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霸王别姬影评范文

    《霸王别姬》的经典影评

    我是假霸王 你是真虞姬

    从程蝶衣进门拜师那一刻说起

    段小楼凝视着程蝶衣

    新来的师弟羞涩的外表分明带着几分倔强

    之后

    他们的故事开始

    段小楼雪地受罚

    程蝶衣为他披上衣服

    两人偎依着

    蜷缩在被窝

    蝶衣对师兄的依恋从此开始

    师傅为蝶衣放砌好的练功砖

    被小楼有意无意地踢去一块

    以致被师傅罚

    蝶衣逃跑又回来

    遭师傅酷打

    小楼为此竟要跟师傅拼命

    日本兵进城的时候

    小楼无畏地去找蝶衣

    国民党伤兵羞辱蝶衣

    段小楼跟他们打架

    …………

    蝶衣已离不开小楼

    他始终敌视菊仙

    他料到师兄有了菊仙便会没了戏

    蝶衣已离不开京戏

    他说

    师哥,我要让你跟我---不,就让我跟你好好唱一辈子戏,不行吗?

    这帮小半辈子都唱过来了吗?

    不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一剑风情

    他倒在戏台上,不差一个时辰

    他问

    虞姬为什么要死?

    那只是戏

    而对蝶衣,那不是戏

    那是他的一切

    人戏不分,雌雄难辨

    所谓不着魔,不成活,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袁四爷固然混蛋,然他此言不虚

    霸王别姬观后感,400字,急

    北洋军阀时期,一个妓女将儿子小豆子的第六指砍去,送到戏班学戏。

    小豆子在戏班遭到其他孩子的排斥,只有大师哥小石头帮助他,关心他。小豆子经过手指被砍、师父毒打、老公公侵犯后,心灵受到很大伤害。

    在这种时常受虐环境下长大的小豆子,渐渐向女性化发展,性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对关心爱护他的师哥小石头产生了爱慕之情。长大的小豆子程蝶衣和小石头段小楼因共同表演京戏《霸王别姬》成了名角儿。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期,段小楼在妓院结识妓女菊仙,并与菊仙定下终生。伤心的蝶衣决心与段小楼决裂,不再同台唱戏。

    段小楼与日本人发生冲突,被日军抓走,程蝶衣为救段小楼,为日本人唱了戏。 段小楼与菊仙成亲当晚,伤心绝望的蝶衣与有钱有势又懂戏的袁四爷唱了整晚戏,此后还染上了大烟。

    师父去世,程蝶衣收留戏班小四做徒弟。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

    程蝶衣因曾给日本人唱戏而以汉奸罪被捕。段小楼在阻止国民党抓走程蝶衣时被打,菊仙也因此流产。

    菊仙以段小楼与程蝶衣断绝来往为条件劝动袁四爷愿意去救程蝶衣。法庭上,知道师哥要与自己断绝来往的蝶衣绝望地招认罪行,但仍成功获救。

    此后,小楼与蝶衣断绝来往。 一九四九年,解放军进入北京,为庆祝解放战争胜利,阔别已久的蝶衣和小楼被邀演绎经典《霸王别姬》,二人在戏台上重修愈好。

    段小楼夫妻竭力帮助蝶衣戒了大烟。袁四爷因为腐败被枪毙,被被蝶衣收留的小四不满师父的思想,处处与蝶衣做对,乃至最终背叛揭发蝶衣。

    文革时,段小楼因涉嫌曾经反共而被抓,程蝶衣和戏班其他人也因“反四旧”而被抓。 段小楼为不与袁四爷落得同等下场,揭发了程蝶衣,伤心愤怒的蝶衣揭发了菊仙的妓女身份,段小楼将二人的反动行为一一招出。

    绝望的菊仙上吊自杀。小四也恶人恶报被抓。

    一九七七年,文革结束。二十一年未同台的蝶衣小楼二人走上戏台,程蝶衣在舞台上自刎身亡。

    电影中,程蝶衣是一个在台上风光无限,风华绝代,演技超群的戏子。但其实也是个被残酷的社会环境扭曲的悲剧人物。

    他曾因一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唱错而被师傅毒打,而当他真正唱对这句词时,他已人戏不分,一生的命运也因此发生改变。就是由于生活在那样恶劣的社会环境下,程蝶衣才会混淆自己的性别,走向悲剧的结局。

    程蝶衣是个专一的人,袁四爷虽对他穷追不舍,但他只爱段小楼一人。他曾对段小楼说过“说好了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也不算是一辈子”,当段小楼负了他娶了别人时,他却做到了从一而终。

    他是个固执的人,他认准的事就不许改变,解放后京戏的行头简单不复杂,他却宁愿被抓也要维护传统京戏的行头。他是个单纯的人,他轻信于别人,菊仙为救小楼只说出敷衍的话,他也深信不疑,为日本人唱戏,不考虑战争和国籍,他只想唱给懂戏的人听。

    程蝶衣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在他身上,我们既能看到理想的美好又能看到现实的残酷。段小楼也是舞台上的名角儿,与程蝶衣不同的是,他把戏和现实分的很清楚,走下了舞台,他可以肆意所为,甚至娶个妓女做老婆。

