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污水处理厂应急预案范文

    污水处理厂的紧急预案该怎么做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紧急预案1、指导思想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单位、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预防重大环保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根据本厂污水处理工艺特点,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责任”的原则,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急预案》。

    2、编制说明 该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但发生以下情况,该预案自然启动: (1)发现出水水质超标时; (2)污水水量超过设计标准时 ; (3)大面积、长时间停电时 ;3、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及分工 4、应急处理原则 4.1.及时控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总量 4.2.加强运行控制,保证运行正常 4.3.加强设备运行维护 5、事故预防措施 5.1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不周或失误造成事故。 5.2及时合理的调节运行工况,严禁超负荷运行。

    5.3加强设备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管道,阀门的检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设备、管道、阀门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6、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紧急事故的处理流程: 6.1发现后当班人员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领导小组的联系。

    6.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直管公用事业局和当地环保部门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直管公用事业局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联系。 6.3当班人员排查造成事故的原因: 6.3.1发现进水超出设计标准 a 水量超过设计标准:立即向领导汇报,减少进水量。

    b水质超过设计标准:立即对进水水质,工艺运行参数,出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流程进行及时调整。 6.3.2突发暴雨 a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组织力量对厂区雨水管线进行疏通,确保畅通。

    b各岗位将各个设备间门窗关紧,防止雨水流入,影响设备运行。 c 随时观察各个处理水池的水位并向领导汇报。

    d 外出巡视,必须两人一组,注意防滑。 6.3.3水量超过生化系统设计处理能力 及时与领导联系,并取水样化验COD和NH3-N。

    马上向上级领导请示,按指示处理。 6.3.4突然停电 a 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b 如长时间停电超过6小时,则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送电。 c 来电后,按操作规程及时开启设备,恢复运行。

    7、事故后的恢复和重新进入 由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状态结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开始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进行事故损失评估,组织力量进行污染区的清消和恢复。

    8、预防和预警 8.1环境污染事故源 8.1.1环境污染事故源 厂区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及排污管线(要求标明产污环节、排污口位置); 污水在从进厂到出厂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环境污染事故源基本情况,包括事故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可能发生事故的时间和空间特点。 8.1.2预防工作 对城市污水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源进行调查,掌握污水厂潜在事故源环境优先污染物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

    针对污染物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方法,购置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设备, 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处置技术。

    8.1.3预警及措施 按照突发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进行分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a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b发布预警公告。 c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d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污水厂化验室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e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f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8.2应急响应 8.2.1应急响应程序 8.2.2信息报送与处理 a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直管部门公用事业管理局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

    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b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

    污水处理厂的紧急预案该怎么做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紧急预案1、指导思想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单位、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预防重大环保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根据本厂污水处理工艺特点,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责任”的原则,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急预案》。

    2、编制说明 该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但发生以下情况,该预案自然启动: (1)发现出水水质超标时; (2)污水水量超过设计标准时 ; (3)大面积、长时间停电时 ;3、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及分工 4、应急处理原则 4.1.及时控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总量 4.2.加强运行控制,保证运行正常 4.3.加强设备运行维护 5、事故预防措施 5.1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不周或失误造成事故。 5.2及时合理的调节运行工况,严禁超负荷运行。

    5.3加强设备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管道,阀门的检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设备、管道、阀门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6、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紧急事故的处理流程: 6.1发现后当班人员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领导小组的联系。

    6.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直管公用事业局和当地环保部门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直管公用事业局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联系。 6.3当班人员排查造成事故的原因: 6.3.1发现进水超出设计标准 a 水量超过设计标准:立即向领导汇报,减少进水量。

    b水质超过设计标准:立即对进水水质,工艺运行参数,出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流程进行及时调整。 6.3.2突发暴雨 a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组织力量对厂区雨水管线进行疏通,确保畅通。

    b各岗位将各个设备间门窗关紧,防止雨水流入,影响设备运行。 c 随时观察各个处理水池的水位并向领导汇报。

    d 外出巡视,必须两人一组,注意防滑。 6.3.3水量超过生化系统设计处理能力 及时与领导联系,并取水样化验COD和NH3-N。

    马上向上级领导请示,按指示处理。 6.3.4突然停电 a 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b 如长时间停电超过6小时,则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送电。 c 来电后,按操作规程及时开启设备,恢复运行。

