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名人访谈范文

    人物专访范文 3000字 谢谢

    怎样写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一块黑板常常不够用,老师擦了写,写了擦,又累又不卫生),到他从书上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建楼房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增加居住面积,书上的话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身边优秀人物的专访作文

    让我感动的人物在生活中,令我敬佩的人物有很多很多,但令我有深刻印象的是——张海迪姐姐。

    张海迪,1955年的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就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

    这她使无法上学,但她没有放弃学习,便在家自学完成了中小学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万字的英语小说,并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户》`《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优秀书籍。

    这些优秀的作品,对于一个身体不是的人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姐姐在轮椅上创作和翻译的作品竟然超过了100万字。因为,虽然她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她至少有勇气去面对生活,至少她有对生命的追求与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

    在这残酷的命运的挑战面前,张海迪姐姐依然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信念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生命的考验。她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与勇气,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张海迪姐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应该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滴时间,好好的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人物访谈录范文

    龚仁先生访谈录参考一下吧 王:看了你在“搜狐”网上发表的小说《兵团战士回忆》,我们想把它改编成电视剧,你同意吗? 龚:那还能不同意。

    这就好比我们家后院扔着一堆破铁料,你要拿它给我换一辆汽车。我不光同意,甚至有点儿不敢相信。

    但首先声明,可不能跟我要钱。 王:我们还给你钱。

    龚:那就行! 王:我想问你几个问题,以便对你有更深的了解。 龚:随便问。

    王:你的小说发表过多少篇了? 龚:这是第二篇。我属于那种不走运的人,记得年轻时就希望当个作家,这个希望就象一根沾了水的鞭子,无情地抽着我。

    那时天天写稿投稿,三十多岁了我的处女作才发表,是一个短篇小说。记得那天我兴奋异常,来到一个小饭馆,要了半斤二锅头一盘凉拌海蛰丝,喝完了醉醺醺地出来。

    当时天已大黑,我带着哭腔大叫:发表啦!我不是处女了!大街上的人吓得直跑。 王大笑:我当时要在场也会吓跑的。

    后来还写吗? 龚:又写了好几十篇,不是退稿就是石沉大海。到发表这篇小说,我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

    也就是说为发表处女作我奋斗了十多年,到发表第二篇小说我又奋斗了十多年。按此算,我的第三篇小说估计是写敬老院的事。

    第四篇就该写阴间的故事了。 王:是够不幸的。

    龚:当时我觉得可能自己水平太低,后来我发觉不光是水平的事。当时颂扬类的文章占据着文坛,可我写的是一种和当时反向的文体——讽刺体。

    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上级决定编辑的命运,编辑决定一个作者的命运。编辑要是看不上你,你这辈子就没出世的可能了。

    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中国搞讽刺体是没有出路的。那时我就说过,我就象树尖上的柿子,不熟透了不掉下来,掉下来也要摔得稀烂。

    可反过来说,我从来没有不幸的感觉,我总是从奋斗中得到无尽的享受。我挺烦那些一说到过去就端出一盆委屈来,把自己扮成灰姑娘或丑小鸭。

    我说这些只是告诉你我不走时运罢了。 王:现在言论很自由了,你可以发挥了。

    另外跟你接触的感觉,觉得你不是写那类文章的人,似乎毫无幽默感,可看你的小说还挺刻薄挺幽默。 龚:我根本就没有幽默的素质,我只是一个写实的作者。

    主要文革时期太幽默了,你只要如实地写就是幽默的。就象你如实地写一个疯子,写他吃屎吃尿;写他说领着咱们干革命的国家主席是国民党派进咱们内部的奸细。

    是你幽默吗?不是!是这个疯子幽默。 王:我看你的小说,感觉它既象小说又象散文,有的地方还象杂文,但挺耐读的。

    龚:耐读就成了。这你就看出来了,我是外行写小说,根本就不懂那些格式,也正因为不懂所以没有约束。

    就象我自己琢磨出来的炸酱,既放大酱还放料酒醋酱油甜面酱番茄酱核桃仁芝麻等等。要是跟正宗炸酱面大厨子一说,人家会鄙夷地笑话你外行,可我家里人都爱吃。

    王:哪天应该尝尝你做的炸酱面。 龚:我认为那些写作章法、规矩之类都是人定的,只要不是上帝定的,凡是人定的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那些狗屁章法未必就是对的。

