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收益会计研究范文
求3000字会计论文
提供一些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供参考。
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资产评估)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10.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11.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12.论财务报告的改进13.论企业分部的信息披露14.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1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1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1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19.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28.盈余管理研究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31.论绿色会计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44.试论会计监管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5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52.XX准则的国际比较(例如:中美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5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5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5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56.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57.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58.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59.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60.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61.两方实证会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二、财务管理方面(含财务管理、管理会计)1.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2.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3.论杠杆收购4.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5.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6.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7.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9.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10.论我国的融资租赁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1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1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14.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16.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17.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18.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19.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2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23.债转股问题研究24.公司财务战略研究25.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26.资本经营若干思考27.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28.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29.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30.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31.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32.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33.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34.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35.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36.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37.国际税收筹划研究38.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39.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40.XXX税(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4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42.入世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影响及展望43.我国加入WTO后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44.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战略成本会计是指企业通过对投资决策和实施、研究开发与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进行全面的监控,将这些监控贯穿于产品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规划并控制成本使之保持在适度水平,以便在市场上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确保企业有效地完成既定的业绩要求,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
由于电子技术运用于产业形成了高度电脑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形成了新的制造环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
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了传统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而把重点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 战略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
全面收益含义是什么
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这一全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去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以外的交易、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一切权益(净资产)的变动。
1997年,FASB正式公布了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报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包括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
其中:净收益仍由收益表提供,只反映已确认及已实现的收入(利得)和费用(损失);其他全面收益则涵盖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平时不记入收益表而在资产负债表部分表述的项目,包括外币折算调整项目、最低退休金负债调整、可销售证券的利得或损失。 由经济学收益观到会计学收益观再到全面收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正是人类在对收益及其计量的认知过程中必经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20世纪以前,收益计量通常是资产计价的附属物,企业通过重置成本会计或定期进行资产评价的方法,将收益当作一定时期净资产的增值,即收益计量最初就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上的。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化,仅根据期初期末净资产价值变动确定收益很难说明影响收益的具体因素,因而通过复式记账将净资产价值变动(除资本性交易以外)以收入、费用的形式加以表示从而确定收益,会计学收益观得以形成。
