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剧本范文

问下好莱坞式剧本与国内剧本
看你说的是电影剧本还是电视剧剧本,我觉得电影剧本方面:好莱坞方面比较严格,而国内尤其是香港电影是写到哪儿拍到哪儿,所以香港导演到好莱坞发展都很不习惯,也是一开始拍不出好作品的一个原因吧
而电视剧方面的话刚好相反,国内的电视剧剧本的话很少能像好莱坞的电视剧编剧那样,根据作品的收视率和剧情需要而改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几年最火的《越狱》在第二季的时候把女主角sara写死了,因为那个演员要生孩子~而在后面几季中又复活了;还有《迷失》都是如此,想给哪个演员加戏份哪个角色更好的发展,这都是编剧说的算的~
求美国校园喜剧片
片名:贱女孩 英文名:Mean Girls 原著:罗莎琳德·怀斯曼 Rosalind Wiseman 编剧:蒂娜·妃 Tina Fey 导演:马克·沃特斯 Mark S. Waters 主演:莲莎·露夏恩 Lindsay Lohan 蒂娜·妃 Tina Fey 瑞秋·麦克亚当斯 Rachel McAdams 乔纳森·本尼特 Jonathan Bennett 丽芝·嘉帕兰 Lizzy Caplan 类型:喜剧/爱情 级别:PG-13(性内容/粗口/青春派对) 片长:105 分钟 发行:派拉蒙影业 Paramount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4年4月30日 内容简介 故事:她贱,因为爱情 15岁的青春少女凯蒂(莲莎•露夏恩 饰),跟随她动物学家的父母在非洲长大,那里艰苦的自然环境,养成了凯蒂坚强勇敢的性格。
凯蒂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适者生存这个道理,可是,当她回到美国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她突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要比自然界的更可怕。 凯蒂经过漫长的旅行,终于回到了美国,来到伊利诺斯州的一所普通高中学习。
活泼好动的凯蒂很快就认识了一群新朋友,她有幸进入一个小圈里,有了许多新女伴。不过,习惯了在非洲生活的凯蒂,在新环境里却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几次暗地里被人骂为“老土冒”。
幸好,凯蒂温顺的性格为她赢得了几个朋友的友谊,她也慢慢适应了新的学校生活。直到有一天,她在午餐桌上认识了一位男孩。
男孩名叫亚伦(乔纳森•本尼特 饰),他性感忧郁的气质立刻吸引住了凯蒂,被他一双迷人的电眼迷倒了。 想不到的是,凯蒂迷上的男孩亚伦,却是学校出名的青春女王、校花(瑞秋•麦克亚当斯 饰)的前男友。
校花是这个学校里最风光的女孩,同时也是最泼辣厉害的女孩,当她知道凯蒂想跟他抢男孩时,校花抓狂了,处处与凯蒂作对。 被披上抢人男友的坏名声后,凯蒂的日子不好过了。
她遭到了圈子里的人的惩罚,被她们侮辱,还被赶出了午餐桌,骂她是“贱女孩”。凯蒂明白在这所学校里,自己不过是个外来的学生,她更明白弱肉强食的道理,不过,她更清楚自己已经深深的爱上那个男孩了…… 主角一:她美,因为早熟的青春 好莱坞潜力女生莲莎•露夏恩,因为两部电影(《疯狂星期五》和《青春舞会皇后》)的上映,迅速成为了美国人气最火的青春女孩。
甜甜的身材充满青春少女独有的魅力诱惑,放纵的青春,配合音乐和酷酷笑容,这就是她出名的理由。比起她的知名同龄伙伴,她显然是属于成熟派,虽然年纪尚小,不造作的演技,赢得了诸多导演的好评。
已经出演过11部电视、电影的莲莎•露夏恩,今年才刚刚过了18岁的生日。莲莎在3岁的时候就开始登上舞台,她的母亲曾是电台主持和华尔街分析家,这给她的演艺生涯帮助不少。
莲莎的父亲也是好莱坞的一名厉害人物,凭生意获得百万巨富后,他将生意全部卖掉,开始进入好莱坞电影业。 也许因为父母和成长环境的原因,莲莎•露夏恩比青春女演员早熟很多,她浑身散发出早熟女生的诱惑,却让人感觉缺乏十几岁女孩应有的不羁和放纵。
这点个性,很接近香港的新秀林嘉欣,都是早熟、非常饱满的女孩子。 莲莎•露夏恩虽然普遍认为演技不错,观众缘也不错,但她却引不起其她女孩的追捧,也是因为她太早熟,以至失去了部分十几岁的(teenage)任性魅力。
在好莱坞有名的青春女星里,她被认为是最没有什么一鸣惊人之处的女生。不过,这或许言之过早了,不短扩展的演艺路线,或许哪一天她能得到应有的褒奖。
从去年的《疯狂星期五》告别小荧屏,正式进入大银幕后,莲莎•露夏已经准备在电影里大做一番,将会有接连不短的新片上映。年初的《青春舞会皇后》和这部《贱女孩》后,她今年还有《吉玛拉玛》(Dramarama),另外,《金龟车》(Herbie)和根据畅销小说《制造流言蜚语的女孩》(Gossip Girl)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在紧张拍摄,预计将在明年与观众见面。
