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议论文范文800字
题目:气节 议论文 800字左右
气节
对于一只蚌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珍珠。失去了珍珠,蚌活着就失去了意义。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气节。失去气节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失去气节的人,往往被人们痛斥为“软骨头”和“汉奸”、“卖国贼”。气节是一个灵魂的外在表现。许多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就是为保持自己冰雪般的节操。古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有啮雪吞毡、牧羊北海的苏武;有文天祥列举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等人。他们表现出的“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都永垂青史,成为后世的楷模。更有无数平民百姓,深知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渴不饮盗泉水,饿不吃嗟来食。这与那些奴颜卑膝、卖国求荣的叛徒相比,真是判若云泥!
古人的气节深深感染了近、现代的人们。革命先烈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摇、慨然赴死,因为他们懂得气节比生命更宝贵。普法战争期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退还了柏林大学寄来的学位证书,因为他知道“科学虽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因为他明白,浩然正气比什么都重要,生死又安足论!前两年珠海经济特区的韩国女老板命令中国员工向她下跪时,不是也有几位热血青年昂首而立吗?有人想不就是一个“屈膝”的动作吗?值得因为不下跪而丢了饭碗吗!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面子”问题。在这几位热血青年身上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男儿膝下有黄金”,轻易下跪,就会在瞬间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气节,失去了灵魂。这就好像蚌失去了最宝贵的珍珠一样。“取义成仁”体现了气节。“蓄须明志”和“决不下跪”也一样体现了气节。
人们常说“时穷节乃现”。“时穷”时一个人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往往是他平日思想锤炼的必然体现。其实,“时穷”乃是一种条件,它强调的是平日的思想基础。这是十分重要的。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平时能够刚直处事者,往往都能“清操厉冰雪”。气节是最宝贵的,我们不仅要保持它,还要培养它,小事做起,艰苦中磨炼。保养好蚌壳中那颗宝贵的珍珠!
气节
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这种精神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需要培养!然而这培养又不是“修心养性”,用主观的“毅力”,“决心”之类来驾驭自己的行为所能办到。因为气节并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人总不免有个人的生活欲望、生存欲望。情感是趋向欲望的,当财色炫耀在你的面前,刑刀架在你颈上,这时你的情感会变得脆弱无比,这时只有高度的理性,才能承担得起考验的重担。
欧洲文艺复兴的前夕,罗马教皇把伽利略召到“宗教异端裁判所”严刑审讯,要伽利略承认“哥白尼的地动说是错误的。地球是如《圣经》所说,不动的。”然而伽利略忍受了刑笞和终身监禁,却始终坚持地说:“地球还动着呵!”
伽利略的倔强,并不由于他的性格使然。在他被审讯的时候,已是一位六十多岁、心意平和、气力微弱的老头儿了。他那坚强而执拗的意志,完全产生在高度理性的基础上的。
是什么高度的理性呢?
——那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正确、坚定而深彻的认识。不让自己的行为违悖自己这种认识,而且能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值得崇尚的、一种真正伟大的气节。
以气节为话题的作文 800字
民族气节
颁奖仪式上,族长迈着稳健的步伐向我走来,他来到我面前,郑重无比地将写着民族英雄的奖牌挂到了我的触角上。而我身边站着几只羞愧地低下头的蟑螂。
想必,到现在,他也了解了。我是一只小蟑螂,叫清。几天前,我们的家族开始闹饥荒,因为这间屋子的主人新聘了个勤快的保姆,本来在地上我们能寻到许多能吃的人类所谓脏兮兮的食物残渣,可如今地面光洁如新,我们便只能饿肚子了。
都一个月了,我们没吃一点儿东西。别惊讶于我们顽强的生存能力,若不这样,我们怎能被称小强呢,哈哈。言归正传,因为我们太饿了,族长毅然挑选了四只强壮的大蟑螂,据说他们曾为保卫民族作过巨大贡献,有着极高尚的民族气节,族长令他们出去寻找食物。作为小蟑螂,我自然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要求一起去,族长见我有这般胆识,便让我为他们拿上用来装食物的空袋子,和他们一同出发。
路上,四个大蟑螂对我可谓是冷嘲热讽,这只挖苦我,那只嘲笑我。他们还在路上不断地提起自己当年为蟑螂家族做出的贡献,不断攀比着,也不知真的假的。不是说英雄不提当年勇吗?我不禁怀疑他们的民族气节了。
突然,似乎一个小女孩发现了我们,大叫着:妈妈,有虫啊!快来啊!我被惊住了,但很快清醒过来,对身边的大蟑螂说: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应先躲一下子,呆会儿再走。可他们四个却坚决地往回走,丢下我,奔回家族。我决定不走,担当拯救家族的大任。
就在此时,小女孩的妈妈手握苍蝇拍,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我闭上了眼,在心中与亲人们告别,小小的泪滴溢出了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脸颊。只是用苍蝇拍击打蟑螂也太残忍了吧!
