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加范文
高考作文审题:抓住题眼发散思维
近几年来,高考考场作文大体上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3种类型。
无论写哪种作文,都要先过审题这一关。审题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分析与解读,把握命题者的意图,确定文章的立意。
比如2008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如果仅仅是受到了“感动”,而没有“出发”,就没有扣紧题目要求。“感动”之后该做什么,如何做,是重点记述的内容。
再比如作文题《难忘那目光》,通过审题我们知道“难忘”是题眼,要求写生活中给予帮助、鼓励和爱护的“目光“,使自己积极向上。有些作文题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词组并列构成的,如《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想和做》等,遇到这类作文题,就要运用这种方法,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还有些作文题,按照惯常思维去审题,会感觉视角不够新鲜,立意不够独特,往往会落入窠臼。每当此时,就要独辟蹊径,突破思维定式,逆向入题,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
比如199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一正一反,前者从正面立论,后者从反面说理。这样的题目,审题不难,但如果把题目改为《浅议“近墨”》来立论,独辟蹊径地论述“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应该更能高人一筹。
话题作文的审题,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宽泛性,但并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构成,其中的材料是引出话题,“提示语”是对审题、立意的范围作了限制,“话题”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和源泉,“注意”是考生写作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项。
话题作文的写作内涵与外延非常宽泛,因此,写起来比较困难,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比如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心”的范围实在太大。
在考场上,对于时间非常有限的考生来说,怎样才能够较快地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从而快速拟题、审题写作呢?其实可以采取添加“元素”、“化大为小”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具体地说,可以在所给话题的范围之内,通过添加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或短语,将话题范围缩小。
比如以“心”这个话题作文,就可以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化大为小,拟题为“我们的爱心”、“宽容的心”、“感恩的心”等,还可以根据所给话题的意思,拟出可以出现所给话题字眼的题目,或者不出现所给话题字眼但蕴含其意义的题目。材料作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确立论点。
在审题时,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发挥的论题,或已经拥有大量材料的论题,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情景作文,是根据给出的具体情形或场景,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它的主要考查点在于联想和想象能力。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话题作文的审题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区别。材料的内涵与外延的深度与广度丰富多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考生运用思维发散法,打开自己的拟题、审题的思路,以便做到与众不同。
如北京2008年高考作文题《杯子满了吗?》,就给人很多联想的空间,而且在题目里就已经非常明确地给出了几个可供参考、打开思路的观点,考生要充分捕捉其中的有效信息。有些作文题,所给材料已经具体规定了写作指向。
因此,考生按文题的要求写作时对其他方面不需要多加考虑。如辽宁省2008年高考作文题是以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为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作文题。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提出了不设审题障碍的观点,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和材料的范围之内进行审题写作,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要求。
高考作文有哪些积极向上的立意可写
微笑这个世界对待、勇敢面对挫折、坚强、善良、宽容对待身边的人、乐观面对生活、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
其实我遇到困难就一直在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过去了就没什么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坚强地面对、然后就这么过去。 记忆:回忆以往,专注现在 拼搏,乐观,开朗,诚信,勇敢,健康,助人为乐、乐观向上、热爱祖国。
【扩展阅读篇】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
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