    7、事故后的恢复和重新进入 由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状态结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开始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进行事故损失评估,组织力量进行污染区的清消和恢复。

    8、预防和预警 8.1环境污染事故源 8.1.1环境污染事故源 厂区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及排污管线(要求标明产污环节、排污口位置); 污水在从进厂到出厂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环境污染事故源基本情况,包括事故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可能发生事故的时间和空间特点。 8.1.2预防工作 对城市污水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源进行调查,掌握污水厂潜在事故源环境优先污染物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

    针对污染物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方法,购置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设备, 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处置技术。

    8.1.3预警及措施 按照突发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进行分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a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b发布预警公告。 c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d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污水厂化验室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e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f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8.2应急响应 8.2.1应急响应程序 8.2.2信息报送与处理 a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直管部门公用事业管理局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

    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b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求一份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应急预案,十分感谢

    污水处理厂应急预案为了提高郫县唐昌镇污水处理厂各类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全力、及时、迅速、高效地控制各类事故(包括进水突发异常情况、工艺运行事故和触电(包括雷电)、火灾、设备和人员伤亡安全事故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国家财产和人员的安全,针对生产运行实际,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如下:一、指导思想 为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强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生产工艺及操作技术,增强污水处理厂领导和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事故的发生。

    一旦发生事故,领导必须按照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程序指挥,消除事故的蔓延和发展,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二、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损失,基本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它人员。

    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在日常生产管理中,教育职工学会采取各项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和自救,必要时要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

    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必要的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对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害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有效进行救援。

    发生事故时,应迅速组织义务消防队,设备抢险队,与救援人员一起迅速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针对不同的事故发生,以及对人体、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时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体的继续危害和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三、实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责任制1、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污水处理厂厂长 副组长:污水处理厂副厂长 成 员:公司办公室主任、运营管理部经理及有关部门领导。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污水处理厂区发生事故时,负责指挥厂区内抢救工作,向厂区人员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所有人员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救援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9、120、110及有关部门报告和求援。日常生产时,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在厂内,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未到现场前,值班带班者即为临时代理组长,全权负责落实抢险工作。

    四、灭火器材配置和急救器具准备 防火救护物资:救护物资有水泥、黄沙、石灰、麻袋、铁丝等,准备充足。 救灾装备器材的种类:备安全帽、安全带、切割机、气焊设备、小型电动工具、一般五金工具、雨衣、雨鞋、手电筒等。

    统一存放在仓库,由专人24小时值班。消防器材:干粉灭火器,消防栓,均匀分布在污水处理厂区内。

    设置现场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急救物品:配备急救药箱,口罩、担架及各种外伤救护用品。

    其他必备的物资供应渠道:保持社会上物资供应渠道(电话联系),随时确保供应。 急救车辆:报120急救车救助。

    五、应急步骤和程序(一)生产运行异常事故 1、水质故障 (1)发现进水水质超出进水设计标准时,立即向公司和环保部门汇报; (2)发现进水水质严重超标:CODcr>650mg/L或NH3-N>80mg/L或SS>300mg/L或PH>9.5或PH (3)发现进水水质特别严重超标:CODCR>800mg/L或NH3-N>100mg/L或SS>400mg/L或PH>10或PH (4)发生上述情况时,立即对进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进行及时调整,确保不对污水处理系统造成大的危害。 2、突发暴雨 1)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对闸门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

    2)随时观察集水池的水位并向领导汇报。 3)外出巡视,必须注意个人安全,注意防滑,需要有人配合时两人或三人一起协作操作。

    4)由于进水沟渠水位关系到上游沟渠两侧居民的生活,当水位大大超过闸门的高度时,应立即向公司、郫县水务局和环保部门汇报,加大进水量,若进水水位仍然上涨,打开闸门,以免淹没上游的居民的生活设施。 3、水量严重超过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力(8000m3/d) 及时与领导联系,并取水样化验COD。