啪一声在一片寂然之中蹦了出来。我用触角碰了碰脚,又碰了碰眼,啊!我居然还活着。向前一望,一只苍蝇笔直地坠了下来。
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好像有些对不起这只苍蝇
我历尽了险阻,来到饭桌前,我欣喜地将西红柿炒蛋碎沫使劲儿塞入嘴中,再次流下感动的泪。
我望见了袋子,对!我还要装好东西给蟑螂吃。我大把大把地装着各种食品,几乎将所有残渣都装尽了。于是,之后,我小心翼翼地将食物带回了家族。望见家人族人狼吞虎咽,我又流下了泪。
那四只大蟑螂对我的眼神中,有歉意,有感激,还有种羞愧。
于是,我便站在了领奖台上。可抱住奖牌了,我仍不解:为什么没有民族气节的人要丈着它耍威风,反而欺负族人们,难道民族气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吗?它应该用来引以为傲吗?
望着感激的四只大蟑螂,他们向我左握手,右点头,一改当初戏弄我的丑恶面貌。
我作为一只有民族气节的小蟑螂,对于民族气节的认识,更加迷茫了。
做个坚守气节的人作文800字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品质,它代表着坚持正义。有一种品质,它会使任何坏人战栗。有一种品质,它在任何的高压下都不会轻易屈服。这种可贵的品质,便是——气节。
气节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气节是文天祥所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汗青.”气节是……
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的行为体现了气节。当年,朱先生家里很贫困,那一点微薄的工资只能买一点粮食来养活家里庞大的人数,在这种情况下。当吴晗请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坚决不吃美国救济粉”的爱国单子上签名时,其实朱先生知道,签名后对家里无疑是雪上加霜,自己也得不到什么,但他还是毫不迟疑地答应了。朱先生的作为无非是为了气节,他的行为正是体现了气节。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体现了气节。当年,陶氏家道已中落,陶渊明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彭泽县令的职务,常人一定认为他应该好好珍惜,当上级借考察之名来敲诈时,他可以剥削农民来贿赂上级,保住自己的官位,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愤然脱下官服,交上官印,石破天惊地喊出让后世钦佩不已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离开了,为了自己坚守的气节,从此,他隐居在南山,成为一个坚守气节的田园诗人。
气节是靠你身上的铮铮傲骨来体现,坚守气节必定受人尊敬,丢了气节必遭人唾弃。让大家向那些高贵的先贤们致敬!
