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石油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求一篇关于石油工程技术方面的毕业论文

    石油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分析摘要:工程质量特性是满足甲方的要求,而质量的经济性应指质量成本最低时质量水平为最佳。

    通过质量成本控制实现质量经济性是企业生产中实现效益的重要途径。石油企业工程版块可通过成本预测、计划、核算、分析、考核和报告等工作找出最适宜的质量成本,从而实现质量的经济性,以此达到更佳的工程收益。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的经济性;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经常地被误认为是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即认为“质量越高越好”。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J·M·朱兰博士将这种不问效果、不问消耗而一味追求产品质量的尽善尽美的做法称为“至善论”。

    具体表现在:设计的质量指标定得很高,而对甲方来说往往并无多大益处,造成大量功能“过剩”;工程验收追求100%高质量指标要求,无节制地提高工序能力,结果也是得不偿失。以往的质量管理就有“至善论”的倾向,有时是自觉的,多数是不自觉的。

    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质量的经济性研究。质量的经济性是指质量与成本和收益相关的特性。

    朱兰博士指出:“质量从两个方面影响工业公司的经济:一是影响成本,二是影响收益。”这就是说,质量影响一个企业成本总额的大小和收益总额的高低。

    从经济性角度考察质量,既不是质量越低越好,也不是质量越高越好,而是质量成本最低时质量水平为最佳。在质量和效益成为石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今天,开展质量成本控制理论的研究,无疑对提高企业质量经济效益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1质量成本概念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堡姆主张把质量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与工程质量不合要求所造成的内外部损失一起加以考虑,提出质量成本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油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质量的竞争,而提高工程质量,必然会增加一定费用,使企业成本上升,影响企业利润。

    如何处理质量与成本之间的这种矛盾无疑成为存续公司施工企业界关注的主要问题。而J·M·朱兰博士提出质量成本如同“矿中黄金”的著名比喻后,企业界更加重视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

    60年代初,A·V·菲根堡姆提出把质量成本划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四大类。一般认为,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达到设计要求所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

    80年代,A·V·菲根堡姆进一步提出把质量成本的范围扩大到产品或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美国质量管理专家H·J·哈灵顿认为,质量成本概念会使人们理解为产品高质量需要高成本,不如将“质量成本改称为质量不良成本”,“它是指使企业全体雇员每次都把工作做好的成本、鉴定产品是否可以接受的成本和产品不合公司和(或)顾客期望所引起的成本之和。”

    在GB/T6583-1994中,质量成本定义为:“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从上述质量成本定义的不同表述中可以看出:质量成本四要素——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彼此间存在着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即预防、鉴定费用的发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从而降低内外故障损失;而允许存在一定的内外故障损失,又是为了防止预防、鉴定费用的支出太多而得不偿失。

    传统质量成本正是以上述四要素间的因果关系为基础,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但在人类社会步入新经济或知识经济的今天,传统的质量成本观至少存在如下缺陷:(1)它忽略了过去和现在并没有实际支付、但在将来可能作出牺牲这一重要的成本现象。

    (2)传统质量成本只是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忽视了广泛存在的非物质生产部门。(3)传统质量成本把成本当作一种货币表现,是一种价值牺牲,它忽视了目前广泛存在的实物计量、劳动时间计量,甚至采用评分的方式进行计量等。

    (4)传统质量成本侧重于产品质量及由此而产生的可控成本和结果性损失,忽视与此紧密相关的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及相应发生的预防、鉴定费用和工作质量、工序质量损失。(5)传统质量成本的预防费用包括的范围太窄,它侧重反映关于“人”的因素及由此产生的保证费用。

    (6)传统质量成本几乎没有反映质量提高成本。(7)传统质量成本四部分支出的目的不是共同的,而是互为因果的。

    因此,新的质量成本概念可表述为:为保证和提高(包括开发)质量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及因质量保证和提高(包括开发)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具体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处理成本、质量提高成本和外部质量保障成本。

    传统的内外故障成本是质量成本的重要研究对象,但不直接构成质量成本的内容。2质量成本的构成质量成本与工程成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理论上讲,它们是从属关系,质量成本应包含在工程成本之中,但实际上,质量成本与工程成本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一般来说,质量成本远比工程成本小,但质量成本并不完全包含于工程成本之中。

    质量成本内容的构成,GB/T6583-1994的规定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它说:“质。

