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文言文竖着写的标点符号范文

    竖着写古诗的时候“标点符号”怎么写

    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因此需要“明句读”。在《三字经》对学生有明确要求,要求要“明句读”。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

    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也称为句逗。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绝不仅仅是现行白话文中的句号与逗号的统称。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就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句子。

    古代中文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设计,但是在阅读时为求语气的顺畅和正确的传达意思,仍有需要注意文句的起承转合,读书人便会在文章中自行加注记号,这就是句读的由来。

    文言文体系没有专门写在纸上的标点符号设计,却按照阴阳相合、虚实相生的原理,构建了独特的虚字行气体系来完成文句的起承转合。清代袁仁林《虚字说》“夫虚字诚无义矣,独不有气之可言乎?吾谓气即其义耳”。

    扩展资料:

    要对古文正确标点断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汉代以前的古经书多为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汉代以后的古文则有些经验可供我们参考:

    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通读一到三遍,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点,抓住关键把握中心,一篇文章总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说理问的中心往往集中在一两句非常精辟的言语中。抓住关键就能把握中心,从而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第三步,理清脉络,点断句子。一般来说,叙事性散文脉络比较容易理清,而说理性散文应该注意层次的把握。

    第四步,点断句子后,再行通读。要求字句必须讲得通,内容必须符合情理,标点出来的句子还要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仔细体会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语气。做到正确标点。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句读

    竖着写的,加标点符号81字美文

    《眼泪》

    鱼儿的眼泪

    失去了

    又一个好伙伴离开了这一方小小天地

    离开了你

    可是你的胸怀宽容似海

    不曾提受到的伤害

    一尾在小小鱼缸中游动的鱼

    可怜的被缚精灵

    不知道从何而来

    离开鱼缸又能何去何从

    是否也像我一样

    在现实的怀里做梦到刻骨铭心

    一尾悠悠游动的鱼

    一句无字哲言

    是海的造物

    被遗落在人间的小小精灵么

    不知在何时

    学会了海了胸襟

    海的气魄

    学会了容纳

    悲苦

    孤寂

    伤感

    凄残

    严酷

    漠然

    在荒凉的生命中

    打造一副铮铮柔骨

    可是孤寂的鱼儿

    怎么不流泪

    因为

    因为你在水里么

    鱼类不会流泪

    我矢口否认

    我心如水

    深深感到你落下的泪

    心也会流泪

    也许吧

    只有流泪的鱼儿才会坚强

    终于 今天

    发现自己很反复

    反复念叨着同一句话语

    为什么

    只知道

    坚强的鱼儿终会流泪

    在小小鱼缸中

    共同哭泣

    共同坚强

    古代竖排版文章的格式是咋么样的阿?????题目写哪?正文顶格?

    wjsjcz:你好。

    你问:古代竖排版文章的格式是咋么样的阿?题目写哪?正文顶格?名字写哪?能配上图例最好! 你问的这个问题太容易解决了。你只要到书店去一趟,就可以找到竖排版的书籍(如《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一看就知道了。

    字是从上向下写的;竖行是从右向左排的,即先写右边的第一行,再写右边的第二行……;题目和每段开头空格数与横排版一样;作者的名字写在题目下面的适当位置。 Word 有竖排版的格式。

    但是往这儿粘贴不过来,一粘贴过来版面就乱了。用附件发可以,但不知道你的邮箱地址,没法发。

    最好的办法还是你到书店去一趟。

    古人写书 标点符号怎么点

    古文没有标点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学过《论语》

    课后题目里就有让你加标点的,说明古文原来没有标点,标点都是后人为了方便理解而加上去的。

    以下:

    古人写作不用标点符号,标点是五四以后才有的。

    古人写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道德经》的原文自然也没有标点,现在人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它,特意加上了标点。

    1842年以前,传教士在南洋地区出版中文报刊,其中《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是第一份以华人为对象的刊物。其内容主要为基督教教义,也有关於世界历史、民俗风情、天文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亦将西方标点符号系统引入中文,不但有断句,包括「、」「,」「。」和地名、人名专用号「求求」都已使用。

    古人的书籍文章,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是有“句读”(jv dou),私塾老师教授学生时,用红笔断句,学生水平提高以后,不需句读,就能够通读文章。一般有点文化的人,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读法。就是这样,也没有影响古代文化的发展,但是不利于普及。

    标点古书要遵循三个原则:

    必须符合原文文意,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

    可分三步走:首先通览全文,弄清文章大意,知道写得是什么人、什么事,表现了什么内容;第一遍没读懂,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切忌匆匆下笔,一错到底。第二步,由粗到细,根据文意,结合句子结构、语气与词语得性质和作用进行断句,在断句的基础上加上恰当饿标点符号。第三步,反复咏诵,仔细推敲,在咏读中检查修正。

    断句时可抓住以下切入点:抓住话标志“曰”“云”“言”等;抓首尾语助词,如“者”“也”“矣”“夫”“其”等;找排偶句,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根据古汉语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根据古汉语固定格式,如“如……何”“何以……为”“唯……是……”“有以……”等;根据文体特点,如骚体,句尾多带“兮”字,一般是六字成句,近体诗、词的韵脚、平仄、各句字数等都有固定要求。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