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教师下水文范文

    谁知道教师如何写下水文

    王立刚(摘自网络)所谓教师的“下水文”,就是教师用学生的口吻,按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典型材料来写的文章,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感,并在作文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语文教师写下水文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练笔,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的过程,头脑中就建构了作文的过程,教师能够品尝作文的甘苦,取得切实的经验,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文点评的质量。

    一、下水文应具有的特点第一、直观性。直观性是“下水文”的突出特性。

    由于“下水文”所选材料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其语言也是学生口吻。因此决定了“下水文”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仍处于直观学习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小学生需要直观性的形式。教师写“下水文”,利用其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学习书面语言。

    第二、易接受性。“下水文”是按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选材,组织材料,并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感。

    因此,“下水文”具有很强的易接受性。其次,教师所用的语言贴切、朴实,绝大部分是学生学过的词语句子,无矫揉造作,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

    再次,学生本身具有“向师性”,对于自己老师写的文章有极大的兴趣。“下水文”就自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针对自己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服务于作文重难点的突破。因此,教师的下水文写作最好应做到:1、语言要儿童化教师要避免用成人的语言去写作,力争用儿童化的语言去表情达意。

    从而让学生感到这样的习作亲切自然、可学可用。2、内容要儿童生活化下水文是为学生的习作引路的,所以教师在写作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表现成人生活,虽然我们不是儿童作家,但我们要回忆我们的童年生活或观察学生的生活,选取那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去表现,从而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

    真正引领学生以“我手写我心”。3、表达技巧要与学生水平同级化我们应该注意到,如果下水文示范不当,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应尽力避免。

    1、出示下水文的时机要恰当下水文呈现的时机,不妨分为“作前下水”“作中下水”以及“作后下水”。作前点拨引路。

    “下水”作文安排在学生作文之前,就可能有一半以上学生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有的地方甚至一字不差。“下水”作文就成了束缚学生思维的一条绳索,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模仿上,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能无法发挥,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但是对于学生以前没写过或写得较少的类型的作文,如书信、读后感、建议书等应用文,因为它们有一些格式或写法上的要求,初学时,宜在学生写作前出示下水文,让他们借鉴写法,可以帮助他们克服畏惧心理,使他们易于动手。再如题材相对比较宽泛的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故事新编等,教师不妨采取“作前下水”的方式。

    师生在围绕话题(或半开放的命题)展开讨论后,将自己的下水文读给学生听。因为此类作文一般以其中的某个话题为中心,写作的空间非常之大。

    教师的下水,只是“举一”——用自己的下水实践开启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反三”的目的。作中点拨化难。

    这个作用主要用于内容统一并且比较难写的习作。学生写这类习作时,常常写不具体,表达不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甚至写到一半就再也“挤”不出下文了。

    这时要求学生把写好的部分读出来,把尚在构思的后一部分进行口述,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启迪中取长补短。老师根据学生所暴露的问题,朗读下水文的部分句子或一两个段落,便于学生借鉴。

    这样扶学生走一程,替他们排忧解难,学生就会大受启发,有的放矢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作后提高鉴赏。

    下水文还可以在学生作文后出示,也就是在讲评时呈现给学生。修改习作中,教师发现、归纳学生的问题,对其中的优点缺点了如指掌,再“下水”,讲评时用自己的下水文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做到有的放矢,启发学生修改、提高。

    比如写人的文章,学生往往不知如何选材,当学生作文中出现以下现象:内容与题目要求不符;照搬照抄;凭空捏造;选择的材料不够典型等。这时,为了突破选材的难点,教师呈现“下水文”,就能对学生选材起到很好的点拨与示范作用。

    2、下水文的形式要多样化下水文并非都是一篇完整的佳作,它还可以是一个开头或结尾,或是一个重点段落……这要根据作文的具体要求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小学阶段,作文主要以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为主。

    许多学生为了得到高分,往往套用一定的格式来开头。如写人时,开头常常是“我认识的人有很多,但最使我难忘(敬佩、尊敬等)的人是……”;写事时,他们会写“在我的童年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但只有一件事使我最难忘……”;写景状物也套用这样的模式开头。

    针对学生这种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开头,教师的下水文就可以是几个开头,向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头形式。如描写式开头:写人时,可以一入手就描写这个人的形象,或是这个人的背影及其他有特点的地方;写事时,可以先描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场景或几个人物……引用式开头:。