以民族气节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到了不惑之年才出任彭泽县令.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差役告诉陶渊明要穿戴整齐、恭恭敬敬迎接.陶渊明怒道:“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说完便辞官归隐,总共上任不到八十天.陶渊明不愿因名利而向别人低声下气、阿谀奉迎,这种淡泊名利却使他名垂青史,流芳千古.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缺少像陶渊明这样的人呢?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俗话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那么名利难道不是这样的么?名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倒不如像平常人一样释怀名利,过着安闲的生活来得自在.陶渊明虽然辞官归隐,从此断绝了自己飞黄腾达的仕途,可是他却归隐田园,创作了不少万古流芳的诗句,“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表明了他安逸自得的生活乐趣.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代田园著名诗人,受后人敬仰.其实,放弃了名利而选择了淡泊的生活态度,往往也会得到意外的惊喜.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选择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早就看厌了充满名利的社会,大人之间的事情,虽然孩子们并不完全懂得.可谁又能说不会对我们造成负面的影响呢?试问:如果所有的孩子都看着父母在“收礼”、“送礼”中长大,那么又怎能期望他们长大后做个正直的人呢?因此,我们何尝不妄想着社会中没有名利,没有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断绝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恶习?真正的拥有自己,就不用顾虑说的话是否对上级的“贵耳”,也不必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干扰上级的“贵眼”……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内心的言语、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从放弃名利的那一刻,也就同时彻底地把自己从阿谀奉承的恶习中松释了出来,生活自当会合自己的意愿,摘下了伪装的面具,迎接生活的也便只是盎然的情趣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选择自尊与自爱的表现.如果“为五斗米折腰”,那么就是对别人以“卑躬屈膝,点头称是”的贬低自己的行为.相反的,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在无形中同时选择了自尊与自在,在人格上不再会低人一等.虽然俗话说“人在屋檐下,谁能不低头”可我认为这里指的应该是对待“上级”的态度,而不是指对自己精神的贬低,并非要在上级面前表现得“卑躬屈膝”不可.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膝虽不能跪,难道就能容得贬低自己的精神么?“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是选择怡然的生活情趣;同时又是自尊与自爱的表现.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正是刚直不阿的真正君子,他们不会为名利而放弃自己,不会“为五斗米折腰”,他们会将这种品质构筑成生活中的道德准则.。
气节为题 正反对比的作文 800字
答: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每每听到这字名字,我的心便会紧绷起来.因为我知道,祖国的地位又晋升了一级,她和千百万华夏儿女正向着世界强国的目标努力、前行.是的,中国曾是四分五裂.但是,中华民族历来把统一祖国视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所以,中国文明延绵五千年,但是却从未中断或消失过,她在历史长河中历经磨难,经久不衰,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祖国母亲更加耀眼夺目,其中的根本原因便是:中国各民族同舟共济,团结合作,不断创造,不懈奋斗的结果.古今中外,所有爱国志士都把个人利益抛在脑后;把祖国、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把个人的荣辱、命运同祖国、民族紧紧相连;把为国战斗,为国捐躯,为国献身视为崇高、最光荣的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文天祥被拘囚后拒绝元人威胁利诱,终被杀害.文天祥具有忠贞不渝的品质和为国捐躯的决心.他在被囚的四年中,经历了无数酷刑和利诱,但他始终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历尽千心万苦终于返回故土,报效国家.还有我们的共产党员杨靖宇,组织抗日联军同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被马克思称为“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代世界科技史权威也公认“中国在公元三世纪至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在许多重要领域,中国一直独占鳌头,长时间保持着一系列“世界之最”.学习历史,使我们对自己的祖先肃然起敬!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倍感自豪!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联想到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的升空,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更放飞了我们崭新的希望!我们要向航天英雄学习,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写一篇关于气节的议论文
气节
对于一只蚌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珍珠.失去了珍珠,蚌活着就失去了意义.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气节.失去气节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失去气节的人,往往被人们痛斥为“软骨头”和“汉奸”、“卖国贼”.气节是一个灵魂的外在表现.许多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就是为保持自己冰雪般的节操.古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有啮雪吞毡、牧羊北海的苏武;有文天祥列举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等人.他们表现出的“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都永垂青史,成为后世的楷模.更有无数平民百姓,深知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渴不饮盗泉水,饿不吃嗟来食.这与那些奴颜卑膝、卖国求荣的叛徒相比,真是判若云泥!
