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对联的一篇范文
我想写一篇关于春联的论文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
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
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
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
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
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
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
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
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
“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
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
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
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
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
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
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
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求一篇关于春联的作文 800字
“平为福,居之安”——援引自《庄子·盗拓》《孟子》 ——题记 “过年喽!”妹妹喊着。
然后便是那寻常看似却又令人依然讶喜的红色——满眼: “红衣红袄跳红鞋,红福红灯笑满街。 红香鬓边桃映雪,红竹闹天唱春节。”
“砰”的一声,旧岁就在漫空的喜庆里笑跑了。鸡豚狗彘的精装版也齐齐地候在了桌边。
腊八的粥三十的饺子再加上暖到人心里的屠苏酒,一张张涨得通红通红的脸庞就灿如春花,斜开窗前。 大年初一就这样走近。
——“千门万户瞳瞳日,早把新桃换旧符。” 围炉守了一夜的我最爱的便是初一早上贴春联。
奶奶磨了墨,爷爷递了笔,父亲手一挥,便是一年的新气象。 “好呀,好一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我依稀记得那是中堂的联。
姐姐蹦蹦跳跳地接过了这样一副,小鸟似得飞到厅里,高高得贴了起来。我和妹妹随后赶到,笑着与姐姐们挤着推搡着,赶着在冰花绽雪的窗子上补一对儿年画。
…… 回忆到这儿,不禁莞尔——现在,我仍旧最是中意春联。 喜欢洒金红纸隐描的几尾龙鲤,喜欢粗毫浓墨重染的一番飘逸苍劲,喜欢年油腻的气息逗得人嘻嘻哈哈——然后摇身一变,跃上门楣,平添一对儿灵气。
客厅里可以贴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那么一点贪谗的期待,像极了偷吃灶糖粘住牙的孩子狡黠的眼神;阳台上可以贴个“朝阳乐天莺飞早,春风喜雨草长迟”;若是家傍青山一座,不妨挑了唐人的句子写上——“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厨房里找一个长对儿吧:“紫气东衍乾坤朗,笑迎人间烟火更盛;绿意北行江山明,喜盼天上雨露益泽”。
门廊里鼓鼓劲儿——“平地生青云,徒手拔紫电”;大门外福字两旁再翻翻新意,——歌一歌太平盛世,念一念华夏文明,横批点睛一笔,这春联组曲也便大功告成了。 这么有趣的文化形式,究竟是哪个聪明人的奇想呢? 实在无从知晓第一副春联写的究竟是什么了,不过那时好象还不甚兴用红纸。
最早的春联叫桃符,显然,桃木制的——驱鬼。还有一个相关的传说。
后来到了蔡伦的年代吧,人们才纷纷换上题满祝福的喜庆朱红——寥寥数语,写尽了多少祝福与期待! 又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里捎带了春联:祝枝山凭那一点巧想几笔好字赚了多少银子?文征明就因为一点怒气坑苦了多少达官贵人;解缙的解颐妙语秀逗了圣颜也冰释了天下文化——春联一唱天下白,更在今日与今时。 中华的国风萃取了春联以为神,中华的土魂蒸馏了春联以为韵。
