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婆婆照顾卧床婆婆范文

儿媳妇照顾卧床五年的婆婆800字作文
我有一个非常疼爱我、又极其严厉的婆婆,有时甚至很固执。年过半百的她依然精神抖擞、童心未泯。退休已十年,还战斗在教育线,工作还是那么认真,对我的付出太多太多。
婆婆教育有方,从不溺爱我。自我上幼儿园开始,我就随婆婆,爸爸妈妈非常放心。记得上百花小学学前班,我家离学校要走20多分钟,我每天吵着要乘车,但婆婆就是不同意。她说:“走路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省钱。” 爸爸、妈妈替我说情也没用,我拗不过她,也只好就罢。如果我现在的体育还算行,这可能和毎天的“竞走”有关。我暗中感谢婆婆。那时我正在学民族舞,每天放学再累再饿也逼着我练功。刚开始接触练功,我很怕痛,总找错口,固执的她从不听我的解释,她会守在一旁软硬兼施地看着全套练完才罢休。一连两个月我腿酸痛,行走时隐时痛。婆婆安慰我﹕“这是一个过程,过段时间就好了。” 婆婆的话真灵,痛状完全消失,下腰、纵叉、婆婆横叉、打前翘……这些动作完全得心应手。是啊!没有付出怎见彩虹。从此我特喜欢跳舞,由于有一定舞蹈基础,改跳拉丁舞后很快就上了路,半年后第一次参赛获奖,去年参加全国拉丁舞赛两项均获一等奖。每当看着获奖证书,就会想起严厉、固执、似乎不尽人意的婆婆。
如今婆婆仍在上课,她早出晚归,一回到家总要询问在校情况,还要检查作业……在她的督促和培养下,我养成了自觉完成作业、认真思考等好习惯。为了培养我全面发展,她和爸妈花了很多心血。我不忘家人对我的付岀和精心培养。每当寒暑假婆婆每天总要变着花样弄我喜欢吃的菜,可不,今年暑假我明显长胖。我一生病婆婆最紧张。今年春天,我咳嗽,婆婆深夜还在为我熬枇耙膏;毎周五晚上我要去少年宫上课,一下班忙着回家为我做饭,还送到学校;如有赛事她会跑遍全城为我挑选演出服……今年暑假,我全身满是红疹,奇痒难忍。一连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给我挠痒痒。中医诊断是热毒,花了七十多元,抓了三和中药。爸爸说太贵了,可婆婆一点也不心痛。有时我遇到伤心事,她会变着戏法逗我,有时还边唱边跳,我会破涕为笑。我
儿媳妇照顾卧床五年的婆婆800字作文
孝,乃为人之本。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我们就应该孝顺父母。有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女儿也已嫁为人妻,只可惜,儿媳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三天一大架,两天一小架,老夫妻俩没少生气,分开后,儿媳更是可恶至极,十几年来一声爹妈未叫,老夫妻俩还要给他们干活。
那次,老头因上房修屋顶,不小心踩空了,摔了下来,尾巴骨摔伤了,儿子儿媳却连门都不登,老夫妻俩倍感心寒。唉!为什么?有一些人总是这样,总是那么狠心,他们为什么不想一想他们有一天也会老,如果他们的儿女这样对他们,他们会好受吗?人生在世,要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才不会留下遗憾。
父母,是我们这一生最亲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教会我们做人处事,我们应该好好孝顺他们。父母,是对我们恩情最大的人,难道我们要恩将仇报吗?人的一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罢了,不要做让自己悔恨终生的事,因为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将无法挽回。
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任何遗憾!。
你认为“最美婆婆”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1、有爱心,不偏心。闺女媳妇一样待。甚至对媳妇比闺女还好。因为和媳妇原来没有感情基础,必须用加倍的好去弥补。
2、大肚量。媳妇从小生活在妈妈身边,习惯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各种生活习惯。初来乍到,对婆家的一切都不习惯,难免会发生不愉快。小猫小羊离开妈妈,都会难过的直叫好几天呢,何况人呢?