    马上向公司请示,同时向郫县水务局及环保部门反应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艺调整。 4、突然停电 1)立即向公司汇报。

    2)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3)停电过20分钟,立即向公司和郫县水务局汇报,并和供电公司及时联系送电情况,同时打开闸门。

    4)来电后,按操作规程即刻开启设备,恢复运行。5、应急处理原则(1)。

    求污泥的应急预案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及现象一:丝状菌增多导致污泥膨胀 产生原因: 1.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 2.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3.长期低溶解氧或局部缺氧运行。

    解决办法: 1.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2.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范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3.对工艺进行调控,在曝气池各阶段保持合理的DO值。问题及现象二:二沉池有时出现跑泥现象 分析原因: 1.生物系统处理负荷(水量和浓度)变大,可以出现跑泥,多为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缩短了,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产生跑泥。

    同时,进水浓度增高,会导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强,不利沉降。出水混浊而带有跑泥现象。

    2.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样会产生跑泥。

    3.丝状菌膨胀,污泥来不及沉降也会产生跑泥现象。4.另外,气温低、曝气过度、PH变化过大、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5.溶解氧控制太高了,引起污泥自身氧化,所以出水会带细碎的污泥,考虑将溶解氧控制在1—3左右。 6.如果要污泥涨的快,可以适当投加营养(淀粉或其他碳源如大粪) 7.曝气池高度硝化造成生化池出水中有较多的硝酸盐,当二沉池缺氧时发生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氮气携污泥一起上浮。

    8.可能生活污水中表面活性剂较多。 9.进水中只能含有低浓度的悬浮固体; 问题及现象三:曝气池出现黄色粘稠状泡沫分析原因:1、高负荷废水流入生化系统(白色粘性)2、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色泡沫,粘性强,易成浮渣)3、活性污泥老化(易成浮渣,粘性一般)解决方法1、丝状菌膨胀产生的泡沫,治本的话自然是消除丝状菌膨胀现象2、降低活性污泥浓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给与缓解问题及现象四:活性污泥浓度提升困难分析原因:1. 曝气过度,溶解氧值控制过高。

    曝气过度对活性污泥浓度提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活性污泥提升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细菌容易被过量的曝气所氧化,使得活性污泥浓度无法进一步提升。2. 进水底物浓度太低,营养不足。

    3. 难降解有机物或毒性物质的流入对活性污泥的正常繁殖有很大影响。解决方法:1. 保持合理曝气量,运行人员经常确认整个生化池范围内的溶解氧值。

    2. 合理有效的投加营养源。3. 降低此类有毒物质的流入,对蓄积在活性污泥内有毒或惰性物质通过排泥及时排除。

    另外,增加停留时间也是应对惰性物质和难降解有机物的重要方法,很多难降解物质如苯类化合物、印染废水等需要提高废水在生化系统的停留时间才能比较侧地的对其进行处理。4. 问题及现象五:活性污泥上浮分析原因:1. 二沉池的活性污泥由于缺氧发生腐化,即造成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导致污泥上浮。

    2. 对曝气池内混合液曝气时间过长或曝气量过大时,在曝气池内发生高度硝化作用而使曝气池混合液内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这时,曝气池混合液流到二沉池后就可能由于反硝化而使污泥上浮。

    解决方法:1. 保证曝气设备的低故障、降低活性污泥的浓度、避免活性污泥负荷的冲击等。2. 针对反硝化问题的处理方法:(1) 增加污泥的回流量或及时排泥,减少沉淀池中的污泥量。

    (2) 减少曝气量或曝气时间,使硝化作用降低。也可以提高曝气池出口混合液溶解氧含量,保证在二沉池的活性污泥不会因为缺氧而发生反硝化作用。

    (3) 减少沉淀池的进水量,以减少二沉池的污泥量,也可以加大回流量。我的回答满意 请采纳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