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为人师表的作文范文
以为人师表的主题作文
为人师表
林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她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习以及健康。当同学生病时,会主动询问同学情况;当有同学对学习的内容不明白时,也会耐心地讲解,直到学生明白。
林老师一头乌黑的亮发,身穿一件外套和蓝色牛仔裤,眼睛炯炯有神,散发着智慧之光。
林老师对我们上课、做作业、考试等学习方面要求很高,但也使我们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上升,受到了不少同学和老师的好评。记得一年级到两年级期末的时候,语文是我的弱项,每天几乎都被老师留下来做作业。但是从林老师做我的老师的时候,我的分数渐渐地提高,越来越少地留下来,从只留下来一会儿到一个学期很少留下来,有了莫大的进步,期末考试也获得了优秀的分数。
林老师不但给我们上课,而且还经常看书,推荐我们看些历史名著、外国文学名著,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我们。林老师上课语言生动,连开小差的同学也像吸铁石一样被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中,感觉似乎身临其境,似乎自己就像是主人公,每一幕好像都在自己眼前发生。
林老师,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我们这些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我们的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这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林老师!
教师资格证作文题目为人师表的作文
但却没有救他,因为商人的不讲诚信而导致他被河水活活的淹死了。的确,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
在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倘若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难道不就成了人人避而远之的独行者吗?我的作文老师就是一个讲信用的人。
有一次,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大家都能按时交纳下一个季度的学费,可是有奖品的哦!说完,还挥了挥手中的拼装玩具。我看着那个梦寐以求的玩具,很不相信老师的话,心里在想:那么有趣又贵重的玩具,老师怎么会舍得送给那么多的同学呢。但是,我对这个玩具的好奇心已经彻底地激发了。于是,放学后我便央求妈妈第一时间把学费交上了。
总算盼到了下一节作文课的时间,我是多么希望老师能够实现她的承诺,给我一个惊喜啊!老师终于说话了:“同学们,有谁交费了,请到我这里来拿玩具,先交先得。”
作文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为话题800字
十年前。
付贾还只是山沟里的高中生,黑幽幽的皮肤,高大的个头,让村里的每一个人都觉得他老实敦厚。村里的小痞子们经常欺辱他,而他也从不放在心上,只当那些小痞子们开玩笑罢了。王大爷看了心疼,对付贾说:“娃儿,为啥不反抗呢?唉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啊……付贾只是笑笑点点头,然后岔开话题,像往常一样对王大爷说:“爷,家里的水我在帮您挑两桶吧。没等王大爷开口,付贾便直径走到王大爷家中,“叮叮当当”的忙碌起来……
村里丢东西是常事,但东西被找回来更是常事。听说邻居家的一只花猫走失了,付贾便二话不说,自己一个人挨家挨户的问询。当时正是寒冬,付贾见邻居的心急的样子,心疼得很。便小跑到后山坡上继续寻找。他知道后山坡是经常有花猫出没的地方,固然也知道那里尽是些深沟险壑、野草荆棘。但“固执”的付贾仍坚持去了。没有人知道他是在后山坡是怎样走过每一道坎的……第二天一大早,付贾便抱着那只花猫朝邻居家走去。花猫舒适地在付贾衣服中蹭来蹭去,而付贾却冻得哆嗦——付贾那件单薄的小袄给了花猫啊……
每每看到付贾为村里人忙这忙那时,村里人就竖起大拇指:“这个付贾……”
十年后。
凭借自己的艰苦奋斗,凭借自己的不屈的毅力,付贾当上了县里的县长。尝够了山沟的贫穷,受够了山沟人的欺辱,付贾决定重塑自己,摆脱山沟,过自己认为该过的生活。每天早晨,付贾开着小汽车穿梭在灯红酒绿中,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整天是醉生梦死。
听说村里的青年当了县长,村里的村长当然很高兴。消息刚传到耳朵里,村长便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心中的付贾。可刚到付贾家门口,村长就被付贾无情的拦在了门外:
“哦,你有事的话到有关部门去,县长家里不接客。”
“付……”
“本人不是副县长,是正的!”付贾没等村长说完话就强接上话,斜视着村长,头仰得高高的。
村长站在门外足足有半个小时,付贾也损了村长半个小时。村长气得面红耳赤,把东西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回村里了。村长把付贾在县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向村里描述了一遍后,村里人无不摇头叹气:
“这个付贾……”
为人师表的一千字论文
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然而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为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际,如何以生为本,为人师表,做一名优秀的当代人民教师。从杂乱的思绪中理出几条,谈一下感受。
首先,尊重学生个性是当代教师为人师表的前提。同过去那种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学生相比,新时代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已冲破了思想的羁绊,敢于打破课堂陈规,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不再把老师说的话视为号令,奉为真理。这说明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是一个完整的人,需要教师有正确的学生观,不能再将学生视为受操纵的机器,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科技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人的观念也应与时俱进。如果把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也许会发现以前的做法是多么的不尽情理:无端的扼杀学生的个性,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窒息他们的思想。因此,时代的变化迫切需要教师们用理解而不是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尽管这是一个极沉重的挑战。
第二,教学内容要与社会实际联系是为人师表的根本要求。当今时代,早已有“毕业之日,失业之时”这样的说法。尽管说的有些夸张,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像计算机这类发展猛、变化快的学科专业。现在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以高新科技为导向的社会进步,人们普遍重视理工类这些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专业,而那些人文社会哲学科学却备受冷落。因此,教育的理论和内容应切实与实际相结合,并随着实践的变化而改变,这样才能使理论内容更加放出灿烂的光芒。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检验理论,切不可死搬教条,墨守陈规。
