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文献检索范文
会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提供范文一篇,仅供参考: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是所有投资者、债权人为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经济绩效,进行理性预期的主要工具。
同时汇总的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也是整个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数据和披露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甚至严重背离和歪曲。
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会计确认缺乏甚至编造事实依据;(2)会计计量、记录歪曲经济事项;(3)会计报告披露不完整,甚至出具虚假报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法通常有潜亏挂账、虚盈实亏、截留收入等。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主观故意作假账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计量方式、核算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带来不同的经济结果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有来自内部管理混乱、成本失控和外部环境不规范、结算纪律松弛造成的烂账坏账损失而影响信息不实;此外还有会计法规欠完善造成的“无法可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局面和投资体制多元化所带来的投资者、管理层法律关系不明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从内部管理缺陷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法制观念淡薄,“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
现代企业是以公司制为特征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企业管理形式上形成了由委托——代理关系构成的企业所有者(“外部人”)与企业经营者(“内部人”)两个利益集团。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出资人,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经营者追求的是更高的报酬、休闲以及规避风险。
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利益上的冲突,内部人往往以牺牲所有者利益为代价来攫取个人私利的最大化。由于经营者努力的不易观测性,所以委托方(所有者)对内部人的监督是通过某些替代变量,如财务报表上反映的盈利数字和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来进行的。
于是乎,外部人与内部人效用上的差异,也就直接反映在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上。 所有者作为“外部人”,需要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以作为投资决策和对经营者进行评价的依据;经营者作为“内部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会计信息往往从有利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并且经营者比所有者更具备控制“会计信息”的条件。
这种潜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在委托代理机制赖以生存的监督机制失效,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后,就会由暗转明。 从企业经营者角度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必然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控制。
有的经营者要求会计人员为其报销不合法的开支;有的经营者为追求业绩,要求会计人员为其虚增利润或产值,这些行为无疑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单一公有制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亦即全体人民,但具体到每一个企业,产权主体实际上很不具体,人人所有,而人人都没有,这样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形成了事实上的缺位,国有企业没有真正的所有者,因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 有的企业领导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便产生短期行为,会计核算以领导者的利益为核心,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其次,由于国家授权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自身又缺乏根本的利益动力机制,加上不能干预企业的经营权,对企业的监督十分低效。第三,国有企业的债权人大多是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而这些债权人的所有者同样是国家,因此,债权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关注并不很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对债权人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故企业的领导者便使会计转向为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信息。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强化了“内部人控制”思想。长期以来,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侧重于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结果,而不关心产生这种结果的程序或过程是否合理。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性评价指标;只强调企业的经营结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等,而忽视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或采取哪些过程来达到这种结果的。 正是由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对于结果状态的过于偏爱,以及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有所忽视,从而促使了企业短期行为、会计造假及违规交易等一系列“内部人控制”事件随之发生,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自然有所差别。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推理与判断。
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但是,一些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弱化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比如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不规范,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撑,账簿登记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内部管。
会计类文献检索怎样写
[1]底永旗,浅论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完善措施,财会研究,2005(10),12~13[2]奚淑琴,职业化: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内部审计,2005(8),26~27[3]韩颂,内部审计职业化浅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4),47~49[4]刘巧兰,健全内部控制 强化内部审计,陕西审计,2005(1),29~29[5]施卓晨,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05(6),50~53[6]陆翔,怎样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经济师,2005(3),217~217[7]周军,浅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商业经济,2005(7),47~48[8]盛洪,现代经济制度下,北大出版社,2004年,153~197供你参考!。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论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的现状与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管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本文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中国企业管理会计运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现状措施1管理会计的含义及职能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
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会计界一般都认为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这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所作的科学概括———即“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来理解的。 但是,到了50年代以后,企业会计系统为了适应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于是会计实践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事后反映和定期监督的范围。
管理会计把传统的职能扩大到以下四个方面:规划的职能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的历史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帮助各级管理人员对某些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专门的决策分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编制企业的整体计划与责任预算,确定各方面的主要目标,用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 组织的职能主要是结合本单位的具本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