主角二:才情让她她充满魅力 蒂娜•妃具有职业女性特有的性感魅力,何况她还美得如此动人,丝毫不逊色于好莱坞的一些当红女星。蒂娜•妃是美国电视圈出名的才女,她自从1999年以来一直是热门的脱口秀节目“周末直播室”的女主持人兼幕后主笔。
2001年,她曾经被美国权威娱乐杂志《娱乐周刊》当年的娱乐名人。 2002年4月,派拉蒙电影公司邀请蒂娜•妃改编一个剧本,原作是从《纽约时报》杂志上节选下来的。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题目是“女孩们都想贱”(Girls Just Want to Be Mean),探讨了青春期时10几岁女孩结伙私人圈子的事。文章作者罗莎琳德•怀斯曼(Rosalind Wiseman),在一个月后出版了收集此文的书,书名大意是“青春超级偶像:帮助你的女儿从私人圈子里站稳脚根,流言蜚语,争夺男朋友,以及其它真实的青春。”
《贱女孩》因此成了蒂娜•妃的电影剧本处女作,她同时还在影片里串演老师的角色,与几位演员都有不少的对手戏。今年34岁的蒂娜,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她之前曾撰写了几部电视剧本,有时也在一些电视剧里客串。
本片导演马克•沃特斯曾执导了《疯狂星期五》(Freaky Friday),去年迪士尼反响不错的一部作品,拍摄加上发行的费用不过是4500万美元,北美总票房却已达到1亿1000万美元,。
电影的剧本是什么样的格式,写得很详细吗?
电影剧本怎么写,有人就知道要写个故事,可是不知道那是娱乐片范围的剧本,连这个起码的知识都没有,就不可能写个象样的剧本,有人还把好莱坞影片说成是前卫,把整个事情颠倒了。
你要写故事片的剧本,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故事是否适合于银幕表现,或者说这个故事该从什么角度来讲,才最适合于银幕的表现,另外,你在写一个故事片剧本的时候,你还得分清楚,你是要讲一个故事,还是写一个人物性格,这两个差别是很大。我们总是把它搞混了,其实在我们的电影剧本里和影片里,只有讲故事的影片,没有表现人物性格的影片,这两种影片是完全不同。
以讲故事为主的影片,他的人物不是真正的人物,只不过是用来促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触媒剂。这些人物引发了冲突,但他的目的不是通过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而是促进故事向前发展,最后解决冲突就完。
一般观众就喜欢听你讲这种动听的故事,千万注意,这里可没有真正的人物性格,只有定型的、典型的人物。典型的就是不存在的。
没血没肉的,这种定型的人物,象形尸走肉一样,穿行在同一类型的任何影片中,这里就不举国产片的例子了,就看看好莱坞西部片的牛仔,和警匪片的侦探,在这个类型的任何一个影片中都是一样,正如好莱坞的西部片的明星mature所说的“七年了,只换马和女人,服装台词全一样”。整个一个幼儿园。
在大陆中国有些电影评论家,在这种娱乐片中找人物性格,是不是神经有点不正常,另外一种叙事性影片,是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他们也发生矛盾,但是这种故事冲突的目的,不是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揭示人物性格。以人物性格为主的影片,当然就要更高档一些,因为所有的艺术,毕竟都是在研究人本身,只知道讲故事的人就不必参加这种以揭示人物性格为主的讨论了,因为你弄不懂的。
我们在回头来研究一下,以讲故事为主的影片,都是定型的,就是那么几个套子,我们把这叫做神话。其实神话是不准确的,神话这个字来自希腊文,用英文来拼myth,我们中国把它翻做神话,是讲故事的意思,我们中国把它译成神话的原因是因为古希腊的故事是诸神的故事所以就变成神话了,其实是故事。
我们应该要弄清楚,讲故事的目的不是取娱于观众,讲故事的初哀是长者要把自己的社团和部落的一个共同的信念,子子孙孙的宏扬下去,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一个动听故事讲给年青人听,人人都喜欢听故事,这个传统信念也就随着故事传了下去,比如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种信念,其实生活里不是这样,这是一种信念。又如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一种以家庭为最小社会单位的社会制度的信念,所以不管那个男的或那个女的有多野,最后全都套在婚姻上了,我们说这是清教徒的信念,所以在好莱坞的影片里就不可能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一个部落或一个社团的聪明人,想出了好办法,把这种信念编成动听的故事讲给傻子听,于是把这种信念就通过爱听故事的傻子传了下去,可是到了现在呢,钱好象比信念重要。既然一般观众喜欢听故事,那么生意人就知道通过讲一个动听故事给一般观众听能赚大钱。