    关于石油工程的论文怎么写

    . 水射流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沈忠厚,李根生,王瑞和 文献来自: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水射流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沈忠厚$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李根生$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王瑞和$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被引用次数: 1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石油与天然气管道工程最优化技术的综述 黄志潜 文献来自: 油气储运 1987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然而油气管道工程问题的最优化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这里着重讨论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问题的最优化。

    包括管道系统的最优设计、最优扩建、最优运行和最优控制,同时也叙述了最优化技术在海洋管道工程中的应用,因为这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极 。 被引用次数: 9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石油工程岩石水力破碎特性研究 熊继有,廖荣庆,孙文涛,汝大军 文献来自: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9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石油工程岩石水力破碎特性研究@熊继有@廖荣庆@孙文涛@汝大军$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喷射钻井 。

    根据石油工程岩石特征,以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把石油工程岩石分为4大类11种。以岩石的抗压强度为定量指标,找出了不同岩石类型的水力冲蚀破碎的定量关系,其水力临界值压力系数在01 。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石油工程方案综合评价优选方法研究 王兴峰,葛家理,王莉 文献来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没能从系统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对石油工程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科学决策的方法体系。对石油工程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由指标体系、归一化方法、优化评价模型和权重确定方法等构成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石油工程方案综合评价优选方法研究述评 王兴峰,葛家理 文献来自: 石油规划设计 2000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石油工程方案综合评价的基本流程见图1。 2 指标体系目前,石油工程方案评价的通用指标体系尚无公认标准。

    即使分专业(钻井、开发、储运),评价指标的选取也随评价者的偏好而不同。因此,本文仅列举较有代表性的指标集。

    ( 。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石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特征 余晓钟,钟冬梅 文献来自: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4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能成功地组织一项石油工程投资项目的论证与实施 ,它不亚于一项石油工程技术的发明创造。

    石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特征@余晓钟$西南石油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石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中复合期权模型的应用 曹艳,孙彦彬,张博,刘永建 文献来自: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并把盖斯克评价模型应用到石油工程的投资决策中。

    结果表明,评价复合期权的盖斯克模型对评估石油工程投资项目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避免传统评价方法造成的机会损失,并可使投资效益最大化。[1] Hull J C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石油工程项目运作管理探析 惠承龙 文献来自: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4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的投资 ,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石油工程项目运作管理探析@惠承龙$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石油企业的国际工程承包 李乐中 文献来自: 国际经济合作 2001年 第1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我国的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多数有了进入并迅速拓宽境外石油工程服务市场的愿望和心理准备。

    3 。 我国的石油工程服务企业要做到持续发展,就必须从长计议,胸有应对策略:1.全面出击,突出重点我国的石油工程服务企业一般服务内容广泛,施工设备齐全,几乎涵盖油气勘探开发各方面,所以,在参与境外项目竞争时可采取全面出击策略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世界石油工程技术纵览。

    求一篇有关于石油工程的论文 谢谢 急

    试论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及其应用摘 要】 立足石油工程造价管理实际,把握石油工程造价分析的含义、目的、作用,深入研究石油工程造价分析的主要分析方法、分析的层次及内容,具体探讨造价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进一步促进造价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应用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以石油工程造价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由于石油工程的特殊性,使得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与一般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分析在含义、目的、作用,分析的方法及内容,造价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从这些不同点出发对石油工程造价分析进行研究和探讨,厘清基本概念、明确分析方法,以达到提高造价分析质量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促进造价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一、石油工程造价分析概念的界定广义的造价分析是指以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为基础,以工程造价信息统计资料为依据,结合其他相关的资料,采用现代统计学理论和科学分析方法,对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等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分析,是对工程造价的构成、前期预测、过程控制、后期评估的一项全过程管理活动,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工程造价分析,是在建设项目施工中或竣工后,对施工图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即:设计预算与竣工决算对比,运用成本。

