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与千灯高考范文
周庄何去何从为题写一篇四百字短文
这是一张双程景点票:“周庄”,“千灯”。
周庄与千灯相隔不远。 远远便看见大红的“周庄欢迎你”张牙舞爪地雄踞着一爿天地,死死咬着你的眼,躲不掉的。
心怀忐忑,步入周庄。这是一场肉与肉的摩搓、绝杀,裹挟着汗味、水汽与浓郁的咖啡香,我逃到了一艘游船上。
商业化的市镇气息扼住我的喉,叫人,噤了声。 周庄“智慧”,周庄人更为“智慧”。
在这里,即使是一棵树也可成为拍照牟利者的招财工具;即使是转角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周庄人也不遗余力,将它开发成西式咖啡馆;宣传手腕更是…… 游船驶过一座桥,我怔了怔——是陈逸飞画中的双桥!只是,我看得到:桥上的游人压得它不堪重负;我听得到:那苟延残喘中有低低的呜咽…… 岁月斑驳,侵蚀着石桥。双桥横亘着,像一块开合的“伤疤”——那是,整个周庄的伤疤。
“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只青筋虬劲的手直逼眼前:“小费。” 那一刻,我比三毛哭得更像个孩子。
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周庄,“我还会来的。”我却是,“周庄……我不再来了。”
这样的“智慧”,我,有些反胃。 千灯与周庄相隔不远,千灯与周庄相差甚远。
与“智慧”的周庄一比,千灯就显得有些驽钝。商业的气息尚未染指这座古镇,明清最长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语。
古戏台上,一群昆曲票友启口轻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来”字潺潺泻出,声歇处,“姹”以去声的破竹之势将曲调引入高潮。“似”,也是去声,却隐去了“姹”的振聋发聩,一路陡然直下,悲戚处,叫人落泪。
像悲叹昆曲,像哀叹千灯。 诚然,千灯在周庄面前,显得那样矮。
但,在千灯,你能感受到水纹处千灯肺叶的呼吸、开合。在千灯,时间就像一只摇橹的小船,咿咿呀呀,你还未曾留意,它已穿过水域,到那边去了…… 直到延福寺钟声响起,我才觉知天色已瞑。
碎碎的历史尘埃含着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为之争”,古镇的智慧,千灯的智慧,于此,悄然散发。
我,愿逃离,逃离“智慧”的周庄。
水乡周庄 和 千灯古镇 在什么地方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
昆山市境内西南30公里,
离上海境内1公里,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
千灯古镇
古镇千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它位于昆山市区东南方向。
千灯镇的石板街,南北贯穿古镇,并连接各支路,呈蜈蚣形。全长1.5公里,主干街道长800米,由2072块长条形花岗岩铺设而成。石板下面设有既宽又深的下水道,与古镇各处的河埠、河滩相连通。因此,即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上从不积水,转晴即干,让古建筑专家也惊叹不已。
千灯的古河埠约有二百多个。它的构筑真可谓千姿百态。镇市中心有宽大的公有码头,专供大船装卸货物。除此以外,还有特色河埠和大量的独家河滩。有的缩在石驳岸内呈凹式河滩,有的设在楼下,在石框内装木栅门或水榭门封闭。这些河埠,与古镇的贸易和居民的生活关系密切,是千年古镇繁荣昌盛的见证。
秦峰塔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系砖木结构,原分7级,高38.7米。现在,秦峰塔俨然已经成为千灯镇的镇标,还未进镇,老远就可以看到古塔直指云天。因塔身修长,故又有“美人塔”之誉。
在秦峰塔下的玉佛殿中,躺着一尊来自缅甸的号称世界第一大的玉卧佛。这尊玉卧佛长8.9米,高2.45米,重约有30吨,镶嵌有1500多颗红宝石、蓝宝石和翡翠,莲花座和衣纹用纯金镏金而成,整座佛像显得华贵端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座玉卧佛由于体积空前巨大,已经被载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
在千灯由大户名宅构成的古建筑群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居——顾氏南宅“贻安堂”。南宅现存五进明清建筑,雕梁画栋,砖刻门楼十分精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千灯的名门大户有“南顾、中余、北叶”之说,“立三堂”就是余氏的家宅。余宅的建筑特色为前典当、后住宅。现保存双排四进。其中“立三堂”是前后三进六座楼房,相互穿通,呈“亚”字形走马楼,为典型的徽派建筑艺术。
既然叫作“千灯”,自然与灯离不开干系。千灯正在古镇区建设一个集灯之大成的灯艺术馆,开发灯艺术品,将相思长廊和千灯铺用灯来点缀,在三里石板街悬挂各色花灯,在古镇区勾勒出千灯齐明,万家灯火的场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小题1: “千灯”首先是指千灯镇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灯,将人类趋向光明的过程从古代演绎到了当今(或记载着这灯的历史)(2分。
每点1分)。其次是指这里人才辈出,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2分。
要突出“人才辈出”“文化氛围”)小题2:这些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散发出本土文化的辉泽,体现了千灯镇浓郁的文化氛围(2分);起到铺垫作用(1分),以此衬托(突出强调)(1分)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作用(1分)。(共5分)小题3:顾炎武先生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2分)。