2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现状我国管理会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 1管理水平落后,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意识尚待增强目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虽然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但许多企业运行机制并没有太大的改观。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 而在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低效、混乱仍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
2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导致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主观思想上,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
这样使得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动力明显不足,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为之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没有从客观上消除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事倍功半,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这是企业难以应用管理会计的关键所在。
2。3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联系我国实际的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首先,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专著较少,而且研究领域狭隘、信息滞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队伍薄弱,缺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员。
其次,现有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操作性差,没有创新能力;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2。
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偏低。由于一些企业的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造成企业财会人员观念陈旧、素质偏低、知识的层次和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使企业难以应用管理会计。
所以,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3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为了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充分发挥为决策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特性,转变观念,结合企业具体管理情境,积极探索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企业的运用途径,并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提出以下改进措施:3。
1改变传统观念,培养企业领导人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企业领导没有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他们将不会考虑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会计人员水平再高可能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增强企业领导人尤其是重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该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适时组织企业领导人培训管理会计的内容;经济师等职称考试中适当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企业领导人自身也应不断。
会计学的<文献检索 论文导写>谁有范文???请发上来吧
1、来稿须论点明确,条理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练。
2、来稿请附标题、中文摘要(限200字内)和关键词(3~5个),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及第一作者简介。简介包括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和主要研究方向。
3、来稿一式两份,A4纸单面打印,字号不小于5号字。也可寄软盘或E-mail。
4、图表要精选,只附必要的。插图尽量采用计算机绘制(图字6号宋体),表格一律用三线表。
5、参考文献只选择最主要、最新者列入,非正式出版文献请勿引入,文献按文中出现先后次序编 排,格式如下:
①期刊:作者. 论文名. 期刊. 年,卷(期).
②书籍:作者. 书名. 版次(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③文集:作者. 论文名. 见(In):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年.
④专利: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6、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编辑部保留对来稿的最终删改权,来稿一般不退,请自留底稿。
7、各类资助研究项目论文,请注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8、请随稿附上作者详细有效的联系方式,包括地址、邮编、工作单位全称、联系电话等.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珞瑜路456号中国光谷国际大厦A座2009楼《总裁》杂志社
会计类文献检索怎样写
[1]底永旗,浅论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完善措施,财会研究,2005(10),12~13
[2]奚淑琴,职业化: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内部审计,2005(8),26~27
[3]韩颂,内部审计职业化浅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4),47~49
[4]刘巧兰,健全内部控制 强化内部审计,陕西审计,2005(1),29~29
[5]施卓晨,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05(6),50~53
[6]陆翔,怎样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经济师,2005(3),217~217
[7]周军,浅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商业经济,2005(7),47~48
[8]盛洪,现代经济制度下,北大出版社,2004年,153~197
供你参考!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 王棣华. 我国管理会计的前瞻与反思[J]. 中国农业会计 , 1997,(10)
[2] 吴福林. 让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灿烂”[J]. 辽宁财税 , 2003,(12)
[3] 林琤. 浅议我国推行管理会计的途径[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4,(04)
[4] 贺德文. 企业需要管理会计[J]. 交通财会 , 1988,(06)
[5] 张宗强, 杨素华. 对管理会计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应用的思考[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4,(04)
[6] 陈巧媚. 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04)
[7] 陈春红, 冯民修, 王剑青. 管理会计发展的策略[J]. 林业财务与会计 , 2000,(03)
[8] 郑玉革. 管理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04,(10)
[9] 罗魏冰. 管理会计路在何方[J]. 广东审计 , 2002,(10)
[10] 李寿文, 徐光华. 对发展我国管理会计的建议[J]. 商业会计 , 1998,(07)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5个
参考文献:
1、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
2、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王卫东, 《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券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近三年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 张先冶,2001,《财务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穆林娟,2007,《财务报表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
[3] 刘李胜,2001,《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
[4] [美]希金斯著,沈艺峰等译,2004,《财务管理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5] 郭全中,2008,《腾讯发展战略研究》,人民网
[6] 高丽明,2007,《基于杜邦体系的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发展》,《企业经济》,第十期
[7] 孙莲香,《财务软件实用教程(用友通标准版10.2)》,清华大学出版社
[8] 包峰,2007,《风险投资商青睐中国》.《商业周刊(中文版)》,第四期
[9] [美] James C. Van Horne,2007,《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丁元森,2005,《财务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
[11] 武新华、曹燕华、肖霞等,2007,《杜邦分析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12] 周刚,江浩译,2006,《投资银行业务指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3] 朱永法,2004,《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出版社
[14] 龙鹙,2001,《风险投资与我国互联网业的发展》,《中国信息导报》,第八期
[15] 阳洁,2000,《关于互联网产业风险投资的经济学思考》,《南方金融》,
[16] Scott Beasley,2007,Eugene F.Brigham,Essentials of Mangerial Finance,Howard Sams
[17] Robert F.Meigs,2006,Financial Accounting(Tenth edition[M]McGraw-Hill.