第三,重视教师教学价值的实现是为人师表的内在动力。人们常常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这说明管理在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说任何形式的管理都是有效的。我们可以感觉到处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教师就像风箱之中的老鼠——两头受气。当然学校这样做是为教师着想,但是学校哪能真正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的感受,学生的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太多的规章制度也大大限制了教师许多自主的教学行为,教师总不能“带着镣铐跳舞”。因此,关键是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和工作环境,让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权利范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理念。
最后,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为人师表的基石。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教师埋怨自己的学生差,有的干脆引用孔子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从这些字眼中可以看出这些教师心理上存有急功近利的浮躁感。学生是复杂有感情的人,需要教师深入到他们中间,去认识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朋友和知己。因此,当我们不被学生理解时,就应冷静思考一下,我们了解学生吗?我们是否做到了持之以恒、动之以情?正像教育家顾明远老先生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可谓一语中的。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小论文,1000字左右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
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一句话,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是真诚。
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其次是人格。
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癖,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
第三是全面。教师应当使自己尽可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等。
对于一名希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来说,都是应当尽量加以避免的。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
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落实到教师人格塑造上,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是热爱科学追求真理。
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科学真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具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德。要努力培养出求实、严谨、虚心、刻苦的学生。
学风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对待科学真理态度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教师的优良作风,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爱科学的品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人活着,就要敢于为真理抛开个人的得失,敢于为求知而坚持不懈的奋斗。
要致利于形成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专博相济、富有活力的知识结构。从纵向上讲,应当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对自己所任学科有较为深入的钻研;从横向上讲应当具备相当开阔的科学视野;从发展上讲应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一种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形式的要求。
二尊重规律,勇于创新。 教育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科学,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千百万人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幸福的事业。
必须小心翼翼的严格的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主体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育合力”综合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力的组织者和专门者,应当对教育合力的形成、发展和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
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妥善处理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校内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教师集体。在校外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教育因素。
这对教师的品德,素质和能力无疑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要宏扬集体主义精神,处处坚持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为重,努力培养开阔的胸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四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
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
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二是举止。