而一般观众把看电影当成是娱乐,所以娱乐片里决不说教,好来的一位大制片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要布道吗?租个礼堂去”头脑是多么的清醒,还有一个好来的大老板说过这样一句话,”发信息那是电报局的事“又是一个清醒的头脑,会做生意,所以从表面上看,娱乐片就是给普通观众解闷乐的,其实他是有含义的。他的含义就是诸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情人终成眷属,实际上它通过一个好看的故事,把这个信念给了你,只不过没有说教没有发电报而已,所以有人认为好来坞影片titanic有教义不是没有道理的, 娱乐片就是这样产生的,实际上娱乐片是讲故事的附产品,讲故事的目的不是娱乐是保守,只不过现在表面上看是倒过来了。
Myth从来是停滞不前的,它并不是鼓励发展前进,它的目的是维持现状,另外讲一个电影故事,讲一个动听的电影故事,是需要一套方法的,在我的网页上经常有人发表剧本要求大家看,也有人要求我讲剧作,但是我没有讲,因为我认为如果连电影语言都没有搞清楚,那你写什么电影剧本?就算我讲“怎样写电影剧本”你也不会真的听懂我讲的是什么。它也不会给你什么帮助。
说老实话,这些剧本我也只是看几行,因为我要看的甚至不是你有没有写视觉的东西,小说里的描写不也是视听的东西吗?我看的是角度,你这个剧本取材用材的角度,同样的故事瞎子讲跟聋子讲是不一样的,尽管在瞎子在讲的时候也可能用几句视觉的句子,可是它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看见,所以我们一听就听出来了,不对头,我看的是写这个剧本的人有没有视听思维能力。所谓电影写作的技巧,不是一般的技巧,它不同于话剧的写作,也不同于小说的写作,他是建立在视听思维的基础上的。
我们在研究视听语言的时候,要研究怎么样用光和声,来体现电影的时空。这些作业是一般的基础训练。
可是当我们进一步要研究故事片的时候,在研究故事片时空的时候,那么正象我前面提到的故事片里分以叙事为主的故事片和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
有什么电影剧本术语?最好有例子!
电影剧本怎么写,有人就知道要写个故事,可是不知道那是娱乐片范围的剧本,连这个起码的知识都没有,就不可能写个象样的剧本,有人还把好莱坞影片说成是前卫,把整个事情颠倒了。
首先,你要确定以什么格式写这部剧本,因为电影剧本有三种类型的:文学剧本、分场景剧本、分镜头剧本。电影剧本不同于小说,也不同于戏剧,在写作上有很多要求,所以你在写之前就要掌握这三种类型的电影剧本各有什么格式。
其次,在选定剧本写作类型之后,就是组织故事,比如分场景剧本,你首先要考虑场景的安排,一般场景都在90到120左右,相当于平均一个场景一分钟,不过这也不是绝对要求,其中灵活性很高。
再次,在编排故事上,剧本不同于小说,有些情节跳跃性较强,一个故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不能像小说那样,把什么都交代清楚,他就要求作者的高度浓缩,首先就是要表现出它的戏剧性来。当然,目前也有许多淡化冲突的剧本,其文学性一般较高,这是要有深厚功力的编剧才能做到的,新手则显得有些困难。
最后,就是要掌握一些电影术语,特别是那些打算学写分镜头剧本的同志,至少要知道一些电影常识性问题。至于某些元素安排,比如行为元素(一个动作),你不能像写小说那样,要么省略性带过,要么有太多感情色彩的词语,它要求的是准确而又不累赘。
反正要写好一本电影剧作,不光要看你的文笔,还有很多东西,它不像写小说,自由度很高。关键就是多看一些编剧类的书籍,可以是文论形式的,也可以是训练操作型的,多看多写,这次是正理。
下面是一些电影理论术语和大量的摄影术语。然后剪辑术语。你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没有剧本术语。asynchronism 非同步
close shot 近景
close up 特写
crane 升降机(用于俯仰拍镜头)
cross-cut 交替切入
dissolve 溶
dolly shot 移动镜头
establishing shot 介绍镜头
fade out 淡出
fade in 淡入
flash back 闪回
freeze 定格
full shot 全景
intercut 交切
iris shot 圈入圈出镜头
jump cut 跳切
long shot 远景
这些是摄影方面的
fade out 淡出
fade in 淡入
这个是后期剪辑的时候使用的术语
……
剧本的格式和写法
剧本写作基础:剧本的格式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
