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第三周期元素x0911Nax0912Mgx0913Alx0914Six0915Px0916Sx0917Clx0918Ar(1)电子排布x09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2)原子半径x09原子半径依次减小—(3)主要化合价x09+1x09+2x09+3x09+4-4x09+5-3x09+6-2x09+7-1x09—(4)金属性、非金属性x09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x09冷水剧烈x09热水与酸快x09与酸反应慢x09——x09—(6)氢化物的化学式x09——x09SiH4x09PH3x09H2Sx09HClx09—(7)与H2化合的难易x09——x09由难到易—(8)氢化物的稳定性x09——x09稳定性增强—(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x09Na2Ox09MgOx09Al2O3x09SiO2x09P2O5x09SO3x09Cl2O7x09—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x09(10)化学式x09NaOHx09Mg(OH)2x09Al(OH)3x09H2SiO3x09H3PO4x09H2SO4x09HClO4x09—(11)酸碱性x09强碱x09中强碱x09两性氢氧化物x09弱酸x09中强酸x09强酸x09很强的酸x09—(12)变化规律x09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Ⅰ)同周期比较:金属性:Na>Mg>Al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碱性:NaOH>Mg(OH)2>Al(OH)3非金属性:SiCl>Br>I(卤族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Ⅲ)金属性:LiNa+>K+>Rb+>Cs+x09非金属性:F>Cl>Br>I氧化性:F2>Cl2>Br2>I2还原性:F-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H2CO32CH3COOH+CaCO3=2(CH3COO)2Ca+CO2↑+H2O(强制弱)②酯化反应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酸脱羟基醇脱氢三、基本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种类x09元x09代表物x09代表物分子糖类x09单糖x09C H Ox09葡萄糖x09C6H12O6x09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果糖x09x09双糖x09C H Ox09蔗糖x09C12H22O11x09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能发生水解反应麦芽糖x09x09多糖x09C H Ox09淀粉x09(C6H10O5)nx09淀粉、纤维素由于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能发生水解反应纤维素x09x09油脂x09油x09C H Ox09植物油x09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x09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脂x09C H Ox09动物脂肪x09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x09C-C键,能发生水解反应蛋白质x09C H ON S P等x09酶、肌肉、毛发等x09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x09能发生水解反应主 要 化 学 。
高中化学知识要点梳理
我是零九届毕业生,我考到哈尔滨师范大学就读化学,其实学化学就像学习你擅长的科目一样,首先掌握基础知识点,然后用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做题,在做题中反复思考,这样做一道相当于实践并升华。学会一样知识是需要时间的,努力加坚持才会有成果。
化学大体上分为有机和无机,其中化学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记住一种物质的特点递推同族物质的特点,举一反三,在实验中总结实验现象(按顺序不可颠倒),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但一定要自己去总结,切勿仅仅靠老师和同学。
解题方面:首先是分析,既然你学化学那你一定是理科生,学习理论课要培养缜密的思维逻辑,分析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和重点提示,然后联系实际你学的知识,最后细致解题。
以上就是高中化学的知识总结和解题方法,也是其他科目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知识归纳.】
化学(必修一)知识归纳 一、教材中涉及的离子检验 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取试样———加试剂———观现象———定结论 1、SO 4 2 - 的检验:取待测液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 2 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有SO 4 2 - 2、CO 3 2 - 的检验: 取待测液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另取待测液加CaCl 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综合上述两种现象说明有CO 3 2 - 3、Cl - 的检验:待测液先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 3 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有Cl - 4、Na + 、K + 的检验:用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证明有钠元素若产生的火 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淡紫色,证明有钾元素 5、Al 3 + 的检验:在待测液中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过量NaOH沉淀溶解,说明有Al 3 + 6、Fe 3 + 的检验:待测液中滴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有Fe 3 + 或者取待测液加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有Fe 3 + 7、NH 4 + 的检验:在待测液中加强碱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有NH 4 + 二、(必修一)教材中出现的方程式(题号带下划线的教材上有离子反应方程式) 1、Fe(OH) 3 胶体的制备:FeCl 3 +3H 2 O Fe(OH) 3 (胶体)+3HCl 2、碳还原氧化铜:2CuO+C 2Cu+CO 2 ↑ 3、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4Na + O 2 = 2Na 2 O (白色) 4、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Na 2 O 2 (淡黄色) 5、钠与水反应:2Na + 2H 2 O = 2NaOH + H 2 ↑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 2 O 2 + 2H 2 O = 4NaOH + O 2 ↑ 7、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 2 O 2 + 2CO 2 = 2Na 2 CO 3 + O 2 8、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 Fe 3 O 4 9、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 2 O(g) Fe 3 O 4 + 4H 2 ↑ 10、Al与盐酸反应:2Al+6HCl===2AlCl 3 +3H 2 ↑ 11、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 2 O===2NaAlO 2 + 3H 2 ↑ 12、Al 2 O 3 与盐酸反应:Al 2 O 3 + 6HCl ===2AlCl 3 + 3H 2 O 13、Al 2 O 3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 2 O 3 + 2NaOH === 2NaAlO 2 + H 2 O 14、Al(OH) 3 与盐酸反应:Al(OH) 3 + 3HCl ===AlCl 3 + 3H 2 O 15、Al(OH) 3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 3 + NaOH === NaAlO 2 + 2H 2 O 16、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铝盐溶液加氨水):Al 2 (SO 4 ) 3 + 6NH 3 H 2 O = 2Al(OH) 3 ↓ + 3(NH 4 ) 2 SO 4 17、氢氧化铝加热分2Al(OH) 3 Al 2 O 3 + 3H 2 O 18、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O+2HCl=FeCl 2 +H 2 O 19、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 2 O 3 + 6HCl = 2FeCl 3 + 3H 2 O 20、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 3 + 3NaOH = 3NaCl + Fe(OH) 3 ↓(红褐色) 21、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 4 + 2NaOH = Na 2 SO 4 + Fe(OH) 2 ↓(白色) 22、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 2 + 2H 2 O + O 2 = 4Fe(OH) 3 23、氢氧化铁加热分2Fe(OH) 3 3H 2 O↑+ Fe 2 O 3 (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 24、FeCl 3 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 3 + Fe = 3FeCl 2 25、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 2 + Cl 2 = 2FeCl 3 26、FeCl 3 溶液与铜反应:2FeCl 3 + Cu = 2FeCl 2 +CuCl 2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 2 + 4HF = SiF 4 ↑+ 2H 2 O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 2 + CaO CaSiO 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 2 + 2NaOH = Na 2 SiO 3 + H 2 O 30、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 2 SiO 3 + 2HCl = 2NaCl + H 2 SiO 3 ↓ 3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MnO 2 +4HCl(浓) MnCl 2 +Cl 2 ↑+H 2 O 32、氯气与金属反应:2Fe + 3Cl 2 2FeCl 3 (棕色烟)Cu + Cl 2 CuCl 2 (棕黄色的烟) 2Na + Cl 2 2NaCl (白烟) 33、氯气与非金属反应:H 2 +Cl 2 2HCl (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 34、氯气与水反应:Cl 2 + H 2 O = HCl + HClO 35、次氯酸光照分2HClO 光照 2HCl + O 2 ↑ 36、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 O 37、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漂白粉:2Cl 2 + 2Ca(OH) 2 = CaCl 2 + Ca(ClO) 2 + 2H 2 O 38、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 2 + H 2 O + CO 2 = CaCO 3 ↓ + 2HClO 39、硫的燃烧 S+O 2 SO 2 40、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 2 + H 2 O H 2 SO 3 41、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2SO 2 +O 2 2SO 3 42、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 3 + H 2 O = H 2 SO 4 43、SO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 3 +CaO=CaSO 4 44、三氧化硫与Ca(OH) 2 溶液反应:SO 3 + Ca(OH) 2 = CaSO 4 +H 2 O 45、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 2 + O 2 放电 或高温 2NO 46、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 2 = 2NO 2 47、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 2 + H 2 O = 2HNO 3 + NO 48、合成氨反应:N 2 +3H 2 2NH 3 49、氨气溶于水: NH 3 + H 2 O=NH 3 H 2 O 氨水受热分NH 3 H 2 O NH 3 ↑ + H 2 O 50、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 3 + HCl = NH 4 Cl 氯化铵受热分NH 4 Cl NH 3 ↑ + HCl↑ 51、碳酸氢氨受热分NH 4 HCO 3 NH 3 ↑ + H 2 O↑ + CO 2 ↑ 52、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 4 NO 3 + NaOH NH 3 ↑ + NaNO 3 + H 2 O 53、氨的催化氧化:4NH 3 +5O 2 4NO+6H 2 O 54、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法:2NH 4 Cl + Ca(OH) 2 CaCl 2 + 2H 2 O + 2NH 3 ↑ 55、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 4 ) 2 。
高中化学知识总结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