这时,婆婆就要多体谅媳妇。多关心媳妇,容忍她的不高兴,不生媳妇的气。
媳妇跟妈妈家亲也是很自然的。那是她出生长大的家和亲人。婆婆能够理解和支持。
3、只讲奉献,不求索取。自己还年轻,能帮媳妇的地方,尽量多帮。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不麻烦孩子。
4、不掺合他们夫妻的事情,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和自由。
5、不唠叨。孩子大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关爱他们,该说的话只说一次,他们知道了,愿听就听,不听就由他去。不再重复说。
6、自己的事自己能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不给孩子添堵找麻烦。
比如:人上了岁数,难免会有老年病。有点不适不在孩子面前常说道。除非急需孩子帮助。否则,你就是闹人,给孩子增加思想负担,影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跟着你不开心。
7,、儿子和媳妇管教孙辈,婆婆不要庇护,那样会影响教育孩子的效果。
要维护媳妇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背地里不跟孙辈说媳妇的坏话,多说媳妇的优点。
8、 婆媳之间互相尊重,婆婆首先要求自己尊重媳妇,自己自然也会得到媳妇的尊重。就好比做生意,要想得到利润,你必须得先投资,拿出本钱。
你不先尊重别人,你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别人对自己不好,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家和万事兴!我非常喜欢这句名言。
家庭和睦,确实是老中少三代人的幸福!
这是我这几十年的亲身体会。敬请大家批评指导。
最美儿子照顾患病母亲十多年写一个专题报道
晕倒在碚东大桥桥头,的哥和民警将她送回家 28日的北碚,气温40℃,中午,热气最旺的时候,一位96岁的老婆婆晕倒在碚东大桥桥头,被一名好心的司机送到派出所。
民警询问得知,老人家住北碚区上桥村,趁着星期天赶场,瞒着家人,独自拄着拐棍,步行去磨心坡集市买鸭子,想炖汤给50多岁的儿子补身体。在集市没买到,老人又乘512路公交车到北碚购买,却在回家途中迷路了,还中了暑。
幸运的是,老人家并无大碍,在好心的哥和民警的帮助下安全回了家。 妈妈最美 “爸,你干吗”“我儿子,我儿子最爱吃饺子……”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则公益广告,也相信很多人看到老人把饺子塞兜里,都被父母对子女的爱所感动。
如今,96岁的吴婆婆再次感动了万千网友———40℃的高温下,她顶着烈日,辗转多地为儿子买鸭子炖汤补身体,却晕倒在路边。清醒后,虽然只记得自己的名字,但她还是紧紧拽着装鸭子的口袋。
岁月虽然偷走了父母的黑发、健康乃至记忆,但偷不走的,是她对儿行千里的担忧。再忙,也请常回家看看;再忙,也请打个电话回家。
老婆婆昏倒在桥头…… 清醒后,她最在意的是口袋里的鸭子 7月28日中午12点左右,北碚区黄桷派出所接到市民报警:一位老婆婆晕倒在碚东大桥桥头。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却不见老人的身影。
询问路人和摊贩才知道,就在民警赶来前,有一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把老人扶上了车,打算送她回家。 不过,几分钟后,民警接到指令,有位出租车司机带着老婆婆到派出所报警。
原来,好心的的士司机询问了婆婆很久,也没搞清楚婆婆究竟住在哪里,无奈之下,只好向警方求助。 出租车开到了派出所门口,大伙一起将老婆婆扶下了车。
婆婆一头短发已经全白了,身体非常消瘦,身穿白底绣黑色盘花的衬衣和黑色碎花长裤,拄着拐杖走得颤颤巍巍。 老婆婆非常在意身旁的黑色塑料袋,一下车就赶紧提在手中,生怕拿丢了。
