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全国卷3作文范文2017

    2017年全国卷三的作文题目是什么

    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全国卷3作文题目写的是我看高考会扣好多分

    Dear Sir/ Madam,I learned from the newspaper that your company needs an English secretary. Im really interested in this position and hope I can work for you.Im 18 years old and will be graduating from Xinx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this July. Im an excellent student, among the top 5 in my class of 50 students. Im good at English, especially spoken English. I often use the computer and I type very fast. In my spare time, I read a lot. Poems are my favorite. I enjoy music very much too. Being an active young person, I like sports and outdoor activities. Besides, Im easy to get along with and I like to make friends.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Sincerely yours,Li Hua。

    2018全国三卷语文作文怎么立意

    材料作文: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要点: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三条标语浓缩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历程,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缩影。

    三条标语,代表三个时代的任务,三句标语的核心内涵,在于体现出“新时代、新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发展本身的要求也不断深化。

    第一条关键信息是抓好“时间”和“效率”谋发展,第二条提取出关键的信息是“生态与发展”,第三条提取的关键信息是“雄安”和“长征路”。标语是一个时代的切面,在历史的发展中,找好不同时期的定位,阶段任务不同,发展是核心命题。

    写作建议:本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关注时代发展的鲜明主题、战略安排、价值追求和历史使命,在纵向把握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标语背后的内涵和方向,理解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内涵,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挑战,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从“发展”内涵的角度分析,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追求高速发展,到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再到绿色智慧发展理念。

    从“发展”历程角度分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发展”就是破解当下难题,寻求未来路径。从“发展”的区域角度分析,可关注材料中所给地理区位,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京津冀地区,体现了国家的均衡发展。

    考生审题时需关注到“围绕三个标语”,因而要思考三条标语之间的逻辑思维链条,在三者之间建立起联系,不可孤立的看问题。

    2017全国卷1语文作文范文

    全国卷Ⅰ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通过以上努力,本题既给考生提供巨大写作空间,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构,从而极大提高了测试的区分度和效度。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