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
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
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 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
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
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 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
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
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Angle on 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Wilder angle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5.New angle 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
6.POV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Two shot 双人镜头:BILL和SALL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
把BILL和SALLY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强调SALLY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12.Insert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问BILL几点了,BILL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BILL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BILL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以上就是剧本里的镜头描写格式,看个例子就明白了。
这是具体的写作格式: 场景说明要黑体,时间地点要黑体,居左 场景中出现的音效要黑体标出 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名要黑体居中 人物的对话要居中,两边留空,不同人物的对话要另起一行 标明摄象机的关系 标明场景的切换,“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转场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运用,也要用黑体标出 二、剧本写作入门 这是我在大学修读剧本写作课程时所得到的体会。记得当年导师和我们说:「要想写好剧本,就必须懂得剧本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搞明白电影的规律!」 今天,身为其中的一员,有幸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懂得的剧本理论知识,如有错漏,还望大家多多包容。
简单来说,要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构思好你的故事走向,人物关系,情节高潮,主题思想等…… 美国好莱坞有一套编剧规律:即开端、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再设置矛盾,直至结局。中国也有自己的编剧规律:起、承、转、合。
在下面的文字,本人会分类将写作剧本的基本和重要的元素详加论述,并会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 第 一 节 > 剧本基本理论 :态度、主题 <<态度 (Attitude)>> 写故事最重要的是对故事的态度,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写一个青楼女子的故事,如果作者是以一个淫秽、色情的态度去写,故事自然集中于男女之间欢爱的部份。相反,如果作者是以一个同情、尊重的态度去写,故事便会集中于描写青楼女子被迫卖身,身不由己的可怜、无奈…… <<主题 。
问下好莱坞式剧本与国内剧本