民警接过婆婆手中的口袋,约七八斤重,里面是一只杀好的鸭子。 上桥村到碚东大桥…… 为了买这只鸭子,她到底走了多远 坐在值班室里,老婆婆的眼睛始终盯着放在桌上的口袋,像是怕被谁拿走。
“婆婆,您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了”听到民警的询问,老婆婆一边用手比出一个“九”字,一边回答:“我叫吴子英。” 不过,由于吴婆婆年事已高,没法说清楚自己的住处。
幸好,根据名字,民警查到吴婆婆的住址。吴婆婆居住的上桥村距离主城有些距离,并且交通不便,只有一趟公交车往返,很多出租车都不愿前往,到碚东大桥步行需要约2个小时。
吴婆婆到底怎么走到了碚东大桥,她到底走了多远来买这只鸭子,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 在民警送吴婆婆回家的途中,她一直把装有鸭子的口袋紧紧抱在怀里,嘴里念念有词:“我有个儿子在工地打工……有个儿子没有工作……我家才装修完……”这几句话,她一直重复着,直到回到上桥村家中。
这只鸭子有多重要…… 儿子前一天晚上回到家,她要给他补身体 吴婆婆进门时,正好她的小儿子陈朝华又要出门找她。陈朝华看见母亲平安回家,激动地抱住母亲,责备她的“不辞而别”。
“昨天晚上我才回的家。”陈朝华说,母亲见自己难得回家,当晚就念叨着要买只鸭子炖汤。
本以为母亲只是说说而已,拒绝了她的提议后,陈朝华便回房间休息了。第二天早上7点多,他醒来就发现母亲不见了。
一开始,他以为母亲到街坊串门,不想左等右等,到了中午都还不见母亲回来。陈朝华一拍大腿喊道:“遭了!肯定是去买鸭子去了!”他立即给住在磨心坡集市的亲戚打电话,亲戚说一大早确实看见吴婆婆提着黑色塑料袋来过。
陈朝华赶紧赶到磨心坡,找了1个多小时,却没有找到母亲,这才返回家看看母亲是否回来。当他准备再次出门寻找时,恰好碰到被民警护送回家的母亲,心头一块大石头这才落下。
当鸭子炖成一道菜…… 她一个劲让他多吃,自己却不肯多喝口汤 陈朝华不停地向民警表示感谢,一直目送他们离开。返回屋内,陈朝华赶紧给母亲倒上一杯开水,又给她盛了一晚饭,守着母亲吃完。
看着满脸疲惫的母亲,陈朝华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我既感动又担心。”但他还是忍不住“批评”了母亲几句,告诉她,以后外出必须带上一张有联系方式的卡片。
面对儿子的责备,吴婆婆只是一个劲地催促儿子:“把鸭子打整了,不然就坏了!”在母亲催促下,陈朝华准备弄一道酸萝卜鸭子汤。他在厨房里忙活的时候,吴婆婆就在一旁断断续续说着当天的经历。
原来,当天早上6点多,吴婆婆就出了门,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去磨心坡赶集,却没买到中意的鸭子。于是,她搭上了去往北碚的512路公交车,在北碚买到了又大又肥的老鸭子。
没想到,在回来的时候,在正码头等公交车却没等到。“我就搞不清楚了,只好乱走。”
吴婆婆说,她已经记不得走了哪些地方,也不知道走了多久,途中,因为饿了,还喝了一碗稀饭,老板也没要她的钱。之后,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碚东大桥,在40℃的高温下,吴婆婆又热又饿,实在走不动了,一下子晕倒在路边。
滚烫的地面和灼热的栏杆,让吴婆婆根本爬不起来,只能向路边的车辆呼救,幸好,有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
最佳婆媳的文章怎么写
文章1“老婆媳”斗智斗勇中升华亲情 刘玉春今年已经64岁了,自27岁嫁入康家后,便一直承担着照顾婆婆的责任。
婆婆10几岁便离家参加革命,所以对于最简单的日常生活常识都知之甚少。她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里,对外面世界的变化不太关心,甚至没有钱的概念。
老太太每月只留下少许的生活费交给儿媳妇刘玉春,生活中的一切担子就都交给了刘玉春。 刘玉春给记者讲了一件有趣的事:别看婆婆已经91岁高龄,可是还很爱看电视,为了不被儿媳妇发现,老人总是在半夜全家人都睡着的时候偷着看。
