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高考语文作文广东范文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如何拿高分

    开头个性化,从自身感受出发 针对考生和家长关心的“怎样写才能拿高分”话题,潘琳表示,高分作文通常满足了几个要求,其中学生可以把握一点,就是如何写得更深刻一些,举例更深刻一些。

    由于这一次的作文题偏题基本不会,但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有机地关联起来,还是要从远处看,从深处想,从广处思考,至少分数就不会差了。 江冰认为,很多人在写高考作文的时候其实都很套路化,“如果有个个性化的开头,那脱颖而出就非常容易了。”

    同时,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多研究和思考,很多同学的作文是在范文中浸泡出来的,不是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世界。除此之外,还要有研究性的思考,从自己身边的感受出发,才能更容易抓住评分老师的眼光。

    至于语文词汇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汪雅蕙表示,广东省在改卷方面会更加关注学生在写作文时有没有切合题意,内容是否充实。

    因此,作文想拿高分,这两点就一定要做好。不过,如今很多考生审题都非常急躁,甚至有人会直接把材料作文的材料抄在第一段,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审题时一定要全文阅读,由浅入深。“例如,今年的高考题,列举的社会热词背后其实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现象背后是民族心理,再挖掘就是民族文化。

    那么越靠近本质,分数才会越高。”汪雅蕙说。

    【2012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生活时代的材料作文】

    [2012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生活时代的材料作文]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x05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2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生活时代的材料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高考作文《2012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生活时代的材料作文》.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根据南方日 报微博提供)南方日报微博公布2012广东的高考作文题 2012高考作文——广东卷 〔2012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生活时代的材料作文〕【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016广东高考作文立意及范文

    2016年高考结束了,高考后的生活即将开始,考生们先来看一看由出国留学网高考栏目整理而出:“2016年广东高考作文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又是“别人家”的家长

    最近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别人家……”,意思是羡慕别人家的XXX,而自己却没那么命好,没能碰上。同样一张试卷,小明考了98分,结果得到的“奖赏”是一个耳光,小王考了61分,就得到了一个鼓励的亲吻。哎,又是一个“别人家”的家长,同样一张试卷,奖励和惩罚的命运却千差万别。

    理解润亲情,鼓励成远方。成功没有标准答案,胜利不一定就是满分,只不过期望值不同而已。有些时候,我们习惯于成功,习惯于完满,把标准定得太高,把脚步迈的太大,可能落差也会更大,还不如春风化雨,脚踏实地,让成就一步一步积累,让喜悦一点点绽放。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强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南风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强扭的瓜不甜,早熟的柿子生涩,早拔的育苗根儿松,漫灌的鲜花会被淹死,关键看你如何把控尺度,如何设置期望值。

    20世纪英国著名心理学大师唐纳德·温尼科特曾提出“足够好的妈妈”的概念,具体含义是妈妈做到60分,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把剩下40分的爱以“特别狠心”的方式隐藏起来,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自己努力学习成长。相反,六一儿童节之际,湖北武汉一“着急妈妈”火了。从半岁到5岁,她为自己的小孩累计投入近12万元,报了英语、数学、声乐、表演等17项培优班,结果没想到儿子竟然由“学霸”变成了“学渣”。对比触目惊心,做“60分妈妈”总比做“着急妈妈”更令孩子接受。

    教育是一块橡皮泥,可以任人随意捏造出各种形状。那么反向推演,一件成功的雕塑与一件破摔的雕塑,他们的最初状态都是陶泥,无所谓孰轻孰重熟好熟坏。我们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艺双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在平凡世界里,我们不甘于平凡但应习惯于平凡。每个人都想成为鹤立鸡群的那只“鹤”,那么谁来成为那大多数的“鸡群”呢?

    上善若水任方圆。98分的“学渣”与61分的“学霸”,奖惩分明、区别对待背后是一种焦虑,中间隔着习惯性与偶然性的转换差,而这个差值正是中国应试教育下的一种常态。在此呼吁别让“中国式焦虑”毁了“中国式教育”,因为方圆即乾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