看你说的是电影剧本还是电视剧剧本,我觉得电影剧本方面:好莱坞方面比较严格,而国内尤其是香港电影是写到哪儿拍到哪儿,所以香港导演到好莱坞发展都很不习惯,也是一开始拍不出好作品的一个原因吧而电视剧方面的话刚好相反,国内的电视剧剧本的话很少能像好莱坞的电视剧编剧那样,根据作品的收视率和剧情需要而改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几年最火的《越狱》在第二季的时候把女主角sara写死了,因为那个演员要生孩子~而在后面几季中又复活了;还有《迷失》都是如此,想给哪个演员加戏份哪个角色更好的发展,这都是编剧说的算的~。
如何才能写好影视剧本
我最强烈指出一点,最重要一点,也是基础,一定一定要写好格式!!首先,一般来说那些制片人、老板工作是很忙碌的,有的制片人、导演一天都不知会收到N份一大堆剧本,那么他们会怎么看?总不会一份一份看,大致略几眼就一份了。
笔者从事相关行业多年,身边很多制片人得到剧本,他们固然会喜欢一些剧本老手写的剧本,而如果看到一份剧本连格式这么低级的错误都犯,那哪管那个剧作者是巴金老舍,他们首先就觉得你是编剧新手甚至是没修习过剧本的生手,绝对就不会花时间看!其次,正确的格式都是电影这一行发展上百年以来一直改进下来的,自然有其道理。我觉得传统的格式写出来了是整整有条,有个好处是往回看时不会乱了套路。
笔者见过这样的剧作班学员自以为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写,写着写着往会看看,就看得眼花缭乱不知写了什么,哪里是人物内心独白、哪里是环境哪里是对话乱七八糟。关于剧本的格式,可以上百度查阅,不在此费口舌耽误时间了现在谈谈写作内容方面的东西。
当然会杂一点,不过这些都是笔者的一点浅见,供你作作参考第一,剧本要写重点,就是尽量简洁简洁再简洁(不过当然要让人看得懂才行)。剧本不是散文小说,是要告诉导演怎么拍的。
最好所有的描述都是简单句主谓宾组成,要描述的是画面。想象一个画面,然后用最最简短、又贴切的话写出了。
画面描述比如“这里有一栋高高的城堡,阴沉沉的矗立在阴森恐怖的山崖上,空中飞舞着几只黑色的蝙蝠,在阴云中若影若现,天空中阴云密布,偶尔闪雷,凄凉诡异”这段话如果是小说当然会让读者感到可怖了,但对于剧本,写重点!电影是表现画面的,实际只要这么写就OK了“外景 山崖上的古堡 夜景 我们看到山崖上的古堡,天空闪着雷,有蝙蝠在飞翔”只要把画面描述出来,简洁,就行了。至于描述事件、人物,同样的要简洁,只写出能表现画面的句子比如“ 淡入 内景 小明的家 早晨 一台电话座机的大特写 镜头拉出:小明,一个年轻的新人侦探正准备出门去家外面的饭店吃早餐,他穿着一套浅色西服。
现在是7点半,他打算吃完早餐后就去事务所上班。他知道今天会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他突然听见电话铃响了,急匆匆跑过去接听电话,一只手还在打着领带。他按通电话。
小明 (疑惑地问) 你好,一大早的你是哪位?”其实只要“淡入 内景 小明的家 早晨 小明准备出门,电话响了,小明跑去接电话 小明 你好,一大早的你是哪位?”至于人物的塑造,人物的台词、动作、对事件的处理方法必须要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我浅见认为电影的核心是拍人,人物自然是剧本的灵魂,我很推荐一个我常用的方法,您不要自己去想一个故事,然后为故事设计人物,最好是先设置了主要人物,然后按照人物的性格,人物对事件会怎么处理,来让人物推动事件的发展,即事先没有故事,且结局未知,只有起因,您可设想人物因起因而会怎么做而一路过来。
这样写出的剧本人物不易有逻辑上的一些失误,不易让读剧本者有这样的疑惑:咦这个人物怎么明明是粗大汉,之后又变得这么心细?而且这样的人物会更丰满的。我个人还有个习惯,会把我剧本中的人物先列出来,然后分别写出他们的性格,之后我设置他们的台词,就按照他们的性格来,把自己幻想成是他她,然后自己会怎么说,就写下来,这样也不易让角色说出不符合角色的话。
当然写故事也一样的,我推荐先列一个单子,写出重要的情节的简述,这些情节是骨架,大概在第几分钟出现也好把握了。关键是还能通过看这样的大纲发现自己的故事有没有逻辑漏洞。
比如我有了一个人物小明,他性格一味有勇,谋却差一点。现在发展故事,写一条大纲:(起因)A被杀害——小明现场调查一无所获——小明收到威胁电话——小明追踪电话——小明助手被杀害,凶手留下会面地点——小明果然只身前往——(结局)小明被杀害看着大纲,我可以思考:结局怎么样,观众会喜欢吗,制片人会满意吗?人物的处理符合性格吗?有漏洞吗,这些所谓漏洞可以自圆其说吗,比如小明有勇无谋怎么会成为侦探的,凶手为何留下会面地点,小明为何只身前往而不报警让警察去埋伏抓捕等,有了漏洞就去填充剧本故事,比如小笔墨交代小明是怎么被老妈逼去做侦探的等等,或者加以修改。
这样就有了一个逻辑性上很好的故事了还有我觉得身为一个编剧,除非你兼职作导演,不然就不要越职了。所谓越职,就是写的剧本里有太多太多关于摄影机怎么摆,该拍什么地方这些描述。