    分析的方法,分析各项资金运用情况,核实预算是否与实际接近,能否控制成本。分析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和原因,为改进以后工作提供依据具体到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则可以在上述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为:是以石油工程定额为基础,以石油工程造价信息统计资料以及计划、财务资料为依据,结合其他相关的资料,采用现代统计学理论和科学分析方法,对石油工程造价进行有目的的分析,是对石油工程造价前期预测、过程控制、后期评估的一项全过程管理活动,是石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石油工程造价分析的目的和作用石油工程造价分析是对整个石油工程造价情况展开的一种统计分析,目的是为投资计划的制定、石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石油工程定额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单位成本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实现石油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石油工程造价管理处于石油工程项目投资计划管理和施工单位成本控制的中间环节,与投资计划对比,可以分析石油工程实际造价和投资计划的配伍性;对石油工程造价自身进行分析,可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石油工程造价;与施工单位的实际成本对比,为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从而实现石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2.为编制投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可以得到多种石油工程造价指标(如新建百万吨产能投资、钻井每米造价、集油管线每千米造价等),计划部门可以利用这些指标作为编制投资计划的参考依据。3.为提高石油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通过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对建设单位的送审资料和最后的审定资料进行对比,体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将设计单位的设计资料和竣工决算资料对比分析,体现设计单位的工作质量;将实际结算资料和施工单位实际成本资料对比,能够为石油工程定额的修订提供依据。4.为强化石油工程造价管理的职能提供依据。

    通过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及时掌握石油工程定额执行情况、石油工程造价变动情况,为定额的管理及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强化石油工程造价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实现石油工程造价管理由技术型向管理型的转变。5.为施工单位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参考。

    通过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将施工企业的实际成本和实际结算额对比,对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盈亏平衡分析,为施工单位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参考。三、石油工程造价分析的常用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开展石油工程造价分析的重要工具。

    广义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两大类。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调查研究、经验和逻辑判断等对现象的性质、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的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是运用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对现象的数量表现,包括绝对规模、结构比例、发展速度以及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等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在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平均分析法、时间数列分析法、指数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以及统计推断等等。

    1.比较分析法。指将需要分析的指标同特定的各种基准指标相比较,以反映现象的差异和联系。

    如每项工程直接费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各自所占的比重;再如某油区投资计划中石油专业工程和石油地面工程投资的比例关系、两个不同区块钻井工程中,每米进尺成本的比较等。2.平均分析法。

    用平均数分析研究现象一般数量水平的方法。如计算某油区钻井工程单位造价,就是计算该油区钻井工程每米进尺造价的平均数。

    3.时间数列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时间数列分析法是将反映同一对象的某个指标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从而揭示现象历史发展变化的速度、趋势和规律性,。

    石油工程学论文

    论石油勘探技术中虚拟技术的应用 [2010-07-21 04:0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对于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石油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能源供给基础,其勘探与开发对于我国的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先后在南海海域以及新疆盆地勘探发现多出石油储备丰厚的油田,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方式难以发现的油田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我国的石油勘探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文中就石油勘探技术中虚拟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石油勘探技术;虚拟技术;勘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已经离不开石油这一传统能源。但是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对能源 的需求,必须通过对新的石油储备油田进行勘探来解决能源的短缺。

    我国地大物博石油能源储备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传统勘探技术限制了石油的勘探与开发,使得我国一直处在能源短缺的边缘。新的勘探技术的出现彻底解决了一现状。

    虚拟勘探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石油勘探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其将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又一重要方法。 1.虚拟勘探技术简述 虚拟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虚拟显示技术将理想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石油储层进行建模分析、对钻井轨迹进行设计等。

    其主要是通过可视化软件、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将石油勘探形成数字化、一体化、网络化、虚拟化、协同化的石油开发平台。减少传统石油勘探的弊端、加快对隐藏性石油储备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解决世界能源短缺的局面。

    其是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应用的最佳案例。 2.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应用 2.1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视化实现 在地震解释、建造三维油藏模型与模拟循环和复杂井眼设计等常规工作中,虚拟现实(VR)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工作质量。

    大型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采用大屏幕可视化环境和计算机辅助可视化环境等两种VR可视化系统,将石油勘探中理论数据通过图形与建模、三维动态模拟图形等形式表现出来。其图像采用三个投影仪和一个平面、柱面或球面大屏幕显示,屏幕的形状和大小决定着浸入的程度,屏幕越大覆盖用户的视野越大,浸入的程度越高;用户接口采用标准工作站系统,用户可以用常规手段运行程序;些简单系统可以运行不做修改的原工作站程序,另一些复杂的系统需要运行特殊的运行软件。