    写小说无非就是编一个故事,编圆了有人爱看就完了。你要听某些人讲写作,呵!三要素五要素的能把你吓死。

    比方说有一块钱,他们不说有一块钱,非说有二百个零点五分钱。顾弄玄虚! 王:我非常欣赏你小说的真实感。

    我想问你这篇小说有多少真实的成份有多少虚构的成份? 龚:百分之百的真实;百分之百的虚构。 王:我明白了,全是真事,但进行了加工。

    龚:对! 王:现在好些小说太假,脱离现实。就象一个抹白了脸的女孩,抹得再自然也不象那种天然白的女孩。

    龚:没错,那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东西。抹出来的怕洗脸、怕下雨时没带伞,天然的就不怕。

    我们单位有个女子就这样,两道纤细的弯眉和一张雪白的脸,非常迷人。那天上班正赶上下大雨,她没带伞,等她跑进单位,眉毛白粉全冲掉了,黑得象个恐龙蛋。

    大家居然没认出她来,以为谁姥姥来了。 王:你真能夸张。

    龚:不是夸张,中国文坛上这样的人还少吗?瞪着大眼白子天天说奉承话。我还认识一个男人,他挺有文采的,就是长得太难看,他瘸着一条腿不说还长着一身癣疥。

    他自称是美女作家,笔名叫咪莎,专在网上戏弄男人。那些迷了窍的男人天天求他想见面。

    王:这个美女作家够损的。 龚:你想想,谁不喜欢美女作家呀。

    王:很想听听你对目前中国小说的看法。 龚: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太大了、太可怕了。

    我可不敢说。 王:随便聊一聊。

    龚:看来是想考考我。我对目前活跃在现在文坛上的那些作家的作品都很喜欢,象阿城、苏童、王朔、刘恒等等,但还没有到能看出看法来的阶段。

    我还很爱看那些女作家的作品,中国文坛也有点儿阴盛阳衰,好几位女作家都很可怕,尤其是“二池”和方方的作品。 王:二池是谁呀? 龚:一个是迟子建,一个是池丽。

    王:这么个二池,南北两池子水。能谈谈对她们作品的看法吗? 龚:不敢。

    王:随便说一说,你也要让我知道知道你的一些观点呀。随便说说! 龚:我很喜欢迟子建的小说。

    她是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作家,看她的小说就象看优美的散文,平常的文字在她手里一编排,就变得简洁透彻富有哲理,让你看完有一种回肠荡气的美感。你看她把那个土得掉渣儿的。

    人物采访稿怎么写?不是对话式的,最好有个例子

    1 扎实的采访前准备 我有幸见到过易立竞老师准备一个采访,对方是一个曾经非常有名但已经过气的女明星,她找了所有关于这个女明星的文字资料,包括1本在淘宝上买来的破破烂烂的关于她的旧书,发行于90年代中期。

    因为这个女明星非常有名,所以关于她的文字资料是海量的,但易老师还是认真地读了所有。这只是她的工作常态。

    我有时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要采访A(A是一个我非常了解的人)我会问什么问题?如果我的问题不够好,那肯定是因为我对我的采访对象不如我对A了解的多。 2 充实的采访 艾未未说困困采访他,时长一个多月,他疑惑:这个姑娘采访我的内容都够写一本书了,我除了上厕所,去哪她都跟着。

    困困写艾未未的那篇文章我觉得相当棒。这不是一个简单的2小时对话能呈现出的人物采访丰富度。

    那篇文章我印象相当相当相当深刻。 3 如果水不够多,说明井不够深 我曾经想要报道一个被很多人报道过的名人,但随后我觉得我再不可能想出来更好的报道角度,于是我放弃了。

    但后来,我看到了让我惊喜的关于他的报道,我很后悔。有时候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壁垒。