洋洋洒洒的春联文化,足迹遍踏大江南北,舞出了盛唐丽宋以及元明清今的华彩,明亮了散文小说以及诗词歌赋的容颜。笔写千秋的老者捧起它如同垂髫稚齿,言通四海的侨胞捧起它有似相思少年。
祖国的情怀许就是一纸春联所能寄托的——大年初一,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在华夏大地上大朵快颐,然而海外的游子却依然能在年夜饺子外找到心灵的平衡点——那便是因了春联。” “春服美,春联趣,春喜普天同庆; 红烛摇,红灯照,红福寰球共祈” 又是一年春好处,谨以此文赠之诸君。
三年级作文,一篇关于对联的作文
写春联
过了元旦,随着期末的来临,同学们都投入了紧张的复习当中,同时春节也快要到了,我便想给全班每个同学写一幅春联,送上新春的祝福。
于是我就开始准备起来,先让爸爸在网上查找有关牛年的春联,然后到文具店去买来大红的宣纸。我自己就更不闲着了,放学一回家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作业,吃过晚饭就铺开宣纸,提起毛笔练写春联。为了在书法创作时能一气呵成,我还要不断地背诵这些春联。
有关春联的作文这样经过一个星期练习准备,我就正式的开始写春联了。爸爸教我把一大张红色宣纸裁成四幅长条,能写二幅对联。就这样,我就依葫芦画瓢,裁一张写二幅。每写完一幅对联,墨水还湿,我便铺放在床上,床上铺满了就放地板上,地板上铺满了就挂到椅子的背上,越写越多。当爸爸推门进来叫我睡觉时,我才发现整个房间已淹没在一片红色的海洋里。
我用了整整三个晚上才完成了五十幅春联。到了学期的最后一天放学时,我给老师和同学们送上春联,同时也送上了我对他们的祝福!看着他们快乐的样子,我心里也开心极了。
写一篇我所喜爱的一副对联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江苏宿迁。 一天他便装漫步街头,只见东大街上财神庙旁,有间修鞋的铺子,屋子十分破旧,鞋匠坐在里面愁眉苦脸。他好奇地问:“怎么没有生意呢?”鞋匠回答说:“唉!没有人来修鞋,有啥办法?” 乾隆说:“不碍事,你去买张红纸来,我给您写副对联,贴在门上,生意一定会好起来的。”鞋匠一想也好,写对联的先生找上门来,反正就要过年啦,贴副春联,凑个吉利也热闹。于是,买了一张大红纸,磨好墨汁。 乾隆看看四周的景象,便以财神为题,一挥而就。其上联曰:“拉拉拉拉来五路财神”(“拉”,是形容修鞋时拉麻线的形态),下联是:“锥锥锥锥走四方穷鬼。”(“锥”,是修鞋时使用的工具锥子)。横幅上写:“只见发财”四个大字。 果然奏效,从此修鞋匠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地好起来了。 2.我最喜欢的一副春联 大年初一就这样走近。 ——“千门万户瞳瞳日,早把新桃换旧符。” 围炉守了一夜的我最爱的便是初一早上贴春联。 奶奶磨了墨,爷爷递了笔,父亲手一挥,便是一年的新气象。 “好呀,好一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我依稀记得那是中堂的联。 姐姐蹦蹦跳跳地接过了这样一副,小鸟似得飞到厅里,高高得贴了起来。我和妹妹随后赶到,笑着与姐姐们挤着推搡着,赶着在冰花绽雪的窗子上补一对儿年画。 …… 回忆到这儿,不禁莞尔——现在,我仍旧最是中意春联。 喜欢洒金红纸隐描的几尾龙鲤,喜欢粗毫浓墨重染的一番飘逸苍劲,喜欢年油腻的气息逗得人嘻嘻哈哈——然后摇身一变,跃上门楣,平添一对儿灵气。 客厅里可以贴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那么一点贪谗的期待,像极了偷吃灶糖粘住牙的孩子狡黠的眼神;阳台上可以贴个“朝阳乐天莺飞早,春风喜雨草长迟”;若是家傍青山一座,不妨挑了唐人的句子写上——“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厨房里找一个长对儿吧:“紫气东衍乾坤朗,笑迎人间烟火更盛;绿意北行江山明,喜盼天上雨露益泽”。门廊里鼓鼓劲儿——“平地生青云,徒手拔紫电”;大门外福字两旁再翻翻新意,——歌一歌太平盛世,念一念华夏文明,横批点睛一笔,这春联组曲也便大功告成了。 这么有趣的文化形式,究竟是哪个聪明人的奇想呢? 实在无从知晓第一副春联写的究竟是什么了,不过那时好象还不甚兴用红纸。最早的春联叫桃符,显然,桃木制的——驱鬼。还有一个相关的传说。后来到了蔡伦的年代吧,人们才纷纷换上题满祝福的喜庆朱红——寥寥数语,写尽了多少祝福与期待! 又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里捎带了春联:祝枝山凭那一点巧想几笔好字赚了多少银子?文征明就因为一点怒气坑苦了多少达官贵人;解缙的解颐妙语秀逗了圣颜也冰释了天下文化——春联一唱天下白,更在今日与今时。 中华的国风萃取了春联以为神,中华的土魂蒸馏了春联以为韵。洋洋洒洒的春联文化,足迹遍踏大江南北,舞出了盛唐丽宋以及元明清今的华彩,明亮了散文小说以及诗词歌赋的容颜。笔写千秋的老者捧起它如同垂髫稚齿,言通四海的侨胞捧起它有似相思少年。 祖国的情怀许就是一纸春联所能寄托的——大年初一,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在华夏大地上大朵快颐,然而海外的游子却依然能在年夜饺子外找到心灵的平衡点——那便是因了春联。”