有一点描述是可以的,不要过分多,比如您想提醒导演这里有重点或者您自己觉得这样非常利于,是“非常”,利于表现一些什么东西、内涵、什么什么的,才写上去。过多描述不但不利于您的剧本写作,会显得非常繁琐,还会让导演感到自己的想法被编剧束缚了。
相信导演的能力,我的写作才华平凡,我的做法是请导演们吃一顿饭,聊聊天,然后谈到工作是才细细的去为导演分析我的剧本,我想表达的东西,剧本里的人物等等,让导演更好理解剧本,关键是不要理解偏题了。才华横溢的导演、摄影师们自然会有最好的拍摄方法,编剧只要做好编剧的工作。
所更需要。
我想要剧本的格式
电影剧本 1、美国标准制式 (1)外景·亚利桑那少漠·日景 (2)灼热的骄阳照在大地上,一望无际的荒漠。
远处,一辆吉普车穿过荒野,卷起一团尘雾。 (3)运动摄影 吉普车在灌木丛和仙人掌中急驶。
(4)内景·吉普车内·主要表现乔·查科 (5)乔鲁莽地开着车。吉尔坐在他的身边,她是一个媚人的20岁的姑娘。
(6)吉尔 (7)(喊叫着) (8)有多么远呢? 乔:大概有两个小时吧,你怎么样? (9)吉尔疲倦地笑了笑。 吉尔:我能坚持下去。
(10)忽然,马达突突作响,他们担心地相互看看。 (11)切至: 这是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悉德·菲尔德)一书中列示的好莱坞标准剧本格式,并有几条规则说明。
大致要写大片,怕就得学习并适应这种剧本格式。 2、非标准好莱坞格式 近景 吉蒂斯 吉蒂斯和几个邋遢农民坐在一起,厌烦不堪。
他打了一个呵欠——就势挪开那个邋遢农民。 贝格比(画外音,继续讲):阿尔托·伐莱霍水坝可以解救我们,我郑重建议,花850万元来使我们的街道不被少漠埋上是一个非常合理的价钱。
听众 市参议会会议室 一批农民、商人和市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聚精会神地倾听着。有两个农民鼓起掌来。
有人嘘他们。 参议会 低声商议。
一参议员(向贝格比提议):贝格比市长,让我们再听听各有关部门的意见——我提议先听水电部墨尔雷先生的意见。 吉斯蒂的反应 正在阅读赛马消息的吉斯蒂感兴趣地抬起头来。
——《唐人街》节选 3、场景式样 189·街上 罗拉沿着轻轨线跑着,黄色的轻轨车从她身边开过。(快节奏的音乐。)
190·轻轨高架下 罗拉穿过街道,跑到轻轨高架下,黄色的轻轨车刚刚开过来。 191·河边 红头发罗拉沿着河边的走廊奔跑。
(快节奏的音乐,女声吟唱。) 192·街上 罗拉穿过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快节奏的音乐,女声吟唱。) 罗拉拐过一个街角,一队修女迎面而来。
罗拉从她们旁边跑过,差点撞翻路边骑自行车的男青年。 男青年:“小心!“ 罗拉(没有停下):“对不起!“ 男青年猛蹬几下脚蹬,超过罗拉,向旁边的一条街道拐去。
——《罗拉快跑》节选 4、完整的场景式样 内景 书斋 夜 戴茜坐在安乐椅上读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塑料封皮的书。屋子里主要由她的台灯照明。
她终于看完了。 她的视角。
书的背面还书日期专页。还书日期步戳子的特写:八月二十四日。
她脸上显出惊愕的神情。镜头随着她的目光移到书桌上的台历,上面印着八月二十四日。
她望着旁边桌子上的电话,拿起话筒,但考虑了一下,不打了。 外景 车道 白天 戴茜戴着帽子和手套,手抱三本图书馆藏书,正走下车道,直向马路。
外景 公共汽车站 上午十时左右 戴茜、一个年轻的黑女仆和另外两个人正在公共汽车站等车。一部亚特兰大市内公共汽车进站停下。
一对乘客从后门下车。候车的人上车,由于戴茜的年龄、性别和肤色,她优先上车。
内景 市公共汽车 时间同上 戴茜买了票,挤在一个肥胖的乡下妇女和一个女中学生中间坐下。黑人女仆最后上车,走到汽车车尾,那儿有些黑人站着,不设坐位。
汽车前部有坐位可坐。 外景 城市街道 汽车嘎嘎作响驶向大道。
外景 卡内基图书馆分馆 白天 介绍镜头:一座砖瓦平房建筑坐落在住宅区商业街上。前门挂有“亚特兰大公共图书馆,高地路分馆”牌子。
——《为戴茜小姐开车》节选 五、电影分镜头剧本和电影完成台本 电影分镜头剧本一般采用表格列示,有很规范的模式,是导演写的工作设计本,一般的编剧不能写这样的剧本,主要是出于尊重导演的人格考虑。相反,谁要是写了这样的剧本拿给导演看,一定会被讥笑为卖弄技巧而被抛弃。
电影完成台本从理论上说是影片完全结束以后,由专人根据影片编写出的纪录文本,比分镜头剧本多了时间的标识,而且时间的记录非常准确。这样的东西大概是为了保存资料,或者是为了教学使用。
这两种剧本的形式就不详细列示了。
求影视剧本!
原名:Victory译名:胜利大逃亡类型:动作/剧情片长:118分钟上映:1981年国家:美国语言:英语导演:约翰·休斯顿 John Huston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德军的一个战俘营中关押着很多会踢球的盟军俘虏。