    在本刊,我最想学习的人是彭苏老师,而这句话是她教会我的。 4 一个良好的业务讨论氛围 和蒋老师、杨潇的每次讨论都让我受益无穷。

    我觉得,做人物报道时,对这个人做出的判断常常会囿于经验、知识和观点限制,此时,良师益友会帮助你做出判断和建立逻辑。 5 大量的阅读与思考 这会让文章成文时文笔通顺、结构圆融。

    也许我写不了非常好的特稿,但我们总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让稿子拿到80分。 其实归结起来上面这么多就俩字:勤奋。

    其他诸如天赋才华灵光神来之笔的词儿,都不是我这种普通人能有幸拥有的。 这些当然重要,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的,是这些。

    人物生涯访谈报告怎么写

    1.职业名称

    2.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性别、学历、从业年限、职务名称

    3.工作资料:简单回答

    工作场所、时间(每天)、薪资、加班情况、休假情况、福利

    4.入职条件:简单回答

    学历要求、能力要求、人格特质要求、特殊条件限制

    5.该职业人才供需情况(50字)

    6.该职业发展展望50字

    7.为什么选择该职业50字

    8.工作经验与心得50字

    9.生涯发展历程50字

    10未来规划50字

    11.如果我将来从事此项工作,有什么建议?50.字

    12.该职业一天的工作状况实录 300字左右,写明时间、事情就行

    人物专访采访稿件怎么写

    基本格式:导语+记者与被采访者的问答。举个例子:

    在企业界知名人士、专家、以及领导陆续抵达后,第三届全国图书馆企业信息年会于今日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专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或者直接介绍专家,然后加上“今天我们就有幸请到了某某专家来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成功心得”)

    记者:……

    某专家:……

    记者:……

    某专家:……

    要写好这样的通讯稿关键在于记者与被采访者的问答,其实就是采访过程。采访过程很顺利的话,写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那么如何做好采访?简言之就是“采得好,访得好”。

    首先,要做到采得好就要在采访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准备包含两方面,一是了解信息,包括企业的信息、动态,甚至是这个行业的信息,以及企业家或者是专家的相关信息,务求完整准确;二是问题设计,切忌过大过空,要求紧密围绕主题,但不能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当然这些事先的问题只是一个提纲,便于采访过程中心里有个整体概念和时间把握的度。

    其次,要做到访得好就看你的临场能力了。什么不怯场,不害羞那是最基本的要求。采访过程中,要不卑不亢,说话得体、真诚、客观。提问简明扼要,但是内容必须充实,与主题无关的话少说,口气绝对不能生硬。还有看到自己准备的问题无法激起被采访者的说话欲望时不妨用点激将法,或者被采访者在感兴趣的问题上一发不可收拾时

    作文人物访谈录怎么写

    时间:2006年12月10日地点:家中 人物:爸爸、妈妈 我:爸爸,你觉得现在世界上水多吗? 爸爸:多。

    妈妈:多。 我:为什么? 爸爸:世界上有这么多海,水还不多吗? 妈妈:我国就有许多海,水当然多。

    我:那么淡水呢? 爸爸:淡水很少,盐水很多,之间比例很大。 妈妈:不多。

    我:那么水需要珍惜吗? 爸爸:需要,而且还要有效利用,水没有利用好,那么生态破坏了,就会引发洪水,这样多不好! 妈妈:需要珍惜,因为淡水只有一点点,如果不珍惜,资源就会枯竭。 我:那么应该怎样保护呢? 爸爸:节约用水,应该先节约生活中的水,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一些,喝水时,尽量不浪费水,淘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

    妈妈:洗脚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洗完手,水龙头要关紧,不要让它孤独地流泪。洗衣服尽量用脸盆,水龙头里的水就可以省一些了。

    我:你们平时是怎么做的? 妈妈:我觉得在节水这方面我做得比较好,洗衣服都用脸盆洗,洗脚水也没有浪费。 爸爸:我用淘米的水拿来浇花这一点做得比较好,但洗时,水龙头开得总是比较大。

    我:那你们以后又准备怎么做? 爸爸:我以后一定注意改正,节约用水? 妈妈:我以后会保持下去,争取做得更好。 我的感受:现在一般人都知道要节约用水,但是,不能空口说白话,要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估起,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节约用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