    并且采用全封闭的显示方式实现了全浸入的效果,并使用体视显示方法,加深了现实效果的模拟性;采用头盔指示方式和手持传感器使用户与虚拟目标密切接触;可以更好地观察和了解三维数据体和模型,且具有多人共享虚拟可视化目标的能力,因而能够提高多学科工作组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制定勘探决策。 2.2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应用所具有的特点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有效技术手段正广泛应用于国际石油工业界。

    其突出优势在于是一种全沉浸式大场景、多数据类型一体化的显示环境,是一个多学科协同式的、全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其发展趋势为:系统平台规模正向“小型化”和“大型化”两个方向发展,分布式虚拟现实(DVR)系统正伴随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逐渐被采纳,通过对地表露头的地质信息采集而形成与真实地层相同显示效果的立体地质图像,其触觉、味觉和听觉等多维感知信号正逐步被加入。

    2.3虚拟现实技术在隐蔽性石油储层勘探的应用分析 岩土物理研究作为隐蔽性石油储备勘探的主要研究方向,虚拟现实技术对其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地质条件日趋复杂,传统的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特别是对地震数据的分析已经从单纯的构造解释发展到预测岩性、孔隙度、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并要求为开采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针对此种情况,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综合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多分量地震、井中地震以及时延地震等技术的综合,从构造、岩性、物性以及流体性质等方面,对油藏进行全方位预测和解释,得到一个三维立体的油藏模型,并对油气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测,从而使制定的开发方案更为合理,开采效率也相应提高。通过结合岩石物性测试分析成果,针对地震资料解释和反演中从已知井资料的认识向未知区域横向预测具有一定盲目性的不足,提出一种与常规地震储层预测不同的方法技术。

    该方法技术综合岩心物性参数和岩石物理模拟,以正演结果指导油气层地震响应特征研究,进行储层预测,即以实际测井和岩心物性参数为基础进行虚拟井分析,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分析岩石物性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变化,建立更符合实际地质特征的储层地质模型,优选地震属性,用自组织映射对地震属性进行分类,最后用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来验证其确定性。虚拟现实技术对岩土物理研究的作用将地址勘探基础理论与模型试验技术等综合,加快了我国石化探区油气地质勘探,同时也对我国由于油气开采后的地质恢复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3.我国石油勘探的发展——全国性石油地质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我国已经在。

    关于施工技术方面的论文

    浅析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 [日期:2008-08-10] 来源: 作者:程创 【摘要】当前,泵送混凝土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 应用 。

    文章针对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技术 问题 ,从可泵性混凝土的配料、混凝土输送泵的选型和布置、现场输送管道的敷设、混凝土的输送和管道堵塞原因及防止措施等方面作了 分析 探讨。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配料;管道敷设;管道堵塞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在我国 发展 很快,并已在高层建筑、桥梁、地铁等工程中广泛地应用,经试验 研究 和工程实践说明,泵送混凝土不仅与砂、石、水泥、泵送剂等材料标准有密切关系,并须有连续的施工工艺,对混凝土泵输送管的选择布置,泵送混凝土供应,混凝土泵送与浇筑等要求较高。

    一、可泵性混凝土的配料 1.骨料的级配。骨料级配对泵送性能有很大的 影响 ,必须严格控制。

    根据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泵送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管道内径的 1/4~1/3。如果混凝土中细骨料含量过高,骨料总面积增加,需要增加水泥用量,才能全部包裹骨料,得到良好的泵送效果。

    细骨料含量少,骨料总面积减少,包裹骨料的水泥浆用量少,但骨料之间的间隙未被充满,输送压力传送不佳,泵送困难。 2.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不仅要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而且要有一定量的水泥泵浆作为润滑剂。它在泵送过程中的作用是传递输送压力,减轻接触部件间的磨损,减少磨擦阻力。

    水泥用量一般为270~320kg/m3 。水泥用量超过320kg/ m3,不仅不能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反而会使混凝土粘度增大,增加泵送阻力。

    为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可添加岩石粉末、粉煤灰、火山灰等,一般常掺加粉煤灰,根据经验,粉煤灰的掺量为35~50kg/ m3 。 3.水灰比、坍落度。

    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应限制在0。4~0。

    6,不得低于 0。4,水灰比大,混凝土稠度减小,流动性好,泵送压力会明显下降,但由于在压力作用下,混凝土过稀,骨料间的润滑膜消失,混凝土的保水性不好,容易发生离析而堵塞管道,因此应限制水灰比。