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文章的“意”, 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
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
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
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
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
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
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
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
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
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
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
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3、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
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
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
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
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
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
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
求高考思辩性作文题目加详细解析!!越多越好,灌水的就别来了,
材料作文 〖题目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人却说,成功是失败之母,因为成功了如果骄傲起来,必然导致失败。
有人说:骄傲使人落后。有人却说,骄傲使人进步,因为骄傲是自信的表现,它能促使人们奋发向上。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说“成功是失败之母”也好,说“骄傲使人进步”也罢,都是在不盲从人家观点的基础上将“琵琶”“反弹”出了新意。 请你运用这种“反弹琵琶”的手法,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标题自拟,不得抄袭。 〖一语破的〗所谓“反弹琵琶”,说白了就是“唱反调”。
“反调”好唱,能让人觉得“反调”唱得“有理”却难。因此,在“唱反调”的基础上,应该尽量使“反调”能自圆其说。
这是写好此文的关键。 〖素材超市〗1、 谦虚并不总使人进步,有时也使人落后;而骄傲未必都使人落后,有时也使人进步。
——唐世文《“骄傲”使人进步》 2、西方的格言是:成功是成功之母。有了一点成绩,鼓励;再有一点进步,再鼓励。
对于孩子来说,“骄傲”也会使人进步。——唐世文《“骄傲”使人进步》 3、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谚语:“君子动口不动手。”
这种思想观念,给中国的读书人和知识界以长期而且强烈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大家都把动手看作不光彩的事情,耻于动手。
现在,中国正在学习西方努力求得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几千年培养起来的“君子动口,小人动手”的观念根深蒂固,轻视动手的传统,至今还残留在中国人的骨髓之中。
能否确立起中国将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这和现在的小学生能否养成喜欢动手的习惯,能否彻底消灭轻视动手的心理直接相关。——孙观汉《“君子不动手”的哲学》 4、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就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一手挖掘的。
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丧失了长大成人的权利。——兴舒《再给孩子一次失败的机会》 5、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狼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6、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7、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豪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9、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思路突破〗(思路设计一)从俗话“有志者事竟成”中引出“反调”:“有志者事未必成。”
并通过事例分析与名言引用来论证只有把远大理想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事”才有可能“成”。 (思路设计二)从电视连续剧《水浒》主题歌《好汉歌》的一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中引出“反调”:“该出手时不出手。”
并结合具体事例论证有的人见义勇为却打死了人,触犯了法律,好心却办成了坏事。进而阐明加强法制观念,在“动手”之前要“三思而后行”的道理。
(思路设计三)从《荀子·劝学篇》的名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引出“反调”:“锲而不舍未必金石可镂。”并且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如果不注意“刻”的方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是永远也达不到“金石可镂”的目的的。
