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机构设置改革方案范文

    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的三定方案是什么

    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是国务院部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简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务院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

    “三定”规定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一是职责调整,即明确部门取消、划出移交、划入和增加以及加强的职责。二是主要职责,即规定部门的主要职能和相应承担的责任。

    三是内设机构,即确定部门内设机构的设置和具体职责。四是人员编制,即核定部门的机关行政编制数、部门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

    五是其他事项,即明确与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部门派出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宜等。六是附则,即明确“三定”规定的解释和调整事宜。

    制定部门“三定”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中心环节,也是巩固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通过制定“三定”规定,全面梳理、集中解决政府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把改革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使政府转变职能取得明显进展,理顺关系取得明显突破,部门责任得到明显强化,机构编制得到有效控制。

    这对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整体效能,推进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http://www.803.cn/Article/shxw/200807/20080718101205_39754.html。

    乡镇机构改革的改革探析

    新农村建设;乡镇改革;配套措施乡镇机构改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改革主体与客体合一,是自己为自己动手术,所以直接导致了改革受阻。

    以往多次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目标的乡镇机构改革,不仅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反而产生了机构越简越大、人员越简越多的现象。在现阶段或近一个时期内,要以竞争为重点,对乡镇政府机构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乡镇基层政权。

    以竞争为重点,改革乡镇政府管理体制⒈加强新农村**政治建设,改革乡镇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实行“两票”直选初步候选人。具体的改革办法有二:一是实行自荐报名,让人才充分涌现。

    凡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乡镇机关干部和上届班子成员,只要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均可自荐报名。自荐简报名结束后,由乡镇党委进行资格审查,报市县委组织部审核确定并公布符合资格条件的人员名单及其历,接受群众公开监督。

    二是以“海选”方式推荐候选人,充分尊重民意。各乡镇分别以政府机关、直属部门、所属村、企业为单位召开会议,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推荐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初步候选人。

    根据市县委的决定,每个参加推荐的党员、群众代表限推荐9名党委班子成员(其中党委委员兼副乡镇长3—4人)为初步候选人。推荐结束后,由市县委常委会按照推荐票数,综合乡镇换届考核情况确定12名乡镇党委委员正式候选人。

    ⒉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乡官”竞选。在直选乡镇领导和领导班子成员时,要严格遵守法律和党章规定的程序和议程,实行竞职演讲。

    党委委员正式候选人进行竞职演讲完毕后,由全体党员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直接选举产生9—11名党委班子成员。党委委员选举产生后,由市县委确定两名党委书记兼镇长候选人分别进行竞职演讲并接受代表们的现场提问。

    全体党员代表直接选举产生党委书记后,由全体党代表从落选的党委书记候选人和3名副书记候选人中投票选举产生3名副书记。在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上,按照规定的议程,由党代会选举产生的党委书记作为候选人等额选举产生乡镇长,从党代会选举中未选上书记的副书记中选举产生一名常务副乡镇长,从其他党委委员及群众推荐的非党副乡镇长中差额选举产生3名副乡镇长。

    ⒊改革乡镇行政体制,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和竞争上岗。一是设立“三办”。

    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二是规范编制管理。

    所有人员按核定编制竞争上岗,实行一人一编一卡管理。落岗的人员下岗分流,出现空编时优先从原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中录用。

    三是实行四大班子成员交叉任职。要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中编办)有关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人数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公开竞争将乡镇主副职调整到位,分别为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3名、委员4名。

    政府班子成员全部由党委委员兼任,其中党委书记兼任乡镇长;3名党委副书记中1名兼任人大主席,1名兼任纪委书记(兼管政协工作),1名兼任常务副镇长;其他党委委员兼任副乡镇长、人民武装部部长、组织宣传员等职务。中层干部竞争到位,担任“三办”主任;一般干部按编制竞争上岗,担任乡镇工作人员。

    落选下来的干部一律进入“三办”,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方式,由“三办”主任按各办的岗位设置“点兵”,或按量化评分的办法确定上岗人员,落岗人员自动分流。⒋按区域设置行政站所和派出机构,不搞一乡镇一站(所)。

    农村税费改革后,撤并乡镇和行政村的工作正在全国展开,行政站所和派出机构一乡镇一站(所)的设置,已不能适应建设****新农村的整体需要。归并乡镇行政站所、按区域设置行政站所和派出机构、精简人员、压缩编制,已成为乡镇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市县可根据实际,以3—4个乡镇为一个区域,按区域设置行政站所和派出机构。对税务所、工商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按区域设置;根据各乡镇实际和优势设置2—3个公安派出所和市县垂直部门管理的站所;其他机构不延伸或派驻乡镇。