    段小楼是个热心的人,在小豆子被众人排斥时,只有他愿意关心保护小豆子。在妓院看见菊仙被欺负,他不顾后果,果断上前相救,甚至娶了菊仙,说明他是个正直的人。

    他的憨厚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无论是菊仙还是蝶衣,无论对方生气还是开心,他都始终笑脸相迎,从不轻易动怒。另一方面,他不管对方是日本人还是国民党,不管对方势力是大是小,他什么都不管,冲上去就乱打一通,不顾后果。

    所以他身上也有着北方汉子与生俱来的鲁莽,冲动。至于后来他揭发蝶衣、揭发菊仙,保全自己,也要归于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人性发生了变化。

    菊仙是旧社会妇女中的典型代表。她虽生在旧社会,又是遭人唾弃的妓女,但她胆大,敢爱敢恨。

    她敢于为自己说亲,敢于在旧社会抛头露面,敢于掌管自己的命运。她聪明,世故。

    做事圆滑,不卑不亢。她用自己的方法使段小楼履行承诺,娶了她,在别人都无计可施时,她又让袁四爷愿意营救程蝶衣。

    她认定段小楼只要有程蝶衣在就不会过好日子,她又以两人断绝来往为条件才营救程蝶衣。她可以周旋在任何类型的人群之中,无论是妓院,戏院还是权势之中。

    所以她是个有心计,有手段的女人。而在帮助蝶衣戒烟时,她心疼地抱着生不如死的蝶衣时又让我们看到了她有爱心的一面。

    菊仙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段小楼好好过日子,并为此一直做着努力。然而,这么个小小的愿望也没有让她实现。

    她是个能融入社会的人,可社会却并不让她融入。影片开始,以倒叙为结构。

    一九九七年,文革结束,然后用光线渐暗的方式把观众拉回旧社会。 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是以时间为顺序。

    从北洋军阀时期,七七事变前期,日本投降,中国解放,到文革前后,依次描述在此期间发展的情节。这部电影以人物为中心,依据人物性格,人物活动发生情节,从而拉动剧情发展。

    矛盾冲突贯穿影片始终。 首先是小楼,蝶衣和师父之间的矛盾。

    小楼与师父本来没有矛盾,可师父因为蝶衣经常唱错词而虐待蝶衣,这时小楼为了帮助蝶衣而阻止师。

    霸王别姬影评

    作为反思文革最优秀的影片之一,《霸王别姬》有太多太多感人至深的神来之笔。

    这部电影浓缩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也是中国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它把时代的转换与人物命运的转折紧密相连,结合社会性和民族性去表现人性的发展,又以人物命运来反映当时现实,使几者达到完美融合。

    同时,《霸王别姬》生逢其时,在九十年代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三足鼎立时期,它找到了极好的契合点。综合以上种种,使此影片得以一直屹立于中国百年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

    用意识形态理论来看这部优秀的电影,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什么是意识形态。无数个个体鲜活的心路历险与精神体验,经过历史的主观筛选与简化,成为一个地区、国家或民族群体的、经验性的、概念性的思维方式与经验范围,这就是意识形态。

    它是个体经验的抽象。由于统一的、长时间的社会教育,我们每个人都下载了既往意识形态的软件,每个人都事先被安装了既定的意识形态的程序,这使得意识形态的条例解释对个人现实生活的经验可能性形成了强烈的先入之见,直至规定每个人感受现实、解释生活的方式、角度与结论。

    因此,我们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人往往都成为了既定意识形态概念与条规的坚定捍卫者,并往往因此而夸张了历史的责任感和道义感。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是经过提取、简化和主观选择稳定后的意识形态。

    抽象的既定意识形态不但声情并茂地规劝个人独立地感受真正的现实、发现现实真正精神蕴含的可能性,不但用它无形的羊鞭使每个个体的人趋同于意识形态的群体简化概念,不但对于历史事件有其通俗化的、老少咸宜的解释,对于不断发展着的现实生活有其一脸圆滑的老练说辞。简而言之,我所理解的意识形态便是影片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即社会历史。

    在程蝶衣的饰演者张国荣离开我们两年多以后,重拾凯歌导演巅峰之作《霸王别姬》,不觉百感交集。好似与小楼、蝶衣同历了从万般张狂到无比压抑,从人到鬼的黑色旅程。

    《霸王别姬》一片感情强烈,情节曲折,充满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他邀请几位大明星主演,具备充分的商业元素,但同时,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被认为“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这部影片,在华丽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导演的态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明显的嘲讽。 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像华丽、剧情细腻”。

    影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透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片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犹如“戏梦人生”。

    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来表现他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很聪明而独到的。对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则此片的内蕴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像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

    段小楼——铁骨铮铮男儿汉,壮怀凛凛大丈夫。他为救师傅,救凤仙,数次以硬物击头部,次次成功。

    搭救恩人和佳人于危险之中,尽显豪情。而其在文革中被逼再以砖块击头,头部流血而砖块完好,此处暗喻相当高明。

    经历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日军占领时期,解放初期再到文革时期的他,有做“角儿”的辉煌与狂野,也时时面临各种艰险,他以自身的勇敢和一点点儿的“小聪明”常能化险为夷。与此同时,我们也亲眼目睹了他性格转变的过程。