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
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三是语言。
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
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
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
关于师爱的文章
用师爱诠释师德 苏阗元 当我第一次拜读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的先进事迹后,我深深地为这群新时代的英雄所折服,他们那种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他们那种“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奉献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那种“一切为了学生,把爱献给学生”的新课程观是当前我们加强和改进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课题。
感动于他们的英雄事迹,也深深地鼓舞了我,更鞭策着我,向英雄们看齐。一位专家说得好:只有让学生先喜欢你了,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程。
这是一句很实在的话,它告诉了我们,作为当代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心我们的学生,用心去感触学生的心灵,与他们一起快乐地学习,教他们文化知识、学习方法、为人做事等,定会激起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 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我们的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贴近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最大化。
如果我们能经常注意留意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能以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片言碎语,都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融融的师生真情,那么深入学生心坎的将是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八年从教生涯,我深有体会,正是这一点让我体会到师爱的伟大和尊严,师道的崇高和神圣,我深深热爱着我的教育事业,更深深地忠情于我的三尺讲台。
八年来,我都能始终如一地爱着我的学生,并忘我地默默奉献着我的热血和青春,虽然我失去了许多但我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更得到了他们从内心泛起的无限敬重和无尽感激。 学会做人 每次面对着新生,我都推心至腹地举例子、列数字说明知识、学法、为人的重要性,“成才,首先是成人,然后才是人才”,再三告诫学生要养成两种好的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三好”的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我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和影响他们,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言行要一致,需要自己少说多做,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心动,要求别人做自己要先做到,这就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作为学生对我的监督,上课前我总是提前10分钟到教室,久而久之,学生从表面上认同和接受了他们的新老师。
记得有一次,下午第一节课我睡过头了,迟到了2分钟,到教室里,我不知该怎样给学生“交待”,想到“为人师表”,我当面向全班同学做了道歉,并保证下次不再这样了,也希望学生们如果遇到了像迟到这样类似的问题,一定要勇于承认错误,讲诚实守信用。我是用我自己的言行在教育着学生,也时刻不忘既教书又要育人,我常常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爱国主义、公民道德等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影响着学生,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诚信、务实的生活作风。
点击课堂 我把课堂视为我教育生命的全部,把“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作为自己的教学追求,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用心设计每节课,在教学中我用成语、典故,特别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链接课堂。会考学科究竟要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坚持范例教学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世界),在我的第一课:我会用名言警名串联整堂课,强调学习要做到“四注意”(看、听、记、思),强调用多种颜色(符号)记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专家说得好“不会问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老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问题,使自己心中有数(哪些是自己不懂的,哪些已经是理解的),学习主动而且明确,能带着问题出教室。
教学生知识,要教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更要教学生为人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观,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引领学生成长。
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我不是指责或训斥,而是耐心地指导和讲解,或设计巧妙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章节知识点。例如,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数据库初步》这一章时,不少学生感到困难重重,命令太多,不容易掌握。
于是,我将我是如何理解、如何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告诉了他们,并编写了简易的学习指南用线搭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建库(Create),用库(Use),查看(List,Display,Browse),追加(Append)、插入(Insert),修改(Browse,Edit), 删除(Delete,,Pack,Zap),排序(Sort ,Index) ,查询(Locate,Seek,),运算(Sum ,Average,Count ),替换(Replace),编程(Modi Comm)等等,学生们在这样的点拨下常常会豁然开朗,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开拓。 关爱学生 老师在教学中应是学生的良师,在生活中应是学生的益友。