    这些单位的党组织关系实行属地管理,人事任免等重要事项按有关规定征得乡镇党委同意,经费按谁设立谁负担的原则由主管部门负责落实,不增加所在乡镇政府和群众的负担。对这些单位的编制要实行严格管理,分流超编人员,清退无编制人员和临时工。

    ⒌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管理办法,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乡镇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无章无序,导致多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极易造成乡镇领导干部权力膨胀,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各种收费项目泛滥。

    为了有效控制乡镇的各类支出,确保乡镇干部职务消费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要重点抓好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严格核定补贴标准,把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从票据报销方式逐步统一到货币支付上来。改革的重点是招待费、通讯费和交通费三个职务消费项目。

    ⑴通讯费分单位公共通讯费和领导干部个人公务通讯费(包括移动电话费)两部分。公共通讯费由乡镇党政办公室集中管理,实行限额控制、节约滚存并按比例奖励责任人的办法,主要用来维持乡镇机关的正常工作,保障上下畅通。

    领导干。

    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的三定方案是什么

    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是国务院部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简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务院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三定”规定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一是职责调整,即明确部门取消、划出移交、划入和增加以及加强的职责。二是主要职责,即规定部门的主要职能和相应承担的责任。三是内设机构,即确定部门内设机构的设置和具体职责。四是人员编制,即核定部门的机关行政编制数、部门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五是其他事项,即明确与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部门派出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宜等。六是附则,即明确“三定”规定的解释和调整事宜。

    制定部门“三定”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中心环节,也是巩固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通过制定“三定”规定,全面梳理、集中解决政府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把改革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使政府转变职能取得明显进展,理顺关系取得明显突破,部门责任得到明显强化,机构编制得到有效控制。这对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整体效能,推进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803.cn/Article/shxw/200807/20080718101205_39754.html

    机构改革方案是什么意思

    看一下这篇文章,或许有一定了解,其实省市以及企业都有机构进行改革的方案。

    我的理解:机构改革直白的说就是对机构进行改良,进一步提高效率。方案也就是改革的步骤、方法以及达到的要求的一种计划。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一)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财政部要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二)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能源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及机构,与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核电管理职责进行整合,划入该局。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由国家能源局承担。不再保留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三)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四)组建交通运输部。将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保留铁道部,继续推进改革。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五)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六)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七)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6.中国人民银行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国务院其他机构的调整和设置,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1]

    政府机构改革 开题报告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沈荣华研究员在浙江大学LEPP中心发表了题为“政府改革:从精简到大部制”的演讲。

    沈荣华研究员首先回顾并评价了以往的政府改革。他指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政府改革,主要是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的机构改革,它们以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和提高效率为主要目标,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较为适应的政府体制,体现了较强的渐进式改革特征。

    但以往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仍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机构设置不合理、行政成本过高、权力腐败滋生等问题。基于对以往改革不足的克服,沈荣华提出了新一轮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在他看来,新一轮改革应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主要目标,实现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变。通过界定服务型政府概念,沈荣华指出,提出服务型政府并非多此一举,它对于增强政府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才应是发展经济的主体,政府应通过为企业服务、创造良好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而不是替代企业、市场。以服务型政府构建为主要目标,沈荣华提出了新一轮改革的核心:政府职能转变,他将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具体化为建立经济社会制度框架、宏观经济调控、统筹协调发展、保护资源环境、市场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8项内容,并指出,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政府绩效管理的推行,是保障政府职能转变的紧迫要求。

    基于政府职能转变和绩效提高两大目标,沈荣华介绍了当前政府大部门体制改革。通过与国外内阁部门和其他机构设置情况的对比,他认为,我国的大部制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减少职能交叉和保持精干为目标,应遵循稳妥推进,职能统一、合并归类,以及加强组织立法的思路进行。

    针对政府改革中的另一热点议题——纵向政府体制改革,即中央和地方关系,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沈荣华指出了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配置中存在的“桶式结构”(政府职能同构)、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划分不明确、重点不清晰等不足。他认为,以政府职能划分为基础理顺我国的政府层级间的条款关系,调整纵向支出结构和减少政府层级,是我国实现纵向改革的可能路径。