[18] Erich,2003,《A.Helfert.Techniques of Financial Analysis》,《A Practical Guild to Managing 》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改善”则是当前最适合我国企业实际获得最大利益的方法,而精益生产无疑是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借鉴的“改善”现场的最强有力武器。
从降低成本出发,较系统的介绍了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及其意义,论证了运用精益生产进行成本控制、现场“改善”,是在当前多品种小批量短交货期的买方市场中迅速应对市场需求、彻底杜绝浪费、获得最大利益的有效方法。必将对我国其他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获得更大利益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实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梦想。
关键词:精益生产;改善;浪费;利益;节流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开创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揭开了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序幕,把制造业从手工生产推进到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的新时代,同时将美国的汽车、钢铁、机械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其他行业带人了鼎盛辉煌的时期;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根据日本本国的实际生产条件,创立了以适时生产JIT为核心,以降低成本、杜绝浪费为日标的精益生产方式。日本汽车企业实行了精益生产方式之后,在短短的三十几年里就将汽车产业落后于欧美的地位完全改观,甚至超过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在世界的汽车舞台上独占鳌头。
1 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 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营运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包含“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
“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两大支柱”是准时化与人员自主化。
准时化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合适的时间生产高质量和合适数量的产品,以“平准化”为前提条件、以市场来拉动生产。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根据本工序在制品所需要的用量从前道工序领取相同数量的在制品,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向前推动,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
人员自主化是指人员与机械设备的有机配合行为。生产线上一旦产生质量、数量、品种上的问题机械设备就自动停机,并有指示显示,同时任何人发现故障问题都有权立即停止生产线,主动排除故障,解决问题。
并且将质量管理溶入生产过程,将质量管理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自主行为,将一切工作变为有效劳动。“一大基础”是指改善。
改善是精益生产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改善就没有精益生产。这里的改善是指:①从局部到整体永远存在着改进与提高的余地。
在操作方法、质量、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上要不断地改进与提高。②消除一切浪费。
精益意味着不能提高附加价值的一切工作(包括生产过剩、库存、等待、搬运、加工中的某些活动,多余的动作,不良品的返工等)都是浪费,这些浪费必须经过全员努力不断消除。③连续改善是当今国际上流行的管理思想。
它是指以消除浪费和改进提高的思想为依托,对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原则,不断地改善、巩固、提高的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以求长期的积累,获得显著效果。 2 成本控制方法——精益生产方式下的生产作业成本 在企业的经营核算中,成本是其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是除了利润指标之外综合程度最高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敏感的经济指标。
原材料消耗的高低、产量的多少、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质量的好与坏、费用的增减、资金周转的快慢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因此,成本水平的高低就成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随着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价格成为各个商家竞争的焦点,因而成本管理就成为各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满足客户的前提下,在不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
在经历了第一次生产技术革命之后,科学管理的普遍运用,使得企业管理从单纯的生产管理中脱离出来,成为包含生产管理的庞大体系。到了20世纪70年代,从二战废墟中恢复过来的日本,经过战后三十年的奋斗,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企业,通过学习研究欧美国家的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结合日本的国情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模式——精益生产方式。
由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的经济现实,如石油危机、泡沫经济的破灭等,迫使日本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将管理的范围从制造现场作更广的延伸,努力寻求事前的控制对象,这种思路发展就形成为一种成本控制方法。 生产作业成本是由丰田汽车公司首推的,在丰田公司1959年的社史中首次出现了“生产作业成本”这一术语,它是这样描述的:“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等阶段,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以达成目标成本,这样就逐渐开始走向所谓‘生产作业成本’的体制”。
由精益生产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的理论思想可以看到精益生产方式下的企业管理的独特思路:从企业的下游——最终用户出发,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来重新安排企业运作的流程,由最终用户开始倒推至源头,以目标成本为目的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层层推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