【以“我所喜爱的一幅对联”为题,写一篇300字的短文班级里要举办
我所喜欢的一幅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近日,一同事和我讲了一些事情,令其不开心的一些事情,虽然她很有钱――我这辈子也挣不及她的一个零头的钱.虽然我知道她只是当我是其中一个倾吐对象而已,但作为同事,我仍然想了一下是否需要劝解一下她,于是随手将我所喜欢的一幅对联赠送给了她.这就是上面一幅对联. 这是《菜根潭》中一幅对联.在网上查看了这句话的意思,大意翻译成现代文是这样的,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作者是明代的洪应明.他的代表作是《菜根潭》,我曾经在多年前随手翻阅过这本书,不曾有什么印象.感觉有点象当代“心灵鸡汤”的味道.但名气很大,我当时不是很理解.但现在我知道这幅对联出自其书,反而很想在仔细看看.因为单这幅对联隐含了很多的人生哲理,何状是一本书呢?.网络上有个人的解读是这样的: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我个人的解读是这样的.这首诗反应了人生的三种层次或境界: 第一种是当然为最为普通的,也是最底层次的,为名为利.这是人之常情,很少人看得破红尘这玩意儿,包括自己在内. 第二种是如上面翻译成现代文的表面意见.教育大家为人做事要怎么怎么做,才能不惊和无意. 第三种是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这也是我认为上面翻译有误的原因之一,我想连一本书都写成名书的人,境界不是这么低的,应该是按照本身语句次序翻译才对.即:视宠辱不惊,就象平时在花园里看花开花落般平常;视去留无意,就如云卷云舒般变幻. 这也是古代庄子代表的道家思想和理念――人生逍遥游的心态对待万物和人生百态.玩乐于山水间,嬉戏于广阔的原野上的心境和豁达.人匆匆一生,又何苦为他人而活呢?解决心态问题永远是正确的!昨天一朋友的老爸过身,所处的位置也经常接触这些人生的红白喜事和生老病死,不到你不放开和放低.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更是我最喜欢的一句,不但是如上所言展示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境界,更在意的是那种意境.其实云卷云舒的含义在今天与洪应明那个朝代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原因是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从地下看天外云卷云舒和踩在云层下看真正的天外云卷云舒的感受是焕然不同的.我们现在的境界应该比他们更高才对.。
怎样写一篇作文贴对联,300字
春节到了,又要贴对联了,大家一起贴对联。今天,我们一起贴对联。我看见爸爸他们贴对联好像很好玩,于是我也吵着要贴。爸爸对我说:“贴对联要贴正的,而且都是大人来贴,小孩子贴什么?”
这时,我看见爸爸把福贴反,我说:“爸爸,福贴反了!”爸爸说:“福倒过来代表‘福到了’的意思,懂了吗?”“哦,我学到新知识了。”并且,我还知道了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二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四声来区别上下联。上脸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这些知识。我高兴极了!
这时,外面的爆竹声接二连三的响了起来,可是,我却不觉得难听。可能是学到了新知识的喜悦胜过了难听的爆竹声吧。所以才不会觉得难听吧。
看着红红的春联,听着‘好听’的爆竹声,心里想着学到新知识的乐滋滋的喜悦。
时间老人,我多么想你停留在这‘美好’的爆竹声里啊!哪怕就一会儿,也是美好的,让我回味无穷啊!
因为一年只有一次的新年这种热闹的场面都是多么让人怀念的啊!
