八年级历史上 页 段)(1)魏源:主张(目的)、时期、著作、意义。
(2)严复:主张、时期、译著、意义。3. 20世纪初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参见八年级历史上 页 段)(1)开始的标志(2)主要阵地:(3)口号(旗帜)(4)代表人物(5)内容(6)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新世纪的曙光的历史事件(7)宣传马克思主义(8)评价4. 列举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及其影响。
(1)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严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2)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思想理论基础。
(背景:主要领导提出“两个凡是”坚持“左”的思想;讨论得出的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学习、效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19世纪40年代,魏源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长处,抵抗外国的侵略;(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3)戊戌变法时期,严复译著《天演论》,启发了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是社会,主张效仿西方,推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5)1915年兴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批判了封建思想,启发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6.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参见八年级历史上 页 段)(1)中国同盟会——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2)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中华民国的成立: (4)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5)辛亥革命的意义 (6)评价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要求,具有狭隘的民族观念。
(7)辛亥革命成功的表现: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8)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9)“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为成功而努力的?继续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们共和国,使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继往开来,中国逐步走上了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义道路。(10)举例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开始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步深入人心”的历史事例: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例题】材料:梁启超说:“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学习西方的三期分别是哪些历史事件?对应人物分别是谁?各历史事件性质是什么?第一期:洋务运动;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中央:奕;性质:地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第二期:①戊戌变法;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性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改良运动。
②辛亥革命;人物:孙中山;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民主革命。第三期:新文化运动;人物: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胡适;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
6. 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启发:(1)旧民主主义革命:①日本式道路:戊戌变法;②美国式道路:辛亥革命;这两条道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失败;(2)新民主主义革命:俄国式的道路:南昌起义;最终失败,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50年代中。
初二历史12课教案
第12课 红军的长征 一1.复习提问 (l)东北易帜以后到1930年上半年以前,蒋介石反动政权主要在干什么?(学生回答) (2)这个期间,革命的形势有了哪些发展?(学生回答)这种革命形势给国民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 2.导入新课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极大的震惊。
中原大战一结束,蒋介石立刻掉转头来。集中重兵对南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围剿”,从1930年10月—1934年10月.先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
前四次红军反“围剿”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了。使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长征。
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3年10月,蒋介石 亲任总司令,先后调动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并吸取前几次失败的教训,采取了在政治上对中央苏区进行严密的封锁、在军事上采取堡垒推进、步步为营的新策略。面对蒋介石疯狂的“围剿”,红军组织了第五次反“围剿”。
此时,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博古、李德 坚决执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排斥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御敌于国门之外,全面出击)、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层层设防,构筑碉堡),与敌人拼消耗结果一再失利,中央红军损失严重。
为确保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1934.10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 三、工农红军的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西进,11月湘江长江之役中央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8万中央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而蒋介石又布置了个口袋,放红军去湘西,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此时毛泽东向中央建议,放弃赴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改道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然后直取遵义。在此前有追兵后有围堵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一)遵义会议 1遵义会议背景 (上面已述) 2时间:1935年1月15日-17日 3会议内容:(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2)在组织上对中共中央领导进行改组,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在军事指挥上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3人军事指挥小组,并成立前敌司令部,任命朱德为总司令。
4遵义会议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5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思考) (二)长征的胜利 1.红军的艰苦斗争 (1)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红军自遵义北上,一渡赤水,进入川南。2月中下旬,又二渡赤水,重返遵义,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3月中旬,红军乘胜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当敌人前来堵截时,红军却又突然由川南重返贵州,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强渡乌江,佯攻贵阳。
而当敌人增援贵阳时,红军却又迅速向云南前进,直通昆明。红军在10万多敌人包围的重兵之下,声东击西,在运动中粉碎了敌人的整个“追剿”计划,红军由被动变主动。
(2)巧渡金沙江:待敌人援兵增援昆明时,红军却以异常的速度到达金沙江,把长征开始以来一直尾追红军的蒋介石的军队甩掉了。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3)通过彝族区:红军沿川康边境到了大凉山地区,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国民党当作人质的彝族首领。后来刘伯承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谈判,并与其结拜金兰之盟。