    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要适中,常用坍落度为 8~15cm,以9~13cm为最佳值,坍落度大于 15cm应加减水剂。 二、混凝土输送泵的选型和布置 1.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

    目前 我国使用的混凝土泵机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布料杆可行走的泵车,另一种是牵引式固定泵。 泵车的机动性强、移动方便,但价格较贵。

    固定泵机动性差,布泵时需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合理布置,但价格较低。 2.泵机的布置。

    在选择泵机位置时,要使泵机浇灌地点最近,附近有水源和照明设施,泵机附近无障碍物以便于搅拌车行走、喂料。泵机安装就位,最好在机架底部垫木块,增加附着力,以保证泵机稳定。

    泵机周围应当有一定空间以便于人员操作。泵机安装地点应搭设防护棚。

    3.泵机与搅拌车的匹配。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装载量有5 m3 和6 m3两种。

    搅拌车在灌入混凝土后,搅拌筒做低速转动,转速为一定值,然后将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由于搅拌站与施工现场有一段运送距离,并且搅拌车的出料量与泵机输送量有一定的差值,因此存在泵机与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匹配问题。

    三、现场输送管道的敷设 管道的敷设对泵送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现场布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输送管道的配管线路最短,管道中尽量少采用弯管和软管,更应避免使用弯度过大的弯头,管道末端活动软管弯曲不得超过180°,并不得扭曲。 2.泵机出口要有一定长度的水平管,然后再接弯头,转向垂直运输,垂直管与水平管长度之比最好是2:1。

    水平管长度不小于15m。 3.泵机出口不宜在水平面上变换方向,如受场地限制,宜用半径 1m 以上的弯头。

    否则压力损失过大,出口处管道最好用木方垫牢。 4.垂直管道用木方、花篮螺栓、8 号线与接板的预留锚环固定,每间隔3m紧固一处,垂直管在楼板预留孔处用木楔子楔紧,否则会影响泵送效果。

    5. 施工面上水平管越短越好,长度不宜超过20m。否则应采取措施。

    6.变径管后至少第一节是直管、水平或略向下倾斜,然后再接弯道。 泵送高度超过 10m时在变径管和立管之间水平管长度不得小于高度的2/3。

    四、混凝土的输送 (一)泵送前的准备工作 1.在泵送前要对泵机进行全面检查,进行试运转用系统各部位的调试。以保证泵机在泵送期间运转正常。

    2.检查输送管道的铺设是否合理、牢固。 3.在泵送前先加入少量清水(约 10L 左右)使料斗、阀箱等部位湿润,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泥砂浆,一般配合比为 1:2。

    泵浆的用量取决于输送管的长度。润滑阀箱需砂浆0。

    07 m3,润滑30m管道需砂浆 0。07 m3 。

    管道弯头多,应适当增加砂浆用 量。 (二)泵送作业 1.泵机操作人员要经过严格训练,掌握泵机制工作原理及泵机制结构,熟悉泵机的操作程序,能处理一般简单事故。

    2.泵机用水泥砂浆润滑后,料斗内的泵浆未送完,就应输入混凝土,以防空气进入阀箱。如混凝土供应不上,应暂停泵送。

    3.刚开始泵送混凝土时,应缓慢压送,同时应检查泵机是否运转正常,输送管接头有无漏浆,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泵检查。 4.泵机料斗上应装有滤网,并派专人负责以防过大石块进入泵机。

    求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

    充气控压钻井过程压力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常规钻井技术钻遇复杂地层时,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钻井液性能可能发生剧变,压差卡钻、粘附卡钻、喷漏同层、上漏下喷和井壁垮塌等复杂问题经常发生,甚至导致钻井作业无法正常进行,增加诸多非钻井作业时间,使钻井周期和费用大幅度上升;充气控压钻井(MPD)作为一种新的钻井技术,能够降低甚至避免诸类钻井问题,结合环空多相流水力学模型,综合分析了钻井液排量、注气量、机械钻速、井口回压和井身结构等因素对MPD环空压力的影响,实现MPD环空及井底压力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准确、快速可调,从而提高钻井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在不久的将来,控压钻井将会是一种更安全、更快、更有效的钻井技术。关键词:控压钻井;排量;压力;注气量;地层压力伴随着油气层的长期开采,国内外主力油气田大多进入开发的中后期,不同程度地面临地层压力衰竭与下降,因此造成地层坍塌密度降低,且与地层压力梯度接近,钻井过程中呈现出窄压力、甚至负压钻井液密度窗口,并由此产生漏喷同层、井壁垮塌等一系列钻井问题[1-3]。