    他同时介绍了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责划分的原则,并给出了可能的职责划分方式。

    学校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 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福建工程学院机构设置与编制管理规定根据国人部发〔2006〕87号、教发〔2004〕2号文的有关精神和省委编办相关文件要求,在总结执行《中共福建工程学院委员会、福建工程学院关于第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闽工院委〔2003〕2号)、《中共福建工程学院委员会、福建工程学院关于院部党政机构设置与编制的核定方案》(闽工院委[2003]19号)、《中共福建工程学院委员会、福建工程学院关于教学、教辅单位机构设置与编制的核定方案》(闽工院委[2003]20号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中央编办和省委编办的部署,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机构、人员编制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坚持总量控制、优化结构、调整机制、科学规划的原则,做到精简、统一、规范、效能,切实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二)基本原则1.总量控制。

    根据学校“十一五规划”建设目标和现实基础,这次核定的师生比控制在1:17,教师与非教师比控制在55:45左右。2.优化结构。

    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在继续加大新进引进师资力度的同时,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补充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实训实验人员;适当精简校部党政管理机构。3.调整机制。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用人机制。试行人事代理、委托承包、实体转化、临时用工和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制度。

    4.科学规划。围绕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继续扩充师资数量,优化师资结构;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做好新专业人才储备;重视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事人员综合素质。

    二、我校编制现状经过多年努力,我校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教辅、管理和工勤人员的比例不协调状况得到缓解;教师数量增长较快,师资结构明显改善;部门职责基本理清,编制意识正在强化。但是,我校编制现状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求差距较大,专任教师和实验实训技术人员偏少。

    因此,要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机构、人员编制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逐步改善我校编制现状,切实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三、定编的基本要求及分类根据中央编办、教育部和省委编办的相关要求,高等学校的科学定编的基础要求有:(1)师生比:1:16~18;(2)教师数比例应是全校员工数的50%以上;(3)教学和教辅人员数应占全校员工数的80%以上;(4)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的比例是2:7:1。

    根据我校现状及相关编制分类要求,我校人员编制分为五大类:(1)管理人员编制:指学校中专职从事党务、行政管理、行政事务工作的人员编制;(2)教师编制:指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含“双肩挑”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编制;(3)教学辅助人员编制:指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而配备的从事实验、情报、图书资料、学生实习指导和电化教育、网络中心等工作的人员编制;(4)工勤人员编制:指在学校内设机构内从事工勤事务的人员编制;(5)其他附属人员编制:1)实行经济核算管理,逐步社会化或部分社会化的生活后勤服务单位:如后勤服务中心;2)目前承担公益性服务任务的单位:如医务所、财务结算中心、校卫队;3)非管理性质的组织或个人:如资产经营公司、台钻厂以及不在岗的人员编制。四、2007年学校机构、领导职数编制(一)党政管理机构设置(附表一)设置14个党政管理机构: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 (合署)、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人事处·离退休干部工作处 (合署)、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工作部(处)、计划财务处、资产管理处、规划基建处、产业管理处、武装保卫部(处)、后勤管理处。

    (二)党群组织机构设置(附表一)按党章、《工会法》和其他有关规定,设置纪委办公室·监察审计处 (合署)、机关党总支、工会、团委等4个党群组织机构。(三)教学机构设置(附表二)设置15个教学机构: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与规划系、环境与设备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工程管理系、文化传播系、法学系·马列主义理论教研部 (合署)、数理系、外语系、体育教研部、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

    (四)教辅机构设置(附表三)设置6个教辅机构:图书馆、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机电工程实验中心、电子电气工程实验中心、建筑工程实验中心。(五)其他附属机构(附表一)设置资产经营公司,负责组织、协调校办各产业实体的规范经营开发;筹建后勤服务公司,逐步推动后勤社会化;保留医务所建制;暂时保留财务结算中心和校卫队;维持台钻厂建制。

    (六)处级领导职数配备1.原则上每个党政管理机构配备2名处级干部,工作量较大的、合署办公的单位可酌情增加1人;2.原则上每个党群组织配备2名处级干部;3.原则上每个教学机构配备4名处级干部;4.原则上每个正处级教辅机构配备2名处级干。

    深化改革事业人员具体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卫生事业单位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需求,稳步进行了各项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目前,卫生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并处于攻坚阶段,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进一步推动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卫生需求出发,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为核心,理顺政事职能,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为推进卫生改革和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2、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力争用3至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逐步建立起符合卫生工作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由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基本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才结构合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 3、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改革卫生管理体制,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4、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根据本地区的卫生需求,逐步优化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 卫生事业单位要以卫生部制定的编制原则或有关部门核定的编制标准为依据,合理配置各类人员,根据业务需求和工作量控制人员总量,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5、卫生事业单位要以“精简、高效”为原则,按照规定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内设机构不要求统一,不要求上下对口,对职能相近相似、工作量不足的要精简合并。