    什么叫做“下水文”,具体点

    要学游泳,必须下水,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必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过来。

    下水作文就是老师布置的作文,老师自己也要写的。 1、提升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 2001年,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某市专门作出了有关规定,九年制学校1至5年级的语文老师,每学期写作量不少于1万字,6至9年级的语文老师不少于1.5万字。

    现代作家沈从文在高校任老师时教授写作课,每次布置一个题目,他就从各个角度先写几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有时甚至密密麻麻贴满好几面,让学生看了以后回去自己写。这确实是讲授作文的好方法,但我们对语文老师要求可不能太高,沈从文是以作家的身份去担当老师,而我们的老师不可能是作家,而且作文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苛求语文老师一定要写得一手好作文。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为老师,有理由而且也应该写好文章,既然是中小学生的文章,对老师来说应是小菜一碟,应该篇篇佳作。但真正写时肯定会碰到问题,这时就会知道写作是多么难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写时也会发现考试时所提倡的格式化的文章多么没有美感,这样他们才会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些改革,久而久之会使我们现在整个的教学方法有所改变。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

    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

    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种科学的建议,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教师写下水文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能避免教学中的许多误区(如最常见的命题作文,命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

    另一方面,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老师自己动手,他才会懂评价学生作文,如果一个题目他写不出,他就可以更宽容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学习他们作文中的精彩;如果一个题目他写得很好,那讲授就有了依据,学生学习也有方向。这实在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

    在作文教学改革之中,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广大教师队伍中,有一些是热爱文学,甚至是著名文学家,他们被称为教师作家;在作家队伍中,也有一些当过教师,热心于教育的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人应该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只有他们既对写作规律有着十分真切的体验,也对教育教学规律十分在行。呼唤作家型教师,要广大语文教师成为一个作家,要求过高,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语文教师写下水文,增加教师对写作规律的体验,是解决向作家型教师转化的一个重要而且是主要的途径。

    作者认为,写下水文其实并不难,教师在为学生写评语就是一次很好的下水机会。但调查发现,我们许多教师写评语不是“八股式”图快,就是随意评说。

    写评语实在应该认真对待。下水文不妨从写好每一句评语开始。

    此外,作者向我们的教师推荐老教育家张中行先生的《写作杂谈》一书,虽然它写于十余年以前,但对于写作的规律性东西谈得深入而浅出,不失为指导教师自己写作和教学学生写作的较好参考书。 2、关于语文教师写下水文的对话 ■关于语文教师写下水文的对话 刘德斌整理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袁朝晖:一个好的游泳教练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一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也未必就能成为一位好教练,语文教师也如此吧。

    林 德才: 教师不是教练 刘爱丽:我并非全同意你的观点,有可能自己的学生中不乏有写作灵性的孩子,但是相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老师笔耕不辍,更能理解学生写作的甘苦。我经常有这样的感受:拿这学生的作文,似乎能指出他的缺点,但如何具体的修改,未必贴切。

    老师还是下水的好! 飞哥:语文老师不会写文章是讲不过去的。 刘艳红: 我看过导演给演员说戏,他的示范确实说不过去。

    但他高就高在能把演员的情绪调动起来,调整到作品需要的最佳状态。老师也一样,首先要会写文章。

    但关键应做到会指导学生写。 丁巍鑫:大家都说教师应该会写文章 ,我认为应该加一个“好”字,如果自己写不出好文章,又从何体现自己的理论是能够指导学生写作的呢? 林德才:丁老师,如果要求语文老师都要写出“好”文章,应该是不切实可行的,毕竟好文章不是所有人都能写出来的。

    况且反过来说能写好文章的人并不见得就能有自己的理论来指导学生。 贾军:现代的新型教育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成为优秀的教练,不仅如此,更要求我们成为拥有优秀运动员感觉的教练。

    感觉从哪里来,要从实践中来。到哪里去实践?我们所实践的结果是不是符合要求?话说回来了,语文教师须实践的东西太多了,也许永远也当不好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好教练。

    不知我说的对吗? 袁朝晖: 还想说一。

    什么是教师水下文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

    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种科学的建议,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教师写下水作文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兴趣。一位教师说出了他的做法和感受。

    他在写下水文时,从不把自己的作文给学生当范文用,更多的时候是和学生比赛。他事前告诉学生,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写,看谁写得更好,然后在讲评作文时咱们大家一起评,看老师的作文怎么样。