在物价稳定、交易多为有形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下,根据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所确定的收益与根据净资产价值变动(除资本性交易以外)所确定的收益是一致的。但当交易进一步复杂、资产计价打破历史成本而引入公允价值、通货膨胀成为经济常态时,以实现原则为基础计算的收益就与收益的本来意义失去了一致性。
将经济学收益观引入会计学其实是还原收益的本来面貌,而非一种简单的历史回归,乃是经过否定之否定后的更高层次。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使会计实务尽可能地与理论界相契合。
完全契合的做法是放弃实现原则而代之以在资产负债表日之间所发生的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所有变动包括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均在单一的全面收益表中进行反映。但由于实现原则的客观性及实务操作的困难性,不得不寻求一些可行的折衷做法-既不放弃实现原则,又能反映价值变动。
英国的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美国的全面收益表均是这种折衷表现的结果。 即便如此,全面收益理论仍不失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
它采用“资产负债观”代替传统的“收入费用观”来确认收益;突破了传统会计计量上的“三位一体”原则的限制,解决了当前会计计量和报告中存在的一些难题,从而为今后确认和计量更多的可实现利得与损失(特别是与金融工具有关的业务所产生的利得与损失)开辟了道路;全面收益比净收益更能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准确、及时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也增进了财务报表关于企业财务业绩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减少了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的空间,保证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编辑本段全面收益理论对我国收益呈报改革的启示 传统收益报告只反映已实现的收益,不能反映未实现的收益项目,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和有用性的决策需求,因而遭到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强烈批评。
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企业自身业务活动的复杂性,随着企业非经营活动收益的增多,符合实现原则的已实现收益则会相对减少。所以,全面收益概念代表着客观经济环境和使用者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方向。
为此,西方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纷纷采取行动,对传统收益报告进行改进,形成了“第四财务报表”或称“全面收益表”。 一、我国企业收益确定的特点 从现行会计实务来看,我国企业在收益确定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因此可以说,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历史成本原则。近几年来,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已经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从稳健性原则出发,要求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在其发生减值时计提资产减值路备,应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突破。
第二,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合理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并将已实现的收入按时入账。
《企业会计准则一收入》中规定,对于销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等,应在相关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要求确认的收入必须是已实现的或可实现的、已赚取的。
而对尚未实现的利得,如资产重估增值、权益法下的股权投资准备等计人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对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由于其在性质上是尚未实现的,因此,我国《合并财务报表暂行规定》中规定,报表折算调整不计人当期合并收益,而在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中单独列示。 第三,净利润是衡量企业业绩的主要指标。
根据我国公司法和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在公司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股票、暂停。
有谁会写会计论文的 帮我写一篇
论文怎样写好会计 怎样写好会计论文? 一、搜集资料 学员在确立论题之后,就要进入考察或搜集、整理资料的阶段。
也可以说,这是论文写作的“初级阶段”。有了资料,论文才可“言之有物”。
这个阶段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学员应围绕自己的论题,到各种会计期刊、经济期刊、相关论文集、会计报表、会计年鉴、政府文件以及网络资源中搜集资料。
各种资料的字数总和应不少于8 万字,至少有10 篇文章。其中从杂志上搜集的资料应提供该文章的复印件,网络资源须提供软盘。
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选这个课题即选题意义;本课题的基本思路,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现行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本课题的理论创新程度。格式详见省电大提供的范文。
开题报告的字数应不少于1500 字,没有开题报告,不得往下写论文,教师也不得指导。 三、写作轨迹 学员必须将论文写作过程用电子文稿形式全程记录,分阶段交指导教师,并按阶段发送到指导老师指定的邮箱。
对毕业论文的考核不单纯看结果,更注重过程。 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使用正规稿纸,字数不少于6000 字,正文必须按中央电大的有关要求写作,论文装帧必须符合要求。
谁有金融学毕业论文范文 谢谢5000字左右 大专的
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初探 来源:标准论文代写网 《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条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衍生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会计准则第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所规定的后续计量是以金融工具分类为基础的。
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衍生金融工具应当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除非有确凿依据被指定为套期工具,否则应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收益或损失均确认为当期损益。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惟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会计计量问题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的一大特点就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无疑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效性。但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及变动性又使其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对其可靠性的评估就目前来说仍是一个难题。首先,从企业内部来说,公允价值接受程度较差。
公允价值引入我国其实也就是最近十年的时间,只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国际会计研究的深入,公允价值才逐步从提倡到写入企业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不仅时间短,而且应用范围也被设定了苛刻的条件,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 再者由于我国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要获得准确的公允价值信息很难。
其次,企业对公允价值进行估值时存在困难。我国虽然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己基本确立,但经济体制转型还在进行,活跃市场还受到种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规范。
在缺乏活跃性的市场中,公允价值就要采用估值技术来获得了。在估值时需要企业对相关的市场参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不仅使得企业对公允价值的估计存在困难,并且由于估价者的主观因索对公允价值确定的影响,使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及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降低。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改进的建议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方面新准则中并未提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面值是否需要确认,本文认为,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初始确认不应当按合约面值入账,主要原因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尤其是以期货和期权为代表,它们实际交易的并不是合约规定的本金,期货实行保证金制度,而期权在到期日实际行权的比例相当低,合约的规定资产标的价格仅仅是种书面的表示形式,是名义上的,而不是实质的,所以用合约面值入账没有实际意义。既然实际交易的不是本金,而是合约中规定的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额,即是采用种近乎于净额结算的方式,那么用价值变动来记录各种衍生金融工具,显得更加介理,也更加清晰。