    因为为日本人唱戏而啐泣蝶衣(尽管蝶衣完全是为了救他)的那个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的段小楼,到文革时期对蝶衣说出“你吃一回软儿,那还不是我的霸王你的虞姬”的失去了倔强性格的段小楼,这种堕变如何不叫人心痛? 面对程蝶衣的感情,他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伴落花”。段小楼总是哈哈一笑,照样去喝他的花酒,寻找自己的快乐。

    对他而言,戏就是戏,怎么演都是假的。舞台上的虞姬纵然千娇百媚,倾倒众生,也只是一个男人扮出来而已,这个男人是他的师弟,就这样,没有别的了。

    生活中,他照顾关心着他的师弟,他没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正常男人。 而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并未在此停手,而是更深层次地提示了文革对人性的毒害。

    那便是让小楼被逼跪在众人面前揭发蝶衣,还要与凤仙划清界线。蝶衣与凤仙无疑是小楼生命中最珍贵的人,是他宁愿牺牲性命去保护的人,而此刻却要去“揭发”,要去彼此伤害,在对方筋肉的跳动中发出饱含血泪的颤抖地狂叫,那种痛彻心扉之感,比死更叫人痛苦。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这令人窒息的黑色的日子,无望的生活完全麻木了小楼的心智,让他不知为什么生,为什么死,使他无力再抗争,成为一个“活死人”。 每次的革命,战争,都带给人们身心的无尽创伤。

    然而,身体上的伤口尚可愈合,失去的家园方可重建,惟独这心灵的创伤是最难康复的。 程蝶衣——无人不会为之动容的角色。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用小楼的话说即是:“蝶衣啊,你真是不癫狂不成活啊!”张国荣成功地演绎了程蝶衣的悲情人生。相比起被文革的恐惧感时刻吞噬着的段小楼,蝶衣身上反而多。

    急求《霸王别姬》的影评,2000字左右,不要网上一搜就会有的

    迷恋与背叛

    必须承认,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对国产电影有种本能的偏见,认为就是拍不过人家的大导演,拍不出人家的大手笔。当然,其实这是谬论。现在不用谁站出来批判一下我的这种情节,我自己也会毫不客气的承认。

    从前对张国荣一直都没有感觉,可在[霸王别姬]里,每每看到他,都会有心灵为之一颤的感觉。那种没落贵族的高雅气质,那种哀怨而骄傲的眼神,那种轻柔又充满感情的动作,无一不让人心牵程蝶衣的所有一切。他的情感,他的心情,他爱的人与他妒忌的人。

    其实蝶衣是个单纯的人。被师傅逼着从小唱坤角。但每次都会说“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他是为了小石头,为了那个一直照顾他、关爱他的大师哥、后来的霸王段小楼而留了下来,心甘情愿的在后来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他并不知道,在那以后,他所有的心情与情感就轻轻的在这句话里被颠覆了。

    从此,小豆子成为了程蝶衣;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是成为 “虞姬”,虽然他也演“贵妃醉酒”,扮“牡丹亭”,但他的心愿,只是与他的霸王呆在一起唱一辈子的戏,做到师傅昔日里说的那般,“从一而终”。但就如段小楼所说,他忘记了,戏与人生本是两码事,他偏要将戏中全部的思想与情感倾倒进生活,如此固守,执迷不悔。

    直到菊仙的出现,直到这个名妓抢去了他的“霸王”。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所有人恭贺着段小楼能与菊仙定亲而程蝶衣突然打开房门安静的出现在热闹的人群中时,心里会生出深深的遗憾与伤感。我想我是被蝶衣单纯的执著所感动,以至于始终对处在这场纠葛中的最大受伤者抱有同情与遗憾。

    除了段小楼,京剧就该是他最难割舍的东西了。其实人戏不分倒也正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对戏的痴迷。他为日本人唱戏,开始仅仅是为了营救段小楼,但青木对京剧的尊重与喜爱又令他不自禁的感到宽慰。相较之下,段小楼、小四所代表的所谓“劳动人民”反显出一种可笑的愚昧。

    相对于蝶衣,菊仙要幸运得多,也不幸得多。她得到了段小楼的爱,却也经受了他的背信弃义。对于蝶衣,她内心始终复杂:既反感他人戏不分地迷恋自己的丈夫,又轻视他耍尽手腕要与段小楼在一起。作为女人,她在身为名妓时就渴望从良,有种要保护自己家庭的本能。她认为一切的不祥都缘于蝶衣,所以曾强烈要求丈夫与他分开;但她胆色过人,同样心地宽厚,心疼被毒瘾折磨得死去活来的蝶衣,怜惜无法上台演绎“虞姬”的蝶衣,甚至在丈夫揭发蝶衣时也予以喝止。在她生命的尽头时刻, 只是澹然的将蝶衣送给小楼的剑放还给揭发了她的蝶衣,然后转身,回头,轻轻一笑,无奈伤感却无限宽容。这个八面玲珑的女子被自己深爱并深信的丈夫推向深渊,却没有再去害任何人。坚强,孤独,又那么骄傲。

    可笑的是被他们两个同时迷恋的“霸王”。迷恋是什么?那是包含了太多纯粹与伤感的东西。挚爱,信任,无悔,崇拜,是一种深陷其中欲罢不能也不愿的盲目情感。但整个悲剧的最深邃最惨烈之处,正在于这种迷恋所遭受的彻底的毁灭性打击。两个人共同的偶像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几乎没有犹豫就作出了决断——背叛。而对象就是他深爱的妻与深信的师弟。

