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教学反思范文

    当今国际局势有哪些深刻变化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

    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

    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

    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

    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

    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所谓国际经济格局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具体包括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三个方面的力量对比关系。从地缘角度划分,世界总体上可分为六大经济区域: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

    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 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现已遍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东欧及中东各个角落,形成了“新兴经济群体”。

    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发展模式、美国的金融创新制度、美国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及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等等,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美国匹兹堡G20峰会弱化了八国集团的作用,将包括10个新兴经济体的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最重要论坛”和“世界经济新协调群体”,标志着主导世界经济的美日欧三强已无法单独解决全球性大问题,标志着影响力日益增长的大型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扩大,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仍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 2009年世界经济陷入二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收缩幅度变小,但世界经济和发达经济体衰退的总趋势已成定局,不会出现逆转。

    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迅速慢延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受到拖累和影响,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大型新兴经济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萎缩,然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表现依然好于发达国家。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发展中国家的GDP约增长2.1%,与发达国家超过负3%的经济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世界经济逆境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向前发展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其发展前景仍具有持续性。2010年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将以5.1%的速度增长,其中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约为6%,而发达国家仅约为1.7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值为1.3%),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在全球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趋势必将有助于世界经济格局及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变革。

    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洲转移。在亚洲的引领下,预计2020年左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将占全球GDP的50%。

    四、经济实力是经济权力分配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础 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必然导致国际经济关系、世界格局变化以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调整的连锁反映。正如法国《青年非洲》所指出的“危。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变的主要表现

    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历史运动的一种基本趋势,这种历史趋势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具体表现为三个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从意识形态论战走向分裂;“第三世界”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的形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出制衡两极的作用。

    这些因素的合力推动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多极化趋势出现后,两极格局并没有立即瓦解,但是,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两极对抗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美苏关系作为东西方冷战的主轴进一步凸现。

    20世纪60—70年代是美苏争霸的高峰期,发生了一系列危机形式表现的对抗事件。此期间,美苏争霸态势因双方战略力量的升降而有过大的变化,并由此而导致了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由于苏联在不堪军备重负的情况下实行全面收缩,东欧和苏联自身也发生制度性变化,原来的两极对抗基础遂告崩塌,以德国统一为标志,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由此,世界的多极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其新的发展进程。

    两大阵营的分化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国际共运论战和社会主义阵营分裂 ,美苏争霸 ,两极格局的终结,德国统一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的反思与启示

    气候的恶化,说到底,还是人类自身的原因,人为因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所以,最应该反思的还是人类本身。众所周知,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从而,产生了适和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叫做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在人类实现工业化以前的19实际初,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70ppm,而到了1988年已上升到350ppm。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其次,森林毁坏使得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同样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二氧化碳以外的温室气体,如甲烷、氯氟烃(氟里昂)、氧化氮等也在不同程度地增加着。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另外,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想必大多数朋友都读过《狼图腾》,书中记载的草原沙化问题大家可能记忆犹新。破坏草原的不是天,而是人,人们过度的猎狼间接的破坏了生态平衡。狼是食物链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狼没有了,羊和许多以狼为天敌的草食性动物大量繁殖,繁殖速度远远超过了草原的繁殖速度,从而导致了草原的退化,草原沙漠化的程度达到了惊人的地步。绿色植物的逐渐消失,破坏了生态平衡,气候也受到了影响。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略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长远利益来看威胁到了子孙后代的生存,这与当今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背离。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繁华似锦。高楼耸立,汽车川流不息,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另一方面,人类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巨大的,单从环境这一点,人们就应该好好的反思。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这些在未来的某一天极有可能成为制约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因素。我们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否则,人类社会将无以为继。现在,气温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水资源短缺?臭氧空洞?海平面整体上升?这些问题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接踵而至,事态正在发展,也许我们这一带人不会遇上,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的后辈不会遇上。

    鉴于此,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从源头上遏制环境的继续恶化一方面,要根据温度、水资源、生物等气候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调整生产结构与生活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每天少开一次空调,有车一族开环保型车辆;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施,坚持把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先领域,实施节能优先的能源政策,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核能技术,风能,太阳能以及高效、洁净、低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同时,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大力推进植树造林。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地球,保护生命的摇篮。

    20世纪世界格局是怎样的

    20世纪世界格局有三次重大变化。

    一战后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由此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至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签 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通过这两次会议,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最终形成了。

    该体系是建立在瓜分战败国基础上的,具有明显的帝国主义分赃性质,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而且由于分赃不均进一步引发了帝国主义之间新的矛盾,故该体系不能持久。1939年,该体系被彻底打破,出现了美、苏两极化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事务,形成以“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化格局终结。此时,新的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便暂时形成了 “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逐渐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