在他们的协助下,红军顺利通过 (4)强渡大渡河:红军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崇山峻岭,18勇士乘着找到的惟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占领了敌人阵地,渡过了第一支部队。
(5)飞夺沪定桥:1935年 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至此,守敌将桥板大部拆去,并在东桥头构筑工事封锁桥面。左路军先头团——红四团组织强攻,22名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夺取了泸定桥,使全军胜利通过大渡河。
(6)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部队开始翻越位于川西的夹金山。战士们互相帮助,发扬阶级友爱精神,终于胜利地跨越了失金山 (7)过草地: 四川西北松潘大草地 (8)过腊子口,翻氓山,六盘山,红一方面军于陕北红军会师于吴起镇。
2总结红军长征路线:瑞金、长汀(1934.10)→湘江之战冲破四道封锁线,放弃湘西、改道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1935.1) → 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过雪山(夹金山)→草地(松潘草地)→ 到陕北与刘志丹等会师(1935.10)。 3红军。
中学历史教案格式
格式要求是:(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2.思想教育目标:3.能力培养目标:(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2.难点:(三)教学时数:(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 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七)作业(六)板书设计新老师试讲,关键不在与教案格式,而在于有没有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否领会新教材的精髓,能否考虑到学生的情况等。
给你一篇文章参考。“走进新课程,我们怎样教?”这是从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应不断实践、探索和反思的。
根据调研听课,发现目前在对待教案设计上,教师们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一是精心设计,推陈出新——他们大多是欢迎新课改、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理念新事物、敢于实验的青年教师。
另一种是沿袭旧路,老方法教新课程——主要是因为对课改的认识尚不深刻,认为课改不外乎是教材的改变,用旧观念对待新课改,用老教案备新课,因此教案基本是过去教案的翻版,甚至还有不备详案、只写提纲等现象。还有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缺少实践,尽管有努力的愿望,但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不知如何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案。
针对上述情况,更有必要强调认真备课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
要把课改的“理想"变为现实,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强调教学要做到“六认真”,首先是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具体反映在精心设计教案。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中,怎样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以新的呈现方式撰写,特提出一些基本思路和从事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依据课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融“三维”目标为一体如果把课程改革比作航程,.那么课程目标就是引领课改的航标灯。如果不认准目标,课改就会迷失方向。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而课程目标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上述所说的“三维”目标。
因此,教师在设计新课程每一课教案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首先要考虑确定这节课的具体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标准,是教学的总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评价、检验课堂教学能否达成目标的依据之一。
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的首要工作来说,就是心中时刻要有课标意识,自觉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教学中细化课标。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标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维”目标在每一课的具体运用。
在具体课的设计时。可以分别制定和呈现,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注意这“三维"目标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要把“三维”目标统筹考虑。在不同内容的课中,三个维度的所占比重也是有所区别的。
有的课注重史实教学,有的课思想教育功能较强。只有把“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才能将“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堂历史课的教学中。
二、钻研课程内容,细化课标于课堂教学之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采用“模块一专题”的形式,力图构建起一个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上,精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体现出时代性和基础性,反映了历史学科与社会进步、学术成果和学生经验的密切联系。根据课标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打破了原来的通史形式,分为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共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
由于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历史不成系统、支离破碎,不利于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钻研课程内容,在教学中要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要注意不同模块、不同专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有的内容还要和其他课程结合。
学习模块从体系、结构和内容上以新的形式呈现,对教学和教案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历史必修(I)为例,它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专题的编排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近现代。
这种编排并不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时序,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完整性也不是很清楚的,这就给备课和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再加上课标的表述是宏观的、高度概括的,这就尤其需要在备课和设计教学目标时对课标进行细化。
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l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课标表述为:(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看起来一课课标就有两条要求,然而在教学中仅就这两条是无法将这一理论性较强的课讲清楚的。有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目标时,将上述两条细化为下列“。
求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2、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乌、俄、白、外高加索—15个)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③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4. 如何区别“沙俄”、“苏俄”和“苏联”?(1) 沙俄:1547-1917年,指的是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2) 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3) 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苏联解体。
(4)俄罗斯:1991——现今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 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华盛顿会议: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