进而得出“锲而不舍”的精神加科学的“刻”的方法,才有可能刻穿金石的结论。 (思路设计四)从《国语》“勾践灭吴”的记载对勾践的肯定中引出“反调”:勾践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的“暴君”。
后者可以从他逼死文种、逼走范蠡的举动中得到证明。 〖精品走廊〗范文1成功未必真豪杰——从《勾践灭吴》说开去 《国语》中的勾践,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人们称道他,不仅因为他胸怀大志,在越国灭亡之后,卧薪尝胆,默默地做着复国的准备工作。而且因为他在与吴王争霸的过程中,笑到了最后,把吴国给灭了,取得了争霸事业的成功。
后者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中国人论历史和历史人物,向来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
(《文学与出汗》)即便你生来就是一个市井无赖,然而当你“抢得了天下”,坐稳了皇上的宝座之后,人们尤其是所谓的“历史学家”就对你另眼相看了。你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就被树了起来。
反之,即便你有经天纬地之才,然而当你“抢不到天下”,并且英雄走到末路的时候,人们尤其是那些“历史学家”就会很自然地将你打入另册,你不是“流寇”就是“土匪”了。 中国人的这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存在着相当大的偏颇。
就拿勾践来说吧,他卧薪尝胆,灭了吴国,这些功劳自然不能抹杀。然而,就以这些所谓的“成功”给他树起“英雄豪杰”的牌坊,那就荒唐至极了。
只要我们的目光稍微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移开,看一看他在灭吴之后逼死功臣文种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享福的。
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作为高考(微博)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
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
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
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
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
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
高考材料作文题目及范文,高中材料作文如何写
新材料作文:考后的一个新提法,这种提法主要是针对2006年高考全国卷的甲卷和乙卷的作文题目提出来的.自1999年以来,全国卷作文题目一直都是话题作文,2006年出了材料作文.而2006年的作文题目又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材料作文.那时的作文限定文体,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2006年的作文题这些限制都没有了,所以有的人就把这样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式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式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高考作文怎么审题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
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
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
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
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
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高考议论文范文加题目两篇
天平和七弦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1-10审题范文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子坐在咖啡厅角落里的一张桌子旁,一个人闷闷地喝着咖啡。在他不远处坐着一位老人,老人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人。
终于,老人走上前去,对这个人说:“你一定遇上什么难题,如果你愿意告诉我,我希望我可以帮助你。”这个人看老人一眼,冷冷地说:“你帮不了我,我的问题太多了。”
老人掏出名片,递给他,接着说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这个人没有拒绝,随老人坐车来到了郊外。
下车后,老人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你看见了吗,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
读了上面的故事,引起了你怎么一些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要求:自立文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全文不少于800字。
立意:①没有问题的人生是没有的.字要你有追求,要奋斗,想在自己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有所建树,获得辉煌,问题就会接踵而至.②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的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打击、磨难,甚至灾难的并且一定要战胜它们的过程。③“问题”是上帝馈赠给我们的一笔厚礼,我们珍视它,用好它,就一定会迎接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④从老人把一个几乎被所谓的“问题”压垮了的青年,通过故事中巧妙的方法,“使他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的角度,我们还可以把观点确立在:总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开头①运用类比切题的方法开头的示例: 小草要茁长,那硗薄坚硬的地皮,便是她必须要面对也必须要战胜的“问题”;小溪要流向远方,一路上的沟沟坎坎、悬崖峭壁,便是它必须接受也必须战胜的“问题”……人,“志当存高远”,心事“当拿云”,请记住:鲜花永远不是有来铺路的,而是用来肯定有你的勇气,你的付出,点缀辉煌的。