我把学生的需要看作是自己的职责,并努力用爱心滋润他们,所以我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平时,我很在意我的学生,并能在一个学期里记住我教班级的大部分学生的名字,这样可以让我了解每位学生,脱口而出地说出他们,让他们知道我在关心着他。
有关尊师重道的文章
弘扬尊师重道传统 康震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这两句话不仅在北师大师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在其他高校也有不小的反响。
在许多特定的时间、场合,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话来概括中国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称誉教师队伍的优秀品质。 “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之所以能够在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具有较大的感召力、感 染力,与它本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密切关系。
中国古代文献当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思想资源。南朝人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记载,南朝士林名流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北周诗人庾信称赞时人陆逞:“事君惟忠,事亲惟孝,言为世范,行为士则。”
《旧唐书》赞颂唐文宗“文章可以为世范,德行可以为人师。”苏轼曾称誉同代人李常“才本天授,学为人师”等等。
这些文献中虽然出现了“为人师”、“为世范”等词语,但他们褒扬的对象并不是教师,而是帝王显宦或官吏士人。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士大夫群体中道德文章的典范,是士林楷模的标准,是为人行事的典范,真正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原则的,就是君子。
应当说,“君子”是中国古代理想人格的代表,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规范对主体——人最高的要求,也是我们探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一个重要概念。 中国古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思想大体包括这几个层次:首先,君子的道德学问、言语行为是整个社会乃至个体的伦理道德规范,具有为世范、为人师的示范性与约束教化作用;其次,君子人格的规范标准是教师职业规范的基础与原则。
教师作为君子品格的集中代表及其实践者、培育者、传播者,要将君子人格的伦理道德言行规范通过教育教学渠道灌注给广大的社会成员。再次,教师为人师表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之中,还要面向整个社会。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社会知识阶层大多集中在学校,特别是那些标志国家社会民族整体知识与思想水准的权威学者大都集中在高等院校,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就成为知识分子的集中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知识分子,不仅是社会思想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代表者。
因此,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师而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仅意味着在知识、道德、言行等方面为学生、社会作出积极表率,更要为时代、为国家、为民族不断创造出先进的思想资源,成为时代、国家、民族思想文化的奠基者、开创者、先行者。这其实也是中国古代君子人格的重要内涵,所谓“为生民立极,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这个意思。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思想资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具有突出而鲜明的时代意义。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统一、和平、勤勉、自强等伟大的民族精神。
它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演进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与思想价值。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在积极面对现代化、全球化未来发展前景的同时,还应当面向广大民众,充分体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民族气派、民族个性的文化存在。
换言之,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应当既具有时代的共性,又具有民族的个性,既要紧随当代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又要保持传统文化精神的独特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给当代中国教育事业指出了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它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成为知识的权威,还要成为科学的导师;不仅要成为道德的师长,还要成为行为的楷模;不仅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良师,还要成为课外活动中的益友;不仅要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还要成为现代文明的传播者;不仅要成为校园文明建设的推动者,还要成为引导社会文明进步的思想先行者。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它充分体现了北京师范大学建校、立校的宗旨、原则及其内涵,但其实质内涵又不仅仅局限于此。
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说的那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教育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通过学习校训,使我们懂得,教师的职业规范标准与中国古代君子人格的典范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君子人格规范是教师人格规范的基础和土壤,而教师的人格规范不仅渗透着君子人格的内在精神,同时赋予君子人格以更强烈的自我约束、自我修养、自我警示、自我提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说君子人格对于社会整体的影响是不自觉的、潜移默化的,那么教师人格对于学生乃至社会整体的影响就是高度自觉,与君子人格相比,它具有更强的制度约束力与社会影响力。