(或: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融。)。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联系现实2分),我们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分析作用2分)。(共6分) 小题1:。
锦溪古镇和千灯古镇
锦溪距周庄很近约为八公里车程,乘坐大巴两元钱的车费,锦溪到昆山六元钱的票价,交通便利。
锦溪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矾清湖、白莲湖,“东迎薛淀金波远,西接陈湖玉浪平”。故锦溪历来有“金波玉浪”之称。
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史载,南宋建都临安时,宋孝宗的宠妃陈妃病殁水葬于此,为怀念陈妃,孝宗在五保湖畔钦旨建庙,为陈妃诵经护坟,锦溪亦因此被宋朝皇帝御旨改名陈墓长达880年。
1993年,恢复锦溪古名。“锦溪”一名的由来是:古镇原有一溪,夹岸桃李纷披。
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烂若锦带,所以得名。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二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蕴积所调集凸现的水乡神韵,宛若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画卷。
沈从文喻她“睡梦中的少女”,冯英子则称她"淡抹浓妆总相宜",已故大师刘海粟则赞誉她是"江南之最"。锦溪,因溪得名,湖荡密布,古桥联袂。
有着“36顶桥,72只窑”美丽传说的古镇,桥梁密度,举世罕见,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就有古桥36座,而且大多数古桥保存完好,桥柱、楹联、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你要找一个人少而且比较破旧的镇子就去锦溪吧,踩锦溪的青石板路,跨锦溪的石拱桥,穿过锦溪的幽深的故弄里……去寻找锦溪的平民气、书卷气~~ 大概锦溪没有周庄名气大的缘故吧,票价也不如周庄那么牛气,锦溪门票50元人民币。
乘车在锦溪供电所门口下车,就立刻看到写着“锦溪”两个字的牌坊,走过牌坊是一条大道,街名忘了我姑且称之为锦溪大道,顺道一直往前走就是一般的游客常去的下塘街和上塘街。我旅游有个癖好,不爱顺着正路走,旦逢旁门左道,便欲探个究竟,我沿着右边的另一条小路(大概距牌坊50米左右的距离),不但走到了镇子深处,而且省下了五十元的大洋游览了锦溪(哈哈哈,大笑吧。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没有游客,只是锦溪人生活的地方。小巷悠长且幽静,房子显然比较破旧,但仍然有江南民居白墙黑瓦的风格;铺路的青石砖年代久远,有的已经松动。
脚踩在上面,石砖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跨过一座石桥还是一道蜿蜒水边的石板路——天水街(沿此街一直向前就可到达莲池旁、文昌阁。
恭喜你,你已经逃过了门票一劫)。绿影婆娑下两个阿婆在坐在石凳上出神对望,蓬头稚子在学垂纶,不知谁家的小哥杀鱼准备丰盛的午餐!我被这恬静的生活画面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去! 缘水而行,跨过两座石桥。
水面一直十分宁静,两岸悬挂的酒旗随风轻摆,与垂柳、瓦房的倒影相映成一片空灵。再往前走,但见在莲池旁有一座三层四角的古代建筑,为“文昌阁”,是当地人供奉文曲星的一个所在。
当地有着崇文的民风,据说现在小镇人也一直以有120多位教授和100多名留学生而引以为傲。绕过文昌阁踏上一座破旧的、历史非常悠久的石桥,就可以远眺陈妃水塚,水塚位于五保湖中,一条宛延的石埂,分出二片明镜似的湖面,分别称古莲池和菱塘湾。
石埂的一头向莲池禅院延伸。在古莲池一侧是一条长长的廊,中间连着一座古莲桥,外面是一个大大的湖就是五保湖。
位于湖中的水塚是一孤岛,一座石牌坊、两座亭子——浩渺的湖水隔开了阴阳两世,陈妃远离周围的人间烟火,皓月当空之夜长发飘飘抚琴一曲又有谁是知音?谁又与你共醉同舞?明代诗人文徵明有诗为证“谁见金凫水底坟,空怀香玉闲佳人,君王恩爱随流尽,赢得寒溪尚姓陈”。 菱塘湾内,一字排开几十条乌篷船,坐船可以游览五保湖的风光和体验古镇区小桥流水的风情。
游船不贵,一条船可以坐8个人,60元/船,而在周庄这样的一次乘船是80元。坐在船上悠悠的,船娘吟唱着吴侬小调,一路可以欣赏驳岸、系缆石、河埠、亲水长廊、石桥。
不时可以看到小镇居民在河埠上淘米、洗衣。如果你不想荡舟河中,看一橹划破水面的酣梦,船娘咿咿呀呀吴侬小调,也可以一路走来, 走累了,可以在沿河的廊里或临水的茶楼里喝喝茶,看看风景,仿佛与都市隔绝,忘却了尘世的繁杂。
徜徉在古镇的街巷里,宁静、古朴的气息四处弥漫,锦溪她像一个有韵味的少妇,不妖娆,却耐看! 千灯古镇 古镇千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它位于昆山市区东南方向。千灯镇的石板街,南北贯穿古镇,并连接各支路,呈蜈蚣形。
全长1.5公里,主干街道长800米,由2072块长条形花岗岩铺设而成。石板下面设有既宽又深的下水道,与古镇各处的河埠、河滩相连通。
因此,即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上从不积水,转晴即干,让古建筑专家也惊叹不已。 千灯的古河埠约有二百多个。
它的构筑真可谓千姿百态。镇市中心有宽大的公有码头,专供大船装卸货物。
除此以外,还有特色河埠和大量的独家河滩。有的缩在石驳岸内呈凹式河滩,有的设在楼下,在石框内装木栅门或水榭门封闭。
这些河埠,与古镇的贸易和居民的生活关系密切,是千年古镇繁荣昌盛的见证。 秦峰塔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系砖木结构,原分7级,高38.7米。
现在,秦峰塔俨然已经成为千灯镇的镇标,还未进镇,老远就可以看到古塔直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