    直到最后。历经种种磨难后的蝶衣与段小楼重新站在了舞台上。二人再度合作起那场见证了他们全部甜酸苦辣全部心情故事的“霸王别姬”。当段小楼忽然的唱出“我本是男儿郎”时,蝶衣那么自然的接口:又不是女娇娥。段小楼只是说,错了,又错了。蝶衣于是在那刻恍然的醒悟:一直沉溺在戏中多年的情感原来只是“错了,又错了”。他终于没有选择,坦然地拔剑,在那把见证了他们师兄弟从头至尾全部故事的剑下倒地。那样平静,波澜不惊。最终,他在清醒里背叛了自己的情感;也或者,他已经做到了“从一而终”。只因,他是以“小豆子”的身份出现在师兄面前,也以恢复了的“小豆子”的身份死在师兄的脚边。

    两个固守于爱、固守于信仰的人,一个以死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一个以死回复了最初的自己,只剩下那个曾经叱咤江湖的“霸王”站在那里。一个人在舞台中央。那么寂寞。

    《霸王别姬》观后感,经典

    霸王别姬,那句永远忘不了的台词“说了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同性之间的爱情就是这样,总是躲藏在阴暗的角落里,不被看好。

    蝶衣是不是悲剧我不想妄加评论,但是他爱的真挚!段小楼对他好,所以他就迷恋上了这种关心,可是这种关心的定义毕竟叫做“朋友”,可是至少蝶衣愿意为了救段小楼去给日本人唱戏,可是段小楼为了保命却伤害了爱他的蝶衣和菊仙。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蝶衣的单相思,或许从始至终段小楼都不知道蝶衣是爱他的,故事开始于戏班,也结束在舞台上,霸王终归是要与虞姬分别得……。

    霸王别姬观后感800字

    《霸王别姬》里的主要情节,是饰演虞姬的一个演员程蝶衣和饰演楚霸王的演员段晓楼以及一个妓女之间的关系。同性恋,也是迎合洋人胃口的热门题材。我们姑且不去追究作者为什么要去表现在中国并不普遍的同性恋现象,单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看,就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我们从电影里只看得见程对段那种比恋人还要强烈铭心刻的柔情,却看不到段对他有丝毫的回应。从影片中看来,段对程的情充其量不过是一般的同门师兄弟之间的情谊,并无特殊之处。我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段和程从小到大,相儒以沫,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即使是段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性恋倾向,也该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怜悯之心啊!更何况,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他对程从未流露出一丝一毫的爱慕之意,始终只是程一个人自作多情,那么这出戏也许早就唱不下去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表现同性恋题材,如果影片能够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物个性,戏剧冲突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并富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另外有一段关于文革的情节,也许是导演苦心经营的重头戏,影片似乎想表现在文革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暴露出来的中国人灵魂里的阴暗面。我感觉到这场戏脱离了人物性格的轨道。不管是生活中,还是文艺作品中,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性格,每一个人,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都有自己处理问题的特殊方式。失去了这种特殊的方式,就失去了这个人物的固有属性,也就失去了他的真实性。如果说程蝶衣揭发段妻,尚且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因为妒忌),那么段之揭发程,就与他一惯的个性不合了。当然,在文革那种特殊的高压气氛下,许多人做出了他们平时不会做或者不想做的的事情,如果影片能够反映和表现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是什么东西“逼”得人出自己违心的事情,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展现文革灾难的真正含义。

    文革的悲剧最令人痛心之处,在于当时中国人的愚昧和狂热,即使是一些著名的高级干部,一些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都没有认识到这场文化革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跑,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揭发自己也揭发别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主演或导演一场害人又害己的人类历史上的最大悲剧。应该说,当时的人们,绝大多数人都相信自己行为的正义性和合理性,那个时代的人们,应该说是有信仰的,或者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信仰,最有灵魂的时代。

    真正的失去了信仰,道德观念日下,是文革之后二十年间的事情。人们从狂热的政治运动之后,得到了喘息,国家开始了改革开放,生活日益改善,人们开始醒悟到过去的错误,反思,失落,迷罔,苦闷,有些人甚至故意地反传统之道而行之,将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和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一起抛得九霄云外,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社会犯罪,贪污腐化也日益严重起来。应当说这也是文革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影片刻意表现文革对人物的扭曲,竭力暴露中国人灵魂的阴暗面,却没有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膊,除了使洋人对中国人的道德沦丧大开眼界以外,并不具有真正的社会的和现实的意义。

    《霸王别姬》反映的是中国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也许是因为时间跨度太大,有些事情似乎没有办法深入写下去,许多重要情节没有能够深入地开掘,好似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这是这一类题材很容易有的通病,不过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处理得好,还可以获得得天独厚的效果。老舍先生的《茶馆》,就是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反映了从北洋到四九年以前几十年间风云变幻。我们在茶馆这个小的空间里,看到了上至权倾一时的太监,下至三教九流,苦力车夫的喜怒哀乐,这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合情合理,栩栩如生,叫人过目难忘。作者深刻地表现了象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多彩,又经过高度集中的活生生的众生像。