一天,德国少校向一位战俘———曾经的英格兰国脚科尔比提出让德国队和这里的俘虏队伍踢一场比赛。科尔比考虑到自己和身边的俘虏可以趁比赛时逃亡,所以答应了德国少校的要求,比赛被放在巴黎的科隆体育场。
出身美国的战俘哈奇(史泰龙饰)原先只懂得踢美式足球,后来经过不懈努力,科尔比让他担任球队的替补守门员。可是刚入队,哈奇就得到一个任务:去巴黎,和地下组织接头,在比赛那天帮助整支足球队逃离。
哈奇千辛万苦地到了巴黎,得知科隆体育场下面有下水道可以通向塞纳河。于是刚刚越狱的哈奇,又故意被捉回了营地。
而科尔比也为了让哈奇和球队一起前往巴黎比赛,坚持说他是自己不可少的守门员,原先的主力门将托尼更是毅然打断了自己的手臂。8月15日,比赛的日子到了。
上半场,德国人在裁判的偏袒下,连进四球,他们粗暴的打法甚至让刘易斯(贝利饰)不得不受伤下场。但是少一个人的盟军联队反而激发出了斗志,在上半场结束前一分钟扳回了一球。
中场休息时,按照原计划,所有人将从更衣室的下水道离开,但是这时刘易斯表示他不愿意走,他相信自己能打败德国人。下半场,当这群坚强的人把比分扳成4比4平时,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出现呢?最后时刻,断了手的刘易斯一记漂亮的倒钩射门反超比分。
可是裁判却判罚给了德国人一个点球,不过这一次,哈奇神奇地扑出了点球。盟军胜利,全场欢呼,球迷们涌入场内,簇拥着他们的英雄,人浪最终冲破了体育场的大门,没有从阴暗的下水道溜走的队员们,以英雄般的方式实现了大逃亡。
这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英雄影片,史泰龙扮演的哈奇也是另一个像“洛基”一样的男子汉,但是导演休斯顿以体育和足球为切入点,却演绎出了其他枪林弹雨的战争片所远不能企及的心灵高度,史泰龙和贝利一起证明,有时候足球要比子弹有力得多。 影片赏析 故事讲述二次世纪末期,纳粹在巴黎举行一场足球赛,比赛两方为训练有素的国家队和盟军的战俘队。
战俘中也不乏有球好手,但无意真正比赛,只想趁机掘地道逃走。但在正式比赛时,他们在五万法国观众的鼓舞下,改变逃亡计划,在球场上大败德军。
约翰.休斯顿导演的取材新颖的战俘营电影。该片压轴球赛是全片焦点,气氛控制与球技表演均十分出色,世界球王贝利与多名欧洲足球好手在片中扮演战俘,为本片的一大特色。
如果不是因为54届奥斯卡奖的评委集体打盹的话,当届奥斯卡的小金人无疑会颁给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足球电影《胜利大逃亡》,这部由美国和英国于1981年联合摄制的足球巨片除了由当时如日方中的硬派巨星史泰龙领衔主演之外,还囊括了球王贝利和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此处介绍有误,贝肯鲍尔没有参与演出。除了贝利外最著名的球星应该是英格兰传奇后卫博比摩尔,1966年世界杯冠军英格兰队队长)以及一大批上世纪80年代初红得发紫的足球巨星们。
故事取材于二战时期一段真实的史实,讲述了一群盟军战俘组成的足球队挫败纳粹德国的球队,从而粉碎其妄图利用足球比赛挫败盟军士气的阴谋。二战期间的法国。
德军的一座战俘营里。傲慢的德军为了打击同盟国的士气。
竟不可思议地与被关押的同盟军战俘定了一场足球赛。比赛将在兵精马壮的德国国家队与羸弱不堪的战俘队之间进行,孰胜孰败,似乎一目了然……美国战俘哈奇一直想借机逃跑,这场事关重大的球赛打乱了他的计划。
他的命运也鬼使神差的和比赛联结在了一起。众所属目的比赛终于来临了。
中场休息时,法国抵抗组织打通了通向战俘队更衣室的地道。自由就在眼前了,然而,为了荣誉,他们却毅然决定留下来继续比赛。
影片以皆大欢喜式的比赛胜利加胜利逃亡为结尾[其它] 经典赏析之足球电影系列三:伯尔尼的奇迹伯尔尼, 足球, 经典, 奇迹, 电影本帖最后由 lixiasunny 于 2010-6-12 15:24 编辑片 名: Das Wunder von Bern/The Miracle of Bern中 文 名: 伯尔尼的奇迹/爱的12码年 代: 2003国 家: 德国类 别: 剧情/喜剧/体育语 言: 德语/国语◎简 介 1954年第5届世界杯(瑞士)战后的德国民众忙碌于战后重建的日常工作之中。德国国家足球队在瑞士打入了世界杯的决赛,将在瑞士城市伯尔尼迎战当时世界公认最强的足球队匈牙利国家足球队,胜算近无。
然而,德国国家足球队不可思议地战胜了匈牙利队,第1次赢得了世界杯冠军,这一难得的胜利被世人誉为“伯尔尼奇迹”。故事主线沃尔特曼的该部影片系根据德国入围世界杯决赛的真实历程,融合一个11岁小球迷的虚构情节做为故事的主线。
讲述这名男孩的父亲--昔日的一位德国士兵,被当成战俘在苏联关了10年后,于世界杯期间回到了这个鲁尔谷(Ruhr Valley)煤矿城镇埃森(Essen)的故事。故事梗概在德国南方慕尼黑。
片中另一角色:保罗·阿克尔曼(《南德意志报》的体育记者)正与未婚妻筹备婚礼,突接到任务赶赴赴伯尔尼采访,于是便将蜜月改道瑞士。
好的剧本要怎么写呢?