E智网为你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求对联的作文
我给你写一篇,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对联作文”。
内容倒是真实的。“六畜兴旺”我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就不让村里的会计给我们家写对联了。
腊月三十下午,全家吃团圆饭之前,爸爸把我叫到堂屋里,指着方桌上裁好的红纸和蘸饱了墨的毛笔说:朝呀,今年的对联,你写。我看了看爸爸的脸,觉得不像平时那么凶,就哆嗦着求他:“爸爸,我我,写,写不了。”
在那以前,从来没有谁肯让我拿毛笔给他写哪怕任何一个字。在我眼里,眼前的纸和笔,怎么也跟自己搭不上关系。
写对联?那么庄严的东西,爸爸一向亲自刷浆子,亲自贴到门枋上的。那会是我写出来的?我连想都不敢想。
可是,爸爸撂下一句话:“大家等你写好对子,再吃团圆饭。你不写,就不要过年了。”
就走了。走到门口,转身对站在我旁边的弟弟说了一声:军军,等你哥写好对联,你来叫我。”
我知道无路可逃。就找一本日历书,从上边挑了几个对联。
趴在纸上写了起来。整整糟蹋了10张红纸,才写好了两副对联。
一副贴在大门上,另一副贴在厨房门上。记得厨房门上是这样一副:“五谷丰登千家喜,六畜兴旺亿民欢。”
爸爸在吃团圆饭的时候,非常得意地夸了我。说我有出息,字写得方方正正的,对联内容也好。
“朝的书总算没有白读。”我这时说话还有点发抖。
毕竟,对一个上十岁的小子来说,写对联这件事,太过庄严了。但是,整个春节,我觉得自己很自得。
每天早晨起来,少不了跑出大门,再回头欣赏几遍自己写的对联。正月十五那天,有很多人走亲戚。
二组的组长,是我们一组的女婿。他到丈人家去拜年,要从我们家门前经过。
这个人走到我家厨房前,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念道:“六畜兴旺亿民欢!这是牲口棚用的对联,咋贴到厨房门上了?这是谁给王家写的对子啊?这不是变着法子骂王家厨房是用来喂牲口的嘛!”我当时正好在厨房,脸上唰地就烧起来了,直想钻进灶洞里去躲起来。从那以后,我才找了好些对联书来看,知道了对联不是随便写的,写了也不是随便贴的。
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有它的道道儿。一不小心,就会留下笑话啊!。
【关于春联的短文,以“我最喜爱的一副春联”为题,写一篇200字
我最喜欢的一副春联 大年初一就这样走近.——“千门万户瞳瞳日,早把新桃换旧符.” 围炉守了一夜的我最爱的便是初一早上贴春联.奶奶磨了墨,爷爷递了笔,父亲手一挥,便是一年的新气象.“好呀,好一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我依稀记得那是中堂的联.姐姐蹦蹦跳跳地接过了这样一副,小鸟似得飞到厅里,高高得贴了起来.我和妹妹随后赶到,笑着与姐姐们挤着推搡着,赶着在冰花绽雪的窗子上补一对儿年画.…… 回忆到这儿,不禁莞尔——现在,我仍旧最是中意春联.喜欢洒金红纸隐描的几尾龙鲤,喜欢粗毫浓墨重染的一番飘逸苍劲,喜欢年油腻的气息逗得人嘻嘻哈哈——然后摇身一变,跃上门楣,平添一对儿灵气.客厅里可以贴个“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那么一点贪谗的期待,像极了偷吃灶糖粘住牙的孩子狡黠的眼神;阳台上可以贴个“朝阳乐天莺飞早,春风喜雨草长迟”;若是家傍青山一座,不妨挑了唐人的句子写上——“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厨房里找一个长对儿吧:“紫气东衍乾坤朗,笑迎人间烟火更盛;绿意北行江山明,喜盼天上雨露益泽”.门廊里鼓鼓劲儿——“平地生青云,徒手拔紫电”;大门外福字两旁再翻翻新意,——歌一歌太平盛世,念一念华夏文明,横批点睛一笔,这春联组曲也便大功告成了.这么有趣的文化形式,究竟是哪个聪明人的奇想呢?实在无从知晓第一副春联写的究竟是什么了,不过那时好象还不甚兴用红纸.最早的春联叫桃符,显然,桃木制的——驱鬼.还有一个相关的传说.后来到了蔡伦的年代吧,人们才纷纷换上题满祝福的喜庆朱红——寥寥数语,写尽了多少祝福与期待!又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里捎带了春联:祝枝山凭那一点巧想几笔好字赚了多少银子?文征明就因为一点怒气坑苦了多少达官贵人;解缙的解颐妙语秀逗了圣颜也冰释了天下文化——春联一唱天下白,更在今日与今时.中华的国风萃取了春联以为神,中华的土魂蒸馏了春联以为韵.洋洋洒洒的春联文化,足迹遍踏大江南北,舞出了盛唐丽宋以及元明清今的华彩,明亮了散文小说以及诗词歌赋的容颜.笔写千秋的老者捧起它如同垂髫稚齿,言通四海的侨胞捧起它有似相思少年.祖国的情怀许就是一纸春联所能寄托的——大年初一,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在华夏大地上大朵快颐,然而海外的游子却依然能在年夜饺子外找到心灵的平衡点——那便是因了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