有一次,刘玉春凌晨3点起床,发现婆婆竟然在看电视。过后,她给婆婆讲了一通大道理,可是老人总是爽快地答应:“好好好!”,转过身就又偷偷拿起了遥控器。
没办法,为了婆婆的身体,刘玉春只好与婆婆打起了游击战。 婆婆早年增师从闻一多先生,加之参加革命时间又长,养成了独立、刚强、个性鲜明很有主见的性格。
她决定要做的事情任谁劝都不会改变。16年前,康老突发心梗,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单,刘玉春老人再三恳求医生,一定要把婆婆抢救过来。
但家属必须保证康老在15天内绝对卧床,家人答应了,可婆婆却不“听话”,总是使劲挣扎着要起床,说自己怎么也不能在床上“方便”,没办法,刘玉春被气得放声大哭,这下婆婆愣住了,乖乖地听了儿媳妇的话。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这对“老婆媳”在共同的生活中斗智斗勇,互相影响也在互相融合。
康老人逢人便说:“没有儿媳妇我也活不到90多岁。”而刘玉春却说:“婆婆就像自己的妈,照顾自己的妈还有什么怨言。”
文章2: 在长治市城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里,如母女般生活着这样两位老人,70岁的儿媳和88岁的婆婆,她们用浓浓的情和爱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 俗话说:“婆媳自古是冤家”,道出了婆媳之间和睦相处的难度。但在长治市城区五马街道办事处北山头村,却生活着一对如母女般和睦相处的婆媳。
在这户普普通通的农家,干净整洁、温馨和谐的小院里,两位年迈的老人,70岁的儿媳王秀珍和88岁的婆婆牛巧则,相依相靠亲如母女。1956年,20岁的王秀珍嫁到北山头村时,她的婆婆刚38岁,整整50年的时间里,两人一起操持家务,从没有红过脸,吵过嘴。
王秀珍从小没有父母,是个孤儿,对待婆婆就如亲生母亲一样。婆婆牛巧则面对能干的儿媳妇,更是如对待亲女儿一样,虽说王秀珍从小没有父母,但她勤奋好学,是插队到该村的“高材生”,21岁就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
牛巧则有4个儿子,另外两个儿媳妇过门后,在王秀珍的带动下对婆婆也是体贴入微。王秀珍也有4个儿子,成家后,儿媳妇们看到婆婆对待自己的婆婆如亲娘一般,一个个纷纷效仿,就这样一家三代人之间的婆媳真情就如接力赛般,代代相传,在当地传为美谈。
近日,笔者专程到北山头村采访了她们。 “你就是俺的亲娘!” 王秀珍的娘家在长治市英雄街,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
当她呱呱坠地时,母亲生病也随即离开了人世。幼小的王秀珍孤苦伶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又被亲戚们迷信地认为是克父克母的“败家子”,就这样正月十五刚出生的王秀珍,没过3天就被扔到了荒郊野外。
小婴儿躺在冰天雪地里嚎啕大哭,后被一个好心人收留。那家人待她很好,但没过多久,刚会走路的王秀珍竟偷偷地跑了。
后来,她又先后被多家好心人收留,但日子过得都不好,几次被遗弃。最后,还是她远房的姨姥姥收留了她,还供她上了长治二中。
在学校,懂事的王秀珍多才多艺,不仅成绩好,还爱好体育、文艺等,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同学们当中的“佼佼者”。 王秀珍嫁到闫家那年,正逢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接受教育之时。
已是学校团干部的王秀珍,积极响应,咬破手指,写下了血书,自愿到农村接受教育,而且选择的就是北山头村。到了北山头村后,王秀珍一人兼多职,既担任了村里的妇女主任,还成了信用社的代办员,又担任南石槽村的小学教师。
后来,王秀珍“下嫁”到一贫如洗的闫家。村里好多人都说她是个城里人,又是个“高材生”,闫家恐怕“水浅养不了鱼”,认为她肯定受不了这份罪,会与丈夫离婚。