古人的气节深深感染了近、现代的人们.革命先烈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摇、慨然赴死,因为他们懂得气节比生命更宝贵.普法战争期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退还了柏林大学寄来的学位证书,因为他知道“科学虽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因为他明白,浩然正气比什么都重要,生死又安足论!前两年珠海经济特区的韩国女老板命令中国员工向她下跪时,不是也有几位热血青年昂首而立吗?有人想不就是一个“屈膝”的动作吗?值得因为不下跪而丢了饭碗吗!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面子”问题.在这几位热血青年身上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男儿膝下有黄金”,轻易下跪,就会在瞬间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气节,失去了灵魂.这就好像蚌失去了最宝贵的珍珠一样.“取义成仁”体现了气节.“蓄须明志”和“决不下跪”也一样体现了气节.
人们常说“时穷节乃现”.“时穷”时一个人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往往是他平日思想锤炼的必然体现.其实,“时穷”乃是一种条件,它强调的是平日的思想基础.这是十分重要的.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平时能够刚直处事者,往往都能“清操厉冰雪”.气节是最宝贵的,我们不仅要保持它,还要培养它,小事做起,艰苦中磨炼.保养好蚌壳中那颗宝贵的珍珠!
气节
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这种精神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需要培养!然而这培养又不是“修心养性”,用主观的“毅力”,“决心”之类来驾驭自己的行为所能办到.因为气节并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人总不免有个人的生活欲望、生存欲望.情感是趋向欲望的,当财色炫耀在你的面前,刑刀架在你颈上,这时你的情感会变得脆弱无比,这时只有高度的理性,才能承担得起考验的重担.
欧洲文艺复兴的前夕,罗马教皇把伽利略召到“宗教异端裁判所”严刑审讯,要伽利略承认“哥白尼的地动说是错误的.地球是如《圣经》所说,不动的.”然而伽利略忍受了刑笞和终身监禁,却始终坚持地说:“地球还动着呵!”
伽利略的倔强,并不由于他的性格使然.在他被审讯的时候,已是一位六十多岁、心意平和、气力微弱的老头儿了.他那坚强而执拗的意志,完全产生在高度理性的基础上的.
是什么高度的理性呢?
——那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正确、坚定而深彻的认识.不让自己的行为违悖自己这种认识,而且能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值得崇尚的、一种真正伟大的气节
民族气节不可丢作文800字
民族气节不可丢在长白山群岚簇拥中穿行,不断有路标提示:“距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公里”。
也许路标构成了一种心理暗示,我们的心和两侧青山一同起伏。拐过一个山口,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山间平原迎面扑来,靖宇县到了。
此时,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蔽日,雷声滚滚,一场大雨和我们同时抵达将军殉国之地。雨中青山静穆,绿水低回,我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一起走进这座陵园。
参观拜谒者如此之多,初觉出乎意料,细想情理之中。据靖宇县民政局副局长、东北抗联史研究专家李立斌介绍,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都有上百万游客来这里拜谒。
在人们心中,杨靖宇将军是一位抗击外侮、保家卫国、捍卫尊严的民族精神化身。走过寓意杨靖宇将军与敌寇孤身奋战118个小时的118级台阶,来到他牺牲前作为掩体的老树前,来到将军殉国的纪念碑前,67年前冰寒彻骨的日子、艰苦卓绝的战斗、感天动地的牺牲,仿佛在人们眼前复活、再现。
这是并不遥远的昨天: 1931年9月18日 ,东北人民打响了抗击日寇的第一枪。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浴血抗战,牵制了数十万日寇入关南犯。