    求《霸王别姬》影评,最好800-1000字

    从霸王别姬吧找来的: ================================ 《霸王别姬》与张国荣 无疑的,《霸王别姬》为张国荣赢得了最高的荣誉,是他的颠峰之作。

    程蝶衣,一个戏子,一个旦角,一个为情为戏而生的赤子,一个重情重戏的同性恋,一个敢爱敢恨的人!让我如何去叙述他这一生呢?是该肯定他的情,他的戏,还是该否定他的爱,他的人?从感情上说,我喜欢他,甚至欣赏他,而理智告诉我,他所有希冀的爱是不正常的,是世人不能容忍的。 喜欢他,因为他的美丽,温柔,和不被理解的感情。

    在妓院长大孩子,自然而然的有了过多的脂粉气,加上美丽母亲的良好基因,让他看上去已然是个活脱脱的温柔的女子。被母亲狠心的砍断六指,再抛弃于陌生之处,梨园的艰苦生活,同龄孩子的嘲笑,让敏感的他有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于是柔弱的他和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倔强,本能封闭起自己,其实,他只是在保护自己。

    段小楼对他一连两次的解围,无形中将他充满防备的心敲开了一道缝隙,透过这道缝,爱将他的心填满了,也许这时的他只是小孩的一种依恋,还构不成爱情。然而,唱旦角的他无法接受“我本是男儿郎”,却扮成“女娇娥”的命运,他反抗,逃跑。

    当因为看到“角儿”的表演而泪流满面的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京剧的神秘魅力,那是神圣的召唤,有着强大而致命的吸引力!他又返回了戏班儿,为了拥有一个“角儿”所有的一切!小颠子的死,师傅关于戏的教诲,还有段小楼的成全,将他推向了真正的戏剧之路。在张公公那里经历的一切,使他彻底错误的了解了他所认为的一个旦角的使命,于是把“从一而终”的教诲错误的自然而然的对应到了段小楼的身上,最终造成了他一生的不幸。

    段小楼的性格是最可玩味的。一个极端矛盾的人,他为了救别人自己挨打,却在被打时口口声声的求饶。

    他突兀而梗直的惹恼日本人,却在文革期间出卖了他一生的挚爱!看似不可思议,却件件都在情理之中。他的爱也让人恼火,他爱师傅,更爱师弟,他爱京剧,更爱女人,他爱妻子,却更爱自己。

    留情太多,是他的错。说道他对程蝶衣的感情,我更愿希望是爱情。

    是的,他是爱他的,袁四爷出场时前的那一幕,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这一点。程蝶衣的双手从身后圈住他,轻柔的移动在他的腰间,而后有意的轻触,玩笑间,两人都怔住了,迷失在对方的眼中。

    他是怕,怕被一分不正当的感情捉住,无法自拔,于是他救了菊仙,又娶了她。 菊仙是唯一的女性,她爱的执着,爱的热烈,爱的深刻,爱的勇敢。

    有时女性才是最坚强,最聪明,最有能力的一个。程和段都有性格上的缺陷,而身为女人的菊仙,给了他俩最无私的爱,她柔韧圆滑的处世风格僻护了两个最脆弱的男人。

    然而她是为爱而生的,她永远无法承受无爱的段小楼,所以她自己结束了生命。 三个人中,程蝶衣爱的最苦,段小楼爱的最累,菊仙爱的最真。

    三个人中,程蝶衣活的最伤感,带着无尽幽雅的伤感。段小楼活的最可悲,带着满身无奈的可悲。

    菊仙活的最勇敢,带着坚贞顽强的勇敢。 其实程和段最可悲的地方在于他们是唱红了的角儿,因此有很多人捧着,附和着。

    却因戏子是下九流,他们又多了一分不被人知的深深的自卑感。于是,他们乘娇,他们自大,为了掩盖自身的卑微,只是没认清自己其实只是有权有钱人家的玩偶罢了。

    张国荣的表演是全剧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狂放时的不羁与决绝,柔情时的深刻与痛苦,他的表演可以说是游刃有余的,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

    我不知道在现在的演员中,还会有谁能比他更合适出演程蝶衣这个角色。我知道尊龙在《蝴蝶君》中的表演,让人失望之余,又想到了张国荣。

    不知该如何形容这样一个男人,他,有着绝代风华,有着绝世才华,有着无穷尽的魅力,象颗遗世独立的珍珠,高高的站在那,等你被他吸引,为他倾倒。我知道他不是最好的,但确是我最喜欢的。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 《霸王别姬》 15岁时我前后共看了8遍才看懂《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带给的震憾是难以言表的。多年来我一直为遍寻不到这个VCD而苦恼,甚至梦到过在一家大型音像超市里(所有影片以首字母排序出售)怎么找也找不到。

    我完全被陈凯歌的导演风格,张国荣的旷世表演惊呆了。此生有幸看到这样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但不幸的是,我二个月后,在张国荣去世后买到了VCD。如果早知结局如此,我宁愿从来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这种想要得到所爱必须失去一个至爱的痛苦,我此生再也不想体验第二次了。

    《霸王别姬》当之无愧是中国电影上的里程碑,通过其史诗般的,跨越数个时代和社会的剧情,人文主义的导演风格,它带给了世界影坛冲击波式的震憾。它用一个传奇的故事改变了中国电影在外国人心目中固有模式,是第一部能在国内公映的批判文革,和包含同性恋体裁的电影。

