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求中医门诊病历范文一份?
住 院 病 历 姓名:张** 性别:女来源:考试大 年龄:36岁 民族:汉族 婚况:已婚 职业:工人 入院时间:2002年9月8日 病史采集时间:2002年9月8日 主述:尿频尿急尿痛2周,加重2天伴腰痛发热 现病史:2周前因下阴不洁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自服氟哌酸后好转。
2天前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现在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
来源:考试大 既往史:白带多,时有下阴瘙痒史2年。 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
个人史:无特殊情况可载。 月经及婚育史:月经史:15。
已婚。顺产1子,10岁。
流产1次。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来源:考试大 家族史:父母健在,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8。
4℃ R:18次/分 P:96次/分 BP:120/75 mmHg来源:考试大 整体情况:神志清,精神可,发热貌,体态正常,语言清晰,无异常气味闻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未见斑疹及瘰疬,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面颈项部:头发光泽,眼、耳、鼻及口腔未见异常。颈项无强直,气管居中,无瘿瘤。
来源:考试大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及心浊音界正常,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背部:腹部平软,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胆囊无压痛(墨菲氏征阴性)。
双肾区有叩击痛。 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强直、叩击痛,运动不受限;四肢正常,无浮肿。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前后二阴未检(或未见异常),尿液深黄浑浊(或排泄物刻下未见)。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来源:考试大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 血常规示白细胞12。
7* 109/L,中性粒细胞84%。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
辨病辨证依据:素有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证,故临证可见尿频、尿急、尿痛等淋证见证。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深黄浑浊;腰为肾之府,湿热之邪侵犯于肾,故见腰痛、肾区叩痛;湿热内蕴,邪正相争,故见发热、畏寒、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系湿热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尿液深黄浑浊等泌尿系统症状,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2.体征:体温达38。
4℃。双肾区有叩痛,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
血常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
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落>105/ml。 4.女性,36岁,有白带增多下阴瘙痒史,起病急骤。
入院诊断:来源:考试大 中医诊断:淋证—热淋 西医诊断:急性肾盂肾炎来源:考试大 治则: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扁蓄15g 瞿麦15g 木通5g 车前子15g 滑石30g先 制大黄15g 山栀10g 柴胡10g 黄芩10g 生草5g 水煎服。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范例
门诊记录(一) 姓名 王福周 性别 男 年龄 43岁 门诊号910103 初诊记录 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 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 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 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 1.测血压、脉搏1/4h 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 云南白药0.5qid 白芨粉6g bid
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 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 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 4.待床入院 初步诊断 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 眩晕(气血两亏) 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
我急需一份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格式,最好有示例、即书写的规范方法
内科:1994年3月20日 阵发性咳嗽半月。
半月前受凉后开始咳嗽,呈阵发性,无畏冷发热,无咯血及胸痛,伴有少量的白色黏稠痰。曾服止咳糖浆等3天,效果不好。
既往有10年余慢性咳嗽史,曾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不吸烟。否认肺结核病史。
体格检查:BP 128/80mmHg,无呼吸困难,唇不发绀,双肺有散在干性啰音,未闻及湿啰性啰音,心率9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血常规:Hb120g/L,WBC 11.0*109/L,N 0.8, L0.2。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处理:(1)胸片 (2)交沙霉素 0.2 t.i.d*3 (3)复方甘草糖浆 10mL t.i.d*3 医师签名:*** 可以吗?。
中医的“病历”怎么写?
说到现代医学,大家都知道从病人就诊开始就会有严谨的关于医疗活动的记录,其中非常 重要的一种记录就是“病历”。
中医学也有类似病历的记录,不过中医的记录与现代医学稍有 差异,中医的老祖宗称它们为“医案”。 医案起始于西汉太仓长淳于意,当时叫“诊籍”,记录了淳于意的临床治疗的25个病例,是 他医疗实践的如实记录。
到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有一篇“小青 龙汤加减五法”的记载,也是一个医案。至明清则有“医案专著”,如江瑶《名医类案》、魏之瑷 《续名医类案》、《叶天士医案》、《吴鞠通医案》等,都影响很大。
从古到今,中医留下了很多医案,但记录体例不是很统一。 到明清时候某些医家开始认为 医案记录也需规范,比如明代的喻昌就专门谈论过医案的规范书写问题,他认为医案必须记录 “某年某月某地县,人年纪若干,形之肥瘦长短若何,色之黑白枯润若何,声之清浊长短若何,人 之形志苦乐若何……一一详明,务令丝毫不爽”。
基本上需要记录中医学辨证过程中观察到和 归纳出的患者人口学情况、健康基本情况、病史和治疗史资料、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表现、治疗处 理的思路和方法、治疗过程中的变化、预后等内容。中医学在临证治疗时有很多灵活变动的地 方,因人、因时、因病、因地域、因疾病的不同表现等,都可能有不同的治疗策略。
某种程度上说, 中医学的每一次治疗都是一个方案,很难复制。因此《古今医案按》的作者余震说:治疗的原则 和方法是有限的,但是使用这些原则和方法的巧妙之处却是无限的,而医案则既能反映治疗原 则和方法,又能体现应用巧妙之处。
李龄寿在给《古今医案按》作序时说:“医之有方案,犹刑名 家之例案也。 ”医家的医案记录就像法学的案例一样,法律标准是有限的,但是依据法律量刑时 有轻重出人,医案的作用就在于提供例案。
正因为如此,历来中医学都非常重视对医案的学习 研究。