然而,性格直爽、快言快语的王秀珍从进门时,心就在闫家扎了根。用她的话说,她嫁婆家主要是嫁“娘”呢!她从小没有娘,做梦也想有个娘,当她踏进闫家的门时,那种远离了她的久违的母爱渐渐回到了她的身边,多年没喊过的那声“娘”从王秀珍心底里奔涌而出。
婆婆牛巧则也高兴得合不拢嘴。就这样,如母女般的婆媳真情开始了,当年王秀珍刚满20岁,婆婆牛巧则刚38岁。
50年真情如一日 儿媳妇生了孩子,婆婆伺候月子,这在民间已经形成了一种规矩,然而在那个多子多福的特殊年代,婆婆牛巧则和儿媳妇王秀珍几乎是同时生育,都在坐月子,谁也伺候不了谁。 王秀珍生第一个孩子时,婆婆病了,躺在炕上起不来。
由于没人照顾,刚生了孩子才3天的王秀珍就下了炕,来到婆婆的房里,给婆婆端水,喂药,甚至晚上都睡在婆婆的炕头,半夜瞅着空儿,回自己房里给孩子喂奶。那时,生活最艰苦,婆家很穷,家里十几口人经常是吃糠咽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月子。
女子照顾患病婆婆21年被评为"最美孝顺媳妇"了吗
这样的好媳妇肯定可以被评为“最美孝顺媳妇”的。
甘遐玉为婆婆夹菜。 21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半瘫的婆婆,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的含义,她就是璧山“最美儿媳”甘遐玉。
配图 这些年来,甘遐玉每一天都忙得停不下来:吃饭时,她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差不多要喂半个小时;怕婆婆闷,她陪老人看电视节目,给她讲里面的轶闻趣事;她经常陪着婆婆一起睡,半夜里,还得帮老人翻身、接好几次大小便……“我早已把婆婆当成了亲妈一样对待,只要家人和睦,自己能做的都会努力做好。”甘遐玉说。
在今年璧山区妇联组织开展的“寻找最美孝顺媳妇”评选活动中,68岁的甘遐玉以8063票的最高得票数入围璧山区“最美孝顺媳妇”,目前正进入公示阶段。 我们所有的人都要懂得孝敬老人,陪着他们慢慢朝前走,幸福就是陪伴!。
婆婆陪我学习的作文
我的婆婆,一副平凡的样子,一双粗糙的手,一双小眼睛,她却在我心中刻上永远抹不掉的痕迹。
窗户外的知了叫个不停,风在天空调皮地玩耍着,玩累了就休息。从我老家的厨房里传来一声悲惨的鸡叫声,婆婆正对着她那群宝贝鸡说:“乖乖,不要乱跑,快到我这来。”咦?婆婆不是不能吃油腻的东西的吗?她在干什么呢?婆婆叹了口气说:“唉,你们回来了,又没什么好招待的,只好杀鸡啦。”
我见状说道:“婆婆,没什么招待不重要,重要的是您的身子,别把腰给扭了。”“对呀,妈,别抓了,烧平时吃的菜吃就好了。”老爸顺水推舟。“不行,可不能让我的宝贝孙女吃差了,她正在长身子呢!”我们扭不过她,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倒霉的鸡们由着婆婆摆布了。
只一会儿工夫,我就傻傻地闻着面前那香喷喷的鸡肉,然后毫不客气地分享着。婆婆笑眯眯地站在一旁看着我们吃,一边双手不停地揉搓着。
我们要离开婆婆回浙江的前一天,爸爸、大伯和姑父狂饮了一场,三个人“K”掉了一大瓶白酒,连平时一点都不沾酒的爸爸这次也都喝得满脸通红。婆婆见状,心疼得直掉眼泪,但却笑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小祖宗,别喝了!”果真,三个人中只有爸爸好一点,其余两个人都喝得挂盐水。婆婆把我拉到一边说:“嫣嫣宝,以后叫你爸爸别多喝酒了,行吧?”我点点头,婆婆这才放心地去做点心了。
现在,因为时间紧迫而无法回老家江西,只能用打电话的方式联系。“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歌声传人我耳中,“嫣嫣宝,是你吗”也随着歌声飘进我的耳朵里。婆婆,你该多么想念我呀。在我的每一个梦里,也经常听到你的“嫣嫣宝”的喊声。
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老人的双鬓,皱纹如水纹一般荡漾开来,婆婆老了。但她心中那份对我们的关爱不但没有随着分离时间的长远而淡化,反而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