    医疗机构可根据医疗任务需求,自行设置业务科室。 6、卫生事业单位实行并完善院(站、所)长负责制。

    要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院(站、所)长的责、权、利。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依靠职代会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

    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经批准可探索试行理事会(董事会)决策制、监事会监管制等新型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离任审计制度。

    7、积极推进卫生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实行适合卫生事业单位工作需要的后勤管理模式。具备条件的后勤部门应从单位中剥离出去,成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经济实体。

    暂不具备条件的后勤部门要实行单独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在医疗机构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多家医院的后勤部门可联合组成后勤服务集团。

    三、改革卫生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 8、实行聘用制。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

    根据各类不同人员的特点实行相应的聘用办法,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聘用人员中,对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可采用不同的聘用办法,实行不同的聘期,给予较高的聘用待遇,相对稳定一批技术骨干。

    还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聘用部分兼职技术骨干。 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工作的特点,制定兼职管理规定,加强对兼职人员的管理。

    9、卫生事业单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岗位设置要坚持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单位的发展、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等多种因素。

    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一部分关键岗位。 要明确岗位责任、任职条件、聘用期限,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清晰,条件合理。

    根据主管部门制定的岗位设置原则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要求,依据自身承担的任务,自主决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同一单位各个科室结构比例不要强求统一,岗位设置要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及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10、改革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严格干部管理权限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单一的委任制,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实行聘任、选任、委任、考任等多种选拔任用方式。

    建立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 11、卫生管理人员实行职员聘任制,逐步建立符合卫生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特点的岗位序列和体现管理人员能力、业绩、资历、岗位需要的工资待遇。

    卫生事业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可以采用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委任等多种任用形式,推行任前“公示制”。 1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要以深化职称改革、推行执业资格制度为切入点,实行从业准入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机制。要按照评聘分开。

    政府机构示意图

    中国政府历年机构示意图 1949年10月 中央人民政府 ┌─────────┬───┴────┬─────┐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政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署 │ 35个委、部、署、院 ↓ 1951年12月-1953年底 下辖42个机构 ↓ 1954年-1956年 成立国务院 ↓ 下辖81个机构 ↓ 1958年底 68个机构 ↓ 1959年 60个机构(39个部委、21个直属和办事机构) ↓ 1960年-1964年 精减81万人 ↓ 1965年 恢复后机构达79个 ↓ 1970年 32个机构 ↓ 1975年 52个机构 ↓ 1981年 100个机构 ↓ 1982年3月 61个机构 减员2.1万人 ↓ 1988年 66个部、委、局 减员9700人 1993年3月 59个机构 ↓ 40个机构 ↓ 1998年3月 29个机构 1982年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

    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1988年 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

    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1993年 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

    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998年 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

    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党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名。

    2003年3月6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

    领导办公室配置表-部门设置现在单位要进行改革需要精减机构,领导

    可以啊,很多单位就是设立一个行政部,把办公室和人力资源的活放一起。

    不过,一般这只适用于小公司,公司越大,职能越细分,活就越多,当然也就越不适合并在一起。 你公司有200人,属于中等偏小的规模,两个部门是分是合,要取决于有多少事情要忙,另外,还要看老板的意愿。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当然是可以合并的,因为很多中小型的公司目前就是把人力资源和办公室放在一起成立的行政部。 但是,不愿意合并也有不愿意合并的理由:1、在公司达到一定的规模后(200人已经算是具有一定规模),人员流动明显增加,此外,招聘新员工、培训考核、薪酬管理、人事档案、五险一金等等工作量已经明显增加,已经不是简单的个把人就能忙的过来的事情(非要这么做也不是不行,但是由于事情很多,效率就可能下降) 2、总体来说,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分工要求要细化,在工作量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一两个人不可能完成很多的工作。

    3、从本质上讲,办公室和工作性质和人力资源管理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办公室侧重于公司日常杂务的管理,而人力资源则是专业化的人事管理。

    即使是小公司的行政部,两块事务的日常处理也是不是混合在一起的。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司就更应该分开。

    4、人事问题从来都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因此该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分设部门,可以使人事管理和嘈杂的日常管理分开,从而避免在用人问题上受到过多的干扰,也会避免消息过早泄露引起员工的猜忌和不安。

    这不利于公司文化的建设。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