杨靖宇殉国后,剖开将军身体的日寇震惊了——这位高级将领的腹中只有草根、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我们发现,“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殉国地”纪念碑上,有烟火熏灼的痕迹。
讲解员傅冬梅说,常常有人来这里拜祭,为将军焚纸燃香。放眼雨中的陵园,拜谒者几乎无人打伞。
大雨淋湿了衣服、淋湿了眼睛,却淋不去记忆、淋不失民族气节、淋不灭心头的圣火。滚滚雷声更激起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将军墓碑前,人们在默哀中仰望,在仰望中攥紧拳头。走出陵园,迎面是一家酒馆,老板名叫刘国良。
这位30多岁的外乡人,因为仰慕杨靖宇将军、崇尚杨靖宇精神,多年来,义务向群众宣传杨靖宇事迹,并投资复原“抗联密营”,再现当年抗联队伍的战斗生活场景。刘国良的言行感动着万千拜谒者,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们也感动着他。
他说:“我有一个梦,就是有一天成为‘感动中国人物’。不是我感动中国,而是我崇拜的杨将军感动中国,是维护民族尊严、捍卫祖国山河的民族精神感动中国!”。
民族气节不可丢作文800字
民族气节不可丢
在长白山群岚簇拥中穿行,不断有路
标提示:“距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公里”。
也许路标构成了一种心理暗示,我们的心
和两侧青山一同起伏。拐过一个山口,眼
前豁然开朗,一片山间平原迎面扑来,靖
宇县到了。
此时,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蔽日,雷
声滚滚,一场大雨和我们同时抵达将军殉
国之地。
雨中青山静穆,绿水低回,我们和来
自全国各地的游人一起走进这座陵园。参
观拜谒者如此之多,初觉出乎意料,细想
情理之中。据靖宇县民政局副局长、东北
抗联史研究专家李立斌介绍,杨靖宇将军
殉国地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100个“红色旅
游经典景区”,每年都有上百万游客来这
里拜谒。在人们心中,杨靖宇将军是一位
抗击外侮、保家卫国、捍卫尊严的民族精
神化身。
走过寓意杨靖宇将军与敌寇孤身奋战
118个小时的118级台阶,来到他牺牲前
作为掩体的老树前,来到将军殉国的纪念
碑前,67年前冰寒彻骨的日子、艰苦卓绝
的战斗、感天动地的牺牲,仿佛在人们眼
前复活、再现。
这是并不遥远的昨天: 1931年9月18
日 ,东北人民打响了抗击日寇的第一
枪。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浴血抗战,牵制
了数十万日寇入关南犯。杨靖宇殉国后,
剖开将军身体的日寇震惊了——这位高级
将领的腹中只有草根、棉絮,没有一粒粮
食。
我们发现,“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殉
国地”纪念碑上,有烟火熏灼的痕迹。讲
解员傅冬梅说,常常有人来这里拜祭,为
将军焚纸燃香。
放眼雨中的陵园,拜谒者几乎无人打
伞。大雨淋湿了衣服、淋湿了眼睛,却淋
不去记忆、淋不失民族气节、淋不灭心头
的圣火。滚滚雷声更激起人们对英雄的崇
敬。将军墓碑前,人们在默哀中仰望,在
仰望中攥紧拳头。
走出陵园,迎面是一家酒馆,老板名
叫刘国良。这位30多岁的外乡人,因为仰
慕杨靖宇将军、崇尚杨靖宇精神,多年
来,义务向群众宣传杨靖宇事迹,并投资
复原“抗联密营”,再现当年抗联队伍的战
斗生活场景。
刘国良的言行感动着万千拜谒者,从
全国各地赶来的人们也感动着他。他
说:“我有一个梦,就是有一天成为‘感动
中国人物’。不是我感动中国,而是我崇
拜的杨将军感动中国,是维护民族尊严、
捍卫祖国山河的民族精神感动中国!”
关于气节的议论文
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这种精神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需要培养!然而这培养又不是“修心养性”,用主观的“毅力”,“决心”之类来驾驭自己的行为所能办到。因为气节并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人总不免有个人的生活欲望、生存欲望。情感是趋向欲望的,当财色炫耀在你的面前,刑刀架在你颈上,这时你的情感会变得脆弱无比,这时只有高度的理性,才能承担得起考验的重担。
欧洲文艺复兴的前夕,罗马教皇把伽利略召到“宗教异端裁判所”严刑审讯,要伽利略承认“哥白尼的地动说是错误的。地球是如《圣经》所说,不动的。”然而伽利略忍受了刑笞和终身监禁,却始终坚持地说:“地球还动着呵!”