    有好多次评最佳作文时,学生评的不是他,因为有比他的习作更好的。他自己这时候就不是老师了,而是成了一个和学生一样的习作者,师生是平等的,互相欣赏,又互相批评。

    这时学生对作文非常感兴趣,和老师比赛,有时还超过老师,这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在作文教学改革之中,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老师自己动手,他才会懂评价学生作文,如果一个题目他写不出,他就可以更宽容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学习他们作文中的精彩;如果一个题目他写得很好,那讲授就有了依据,学生学习也有方向。这实在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

    浅谈教师如何下水作文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

    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种科学的建议,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教师写下水作文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兴趣。一位教师说出了他的做法和感受。

    他在写下水文时,从不把自己的作文给学生当范文用,更多的时候是和学生比赛。他事前告诉学生,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写,看谁写得更好,然后在讲评作文时咱们大家一起评,看老师的作文怎么样。

    有好多次评最佳作文时,学生评的不是他,因为有比他的习作更好的。他自己这时候就不是老师了,而是成了一个和学生一样的习作者,师生是平等的,互相欣赏,又互相批评。

    这时学生对作文非常感兴趣,和老师比赛,有时还超过老师,这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在作文教学改革之中,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老师自己动手,他才会懂评价学生作文,如果一个题目他写不出,他就可以更宽容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学习他们作文中的精彩;如果一个题目他写得很好,那讲授就有了依据,学生学习也有方向。这实在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

    下面就教师培养学生写下水作文的习惯,采取什么措施与步骤谈一谈我们的建议: 一、整体规划 在每学期开学前制订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同时考虑"下水"作文计划,选择好"下水"的场合、"下水"的方式等,使之与作文教学计划融为一体。 二、悉心垂范 垂范作文往往是在充分准备之后进行的,有时间收集素材,立体思维。

    垂范作文,深辟的题目要立足于精,力求浅显易懂。 三、同步急就 中学作文一般都是限时的,教师"下水作文"如能和学生同步完成,学生愈加信服。

    同步急就文章最棘手的是一时难觅许多材料,没有筛选的余地;即使有,一时也难以分析、组合,话说不到点子上。把这种感受告诉学生,促使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注重分析习惯的养成。

    四、蜻蜓点水 所谓蜻蜓点水是指对新授写作技法的关键部分"下水"示范,而无需写作完整的篇章。学生习作一般都是每周一篇(大小间隔),要求学生习作一篇,教师也"下水"一篇是不现实的,也无此必要。

    教师在关键时刻下水,不失为事半功倍之法。 五、评改鉴别 王充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篇无补"。

    这显然是对成功之作而言的。利用不成熟的文章,从反面晓喻为文之道,来个"疑义相与析",也可以起一点"为世"而作的作用。

    再说,将"下水"文章交给学生评改鉴别,还能鼓励学生敢于"班门弄斧",善于"吹毛求疵",提高鉴别能力,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培养教师写下水作文的习惯呢? 一、下水作文的定位:下水作文不同于平时的文学写作,要针对应试作文与学生的写作心理行文。

    思想的倾诉,如果下水作文写成平时的文学创作,容易在不经意间给学生造成误导,本人在这方面就有过不成功的教训: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把自己曾经发表的文字打印下来发给学生看,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散乱的结构是学生在现时的写作中无法学习与把握的,也是不利于应试作文的。还有一些作品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写作心理,一些他们这个年龄所无法理解的思想与过于伤感的情绪是不利于他们阅读与学习的。

    二、下水作文行文时应该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写作的难点与重点。内容通俗易懂,富有童趣,是下水作文的典范之作。

    在写作下水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才能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难点与重点。也许一个作文题目对于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可以找到相当多的素材,并且从这些素材中挖掘深刻的意蕴,但是学生确不见得能够做到,那么教师在行文的过程中就得考虑在课堂里如何指导学生从课本从生活里寻找写作的素材与如何从这些素材中挖掘主题,阐发思想。

    教师通过自己的作文实践去思考,写这样的作文哪些地方不好处理,哪些地方好处理。有了切身的体会再去看学生的作文,就可以明了地看出学生作文的得与失,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三、让学生品评下水作文的得与失,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的文章并不见得让所有的学生服气,他们也能发现你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管他们的意见是否得当,都不要打消他们评论的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平民意识,让学生畅所欲言,也是迅速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一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