②“亲爱的(或朋友)”式的开头示例:亲爱的,请别那样忧郁,别那样眉头紧锁,别那样心事重重……我知道,你正走在“荦确”的人生之路上,迎着“问题”,迎着数不清的困难,迎着甚至足以摧垮一个人的信心意志的磨难,但请听我说,赶快乐观起来吧,因为你也正在走向喷薄的太阳。题目①人生漫漫 问题多多(对偶式)②莫嫌荦确坡头路(引用式)③总把霜雪蔑(自创式)④阳光总在风雨后(引用歌名式)[例文①] 花开花落总是春 高三学生 傅强 为何眉头深锁着“黄梅时节家家雨”,却不知举目便是“青草池边处处花”? 为何耳畔低徊着“风过芭蕉雨滴残”,却不知倾耳即听“百鸟枝头唱春山”? 即便赏过鼓乐笙箫,也得品味“三杯两盏残淡酒”。
就算曾经戏潮浪尖,也得淡渡“花自飘零水自流”。 生活就是这样,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你有你积年累月的烦恼,他有他百思焦急的忧愁;你有你不请自来的苦闷,他有他难以倾吐的衷肠……既然烦恼忧愁随处可见,既然肝肠寸断于事无补,那么何不平心静气任云舒卷,任春来去,任那“花开花落两由之”?用最好的心情去盘点生活,轻装上阵!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不知道如何摆脱痛苦与创伤、清除过错与愧疚,必然会使脚步减缓、心情透支。
因此要经常打扫心灵的库房,清扫昨日的烦恼,腾出空间存放更多今天的快乐,并为未来留下隙地。登高望远,拓宽心灵所达到的境界,世界自然就会宽大、开朗起来,紧锁着烦闷的眉头自然就会化作漾着幸福的眼眸,我们也就不再会是呻吟于深切苦痛的怯懦者,却会以乐观的心态尽览人间春色,品鉴人生的大滋味。
用组好的心情去盘点生活,轻装上阵,你自会多一份淡泊,少一分苦涩。也许像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般的闲适;也许像太白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的高洁。
抛开烦恼,任思绪纷飞,在一片无人涉足的原野上纵情驰骋,看黄昏落日,赏万紫千红。清点生活,轻装上阵,你会多一份从容。
你会发现沙漠很美,渴望去寻一方绿洲;你会发现空谷很美,企盼去撷一支幽兰;你会发现生活很美,歆羡梵高敢于将心灵曝晒于阳光的炙热。清点生活,轻装上阵,你会多一份超脱。
摒弃功名利禄,是是非非,忘却悲欢离合,荣辱贵贱。张开心扉,听天籁之音,用身感受,用心领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过往的悲伤留在过往,沿途的忧愁沿途遗忘,灵魂蜕去了沉重的外壳,无限风光自然会映入心窗。潇潇洒洒,处处杨柳堪系马。
坦坦荡荡,家家有路到长安。 [例文②] 原来,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好 高三学生 韩晓彤草木枯荣,花开花败,自然之理;可生长于崖隙间的松柏,却从未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放弃每一次青葱的机会。
秋天去了,冬就来了,年年如是;可硬是被命运之神安排在了雪线以上的雪莲,却欢呼着自己的花季到了……同样,每一个有着鲜活生命的人,又何尝不该是这样呢?也许命运是个促狭鬼,总爱捉弄人,也许是上帝不喜欢人类优哉游哉地在世上白走一遭,于是便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难题,来铸就无数的精英,无数的精魂?有谁能预言,一个债台高筑的破落户——巴尔扎克,却成了世界上最高产的伟大作家?促使他完成了他人生最惊人的蜕变的,正是那笔巨额的赔款!人生遭际中还有比这更大的“问题”了吗?恩格斯说:“愤怒出诗人。
高考常见作文话题(加分)
这个有难度哦,呵呵。话题不可能一成不变的,甚至是千变万化。分分类倒还可以,比如说励志类啊,这是最常见的一类了,话题常常都可以扯到这上面的。
例如:“心中常留一缕阳光”、“坚强”、“生活不像牧歌般清丽美好,要乐观”、“希望”。这一类写议论文通常会用到名人事例,文人如史铁生、苏轼、杜甫、李白,英雄如文天祥等,我建议你还是最好用文人,最忌用什么足球明星之类的,这会让高考阅卷老师认为你是个天天关注娱乐新闻、不学文学的人,呵呵。
建议你列提纲,虽然你已经听的耳朵出茧了,但真实践一下,你很有优势哦。
举一个例子。
话题:生活不是牧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比尔·盖茨在写给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列了十一项他们在学校里没学到的事情:①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②这世界在你有成就前不会在意你的自尊;③高中刚毕业别指望拥有太多;④在有老板前别认为老师严厉,而老板是没有任期限制的;⑤烙牛肉饼不会损你的尊严;⑥你的困境不是你父亲的过错;⑦你的父母一直为你付账单才变成现在的乏味;⑧你的学校可能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这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⑨生活中你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⑩电视不是现实的生活;{11}善待乏味的人,你可能会为一个乏味的人工作。
请你以“生活不是牧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生活不是牧歌
纵使生活不是牧歌,我亦高歌而行。
——题记
(一个一针见血的题记是个亮点)
曹军袭来,困难当前,刘备披甲迎战,胜利而歌;兵临城下,窘境之下,孔明空城一曲,豁然而歌。。放眼望过岁月的车辙,历史淀积的精灵舒展双翼穿越时空而来,在我耳边低诉:纵使生活不是牧歌,你亦要高歌而行。。。
纵使生活不是牧歌,杜甫亦高歌而行。(写他屡经挫折,态度豪迈——)
纵使生活不是牧歌,鲁迅亦高歌而行。(黑暗里不弃希望,挽救民族)
纵使生活不是牧歌,史铁生亦高歌而行。(虽残疾,但思想跑得比别人快)
(总结需要两段,联系实际,后一段升华感情,最好是用优美的文字并且紧扣文章,如“回首飞逝的时间里,我看见杜子美步伐豪迈,鲁迅表情坚毅,史铁生笑容满面,时空拉开了他们的距离,他们却拥有共同的语言:纵使生活不是牧歌,我亦高歌而行!”)
建议看一下高考满分作文《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学一下他的语言,从网页上很容易查到。议论文语言优美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