伽利略的倔强,并不由于他的性格使然。在他被审讯的时候,已是一位六十多岁、心意平和、气力微弱的老头儿了。他那坚强而执拗的意志,完全产生在高度理性的基础上的。
是什么高度的理性呢?
——那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正确、坚定而深彻的认识。不让自己的行为违悖自己这种认识,而且能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值得崇尚的、一种真正伟大的气节。
求关于气节的议论文
对于一只蚌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珍珠。
失去了珍珠,蚌活着就失去了意义。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气节。
失去气节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失去气节的人,往往被人们痛斥为“软骨头”和“汉奸”、“卖国贼”。
气节是一个灵魂的外在表现。许多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就是为保持自己冰雪般的节操。
古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有啮雪吞毡、牧羊北海的苏武;有文天祥列举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等人。他们表现出的“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都永垂青史,成为后世的楷模。
更有无数平民百姓,深知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渴不饮盗泉水,饿不吃嗟来食。这与那些奴颜卑膝、卖国求荣的叛徒相比,真是判若云泥! 古人的气节深深感染了近、现代的人们。
革命先烈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摇、慨然赴死,因为他们懂得气节比生命更宝贵。普法战争期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退还了柏林大学寄来的学位证书,因为他知道“科学虽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因为他明白,浩然正气比什么都重要,生死又安足论!前两年珠海经济特区的韩国女老板命令中国员工向她下跪时,不是也有几位热血青年昂首而立吗?有人想不就是一个“屈膝”的动作吗?值得因为不下跪而丢了饭碗吗!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面子”问题。在这几位热血青年身上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
“男儿膝下有黄金”,轻易下跪,就会在瞬间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气节,失去了灵魂。这就好像蚌失去了最宝贵的珍珠一样。
“取义成仁”体现了气节。“蓄须明志”和“决不下跪”也一样体现了气节。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到了不惑之年才出任彭泽县令。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差役告诉陶渊明要穿戴整齐、恭恭敬敬迎接。
陶渊明怒道:“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说完便辞官归隐,总共上任不到八十天。 陶渊明不愿因名利而向别人低声下气、阿谀奉迎,这种淡泊名利却使他名垂青史,流芳千古。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缺少像陶渊明这样的人呢?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俗话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
那么名利难道不是这样的么?名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倒不如像平常人一样释怀名利,过着安闲的生活来得自在。
陶渊明虽然辞官归隐,从此断绝了自己飞黄腾达的仕途,可是他却归隐田园,创作了不少万古流芳的诗句,“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表明了他安逸自得的生活乐趣。
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代田园著名诗人,受后人敬仰。其实,放弃了名利而选择了淡泊的生活态度,往往也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选择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早就看厌了充满名利的社会,大人之间的事情,虽然孩子们并不完全懂得。
可谁又能说不会对我们造成负面的影响呢?试问:如果所有的孩子都看着父母在“收礼”、“送礼”中长大,那么又怎能期望他们长大后做个正直的人呢?因此,我们何尝不妄想着社会中没有名利,没有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断绝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恶习?真正的拥有自己,就不用顾虑说的话是否对上级的“贵耳”,也不必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干扰上级的“贵眼”……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内心的言语、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从放弃名利的那一刻,也就同时彻底地把自己从阿谀奉承的恶习中松释了出来,生活自当会合自己的意愿,摘下了伪装的面具,迎接生活的也便只是盎然的情趣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选择自尊与自爱的表现。如果“为五斗米折腰”,那么就是对别人以“卑躬屈膝,点头称是”的贬低自己的行为。
相反的,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在无形中同时选择了自尊与自在,在人格上不再会低人一等。虽然俗话说“人在屋檐下,谁能不低头”可我认为这里指的应该是对待“上级”的态度,而不是指对自己精神的贬低,并非要在上级面前表现得“卑躬屈膝”不可。
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膝虽不能跪,难道就能容得贬低自己的精神么?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是选择怡然的生活情趣;同时又是自尊与自爱的表现。
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正是刚直不阿的真正君子,他们不会为名利而放弃自己,不会“为五斗米折腰”,他们会将这种品质构筑成生活中的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