    (虽然国内描写同性恋的电影拍了不少,但能得到公映的寥寥无几。张元算是其中最倒霉的一个导演了,外国奖得了许多,但在国内放映的影片屈指可数,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近期它一改其传统风格,拍起《开往春天的地。

    京剧《霸王别姬》观后感 大概800字左右 谢谢

    以前在校报上看到一篇《并非风花雪月》的文章,是对于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的一篇评论,上面的一句话是“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能把同行恋描绘的如此纯洁”,让我对它一直“耿耿于怀”。

    这暑假闲来无事突然想起了这篇文章,于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搜到了这部电影,迫不及待的下载下来一览其云峰真意境了。多少少会有一些“针对”以前或者“剽窃”以前的说法的嫌疑,这都是无心效仿,有心表明自己思想的。

    《霸王别姬》这部影片是借京剧《霸王别姬》为线索来叙述一个历经三个时期段的故事,电影中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段小楼和程蝶衣的一生。影片对于几位主人公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段小楼和程蝶衣从小在喜福成科班长大,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影片中的表现总是若明若暗,这是影片的成功之处,我想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方。

    小楼在台上是霸王,在生活中呢?在段小楼和程蝶衣还是在喜福成学戏的时候,师傅对于徒弟们的严厉程度绝对是我们现在只能想象而不可能亲见的,“打”是家常便饭,由于怕挨打,师兄弟们有不堪忍受而逃跑的,程蝶衣和小癞子逃跑的那一幕让我想了很久。他们逃跑了以后,由于听了一场《霸王别姬》,小癞子听着台上的角儿唱戏哭着说了一句话“这得要挨多少打呀”,是的,要成角儿不容易,尤其是在旧社会。

    最后蝶衣坚持要回戏班,小癞子无奈也只能回去,小癞子一生是短暂的,他回喜福成的时候,其实也注定了他生命的结束,这不是因为谁要杀他,而是因为那个社会,因为他的性格,他急于求成,又吃不得苦(这也是因时代而论),在他吃了自己最喜欢吃的冰糖葫芦以后,在看到蝶衣挨打的是时候,他上吊自杀了。他们逃走,表明了他们尊重自己的天性,他们在反抗。

    小癞子的自杀表明了他不易屈服的性格,但是他选择的方式错了,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话说回来,这种反抗在段小楼身上是永远不会有的,段小楼明白事理,但是他更加识时务,他在戏班时候一直是按照师傅的意愿来做事情的,他也挨过不少打,就像他为小癞子在影片中的第一次逃跑,为私自放蝶衣和小癞子走而挨的打,但是他从来没有一次是因为主动反抗而挨的。

    从小时侯起,段小楼从来没有做过自己,他的一生一直是被动的。在段小楼成角儿以后,用一句话说就是他的翅膀硬了,这时候关师傅就是想管他也是鞭长莫及,所以在小时候所受的教诲他就挑拣着用了,师傅不让他去妓院,他去了,如果是在喜福成的时候,他敢吗?在花满楼,他认识了菊仙,并且喜欢上了她,菊仙确实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女子,她虽然身在下九流,却始终保持了一种无以言说的纯洁与执着。

    段小楼去花满楼是不对的,但是他在花满楼遇见了菊仙却又是他的幸运。菊仙是花满楼的头牌,经常受到男人们的骚扰,一次段小楼为了替菊仙解围,骗那些男人们说他和菊仙要结婚,小楼是一片好心,可好心当中是否还有其他的目的呢?我可以相信,如果当时受骚扰的不是菊仙而是其他任何一个漂亮女人,而且这个女人也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妓女,他也会如此的“仗义”。

    如果是一个良家少女,而且这个少女的家境不错,遇到受男人骚扰的事情,他敢用这样的谎言为她解围吗?在旧社会,这个玩笑是开不得的。菊仙身在红尘,却一直没有放弃对于爱情和家庭的追求,有了小楼的这句毫无保证的话,她毅然告别了那个不堪之地,身上不带分文,甚至把鞋子留在了老鸨面前,就这样不沾脂粉的来找小楼了。

    她离开了花满楼,如果小楼不收留她,她确实是没地方去了,所以菊仙这次是真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幸运的是段小楼还是一个好人,而且收留了她,这种收留多少有点被迫。

    如果菊仙不这样做,段小楼是永远不会去劝菊仙离开花满楼然后来跟他过日子的。段小楼脾气不太好,这是真的,他敢得罪有财有势的袁四爷,日本侵华期间他敢得罪日本人,他敢得罪国民党,表面上看他是英勇不屈的男子汉、真霸王,可是他的这些表现真的能说明他是男子汉吗?应该还不足够。

    唱戏的在过去的任何时代,地位比妓女高不了多少,正像他们师傅说的一样“都是三教九流,谁看不起谁呀?”。虽然很多的贵族王孙喜欢看戏,但是他们的阶层和王孙们的阶层还是相差甚远的,所以他们对于上层社会的了解也是表面上,袁四爷、日本人、国民党无疑是三个时代的“王孙”,段小楼只知道他们要听戏,他了解他们吗?段小楼敢于得罪他们是因为他根本就不了解上层社会,他甚至不了解他自己所在的社会,他只记得师傅经常说的:是人他就得要听戏,听戏他就有咱这梨园行,你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他相信师傅说的,他的戏唱的也确实不错,再加上他不了解上层社会,他当然就不会怕他们了。段小楼有不怕的,当然也有怕的,他怕师傅,也怕共产党,更怕劳动人民,在这些人面前,段小楼表现的是那样的懦弱,他的坏脾气就一下子好起来了。