这或许就是北师大校训不仅在校园里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在社会上,在整个高等教育界也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http://www.gmw.cn/01gmrb/2005-07/27/content_278222.htm。
教师资格证作文题目为人师表的作文
但却没有救他,因为商人的不讲诚信而导致他被河水活活的淹死了。
的确,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 在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倘若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难道不就成了人人避而远之的独行者吗?我的作文老师就是一个讲信用的人。 有一次,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大家都能按时交纳下一个季度的学费,可是有奖品的哦!说完,还挥了挥手中的拼装玩具。
我看着那个梦寐以求的玩具,很不相信老师的话,心里在想:那么有趣又贵重的玩具,老师怎么会舍得送给那么多的同学呢。但是,我对这个玩具的好奇心已经彻底地激发了。
于是,放学后我便央求妈妈第一时间把学费交上了。 总算盼到了下一节作文课的时间,我是多么希望老师能够实现她的承诺,给我一个惊喜啊!老师终于说话了:“同学们,有谁交费了,请到我这里来拿玩具,先交先得。”
以为师者为主题八百字作文
为人师者 “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
尊师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的学生的骨子里大抵都有一种传统的思想和习惯,譬如古人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礼节教义。总之,学者尊师者,而在中国封建礼教中,却没有“师者尊学者”一说。
在旧时祭祀中,大抵都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师者能位于这民间所崇拜的“五圣”之中,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的确,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更崇高的职业了。在中国封建社会当中,虽有些“程门立雪”“良师益友”的事迹,但毕竟太少,人们知道得也太少。
其实,祭圣贤大抵只是跪拜万世师表的孔丘先生,亦或是三皇五帝,历代明君。这也是说,当时的师者是和君士挂钩的。
这势必是不利于师生间的思想传播。古时之雅人信士,都擅长于教化人民,定要苦心孤诣花言巧语地弄些琐碎、不平等、漏斗层出的枷锁,来束缚禁锢住人民的思想。
这一传统,在那个旧社会,也是深深扎根在为人师者身上。大多学生都是为了科举考试而学,师者也只能进行封建社会的教化,这也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最好手段。
我想那时候的老师肯定会教学生什么是“三从四德”,什么是“三纲五常”,所以士大夫提出“三寸金莲”的审美,所以真正能为人师者的人少之又少,继而千百年如此循环,此教育体系必然是不正常的。可学生还是要对老师毕恭毕敬。
设想我们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听着老师讲了一大堆虚无缥缈之话,诸如“四书五经”类的,也就是像“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然后把些奇怪到难以理解的人生观强行地灌输给我们,逼着我们把孔子之思想奉为真理,我们也只能刻意地写些尊上崇儒的八股文。不解的却是,有如此的师者,学生还是谨听教诲,毫无疑义。
这也是这样的老师能在这么久的历史长河中,依然长存的原因。事实上,这是禁锢住我们思想的最有力的方法。
到如今,为人师者终于算是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那样的人和事太多了,譬如山区支教,说得近些,就是老师的办公室里的灯火总是不熄的。
他们才是人民的好教师,是人民灵魂的建筑师!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高速化传播,许多网站上也踊跃出大量的老师,或收费,或免费。近日来,我也尝试了网上师者的教学。
起初,我加入了一个名为“中国爱心教育作文批改”的网站,里头“爱心教育”四字尤为夺人眼球。大抵就是学生发表他们的文章,然后老师就在网上进行批改,此过程是毫不收费的。
倘若是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加入此网站的师生交流平台。我发现,那所谓的平台里的老师,大多都是中小学的语文任课老师,也有不是“老师”的,像一些有闲情逸致的大学大专的年轻学生,也随着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一起育人。
而学生也是像老师那样形形色色,上到“三只脚”的,下到“四条腿”的。我持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在那个网站上和老师也交流了很多。
我的求知欲望是强烈的,所以我也希望老师能用他们锋利的笔,修剪我还不丰满的羽翼,但我不希望是剪去了我的整个翅膀。诚然,我在网站上也遇到了好的老师。
本是彼此不相识的陌路人,他却能对我不厌其烦的淳淳教导,可惜的是,我却不知道他的姓名。我欣赏他与学生交谈的语言,在批评学生时,柔中带刚;在表扬学生时,却是刚中带柔的。
我仰慕那位老师,他也和蔼可亲地尊重着我。 可是我不知道为何,一位年轻的学生,从那个圣洁的平台狠狠地把我驱逐了。
他也是“老师”的,因为在互联网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当老师的,无论你是不是重点大学的,无论你是否成年了。那个老师也批改了我的许多作文,我也只知道他是“王老师”,约摸二十来岁。
第一次与他邂逅,却是不愉快的。他把我说得一无是处,用些批判性的语言斥责着我,然后,很多老师就跟着一起批评我,也有些老师是比较和蔼的,但大抵都把针尖指向着我。
我只能一个劲地道歉,可自己幼小的心灵却像被掏开了一条血沟。从此,我就按着每个老师的东言西语来写着自己的东西。
我在想,这哪里又是自己的东西呢? 最后一次和王老师交谈,我也是终于被赶走了。王老师喜欢“静”的学生,他们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真是一个个“乖乖儿”,名之曰“尊师”。
那一次,王老师正解答着一个学生的问题,我也看着,却发现了王老师的一个错误,我不知道是不是。然后我提出了我的质疑,同样也有一个学生和我的想法一样,大概王老师看我俩打断了他的讲课,于是,我和那个学生就消失在这个平台里了…… 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唉! 人们一直都强调“尊师重道”,却忽略了“为人师表”。何以有师生情?我认为,一切情感都应建立在平等对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师生情亦是如此。倘若只有学生尊敬老师,而老师却毫不敬爱学生,这样的学生与奴隶者也没什么差别。
不尊重学生的老师是没有职业道德的,他会受到舆论和校规的制裁。然而,在偌大一个互联网里,老师即使干了这样的事,也是无人去理会,如此,这样的老师就更能不负责任,而“毁人不倦”! 尊重,是尊重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
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