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以专家议简政放权新难题:部分放权存在"截

    如何推进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是针对政企职责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状况,为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就中国的经济体制而言,要实现简政放权,还需条逐步深化才能实现。 首先执政部门要转变思想认识。

    现在,在社会管理方面有很多创新举措,但同经济发展比,思想上重视不够。 一些社会管理的好措施落实到基层时,常常变成“走过场”,务虚不务实,甚至起到加剧社会矛盾的反作用,其症结在于基层干部对于社会建设重要性的忽视。

    需要提高社会建设重视度,尤以基层部门为重。 转变思想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

    一些政府部门正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积极开展实践。 比如联合审批,一次收文、交叉作业、同步推进、联合审查、一次审结,理顺了各部门职责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

    又如大部门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等,都体现了向服务性政府的转变。 事实上,简政放权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还需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这既符合现代政治的发展趋势,又是基于现实考量的理智选择。

    分析政府应如何简政放权?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简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不是今天才开始,而是已有十余年的过程。

    可以说,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仍存在诸多“不到位”的情况。如,变相设定行政审批项目的现象严重、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管理不规范、审批过程“折磨人”……。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简化程序,消除不合理环节,为什么还是出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情形?关键在于对行政审批有一种权力留恋症,不该管的也要管,管了就不想“抽身”。 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组原成员周汉华曾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越到后面越难改,剩下这些是相对含金量更高的权力,改革就是“虎口拔牙”。

    都说到了“虎口拔牙”的地步了,可见围绕行政审批改革进行着多么激烈的博弈。现在的问题不仅是越到后面越难改,而且是越到“下面”越难改。

    总理举例说,“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调查材料,企业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27个部门、50多个环节,时间长达6-10个月,这显然会影响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数据也表明,目前国务院部门许可的个人资格有110项,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资质资格证书有229种。

    “名目繁多的资质资格认定,事实上抬高了就业门槛”,可以说,最多最乱的门槛在地方。 事实表明,在行政审批改革或转变政府职能问题上,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情更多更具体,需要挑的担子也一点不轻。

    地方简政放权这些年已有进展,但还不够,尤其是一批权力下放后,如何“交还”市场,把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放掉,课题更严峻。 理论上说,“上面”改革示范,“下面”自然能按照既定路径正常进行。

    但前提是,地方政府要有自我限权的主动意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审批事项“越减越肥”怪圈说明,一些地方政府还存有不小的惰性,对审批权力还过于依赖。

    怎样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改革

    着力在“加大放权力度、推进协 同放权、规范审批行为”三方面下功夫。

    加大放权力度。聚焦市场 需求,再砍掉一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削减一批中央指定地方实 施的行政审批事项。

    最大限度地取消下放投资审批权限,中央层面 政府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2016年要进一步减少。特别要着眼于发挥 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重点围绕水利、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 基础设施和补短板的投资项目,进一步清理压减投资审批,大力简化、 整合和规范报建审批。

    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环保事项外,投资项 目强制性评估评审一律取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