    尤其是当群众批斗他的时候,他居然当众“揭发”蝶衣,和菊仙划清界线,他难道不知道蝶衣为日本人唱堂会是为了救他,菊仙在花满楼的生活是迫于无奈吗?他当然知道,他这样说是因为他害怕,他害怕是因为劳动人民他是。

    《霸王别姬》的影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千年前英雄末路的一曲悲歌,成就了千年后戏台上的旷世绝响。这出霸王别姬的悲剧,也轮回千年,重合在了那个倔强的人儿身上。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从小蝶衣最终唱顺了这一句词起,他就注定了要和面前这个拿着烟斗捅得他满嘴血成全他的大师兄在戏里戏外纠缠一生。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爱上他的大师兄的?恐怕蝶衣自己也分不清了。或许是在戏班里的其他孩子嘲笑蝶衣出生青楼,而他的大师兄出头替他说话时;或许是在大师兄帮蝶衣练功偷懒被师傅发现,而甘愿替蝶衣在雪夜里受罚挨冻时;或许是在蝶衣唱错词受罚后,大师兄帮他包扎被师傅打伤的手时……学戏几载,这一点一滴渐渐堆积起来,在蝶衣自己也未曾察觉时就已悄悄酿成了一份深厚彻骨的感情,埋在心中,直到师傅教唱《霸王别姬》时方才恍然。从一而终,本是戏中的台词,却成了蝶衣苦苦追寻一生的梦。

    戏台上,他是霸王,他是虞姬,他叱咤风云纵横一生,他温柔痴情从一而终;戏台下,他是师兄,他是师弟,他豪迈粗放兄弟情深,他柔肠百转苦恋于心。在蝶衣心里,就这样在一起唱戏已是圆满,于是他央师兄和他唱一辈子的《霸王别姬》,“一月,一天,一个时辰也不许少的一辈子”。然而他的痴情却只换来了师兄“不疯魔不成活”的一句愤愤的评语。蝶衣错了,错得彻彻底底。虞姬是真虞姬,霸王却是假霸王。戏外,他的师兄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汉子,有着片刻的血性和义气,更多的却是只想过安安稳稳的日子。于蝶衣,爱情是人生的魂,于他的师兄,只是万千美好之一;于蝶衣,京剧是一生的梦,于他的师兄,只是挣钱养家的活计。于是,师兄娶了风尘女子菊仙为妻,过起了平凡日子;而失去了爱情的蝶衣,则只有更加沉醉于京剧之中,戏梦人生。

    在学戏之初,蝶衣或许也是抗拒过的,但是几千个日夜的吊嗓、练功、学唱,日夜浸染,京剧已然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份,是他在爱情之外另一个从一而终的梦。在戏里,他就是携鬟游园的杜丽娘,就是醉酒妩媚的杨贵妃,就是那个他心心念念的虞姬。他活在戏中,那一折折京戏就是他的人生。任何溢美之词都只是辱没了他,只有“绝代风华”四字方可道出他的风姿。他的一颗心,一半给了爱情,一半给了京剧,早已没有了给现实的空间。于是他不管世道变迁,也不懂政权更迭,只是唱戏,从民国唱到抗日,从抗日唱到建国。

    他的一颗心太纯粹,纯粹到一点不通人情世故,丝毫不知世道险恶。他所懂的,只是唱、念、作、打,只是戏台上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间流露出的风韵,只是唱腔里一抑、一扬、一婉转、一激昂中蕴含的情意。他不容别人糟蹋他的艺术,一门心思只想传承发扬京剧的美。讨论会上,一众革命的热血青年咄咄逼人,迫得蝶衣的师兄和其他名角儿纷纷承认表现劳动人民的白话新戏也是京剧,只有蝶衣坚持认为新戏不符合京剧的美;他不许徒弟偷懒走捷径,坚持让徒弟练好基本功。因为这些,蝶衣遭到排挤,被迫离开了戏台,徒弟也与他反目,处处对他打击报复。师兄劝他服软,却只换来他一句幽幽的反问:“虞姬为什么要死?”从一而终,竟真的一语成谶。

    然而人也不过只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罢了,当风雨袭来,一根芦苇又怎么抵挡得住?在“文革”的狂潮席卷全中国之际,蝶衣的梦终于碎了。如果说被批为“牛鬼蛇神”游街,蝶衣还能镇定自若,把戏服整齐穿戴好,细细化好妆,精心为师兄色脸(勾画脸谱),一如当年登台献唱之前,那么师兄的背叛出卖则无疑是对他的致命一击。当师兄在拳脚下变节,恶毒揭发蝶衣时,当蝶衣昔日的辉煌在此刻的师兄嘴里统统变成了大逆不道的罪行时,蝶衣的两大精神支柱——爱情和京剧同时倒塌。他苦恋了半辈子的师兄,那个豪气干云让山河为之动容的楚霸王,此刻竟猥琐得全似换了个人,如此不堪。可叹蝶衣半生浮华半生醉,“本是此风花雪月”,偏“都作了笞杖徒流”。他的从一而终,终究不得善终。