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方面在表内披露方面,应基于前人关于财务报表本原逻辑关系瓦解的研究,结合衍生金融工具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会计项目对财务报表本原逻辑关系的影响,重点对传统财务报表进行改进与规范。关于资产负债表的规范。
应比较分析流动性、货币性、核心性和金融性等四种资产负债项目分类标准,指出传统流动性分类的不足和按照金融性分类的主要依据和优势,并按金融性分类标准对传统的关于利润表的规范。应考虑传统利润表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等未实现损益的不足。
借助全面收益理论,借鉴国外主要会计机构的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全面收益表的选择方式,并按照这种方式对传统的利润表进行重构。创造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实施条件在现阶段,我国会计准则的后续建设应该在肯定公允价值的前提下,有效剔除公允价值运用上有损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些不良因素,并不断完善确定公允价值的相关计量技术,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考虑会计准则的前瞻性和防范性。虽然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衍生金融工具的品种比较少,但是不能就此忽略其风险。
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考虑前前瞻性,这就要求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不能局限于现有的金融工具品种。同时,还应当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品种以法规形式加以限制,禁止使用不能以公允价值合理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对于滥用衍生金融工具促进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完善。
目前,估值技术主要包括现金流量折现法、期权定价模刑等。而采用这些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或在实际交易时得到证明,所以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完善,必须遵循“理论—实践— 理论”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允价值计量行之有效。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金融市场的健全和完善不可能一蹦而就,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其实际应用可能比相关会计理论的变革要更加困难。因此,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还将任重而道远。
如何写一份出色的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财务主管以实际的财务资料为依据,系统地研究分析企业财务运作的应用文书。
相信每一位写过财务分析报告的财务人士都清楚,财务分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分析人员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从事财务分析的专业人员经常抱怨,自己殚精竭虑撰写出来的“详细而专业”的分析报告,却常常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其他部门的管理者也无人关心。
抱怨领导不懂财务或不重视财务是一个容易找到的借口,但这于事无补。与其归咎于外,不如反求诸己。
下面跟随小K的脚步,来学习一下如何写出一份高质量又适用的财务分析报告。一首先,我们要清楚财务分析报告应该涵盖哪些内容? 传统的财务分析报告往往把信息披露的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方面,其局限性已日益显现。
其实,企业财务分析报告应重点披露如下信息:1.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财务分析报告要对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发生剧变的诸如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并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否则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2.人力资源信息要很好地解决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问题,不仅要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计量的方法和理论,还要涉及人力资本的确认,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益分配等问题,这虽有一定难度,但是却不容忽视。
3.股东权益稀释由于金融创新所产生的权益交换性证券的种类增多和日渐普及,致使股东的经济利益来源更多地表现在股份的市价差异。上市公司股票的账面值往往与股票的市场价值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给公司经营者提供了通过权益交换方式来增加利润的机会。
只有将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作为重点披露,才能较好地保护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4.企业全面收益企业须重点披露全面收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我国的一些企业,尤其是老企业,持有资产的现实价值与会计账面资产价值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预期损益,将它揭示出来可以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有利于投资者和信贷人的决策。
第二,能够有效遏制企业操纵利润或粉饰业绩。5.对公司未来价值的预测要尽可能多的披露与企业未来价值预测相关的一些信息,诸如企业投资、材料成本升降、产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从而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
6.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第一,货币资本的支配力相对减弱,人力、知识资本的贡献比例日趋增长,财务报告要为这些信息的使用者服务;第二,政治经济民主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向货币资本的支配者公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额及其分配;第三,公布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额,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从而在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增加利益创造中的合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第四,政府管理部门了解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有助于科学地制订宏观调控措施,促进经济发展。7.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本身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二是因环境而引起的社会变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影响。
如果企业受环境的影响无法持续经营,基于持续经营基础上的会计信息也就毫无意义。而且,了解因环境因素而产生的诸如治理污染的成本、负债、资产价值的贬值以及其他环境风险损失等影响企业发展方面的信息,可以为债权人、投资者、管理者等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基本要素财务分析报告一般包含五个方面内容:提要,说明,分析,评价,建议。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五段式”。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
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
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具体可借助一些财务分析软件,比如对应收、应付、销售情况等数据进行同比和环比等分析。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比较含糊和笼统的数据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
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第四部分评价段。
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
建议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