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范范文

我的老师的风采作文800字
一开学我就转学到了一个新学校,在这里我有幸碰到了一位男老师,他就是我现在的班主任老师。
他戴一副近视镜,外表文质彬彬的,脸上经常带着笑容,说话和蔼可亲又不失幽默,同学们都很喜欢他,我也不例外。别看我们的老师貌不惊人,他知识可渊博了,每次上他的课,我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
告诉你们一个特大喜讯,大概10月份吧,我们的老师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作文擂台赛,荣获“杰出攻擂手”,喜获第一名,当我们全班同学乃至全校师生听到这个好消息时都非常兴奋,我们为有这样的老师感到荣幸!怎么样?我们的这位男老师够厉害吧!记得有一回,做完作业后,我和弟弟各设计了几张名片,花费了我们好长时间,累得我俩够呛,结果没顾上收拾就上床睡觉了。第二天一早,匆匆收拾书包就上学去了。
课间休息时,老师叫我到他的办公室,我进去一看,天哪!老师桌子上正放着我昨晚辛辛苦苦的果实呢!奇怪!我的名片怎么飞到他这啦?我想完了,该受罚了。正当我胡思乱想时,只听见他说:“这是送我的礼物?自己搞的?不错,挺有创意的!要不是你夹到作业本里,我还发现不了呢。
继续努力!不过,条件是不影响学习。”我恍然大悟,不禁有些暗自庆幸,一场虚惊,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临出办公室,他又说了一句话:“韩大设计师,慢走!”我不禁乐了。我们的这位男老师是不是温柔、严厉又幽默呢?这就是我们的班主任——— 一位别具风采的男老师!。
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
总体上讲,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美,二是外在美。
一、内在美。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所以内在美也叫心灵美。
它包括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行为毅力、生活情绪、文化修养等。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丰富的学识和修养,构成一个人的内在美。
内在美反映人的本质,也体现社会美的本质。作为教师,教书育人,内在美是首为人师表的首要条件。
二、外在美。外在美不是外表美,而是指外在的言行举止要文明、衣着要得体。
1、语言要文明,必须使用规范性的语言,不能说脏话; 2、举止要文明,必须举止有度,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要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3、仪表要文明,必须衣着得体,朴素整洁,美观大方,具有职业感,不穿稀奇古怪的服装。
师德体会范文来一篇
给你喽~!这是我以前写的···多给点分吧··· 你是一个好教师吗?听听学生们怎么说吧!" 这不是什么名人说的话,这是我在一个学校校园墙报上看到的,是一个普通教师留下的师德格言。
今年四月,中国最著名的大学,复旦大学研究生院4000名左右的研究生从全校457名教授中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十大杰出教授”。调查发现,师德教风是学生评选自己心目中的杰出教授的首要标准。
复旦大学的校园BBS上有的学生坦诚地道出自己的观点,他说:“我们心目中的好教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教风,而不是世俗的成功”。 我们知道声名赫赫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不乏有在社会上有一定名声的教授。
某教授虽然平时在校外活动频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颇有名气,但是得票率却极低,因为“他的课虽然讲得好,但是却经常被手机声打断,他的考试虽然要求不是最严格的,但是他忘记了我们是抱着渴求知识的心态坐在讲台下的。”有的学生直言不讳地这样说。
这次评选给天下所有的教师都提了个醒,师德教风仍然是教师们最重要的品德。 教师是立校之本。
师德是教育之魂. 教师是社会道德传统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教师不仅把前人长期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把前人确定的道德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教师还是社会道德新风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在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正是由一批进步教师在反封建的斗争中首先提倡新道德的。可见,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具有促进作用. 前不久,有一位学者被邀请去讲课。
讲课前,他先向学员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说,现代社会最缺乏的是什么?" 台下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成一片:"缺德!" 这位学者顿时泪流满面…… 据有关部门不久前进行的民意调查,教师在所调查的二十一种全民所有制的行业中,被认为是社会形象最佳的;也就是说,其职业道德状况是最好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否就没有问题了呢?有,而且相当普遍,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曾经被人们称之为"最后一片净土"的教育界,如今也不那么干净了。
最近我国揭露的多起老师殴打、侮辱、摧残学生的暴力事件,就性质而言,我认为没有比这种现象更深刻地揭露出教师素质的变异和教育品质的恶化。 "见死不救"是医务工作者的最大的"缺德";"以权谋私"是国家干部最大的"缺德";"贪污公款"是财务工作者最大的"缺德";"知法犯法"是执法工作者最大的"缺德",而"体罚学生"则是教师最大的"缺德"!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在学校,教师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年幼纯洁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像那些打骂并侮辱学生的老师,自己为师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学生呢? 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 《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发人深省: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有时我总是这样问自己:"我教的学生们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
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 站在三尺讲台,日复一日地讲授知识,似乎十分平淡,也十分平凡,然而崇高的似的风范正是在这平凡的本职工作中体现出来。
最后,允许我引用著名文字家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