    也许就是在那一刻,蝶衣终于累了。他追寻了一生的梦,在他面前一个个破碎消散。“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虞姬的表白,也是蝶衣的心声。于是,十一年后,迟暮的蝶衣与师兄唱罢最后一曲《霸王别姬》后横剑自刎,倒在了惨白的聚光灯下。死在戏台上,死在师兄剑下,或许也算是成全了蝶衣的从一而终。霸王别姬,终归成了姬别霸王,恰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斯人已逝,不可追,徒留一个从一而终的梦,惹人悲。

    求一篇电影《霸王别姬》1200字的影评

    .《霸王别姬》能否算得上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大片?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尽管它是一部合拍片,但是按照品质传统的特点,《霸王别姬》完全符合大片所要求的条件。影片启用了当时香港与内地最具影响力的演员,精致的故事结构,华丽的影像语言,以及精巧细致的布景,使得影片的制作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宏伟的工程,而这个工程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都被导演精心的修饰着。

    影片尽管延续了政治批判的惯性,可是它还在追求现实精神的回归与勃发,影片勇敢的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面貌,描写了社会历史存在的尖锐性矛盾,以一种直面人生的现实精神,引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和震撼,从而使得影片在品质传统里不失其艺术性。而所谓的品质传统里的艺术就是艺术在商业大片里的移植,对于这样一对一个形而上的一个形而下的精神与物质,进行合理的安排无疑是一种技巧性的手法,因为它既要取得商业的利益,又要使观众不自觉的接受影片所提供的深度,而且这种深度是永恒的,从而使得我们不论是在那个时代还是在现在以及在以后的某个时候观看影片,都能体会到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和内涵张力。

    《霸王别姬》所展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大,关于在某种环境里人性的张扬的一部电影。而艺术批评的任务,就是到作品中去发现、命名这样的人性概念。

    《霸王别姬》的艺术成功之处就是对于扑朔迷离的的人性的独特的把握。有谁知道人性是什么?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告子说无所谓善恶,又说食色性也,等等。

    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角度阐发人性。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

    而在电影里人性是一种最原始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而社会也往往因为它的某种原因而“成就”某种人性,尽管我们常说那仅仅是艺术的,可是艺术来源于生活。 原先的小豆子成了程蝶衣,是因为他有了一种对现有身份的认同。

    小豆子“本是男儿郎”,在戏里却要做“女娇娥”,这种性格与行为的扭曲,造就了一个独特的程蝶衣。在戏里“她”娇柔百态,俨然就是一个女儿身,那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的无限风情,无不透出一个假虞姬的真性情。

    在戏外所谓的“不成魔不成活”是他的戏在人性里的根植,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虞姬身份,同时也深深的把从小所依赖的大师兄,也就是现在的段小楼,真切的比作霸王。可以这么说在程蝶衣看来,人生即是戏,而戏即为人生。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程蝶衣荒诞的举止与行为,因为他已不仅仅是入戏太深那么简单了,在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对人性的重新解读,这种解读的误区不仅仅是存在于他本身,而更多的是这个社会对他的人性的误区解读,以至于到最后当程蝶衣感觉到无法再做他的虞姬的时候,影片为程蝶衣选择了一个比较艺术化的结局,那就是保持他的纯真人性让他的生命嘎然而止。 在纯理性的社会里,一种特有的人性向来被看的很神经质。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理论,程蝶衣带有典型的神经质的精神官能症,他们之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及外在影响的不善于应付及令人不可解得反映,他们的敏感性、易激动性;他们的善变、不稳定性,以及他们之不能做好任何事,缺乏知识能力。但是在电影里这种理性会变得趋向浪漫,因为电影在寻求质感的同时,也不会忘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的观影诉求远比现实要来的高,也就是说,他们观影很大的目的就在于脱离于现实。

    如果说程蝶衣是至情至性的话,那么段小楼就是一个纯粹的生活在人间烟火中的凡夫俗子。戏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既是仅仅是手段,那么段小楼的不温不火的粗犷与实际就显得有血有肉了,而段小楼的存在也就使得观众们不至于在张国荣不留痕迹的表演中飘忽的太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段小楼的牵制作用也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他只是在观众们忘乎所以的时候,在声色俱厉的吼叫声里能够使我们回归现实。于是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影片会让铁骨铮铮的段小楼在关键时刻出卖自己的人格。

    这是导演对于那个时代的理解,也是导演对于那个时代人的理解,既然有了一个如此纯情的程蝶衣,那就塑造一个在戏外历经沧桑的真实的人。 品质传统里的艺术并不是一个很纯粹的命题,何为艺术?我们该怎样定义艺术?电影里的艺术又是怎样的?这些都一些不确定的问题。

    而品质传统呢?在这个华丽的外表下艺术能否生存? 《霸王别姬》给了我们关于这些很多问题的答案,特别是艺术与品质传统的结合。在我看来品质传统已经不仅仅是商业性质的了,它的存在很多时候是由于剧情的需要以及艺术的需要,甚至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生存方式。

    它给我们的电影创作出了一个崭新的观念,那就是商业与艺术并不完全是对立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