有人就知道要写个故事,可是不知道那是娱乐片范围的剧本,连这个起码的知识都没有,就不可能写个象样的剧本,有人还把好莱坞影片说成是前卫,把整个事情颠倒了。
你要写故事片的剧本,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故事是否适合于银幕表现,或者说这个故事该从什么角度来讲,才最适合于银幕的表现,另外,你在写一个故事片剧本的时候,你还得分清楚,你是要讲一个故事,还是写一个人物性格,这两个差别是很大。 我们总是把它搞混了,其实在我们的电影剧本里和影片里,只有讲故事的影片,没有表现人物性格的影片,这两种影片是完全不同。
以讲故事为主的影片,他的人物不是真正的人物,只不过是用来促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触媒剂。这些人物引发了冲突,但他的目的不是通过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而是促进故事向前发展,最后解决冲突就完。
一般观众就喜欢听你讲这种动听的故事,千万注意,这里可没有真正的人物性格,只有定型的、典型的人物。典型的就是不存在的。
没血没肉的,这种定型的人物,象行尸走肉一样,穿行在同一类型的任何影片中,这里就不举国产片的例子了,就看看好莱坞西部片的牛仔,和警匪片的侦探,在这个类型的任何一个影片中都是一样,正如好莱坞的西部片的明星mature 所说的“七年了,只换马和女人,服装台词全一样”。 整个一个幼儿园。
在大陆中国有些电影评论家,在这种娱乐片中找人物性格,是不是神经有点不正常,另外一种叙事性影片,是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他们也发生矛盾,但是这种故事冲突的目的,不是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揭示人物性格。以人物性格为主的影片,当然就要更高档一些,因为所有的艺术,毕竟都是在研究人本身,只知道讲故事的人就不必参加这种以揭示人物性格为主的讨论了,因为你弄不懂的。
我们在回头来研究一下,以讲故事为主的影片,都是定型的,就是那么几个套子,我们把这叫做神话。其实神话是不准确的,神话这个字来自希腊文,用英文来拼myth,我们中国把它翻做神话,是讲故事的意思,我们中国把它译成神话的原因是因为古希腊的故事是诸神的故事所以就变成神话了,其实是故事。
我们应该要弄清楚,讲故事的目的不是取娱于观众,讲故事的初哀是长者要把自己的社团和部落的一个共同的信念,子子孙孙的宏扬下去,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一个动听故事讲给年青人听,人人都喜欢听故事,这个传统信念也就随着故事传了下去,比如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种信念,其实生活里不是这样,这是一种信念。 又如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一种以家庭为最小社会单位的社会制度的信念,所以不管那个男的或那个女的有多野,最后全都套在婚姻上了,我们说这是清教徒的信念,所以在好莱坞的影片里就不可能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一个部落或一个社团的聪明人,想出了好办法,把这种信念编成动听的故事讲给傻子听,于是把这种信念就通过爱听故事的傻子传了下去,可是到了现在呢,钱好象比信念重要。 既然一般观众喜欢听故事,那么生意人就知道通过讲一个动听故事给一般观众听能赚大钱。
而一般观众把看电影当成是娱乐,所以娱乐片里决不说教,好来的一位大制片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要布道吗?租个礼堂去”头脑是多么的清醒,还有一个好来的大老板说过这样一句话,”发信息那是电报局的事“又是一个清醒的头脑,会做生意,所以从表面上看,娱乐片就是给普通观众解闷乐的,其实他是有含义的。 他的含义就是诸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情人终成眷属,实际上它通过一个好看的故事,把这个信念给了你,只不过没有说教没有发电报而已,所以有人认为好来坞影片 titanic有教义不是没有道理的, 娱乐片就是这样产生的,实际上娱乐片是讲故事的附产品,讲故事的目的不是娱乐是保守,只不过现在表面上看是倒过来了。
Myth从来是停滞不前的,它并不是鼓励发展前进,它的目的是维持现状,另外讲一个电影故事,讲一个动听的电影故事,是需要一套方法的。说老实话,一个剧本,我看的是角度,你这个剧本取材用材的角度,同样的故事瞎子讲跟聋子讲是不一样的,尽管在瞎子在讲的时候也可能用几句视觉的句子,可是它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看见,所以我们一听就听出来了,不对头,我看的是写这个剧本的人有没有视听思维能力。
所谓电影写作的技巧,不是一般的技巧,它不同于话剧的写作,也不同于小说的写作,他是建立在视听思维的基础上的。我们在研究视听语言的时候,要研究怎么样用光和声,来体现电影的时空。
这些作业是一般的基础训练。可是当我们进一步要研究故事片的时候,在研究故事片时空的时候,那么正象我前面提到的故事片里分以叙事为主的故事片和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的故事片,那么以叙事为主的故事片的时空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用来讲故事的,所以我们说在以叙事为主的影片里,他的时空是从属于叙事的。
没有研究过视听语言的人,对这句话“它的时空是从属于叙事的”会感到莫明其妙,别看有些人会赶时髦的念念有词的时空啊时空啊时空交错呀,实际上是不知道时空是怎样表现的,他们更不知道电影的时空是建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