    同时随着裸眼井段的增加,井底温度和压力也随之发生改变;且有多套压力体系的复杂裸眼井段,从而使钻井液性能发生剧变,卡、漏、喷及井壁垮塌等复杂问题进一步加剧,甚至导致钻井作业无法正常进行;面临这种复杂的地层,采用常规钻井装置和方法很难满足当前钻井作业需要[4-6]。因此,在今后的油气勘探中,如何在诸类储层钻进将成为国内外各大油气田增产上储的主要手段。

    然而,充气控压钻井—MPD(Managed PressureDrilling)作为一种新的钻井技术,使用稍高于地层压力梯度的钻井液,地面通过混合器向钻井液上水管线中适当充气,利用欠平衡设备和技术,能够方便快速调节环空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使井底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降低或避免上述钻井问题,减少非生产作业时间。但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排量、注气量及井口回压等工程参数与地层压力及环空安全携岩尤为重要;文中重点考虑地层产出气与注入气在环空形成的气液两相流,利用水力学的严格推理与计算,保证了井筒环空井口的安全携岩且精确控制井底压力,对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充气控压钻井的理论研究及现场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控压钻井的使用现状与基本概念Status quo and basic concept of managedpressuredrillingMPD技术在陆上钻井使用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其应用了较为先进的欠平衡设备及方法使钻井液从立管到出口形成一个闭合、承压的循环系统,实现钻井优化的一种工艺[5,7]。其意图是方便、快速调整环空和井底压力等参数,随意控制钻井作业过程中地层流体有控制地进入井筒环空,而不是通过调整钻井液密度来改变井底的压力。

    目前美国75%的井使用这种闭环、承压的控压钻井技术进行作业。国内陆地控压钻井技术已经在塔里木油田公司的奥陶系和南堡油田第三系地层陆续展开,避免了邻井钻井过程中发生的井下复杂情况,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控压钻井使用欠平衡的设备,就其循环系统本身来讲,属于闭环、承压的钻井液循环系统;能够满足方便、快捷地调整井底及环空压力,从而使用最短的时间来处理和满足钻井工程上的需要,使整个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近乎保持恒定;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对控压钻井—MPD作了如下的定义:MPD是一种经过改进的钻井程序,可以较精确地控制整个环空井筒的压力剖面;其目的是要确定井底压力,进而来控制环空的压力剖面[5,6,8,9]。其主要技术特点是:与常规开式压力控制体系不同,MPD依靠闭合、承压的钻井液循环体系,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整个环空压力剖面,使得地层流体有控制地进入环空。

    这种循环体系需要通过环空钻井液水力学的精确计算和模拟;主要参数包括:钻井液性能、钻井液密度、钻井液泵排量、充气量、机械钻速、岩屑类型及尺寸、岩屑与气体迟到时间,井身结构与钻具组合等。从而合理地预测、解释实施控压钻井过程中整个环空压力剖面及相应的控制压力措施。

    2 影响井底压力的主要参数分析Effects of main parameters for bottom holepressure2.1 环空两相流模型选择Modelselectionof twophaseflowinannularspace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气液两相流模型主要有以下3种:均相流模型、分相流模型和漂移流动模型。 2.3 井底流体侵入过程分析Analysis on the intruded procedure of bottomhole fluid在充气控压钻井过程中,如果地层产气或高汽油比的凝析油气藏,这些地层产出流体随着环空向上流动过程中,压力逐渐降低,当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小气泡便从环空钻井液中析出、聚并、长大、滑脱,对井口压力的控制及安全携岩极为不利,钻前要充分根据邻井资料进行评价;该类流体的侵入可以根据平面径向流模型来描述。

    从平面径向流方程可以看出,影响井底流体产量q的可控因素是井底流压pwf,井底流压pwf受方程(2)及井口回压的直接影响;通过井口回压可快速传递到井底,改变井底流压,控制井底流体向钻井液入侵;进一步控制井筒合理的流型,避免井口环雾流的出现,满足安全携岩要求。3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